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外国文学专题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面临着严峻挑战,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就我国而言,教育部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新世纪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研究项目,试图推进大学教改的顺利进行。目前,许多大学虽然进行了所谓的改革,但大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教师不能深入理解教改的精髓,过于注重对教学外在形式的翻新,未能从多元化视角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体进行再认识,从而使教改形成表面上繁荣但实际虚空的现象,这种状况也突出表现在大学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
二、生态化教学相关概述
大学教育应保持独立的品格,不但要对社会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而且要运用多学科的话语解读教学的意义。20世纪初,生态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学科”,其“颠覆”的是300年来支配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价值观、世界观,但“颠覆”的同时意味着一种知识体系和文明范式的转换。目前,一些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也逐渐引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了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最早由美国学者克雷明提出,旨在把教育看作一个有机系统,研究其结构、功能和规律,进而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开展教育生态化研究,以方炳林、李聪为代表,而大陆相关主题研究较晚,代表人物是郑雪。目前,生态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决定了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纵观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大学生态化教育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入手,主要阐述环境与人类教育活动的交互关系,而从微观角度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某一具体课程教学问题的并不多。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凝滞、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建设生态化课堂已成为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实现高校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的路径
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与生态学相联系,是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看,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具有的信息的采集、编码、翻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人和环境的对话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同时,由于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又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学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结合生态学原理提出“三自、三化、三面向”的生态化教学模式。
(一)“三自”——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研究者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服从者。生态化课堂强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关系,因此,应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三自”原则——“自主合作”“自我调控”“自我内省”。1.自主合作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导性,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自主合作,其包括学生自身内部的自我合作,以及学生之间个体化的合作,其中自我合作是基础,个体化合作是深化。自我合作,是指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各种媒介主动探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个体化合作,是指学生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研究,可采用讨论、辩论、演绎的方式,这是由外国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外国文学首先突出的是“史”的线索,其次是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因此,讨论、辩论、演绎的教学方式能实现不同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个人喜好和知识结构不同,讨论可将学生研读时发现的问题和各自的观点呈现出来,从而拓展思维。辩论,是比较集中的对一个或几个争议较大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其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演绎,是对作品进行外化形式的反馈,外国文学作品体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戏剧、散文和诗歌,教师可将课堂变换为舞台,让学生化身演员或者朗诵者,以使其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人物的心路历程。2.自我调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前明确设立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要求所有学生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采用统一的思维方式,得出相同的结论,这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由于外国文学课程容量大,而教学课时有限,所以外国文学生态化教学既要有教师的统筹,又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从教学总目标中选取与已有研究相匹配的目标作为专题性研究目标,并自发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专题研究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我的思维方式及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做整个研究过程的自我调控者。3.自我内省自我内省是在每一次自我调控式的研究之后,学生总结研究经验。这种经验往往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外国文学课程性质和规律更为深入的把握;二是学习外国文学课程最切合自身状况的方法。
(二)“三化”——从单一、粗暴的评价到立体人性的评价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17年11月14日
点击查看完整版: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2018年4月理论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
开 考 专 业
主考学校
星期六(4月14日)
星期天(4月15日)
代码
名 称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30106
法律
(本科段)
华侨大学
00230 合同法
00249 国际私法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78 金融法
00227 公司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67 劳动法
00258 保险法
00263 外国法制史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169 房地产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 税法
*030401
公安管理
(本科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0369 警察伦理学
00372 公安信息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35 犯罪学(一)
00355 公安秘书学
00370 刑事证据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371 公安决策学
00373 涉外警务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37 美学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50201
英语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30 现代语言学(A)
00836 英语科技文选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B)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833 外语教学法(A)
二文本细读的阅读范式
本文以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分析为例,力图探索文本细读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课堂实践问题,并提出几种文本细读的具体阅读范式。
(一)专题研究与文本细读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专题研究为依托,以文本细读为提供论据的途径来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本人在解读《包法利夫人》时,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确立了“解读爱玛的幻想图示与欲望错位”的专题,并结合文本细读,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了充分的论据。首先,进行第一层次的文本分析:从爱情、生活、伴侣三个角度分析爱玛的幻想图示。爱玛因阅读浪漫传奇小说而形成的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被称为“包法利主义”。她耽于幻想,心中已形成一个既定的幻想图示,这个图示为她的欲望提供了明确的坐标。“幻想不仅以虚幻的方式实现了欲望,它的功能更像康德所说的‘先验图示’,幻想构成了我们的欲望,为欲望提供坐标系。”[5]P39提供理论依据后,结合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爱玛的幻想图示和欲望坐标。爱情幻想图示:“这东西对她来说就像一只玫瑰色翅膀的大鸟,飞翔在诗意的美丽的天空中。”[6]“爱情应当骤然而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6]P96“玫瑰色”、“诗意”、“狂飙”这些词的色彩和属性暗示爱玛欲望的爱情是浪漫、奇幻,充满激情的。生活幻想图示:“在她眼里,巴黎比海洋还大,笼罩在玫瑰色的云雾中,……他们过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傲然于天地之内,翱翔于风雨之中,带有几分神奇的味道。”[6]P57“他们”指贵族,爱玛加在贵族身上的形容词有:“超越世俗的”、“神奇的”,动词有“傲然”、“翱翔”,这些词透露出爱玛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美化和神秘化,暗示她渴望过上一种经主观美化而显得超凡脱俗、自由不羁的上流贵妇生活。伴侣幻想图示:“他可能很漂亮、聪明、有地位……”“;假如哪里有一个既壮实又漂亮,生性勇敢,有细腻多情,有诗人的情怀,又有天使的外貌……”[6]P44“漂亮”、“壮实”、“天使的外貌”是对伴侣外表的幻想,而“勇敢”、“细腻多情”、“诗人的情怀”则是对伴侣内在素养的期待,“有地位”则暗示理想伴侣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归属是贵族绅士而非平民百姓。由此可见,爱玛欲望的伴侣是一位内外兼具的优秀贵族绅士。其次,进行第二层次的文本分析:从爱情、生活、伴侣三个角度分析爱玛的现实生活图示。经济地位和婚姻状况决定了爱玛的幻想图示必然遭遇残酷的现实。现实爱情图示:爱玛用“例行公事”来形容夏尔表达爱情的方式。现实中的爱情“就像吃完一顿单调的晚饭之后,人们照例准备吃点心一样”平淡无奇,沉闷单调。现实生活图示:现实中的爱玛只能与“这些愚蠢的小市民”一起过着庸俗平凡的小市民生活,丝毫不能超凡脱俗,“傲然于天地之内”,“翱翔于风雨之中”。现实伴侣图示:爱玛的丈夫夏尔是一个平庸的乡村医生,“谈话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内容平庸……不会游泳,不会击剑,什么也不能教你,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想。”[6]P126他没有优越的社会地位,没有卓越的外表,更缺乏深邃的内涵。最后,进行第三层次的文本分析:分析幻想图示与现实图示分裂、矛盾的深层原因:爱玛的幻想图示及其体现的欲望坐标与她的现实身份发生了错位。简言之,爱玛的欲望与现实身份不符。爱玛的欲望和幻想图示都来自于他者——修道院学校的贵族同学和浪漫骑士小说中的贵妇人。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认为:“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与他者的欲望相同;人所欲望的就是他者所欲望的。”[7]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找出证据:“他可能漂亮,聪明,有地位,她在修道院时的老同学没问题都是嫁的这样的人。她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她们会住在城里,街上车马喧闹,剧院里人声鼎沸,舞厅灯火辉煌。”另外,在成长旅程中,爱玛阅读了大量浪漫骑士小说,这些小说使爱玛幻想自己是古堡中的贵妇人,盼望着英俊骑士骑着黑色骏马从旷野深处奔驰而来。爱玛的欲望不是自发的,而是来自于“他者”,爱玛的同学和小说中的贵妇人即拉康所说的“他者”,爱玛所欲望的爱情和生活正是他者所欲望的。爱玛的欲望是贵族阶层的欲望,然而她的现实身份则是小市民,欲望与身份的错位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二)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与文本细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