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启蒙英语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表现出想说、要说、能说、抢着说的自我意识。
1结合生活
很多时候,教材中的例子,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应有效的利用起这些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并能学以致用,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更团结友爱,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一些简单的见面问候,打招呼,(相关词汇:nicetoseeyou:很高兴见到你;howdoyoudo/howareyou:你好,等等);同学中有人过生日的,教师可以参与进去,为该同学庆祝,并从中教孩子很多相关的、简单的英语词汇(相关词汇:happybirthdaytoyou:祝你生日快乐;present:礼物,等等);各种节假日或者有人生病教孩子们做卡片给予别人祝福(相关词汇:card:卡片flower:花朵;MerryChristmas:圣诞快乐;patient:病人,等等);学校或者班级组织春游,邀请家长配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提供家长和孩子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孩子更亲近自然,并在游玩之余学习英语(相关词汇:outing:郊游;share:分享;food:食物;plant:植物,等等)。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以及国家新闻的时候让学生学习英语,如汶川大地震(相关词汇:earthquake:地震;international—redcross:国际红十字会;laid:援助;help:帮助;donateblood:献血;donate:捐献;donatemoney:捐钱,等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关心我们自己的的国家,关心受灾的人民,并从事件中学习到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短片和书籍的介绍,让学生领略与我国相关的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英文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语言、新文化的热情。并且教师在课堂上给孩子讲解新闻、时事消息,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适时地加入一些英语词汇,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2教学原则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常常需要用到很多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增强英语课程教学的活泼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开心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一般来讲,对小学的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下几大教学原则:①适当利用汉语,尽量使用英语的原则;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需要采用汉语为学生解释部分指令是必须的。但在学生慢慢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之后,建议教师可以先进行英语讲解,然后再用汉语进行说明,或在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阐述之后,再用英语进行说明。要求尽量使用孩子已学习过的、能听懂、能意会理解的英语课堂用语进行教学活动。②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教师主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教学过程保持持久的注意,从而完成教学任务。③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当然,在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上,教师应充分地利用英语做一些游戏、歌曲歌谣、以及角色表演等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用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④情景教学原则;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很多时候是在情景教学中完成的,英语的使用更离不开一定的情景,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应采用和设计各种各样符合课本内容的景物、人物、场景以及环境,让儿童在情景中学习英语,在情景中使用外语。⑤素质教育原则;学习英语的开始就需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会模仿,善于与同学相处,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坏的学习习惯则贻害无穷。⑥快节奏、勤反复的原则;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集中的时间教短或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英语的教学中需要快节奏、高频率,并反复多次,让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起来。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说短句,放慢速度,并耐心的重复多次,给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领会。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借助身体语言、手势、一些辅助教具和提问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⑦错误容忍原则;.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孩子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孩子出现错误后,教师应耐心的给予指导,委婉间接的让孩子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根据纠错策略,我们把儿童的错误分为控制性错误和非控制性错误。
英语教育在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能促进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能在幼儿心理和生理机能尚不成熟的关键期,使其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其次幼儿的模仿和记忆力此时很强大,要积极的抓住幼儿的生理优势,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由于幼儿独特的自然吸收、模仿、学习的能力,通过语言的的听说读写来达到锻炼幼儿学习语言的目的。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积极的创设必要的氛围,以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孩子可以轻松自在、自然的接受到广泛的知识。因此幼儿教育中,游戏是教学的首选教学方式。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教材去适应幼儿年龄阶段教学的对于语言的学习的需要,而游戏正顺应了这种要求,对帮助幼儿理解与母语迥异的另一种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游戏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能促进幼儿模仿的能力,能提高幼儿接受英语、学习、模仿,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促进幼儿对语言的的认知,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自娱自乐、自立自强中愉快的学习。教学案例:一个筛子,6个面不同的颜色(color),标上不同的数字(number),投到蓝色,让幼儿学习blue,并且指出,谁的衣服是蓝色的;投到3,让幼儿学习three,并且让学生自动3人拉手。在“玩”“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happy”“sad”的用丰富的表情来表达。对于做对的孩子给予奖励,对于做错的孩子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愉快的学习英语,还能锻炼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给予孩子更大的自信心。
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自然环境,适时地提高幼儿的英语教学能力。让幼儿处于一种自然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学习英语。英语是运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编写的教材内容,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戚戚相关,如学校、衣服、游玩、饮食等等,教师可利用身边现成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在每天早上,和幼儿说“good morning”,说幼儿的衣服“beautiful”,幼儿在放学时说:“goodbye”,幼儿帮助其他孩子了,教育幼儿说“thanks”“thank you”。这些日常用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久而久之,幼儿不仅听了会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幼儿阶段是个体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教师在幼儿启蒙外语教学阶段开展语言教育,能够有效抓住个体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意识、语言学习兴趣,为其第二语言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幼儿教师要关注语言教育在幼儿启蒙外语教学阶段的发展实情,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语言习得规律,不断优化、改进幼儿语言教育方式,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分析幼儿启蒙外语教育发展的可行性,阐述幼儿启蒙外语教学阶段的语言教育发展现状,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幼儿启蒙阶段发展外语教育的可行性
1.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启蒙教育主要是针对年龄在7周岁以下,没有正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3岁~6岁的幼儿实施的教育。大量研究表明,3岁~6岁年龄段的幼儿对声音敏感度较高,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这个阶段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往往能够发出更纯正的语音。在这个黄金时期学习外语,幼儿可以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从而将第二语言自然地融入生活中,并逐步提升外语思维。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九大敏感期理论也将语言敏感期确定在0岁~6岁。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黄金时期的优势,进行第二语言的渗透教学,增强幼儿对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感知力,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2.语言学习的先天获得机制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语言学习能力,这种语言学习能力被称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简称LAD)。他还认为基本的语法关系和语法范畴的相关知识都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并且这种知识是通用的,具有普遍性。乔姆斯基的先天假说理论也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幼儿学习母语及外语非常快,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6岁以下的幼儿不需要指导也可以基本进行母语日常交流。3.语言学习的心理优势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其中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有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不等于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到其他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动力、性格和情感状态,其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语言输入必须经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而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想要明白说话人“意思”的动机,不关注语法和结构,不关心考试及各种考核,因此,没有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其敢于表达,不怕出错,能够在轻松无焦虑感且舒适有趣的环境下获取语言。这自然有益于外语习得。
二、幼儿启蒙阶段外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幼儿启蒙阶段外语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幼儿能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一种基本而简单的方式学习日常词汇以及交际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掌握基础的外语沟通技巧。2)增强对外语的认识并感受到该语言的美。3)通过不断的观察和重复记忆开发潜在的能力,发展注意力、想象力、表达力、联想力和创造力。4)拓宽视野,对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习俗保持极大的兴趣。5)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并积极寻求指导。但在具体教学中,幼儿教师使用的大部分教材都是从原始外语教材中导入的,很少有真正适合幼儿外语学习的教学资料。另外,各学前教育机构严重缺乏兼有优质外语教学技能和幼儿教育技能的学前教师。这些问题限制了幼儿启蒙教学阶段外语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三、幼儿启蒙外语教学阶段语言教育的发展与应用策略
1.完善语言教育方式教育的核心不是“创造”而是“育人”。目前所提倡的生态教育就是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进行逻辑教育,不断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改善,提高生命的价值。人的发展和互补是生态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生态外语教育中,教师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教育。可见,这种教育方式既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又可促使幼儿获得智慧。因此,教师可将生态外语教育应用于幼儿启蒙外语教学阶段的语言教育中,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宽容对待幼儿的错误,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从而真正为生命发展助力,有效提高幼儿的双语能力。2.加强外语培养的兴趣建设对于外语启蒙教育而言,培养幼儿兴趣是第一位的。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使幼儿理解外语并逐步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在对幼儿进行外语启蒙教育时,教师要积极优化、创新教育方式,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保护且树立其学习信心,创设相应教学情境,激发其好奇心,鼓励幼儿每天坚持学习外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3.加强幼儿外语启蒙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确保外语教育的科学开展。对于幼儿来说,外语是一个新主题,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也并不容易,会面临没有合适的教科书、合格的教师、灵活的且易于实施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外语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方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开展教学。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幼儿外语启蒙的关键。因此,幼儿外语教师应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并经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另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即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和幼儿组织管理等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外语启蒙教育的长远、高效发展。4.营造和谐的家庭外语教育氛围部分家长致力于为子女提供各种教育机会,却忽略了环境的影响。这容易导致幼儿的大脑出现疲劳,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受影响,甚至导致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家长要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人,而不是其他人的附属品或复制品。因此,在外语教育中,家长应以培养幼儿外语学习兴趣为主,更加注重育儿而非幼儿的成绩,从而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健康成长。家长可与幼儿共同学习,创造符合幼儿生活特征的多样化生态环境,让幼儿在和谐、温暖环境中学习第二外语。
四、结语
总之,通过外语教育,幼儿能够学习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从而不断丰富其认知,提升其思维水平。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接受外语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缺乏专业的外语学前教师,缺乏外语教学资料。对此,学前教育机构要积极创新语言教育方式,加强外语培养的兴趣建设,加强幼儿外语启蒙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外语教育氛围。要多方努力,共同提高幼儿运用外语交往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岩,何孟霏.基于微信应用的幼儿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4).
[2]张春桂.浅谈幼儿启蒙英语教育的对策[J].校园英语,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