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论卫生的重要性

论卫生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论卫生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儿童与成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思维缺乏理性,具有模糊性,却拥有成人难以企及的形象诗性思维。而这种混沌的诗性思维正是文学的审美根源。学者赵逵英认为:语言符号、艺术与审美以及人类的发生都是同一个过程。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导源于实物肯定受挫的精神补偿;同时,人类的审美活动是寻找语言符号的过程。语言符号、艺术与审美及人类的发生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与文学的本源的原初诗性。的确,人类早期的思维与语言是充满混沌的诗性。维科在《新科学》中认为原始人类语言充满诗性,人类的思维的源头是混沌的“诗性智慧”。卡西尔说“人类文化初期,语言的诗和隐喻特征确乎压倒过其逻辑特征和推理特征。”(《语言与神话》)

儿童思维常常是未被理性规限的诗性思维,其突出的形象性让人惊讶。譬如,呀呀学语的儿童,由于理性的欠缺常常根据形象的因素来认识事物。一个孩子会无意识的模仿猫和狗的叫声“”、“汪汪”,常常用此发音来称呼这两种动物,而不喜欢用“猫”、“狗”这种特定理性称谓。前者的隐喻与诗性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形象诗性思维用之于文学常取得突出的艺术效果。具体可从直觉诗性思维与陌生化审美思维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直觉诗性思维的开拓。儿童的思维主要靠直觉展开,有时候充满了矛盾,但却在丰富的想象中洋溢着诗性。我们以废名以儿童视角所写的小说《桥》的若干片段为例,来分析儿童直觉诗性思维对文学的作用。例句如下:

“一角系一个铃,风吹铃响,真叫小林爱。……不消说,是先生坐在那里大家动也不敢动,铃远远的响起来了。……用了他那黑黑的眼睛望着它响。他并没有出声的,但他仿佛是对着全世界讲话,不知道自己是在倾听了。……他害怕了,探探的转身。”

汪曾祺评价说:本来丁丁响的是四个屋角挂的铜铃,但是孩子们觉得是万寿宫在丁丁响。这是孩子的直觉。孩子是不大理智的,他们总是直觉地感受这个世界,去“认同”世界。这些孩子是那样纯净,与世界无欲求,无争竞,他们对此世界是那样充满欢喜,他们最充分地体会到人的善良,人的高贵,他们最能把握周围环境的颜色、形体、光和影、声音和寂静,最完美地捕捉住诗。这大概就是周作人所说的“仙境”。(《万寿宫丁丁响――代序》)废名以儿童特有的无理却有情的直觉思维进行写作,从而赋予文字永恒的诗性境界。

2.陌生化审美思维的突出。“陌生化”是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它力求使文学的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审美感觉的难度与时间长度。儿童对世界充满了陌生的好奇心,在他眼中,平常的事物会以一种炫目的形态与特征呈现出来。而若把这种心理落实于文学创作中,则正好契合陌生化的原理,会极大地彰显作品的审美性。如下段话:

“山顶的顶上有一个石头,惟它最高哩,捱了天,――上面什么动?一只鹞鹰!一动,飞在石头之上了,不,飞在天之间,打圈子。青青的天是远在山之上,黑的鹞鹰,黑的石头,都在其间。一刹间随山为界偌大一片没有了那黑而高飞的东西了,石头又与天相接。 鹞鹰是飞到山的那边去了,他默默的相信。”

在这段话中,废名用儿童的思维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把本来简单的事实描写成了奇异的视觉经历,正是这种陌生化思维突显了作品的审美效果。

二、儿童的诗性语言及其文学意义

儿童处于人生的伊始,理性意识很薄弱,常常依赖形象来认识事物,体现在具体语言上,则处处洋溢着形象性,而形象性则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此外,儿童由于逻辑的缺乏,其语言表述异于约定成俗的公共习语,充满跳跃性、反常规性。而文学语言的形式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反常规性、跳跃性。不难看出,上述两种语言有着密切的契合之处。下面分别通过实例深入论证儿童语言的形象性及其形式的特异性,并深入论述此特征在写作中具有增强文学内蕴与文学的陌生化审美的重要意义。

1.形象性。儿童以其特有的心理来体验万物,总会赋予周围的一切以神奇色彩,表现在语言描写上,常常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来突出事物的鲜明形象性。看下面的习作:

“小溪流不分日夜向前奔流,他的歌声叮叮咚咚,他的眼睛清清亮亮。哎呀!不好,一块巨大的石块挡住了他的去路,我真为小溪流担心。可小溪流才不怕呢。你看他像一个机灵的小孩轻轻跳跃两下,……这时他的歌声更加响亮,更加清脆。一路上,年老的枯树桩,让小溪流歇会儿,枯黄的小草让他在那儿待下来。可小溪流却依然唱着歌,不知疲倦地继续向前奔流。我的心也跟着小溪流不停地流呀流,小溪流终于长大了,长成了一条小河。”

我敢说,上面的这篇小学生习作中加点的许多语言,我们成年人是很难写出的,因为这是他们诗性心理的语言展现,这种语言是儿童的专利。小作者运用拟声、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把小溪的人生轨迹融进了自己的诗意想象中,语言的纯洁与诗意是含蕴不尽的。

2.跳跃性与反常规性。儿童的思维迥异于成年人,体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前后之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同时,语言形式也常常异于常规语法。可通过下述例子分析。

“在那儿,它(黑玫瑰)没有星期天可以休息,而且,当时正值酷暑。它的主人和车夫一样是硬心肠――因为那无情的鞭子会在它身上抽出血来。”

“看到这一幕幕情景,使我想起几年前东南亚地区发生的海啸,我不禁捂住了我的双眼。”

上面两段话是笔者选录的小学生的习作片段。在运用语言思维上,二者与正常思维有异,语句间的跳跃性很大。前一句,本是要展现主人与车夫的冷漠,却突然把“无情的鞭子”这一意象作为描写重点,给人新奇的感受;后一句,本意要写人物因眼前的惨景引起情感的波涛起伏,却出人意料地以“捂住了双眼”的动作作结,情在言外,自不待言。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具有混沌的诗性思维,通过形象性来认识事物,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思维与语言的表述能力同文学的诗性本源具有人类生理与心理上的一致性,这就赋予了儿童心理及其呈现外在的语言表达极为丰富的审美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儿童特有的这种写作优势,扬长避短,加以适当引导,深入挖掘儿童的写作天赋。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会唤回其诗性的荣光。

参考文献:

篇2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高考的压力一下子就没有了,他们更加青春洋溢,思维活跃,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如何把他们的想象力运用到英语学习中来,需要教师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英语学习,需要想象思维,想象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教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能促进想象思维的提高

1.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是在心理空间(the mental space)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所谓的心理空间理论指的是一个参照结构的理论,是应用于被描述情景和描述情景之间的语言结构标准。概念整合理论之核心思想是概念整合是无可替代的普遍性认知途径,这个途径和类推、递归、心理构模以及概念的范畴化和图式化是一样重要的。它适合于认知过程的始终,无论在哪个思维阶段,概念整合的进程都是活跃的。

2.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我国的语言大师也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在我国语言空间融合方面的运用。在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概念整合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的普遍性与细微性,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概念整合理论对想象思维的促进

概念整合理论中,原概念整合存在的四个空间,其中包括两个是输入空间,其余是一个类空间和一个融合空间。由大量的背景框架共同构建起来的这四个空间,这个概念整合系统中还会有更多的输入空间存在,同时也可能会有更多的融合空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概念映射不断展开,原来的两个输入空间重新结构而逐渐形成类空间,重新构架的任何一个类空间,都是有相对应的两个原型类空间的。而融合本身是从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映射达到而架构的第三空间。融合包含类空间中的类结构,也包含一些特殊的结构,也会包含一些输入空间不存在的结构。从输入空间到融合空间的映射是有选择性的。

这些关系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映射与融合的想象思维的发展与想象思维的运用,融合空间里的微小组合最终会被大量的常规模式整合后变成完整化,这样能促进英语学习中的微小积累,进行整合完整化,又进一步促进了想象思维的发展。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扩展中,逐渐强劲的完善会不断地补充新的原则和新的逻辑,使想象思维的扩展可以没有疆界,这也体现了融合空间的无限扩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1.教师的引导

想象思维的发展,仅仅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还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有计划的、有重点的、有针对性地将概念整合理论渗入英语教学中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来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阅读的魅力

要提高想象思维能力,不仅要靠学习,更要有大量的阅读来作为消化理解的渠道和补充。阅读英文原著,探索英文原著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逻辑思维形式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大有帮助的。而英文原著里所使用的特色语言表达形式也会丰富英语学习的内容。另外,英语阅读还可以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更多的风土人情,感受西方文化的美和魅力。

三、如何通过想象思维提高英语水平

1.加大学生英语读物的阅读量

教师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是提高英语想象思维能力的有力武器。阅读量的加大,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阅历和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而对英语读物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而对于英文汉语言的翻译,更是提高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能有效地刺激想象思维的发展,特别是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意译,更给想象思维空间插上了翅膀。

2.更多地参与英语为主题的活动

大学生更多地参与英语主题的活动,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英语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中,大学生会在快乐中接受更多的英语语言习惯,比如,这样的特殊属性,就会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而不会把“bike girl”直接翻译和理解成“自行车女孩”,而是通过英语的主题活动而正确地翻译成“一切不顾他人的举动”。

3.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要提高英语的水平,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很重要,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地给学生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给自己英语学习以实践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和语法能力。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有很多种方式,建立英语角、开办英语沙龙、举行英语表演、各种演讲比赛、各类英语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外企进行实习等多种渠道,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英语语言表达机会,只要用心观察、悉心探索就一定会找到更好、更快的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来充实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

通过对想象思维的培养,多数学生都能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水平,想象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加明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从中了解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以外的其他理念。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拓宽渠道,为学生文化的交流和以后进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一、问卷调查

2014年4月,我在福州大学城选择了5所本科高校,分别是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每所学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200份问卷,5所学校共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40份,有效回收率为84%,其中男生占60.1%,女生占39.9%;从生源地来看,来自省会城市的占12.0%,地级市的占19.4%,县城的占17.9%,集镇的占8.7%,农村的占42.0%;从专业来看,文史类占25.7%,理工类占44.6%,医学类占29.7%。

二、调查结果分析

高考是人生极其重要的事情,而有人把志愿填报称为“第二次高考”,可见志愿的填报是否恰当也是相当重要的。本次调查显示,在回答“填报志愿志愿之前,你对将要报考的大学和专业了解吗”这个问题时,选择“非常了解的”占3.6%,“比较了解”的占20.6%,“不太了解”的占70.1%,“一点也不了解”的占5.7%。可以看出,在填报志愿前,真正了解将要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的考生不到1/4,笔者认为,如果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的性质,了解各大高校的特色,让学生们心里有个目标,高中三年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的方向去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那么在填报志愿时就不是仅依据自己和分数和参考高校往年的分数线做选择不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而是明确地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高中生开设“大学及其专业介绍课程”。理由如下:

(一)可改变填报志愿时分数至上的现象。学生通过“大学及其专业介绍”课程的学习,心里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且了解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大概需要考到的分数,按自己想要达到的分数去努力,明确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更有前进的动力,减少厌学情绪的出现。这样学生考分达到了想要报考的专业和高校的要求,那么就可以明确填报志愿了,而不是拿着自己的分数与大量高校的入取分数线作比较,看是否能达到分数线。

(二)减少落差感。高中的老师常常告诉学生高中牡蛎奋斗,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有很多自由空间。高中生对大学总是抱有美好的幻想,都是因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了解。通过“大学专业介绍”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高校的文化环境和专业特色,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进入大学前心理对大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不会把大学想象得那么美好或是那么糟糕,现实地看待大学生活。

(三)经济性。不少学生因为不懂自己适合什么专业,花费一些金钱去做专业测试,依据测试的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但测试难免有误差和另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不一定全都能正确地指导志愿填报,主要原因还是对专业的不了解。开设“大学专业介绍”课程就可以省下这笔花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三、“大学专业介绍”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让高中生清楚地了解哪些高校是985工程,哪些高校是211工程,了解各大高校的学校环境和文化特色,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质量,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技术资源如何。了解各种专业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每年的分数线大致趋向。各专业的专业性质,主要学习哪些科目,培养哪些能力,各专业的大致就业方向。

(二)课程内容:

制作视频课件,仿照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的形式为中国各大高校制作的纪录片,从各高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全方位展现各大高校的文化特色以及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和质量、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技术资源如何、各大学专业的性质和所需基础,各专业可培养哪些能力,各专业的就业方向等,客观地向全国的学生和家长展示中国高校文化,让学生自己判断对专业和高校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清楚以后自己要上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三)课程实施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