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戒烟的心理辅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近年来,在高职业院校中,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也有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开发了一系列关于核心能力的课程,形成了核心能力测试体系。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6项: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自我提高、解决问题[1],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现状
(一)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低
作为高职学生的辅导员,笔者有深刻体会,高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较为低下,大部分同学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不会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会选择两个方式,一种方式是第一时间就会进行求助,有的问题只要自己上网查一下就会解决,但是他们习惯性的就会让别人来帮助。第二种方式就会采取回避,有的同学即使尝试自己去解决,一旦遇到小挫折就会马上退缩。
(二)高职学生单项能力较差
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训练越多也就越强,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学生核心能力训练的课程,学生大多是从学习生活中习得而来,加上高职学生自我能动性差,导致他们单项能力薄弱,掌握不系统。核心能力中的很多内容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如与人交流,但是很多学生只限于能够将自己的意思传达出来,甚至有些学生连与老师正常的交流都困难;再如与人合作的能力,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更谈不上跟他人合作。
(三)高职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且整合不佳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在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与掌握专业知识相关的核心能力的涉及就会频繁一些,也就有助于获得。而一些与此关系不大的核心能力则训练较少,导致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不完整,处于相对缺失状态。比如数字应用能力等。同时核心能力中的每一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项能力之间是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只有各项能力协调一致,相互服务,才能够在完成某一项工作时使各项能力得到最佳体现,使各项能力为完成工作更好地服务。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懂得如何处理各种信息,运用发散性的思维,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才能去解决问题[2]。
二、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自控和自学能力差
大部分高职学生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懒惰,旷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学习动力不足,生活学习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目标,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有相当多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打麻将等各种玩乐当中,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不了解,大部分同学只是想混个文凭,有的同学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的。
(二)心理素质较差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很好,是家里的小太阳,处处呈现出养尊处优的状态,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心智不成熟,任性妄为;规则意识、组织管理意识淡漠;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不强;自我意识强,不善于接受和服从,对于发生的问题,不善解决,易冲动激化矛盾;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学校不是重点院校,出现自卑现象,在找工作时,不敢参加招聘会,不敢和其他学生同场竞技等[3]。
三、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所以在当今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开展相应的心理素质培训,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折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讲座,开设一些心理教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讲授有关学生就业的问题,强化高职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摆脱劣势[3]。
团体辅导又称为团体心理咨询、集体咨询、小组咨询、群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4]。多项研究显示,班级团体辅导可以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友谊,改善新生的不适应性,可以使班级成员在实现具体而有意义的集体目标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生活的快乐,并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意识到自己的任何活动都必须与班级成员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识别、认识自己,从成员间的交往中获得自信,从集体中获得力量和支持,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拥有健康的心理[5]。
四、结语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学生人格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足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1):148-149.
[2]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李霞.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于兴艳.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13+145-146.
引言
严重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疾病中出现率较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会变得复杂。肺动脉漂浮导管属于一种四腔型漂浮导管,可直接测得肺动脉压、中心静、心排血量等指标[1]。我院对36例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了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并对其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现作如下报告。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8~85岁,平均年龄62.2±2.1岁;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排除严重肺、肝疾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肺水肿或休克。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吸氧及快速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镇静剂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1.2漂浮导管的应用
经皮颈内行静脉穿刺,于床旁插入漂浮导管,分别进入右房、右室及肺动脉。然后,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血压、心排血量及肺毛细血管楔压,计算出心脏指数。
1.3护理干预
1.3.1术前准备
术前,护理人员应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与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去枕平卧,肩部可稍微垫高,并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在外。同时,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设备及药品,包括漂浮导管、压力传感器、加压输液袋、换能器、三通开关、深静脉置管包等[2]。
1.3.2手术中的配合
穿刺前,查看各管腔通畅与否,气囊有无漏气,然后用肝素盐水将导管充满。保持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包括意识、心率、心律、血压等,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留意监护仪各波形变化情况。及时完成零点调节。对漂浮导管在插入过程中各压力波形与各部位的压力值进行详细的记录。协助医生完成心排血量的测定。
1.3.3术后护理
⑴穿刺点的护理
注意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可将3M透明敷贴贴于穿刺点起到保护作用;注意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的血液循环,留意是否出现红肿或渗出现象。
⑵对病情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认真完成各项指标的测定工作,并根据测定的结果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与正性肌力药物,比如硝普钠、多巴胺、呋塞米、硝酸甘油等[3]。对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留意有无心律失常,并认真做好详细的记录;仔细观察压力示波的变化情况,查看导管位置有无移动或通畅与否;检查术侧肢体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皮肤及温度是否出现异常,避免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⑶导管的护理
注意保护好导管外的透明保护膜,确保导管始终处于无菌状态;避免外露的漂浮导管散落于床上;使用无菌巾保护导管,并做到每天更换1次无菌巾;定期使用肝素对导管进行冲洗,预防血块形成。
⑷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导管通过右室流出道或是肺动脉瓣时,极易出现心律失常[4]。为预防该并发症,最好是在穿此前让患者戴上除颤仪,并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②插入导管的过程中,如果右室出现压力波形,应注意查看监护仪上的波形变化,并检查管道是否打结或扭曲;③肺梗死与肺出血,肺动脉楔压的测量应保持合适的频率,不可过于频繁,一般间隔时间应>1小时;充气后气囊在肺动脉内停留的时间应保持在15秒内;测量结束后即可放气;④气囊破裂,术后要保证气囊气量的适度,充气时不可过快;如果充气时或是排气时出现腔内流出血液、阻力丧失等情况,应警惕气囊破裂,并立即拔出气囊并更换;⑤预防感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并及时将一次性用物更换掉;⑥血栓形成,测压前或是每h用脉冲方式对管道进行一次冲洗,若管道仍堵塞,不可用肝素推注,避免栓子脱落导致栓塞。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30例监测治疗后病情好转或趋于稳定,两肺音全部消退或部分消退;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导管留置时间为1~12d;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病例。
3.结论
在危重症的诊治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5]。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通常会存在严重障碍。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漂浮导管对36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心脏指数,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在各个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各项准备、术中的良好配合及术后的穿刺点护理、管道护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结果中可看出,本组36例患者共30例病情好转且趋于稳定,仅6例病情未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说明安全性较高。
由上述可知,对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漂浮导管技术检测血流动力学状况,并在全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郭丽,纪红,严之红,李镝.漂浮导管技术在急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06):46-47.
[2]周慧敏.3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抢救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9(05):1276-1278.
世界卫生组织称,在可预防的全球人口死亡原因中,烟草居于首位,每年有近600万人死于烟草引发的疾病,其中:500多万人为使用者和前使用者;60多万人为接触二手烟草烟雾的非吸烟者,由此可见吸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普遍的问题,甚至已经蔓延到校园。近年来,校园里因未熄灭烟头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甚至有的高校因为学生在寝室吸烟引发被褥着火。同时,课间本应是师生休息、沟通、互动的时间,厕所里、走廊上挤满了烟民,女厕的烟头也逐年增加。校园吸烟者日渐增加,从根本上限烟、戒烟,还校园一个清新环境反映了大多数师生的心声。如何控烟,怎样有效的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戒烟,也是心理及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沈阳市3所高职院校,考虑到年级、专业差异等因素,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计64人,全部为男生。
1.2研究工具
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本研究选取目前国际通用的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为研究工具,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大小由测试得分确定。该量表的分值范围是:0~10分。不同分值代表的依赖程度分别是:0-2分:极低;3-4分:低;5:中度;6-7分:高;8-10分:极高。
访谈提纲。从学生吸烟的数量、吸烟年限、吸烟经济开销、认为什么人劝阻最有效、目前是否打算戒烟、最符合目前对于戒烟的考虑、是否有信心戒烟等方面进行个案访谈。
1.3实施
对量表进行个体施测,共发放问卷67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64份,无效问卷3份。选择正在校园里吸烟的同学进行测试,测试结束进行个案访谈。在施测的过程中,有若干女生考虑到隐私或不好意思,没有作答,因此测量只在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不同专业男生群体中进行。
2.结果
2.1高职学生尼古丁依赖程度
由上表所知,尼古丁依赖程度较低者占到所测人数78.1%(FTND
2.2高职学生烟龄
由表3可知,烟龄在3年以下的人数为24人,占受测人数百分比为37.5%,在烟龄低于3年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群体是在大学学会吸烟;6到10年的大学生在校园吸烟受测群体比例为61%,在调查中发现,有1人烟龄超过10年,达到13年的烟龄之久,通过访谈该生7岁开始学会吸烟。
2.3高职学生吸烟月开销
校园大学生吸烟情况日趋严重的同时,学生在吸烟上的经济花销也不容乐观。由表4可知,月开销低于100元的占受测比例的22.4%;月开销超过200元的人数达到了36人,占受测人数的58.1%;月开销超过500元的共有5人,占到吸烟总人数的8.1%。
3.控烟心理对策
3.1调整心理认知
由于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许多学生对于吸烟的理解是“偶尔吸烟对健康无害”、“吸烟与他人无关”、“吸烟可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寝室都吸烟了自己也吸吧”。
问卷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明明知道吸烟是一种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健康会有很大伤害,也有更多尼古丁依赖程度较高的学生选择“即使生病在床也吸烟”,对于此类学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其他可利用的宣传机会,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不同专业年级学生普及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知识,让吸烟学生了解到在吸烟问题上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烟龄越久,对健康的损伤越大,越早戒烟才能健康起来,充满活力。除了吸烟危害,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戒烟的近期好处:味觉改善、咳嗽痰液减少或停止、血压降低、睡眠改善;远期的好处:患癌的危险性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防止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溃疡病容易治愈、防止寿命缩短等,以增强学生戒烟的决心。
尽管校园中大部分学生不吸烟,但经常在寝室、卫生间、教室外等公共场所遭受他人二手烟的侵害。同时,校外网吧、小吃部等学生聚集场所,也经常会成为校园二手烟泛滥的场所。虽然没有直接吸烟,但是有害成分同样会进入不吸烟者体内,仍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二手烟和道德没有过多考虑,仅有5%的同学戒烟理由是“为了不影响他人”。由此可见,指导学生树立戒烟健康观点,帮助学生建立为他人着想的心理品质,是防控二手烟的重点。
此外,很多同学表示压力大、生气郁闷的时候“尤其想抽根烟”,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情绪的缓解有更多积极正向的方式,通过吸烟达到缓解焦虑释放情绪的想法,没有科学依据反而适得其反。研究表明,戒烟后的人在情绪上会更轻松,心态上更加积极乐观。另一方面,访谈了解到,有学生吸烟是由于“朋友劝烟不好意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需要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彼此尊重、理解,而不是加入吸烟队列既为人际关系好。
3.2心理行为矫正
校园吸烟学生在控烟问题上是复杂矛盾的,他们既想通过戒烟让自己更健康,同时又因为烟瘾心瘾难戒而畏惧戒烟的艰难。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学校应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调整行为习惯,达到良性循环,对吸烟学生进行心理行为矫正。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吸烟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小组,在团体的力量下,增强戒烟决心,鼓舞戒烟士气,分享戒烟心情,探索成长心路;通过艺术心理治疗(绘画、沙盘、心理剧等)让学生更好的探索认识自我,分析吸烟原因,找到自己的吸烟模式,为有效戒烟提供途径和方法;通过情绪放松训练,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缓解焦虑情绪。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每天的戒烟日记、吸烟情境分析等,是吸烟学生进行自我监督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