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古诗的语言特点

古诗的语言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古诗的语言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古诗的语言特点

篇1

目前,采摘的茶叶都是以人工为主,采摘的茶叶分支个数参差不齐,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同时也浪费了原材料。因此,对采摘的茶叶鲜叶的分选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智能化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一步是对采摘的新鲜茶叶分支数量的识别技术。

在农业工程中,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对农作物的识别和检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杨福增等通过研究颜色和形状特征识别茶叶嫩芽[1]、唐仙等人通过阈值分割方法进行嫩芽识别[2]、陈全胜等通过计算机视觉方法识别茶叶色泽[3]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茶叶的分支节点识别,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唐仙[2]等针对在自然环境下的茶叶,利用RGB空间的R、B分量差进行多阈值分割嫩芽图像。

本文采摘的新鲜茶叶图像为研究对象,基于RGB颜色空间,利用颜色分量R-B,进行阈值比较获得二值图像数据。采用Zhang-Suen算法[4]获得骨架细化图像,通过八方向链码初步计算节点位置,最后对初步的节点垂直坐标值进行排序,确定节点数量。对于茶叶分支数的识别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为智能化茶叶鲜叶分选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1.图像采集

试验试验CCD摄像头,在图像采集过程中,在黑色背面下,采用漫反射三原色光源照射茶叶叶片。为了有效的识别出叶片的分支节点,应该避免大、小叶片完全重叠的情况。

本试验共采集了100张jpg的茶叶样本图像进行分析研究。本试验在配置CPU为I5、内存为2GB的PC机上运行matlab2013R对采集的茶叶鲜叶图像进行分支节点识别计算。

2.茶叶图像的二值化算法

茶叶的颜色大都呈现浅绿色,因此颜色特征是进行茶叶图像与背景分割的一个有效依据,而且由于色差法R减去B可以减弱光照引起的干扰,很好的将茶叶图像和背景进行分割。所以,本试验选用RGB色彩空间的R-B分量对茶叶图像进行灰度化。

R-B分量灰度直方图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茶叶与背景在灰度特征上的差异。因此可以设定阈值将茶叶与背景分割开。

3.查找图像中可能的分支节点

对二值图像进行骨架细化处理。查找细化图像中像素点值为1的所有点,并对这些点进行八方向链码值和计算。

为八方向链码值和;为二值化图像的像素点值;

其中,保存可能为分支节点的当前像素点垂直坐标值。

j为当前像素点的垂直坐标。

如果,则表示该像素点可能为分支节点位置。记录当前像素点的垂直坐标值到。

4.确定分支节点

上述采用八方向链码[5]进行计算确定的是可能分支节点,真实节点包含在节点列表中。通过下述算法可以将真实节点筛选出。对记录的垂直坐标值进行由小到大冒泡算法排序,并对序列进行后、前两数差值计算,如果计算值大于2,则表示找到一个真正的分支节点。

5.识别结果

至此,茶叶的分支节点总数被确定,对采集的100组样本进行算法有效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算法有效性分析结果

算法名称 样本数量/张 骨架图像准确性 节点正确度

颜色骨架特征算法 100 95% 95%

其中,5%样本分支检测失败原因是采集的茶叶鲜叶样本叶片出现残缺,使得骨架细化图像结果错误,从而导致后续的识别出现错误。

6.结束语

本文根据茶叶的颜色和骨架特征,实现了茶叶分支节点数量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根据颜色特征提取的茶叶叶片R-B分量能够清晰地区分茶叶与背景的差异;通过对茶叶图像二值化和骨架细化处理,有效识别出茶叶可能的分支节点,最后进行节点排序比较,成功的确定茶叶图像的分支节点数量,准确率可达95%。

参考文献

[1]杨福增,杨亮亮,田艳娜,等.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茶叶嫩芽识别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19-123.

[2]唐仙,吴雪梅,张富贵,顾金梅.基于阈值分割法的茶叶嫩芽识别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13:39(6).

[3]陈全胜,赵杰文.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茶叶的色泽类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

[4]王晓静.迭代骨架化算法在汉字图像识别中的分析与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3).

[5]王要峰.基于方向链码去除骨架图像毛刺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3,33(z1).

篇2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98-1

长调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中同艰苦的自然环境抗争时的一种重要的情感抒发方式,其音乐风格高亢明亮、曲调悠长、节奏舒展,具有强烈的大草原辽阔苍劲的气息,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奔放豁达、崇尚自然的人文情怀。美声演唱艺术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并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声演唱艺术已经同中国本土的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相互融合、影响,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家族的重要成员。美声演唱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最早是源自“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后来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形式。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比较这两种声乐艺术之间的异同,对于推动我国的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蒙古族长调和美声演唱艺术概述

作为重要的声乐艺术类型,蒙古族长调和美声演唱艺术都有着漫长悠久的发展历史,都是已经成熟了的、系统的发声技巧和表演形式。

(一)蒙古族长调

蒙古族长调民歌有着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风格,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曲调优美流畅;其曲式结构多为由上下句构成的乐段,或由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联句体,多不对称。

(二)美声演唱艺术

美声演唱艺术对声音的要求较高:音色要求圆润、光彩、清澈,共鸣充分,声音洁净。演唱时,演唱者要打开喉咙,音域宽广,字正腔圆、音波均匀,吐字清晰,能高能低。随着歌剧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演绎一些情感较为激烈的戏剧性唱段时,阉人歌手已经无法满足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在早期的意大利,歌剧表演通常是由阉人歌手来担任女声演唱的,因此美声演唱艺术家便努力钻研演唱技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由此产生了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美声演唱艺术。

二、蒙古族长调与美声唱法之艺术比较

蒙古族长调与美声唱法同属于声乐艺术的重要类型,在对人类发声器官的运用方面都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性,二者表现出在差异之上的艺术互通性。

音乐是人类情感抒发和表达的重要方式。蒙古游牧民族和欧洲人民因为不同的生活方式、发展历史和价值取向选择了不同的抒情方式,同样也造就了长调与美声唱法略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蒙古族一直生存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北方草原上,有“骁勇善战,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长调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则是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气势宽广、字少腔长,唱起来激情豪放、一泻千里,在豪迈不羁、大气洒脱的声音背后,听众更多感受到的是真挚的情意和淳朴的热情。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会统治,宗教使当地的民众审美趋于节制和容忍,因此美声唱法具有既要表现真实感情又要富于节制的双重特质,甚至是在演绎塑造一些情感激烈的音乐形象时也是如此。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蒙古族人民在漫漫的自然之中斗争生存,也难免会有哀婉忧伤的情绪体验,如果将粗犷豪放视为其外在性格,哀婉忧伤则是蒙古民族所蕴含着的内在性格,这种复杂的情绪表现在蒙古民族的音乐艺术之中,就形成了长调牧歌中“慢多快少、忧多乐少”的艺术表象。

二、长调与美声的演唱技法及特点

长调与美声演唱艺术在气息、咽腔运用、共鸣及混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与差异。

(一)咽腔的运用。长调演唱者要打开咽腔引导气息,而美声演唱艺术理论同样要求歌手在意念上将咽喉部打开,向人体腔体内部做倒吸气的状态。从发声技法上来看,无论是长调艺术还是美声演唱艺术都十分重视咽腔在歌唱发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无论是长调演唱者还是美声演唱艺术家要具备借助由声带向下与声带由深部位的向上呼出的气息之间形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出特殊质色基音的能力,并以这种能力建立起一个发声支点,进而为引发胸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后腔、鼻咽前腔、头腔等的整体歌唱共鸣管道的共鸣提供必要的可能性,以便发出的声音可以具有持久耐力及穿透力,演绎不同风格的作品。

(二)共鸣的运用。共鸣在歌唱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明亮,更富有穿透力。演唱蒙古长调,就特别需要这种明亮、光彩、穿透力极强的、金属般声音,也只有这种声音,才能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传送得更远。美声演唱艺术同样注重整体的共鸣音色,但美声唱法追求现场演唱效果,要求产生的声音浑厚结实,在剧场中能够凝而不散。

篇3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082-02

2012年,一部关于“80后”的青春励志剧《北京爱情故事》风靡大江南北,赢得了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除了剧情贴近现代都市年轻人北漂经历外,这部剧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台词朗朗上口,幽默又不乏内涵。当前,摘自这部剧的经典台词在网上非常流行。本文从话语分析角度探析这些经典台词,从语言研究角度理解当前流行语的特点。

话语分析常被称为语篇分析,由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提出。在我国,复旦大学教授朱永生的研究尤其引人关注。他把话语分析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三个层面七个方面:语言使用层面,即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社会情景中的交际层面:会话原则、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和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思想传递层面,即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等。由此看来,语篇分析要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不仅要了解话语的表达层,还要深入到意义和动作层,注意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的作用。

一、用话语分析《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经典台词

(一)衔接理论

“衔接”这一术语来源于功能语言学的创始者韩礼德和其夫人哈桑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中的衔接归纳为五种类型: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衔接。其中,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语属于语法衔接手段,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1.语法衔接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很多经典台词都很注重语法衔接,有的使用了一种衔接,更多的使用几种衔接方式,突出了新信息,使得语言更加连贯、紧凑。

例1:

我爱你,但是对不起!

这是杨紫曦在第二次离开吴狄时的台词。首先,两句之间用了连接词“但是”表达转折:我虽然爱你但是我不能选择你。用转折使意思表达得看似委婉,实则更伤人心。使用连接词的同时对话采用了省略,补全应该是:“我爱你,但是我对不起你。”可见,台词中的省略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来的,这使得语言更加简练。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衔接纽带,对篇章内各种语义关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它通过使用重复、同、反义词,上、下义词,相关词以及语篇结构词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2:

程锋:三天之后,世界上就会多两个情圣。

吴狄:三天之后,世界上就会少一个禽兽。

该例中,上下两句的台词多是重复的,此外,关键词“两个情圣”和“一个禽兽”也是相对的。第一句“两个情圣”分别指吴狄和石小猛,同时程峰较幽默地暗示了自己在赌局中的成功。第二句的“禽兽”指程峰,吴狄用同样幽默的语气回击了程峰,暗示了他们的胜利。对话在结构上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链接,也由于其整齐的格式,使句子朗朗上口,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76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格莱斯认为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然而,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相反出于需要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莱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来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在《北京爱情故事》中,由此产生的经典台词不在少数。

例3:

吴狄:可你们两个不一样!

石小猛:有什么不一样的,先点菜——服务员,点菜!

吴狄:你跟沈冰好的时间比我跟小曦好的时间还要长——

石小猛:唉,咱来个凉拌牛肉怎么样?

例3中吴狄说“你们两个不一样”,想谈论石小猛和沈冰之间的事,但石小猛总以“点菜”、“来个凉拌牛肉怎么样”这样的回答回避问题。违反常理和正常逻辑的回答并没有把交谈中心聚焦在石小猛和沈冰关系的讨论上,而是焦点之外的饮食上,较为明显地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这样的回答使观众察觉出石小猛的无奈,同时这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使台词充满了幽默色彩,使观众印象深刻。

(三)概念整合理论

法考尼埃和特纳提出并讨论了概念整合理论:一种认知操作即两个或更多的心理空间通过投射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映射到合成空间,整合为一个新的合成空间。

例4:

吴狄:能不能收起你的笑容。

程峰:情种啊,当代梁山伯,四眼罗密欧啊!

如图1所示,梁山伯、罗密欧是人们熟知的古代爱情故事中的痴情男子,最终都因为感情放弃了生命并成就了爱情佳话。当人们听到梁山伯、罗密欧这句台词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两个想象空间。在一个输入空间里,梁山伯、罗密欧是指古代较为痴情的两个男子;在另一个输入空间里,梁山伯、罗密欧指代的是同样对感情较为执着的吴狄。观众借助对梁山伯、罗密欧的了解,将两个输入空间所蕴涵的信息通过空间映射,投射到合成空间,经过整合后得到一个新的层创结构:电影中的吴狄如梁山伯和罗密欧一样对感情专一、负责。这是程峰对阴差阳错为了感情跳楼的吴狄的描述,既有讽刺意味,又突出了吴狄专情的特点,让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使用台词中“四眼罗密欧”描述戴眼镜、有点书生气的吴狄,更加形象生动,也不乏幽默色彩。

二、《北京爱情故事》中经典台词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台词既风趣幽默又奇特新颖。别具一格的台词既使得那些经典台词广为流传,同时也使鲜活的角色深入人心。通过话语分析可以看出《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经典台词有以下特点:

(一)语言简练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交流讲究效率和经济。衔接使得《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台词较为紧凑,联系也更加紧密。同时,形式上的连接也使得台词的格式更加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能被人们接受并流传开来。例如,经典台词“生活要以快乐为原则,爱情要以互惠为原则”对仗工整,词汇衔接使得这句台词成了人们广为流传的爱情格言。

(二)风趣幽默

《北京爱情故事》中很多台词都故意违反某些合作原则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真是从古墓派出来的啊”违反了质的原则;“你们俩就可以阴阳搭配,水融,琴箫和鸣,颠龙倒凤,”违反了量的原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中方式原则的违背使得台词幽默、风趣,同时增加了语言的含蓄性。合作原则的违背使得《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台词出人意料、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三)旧词新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