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外语理论教学与实践

外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外语理论教学与实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外语理论教学与实践

篇1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了课堂教学过程。语言教学的改革也由过去的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向重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过度。教学内容也由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学习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因此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语言教学方式已经远远的不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要求了。然而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互交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图形、声音的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连接,把计算机技术、声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有机融为一体的能力,理所当然的进入了中学英语教书的课堂。如何很好的把这种新兴的技术和英语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多媒体技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1.多媒体技术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向

多媒体技术便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它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声型兼备,动静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调动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更好的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分解教学的复杂性,降低知识难度。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教学的方式的改进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更多形式的交互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的发展对语言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层次。语言教学将更注重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语言教学中的应试模式已远远落后与时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仅在教学方法上和培养目标上对语言教学做出的本质的改变,而且为语言学习者的终生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功能优势

多媒体为学生亲自参与掌握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转变。它还具有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与开发智力,又有利与培养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职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从而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进入一个全新的语言学习模式。多每天技术的运用可以全面优化课堂教学,体现新的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模式配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繁荣表现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表演欲化被动为主动。多媒体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知识传授与训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

二.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言课堂教学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出自好奇。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和话题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设计优秀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有关运动的话题时,制作有关奥运的一些课件。首先让学生就这些他们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出新的语言项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并掌握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2.运用多媒体化简知识难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抽象的语言讲解更为抽象的语言知识,使的一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解决。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图形处理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可以很容易的被化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如时态教学中可以把各种时态制作成不同的动画图片,把抽象的讲解变成具体的情景。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轻而易举的就能突破时态难点。

3.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减少母语影响,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上知识传授的密度,优化处理大量的信息,以图片、动画、音像片段等形式,使抽象的语言直观、化形象化,减少母语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运用,从而降低母语的负面影响。以文字的闪动、色彩的变化、图像的移动缩放等手段增加课堂知识传授的密度,加强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强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对有些无法用实物表达的词汇和句子教师往往用比较抽象语言去解释,甚至不得不用母语去解释。即使有些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的词汇和句子,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不能每节课都带大量的教具。这样课堂教学的容量、语言的生动和直观性大大降低。例如,在学习有些食物的名词,如pizza, hot dog, salad, hamburger 等时,学生们根本没有见过,学起来当然枯燥抽象,难以记住。如果能够配以相关的图片或音像,就能加深学习者对语言和实物的直接联系。避免了用抽象语言或母语解释的麻烦。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加强记忆效果。

4.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好奇心,以问题为向导,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高度的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通过采用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对多种意见进行整理、记录、分析、归纳、对比,从而得出真确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运用过程中可以准备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现场讨论、分析、总结、汇报。也可以准备与下节课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并尝试写成短文。在下一节课前进行汇报。这样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语言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资源的筛选

1.选择合适的课件制作途径

课件制作的途径不但要能够辅助教学,而且应该让老师能够承受的起。所以需要选择一种叫省时、省力的课件制作途径。首先应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创作工具。目前使用较多的有PowerPoint. Authorware, Founder, Author Tool, Animator Pro等。其中Power Point最容易掌握,易学掌握,易学易用,操作流畅,稍有电脑知识的人都可以自如使用。当然具体选择还需看自己的爱好。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应当精通一种,达到运用自如就行。制作过程尽量自制为主,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其次教学课件是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不能单独追求制作的技巧,和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2.课件的设计与资源的选择

制作课件前首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着重分析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之所在。对于有必要运用多媒体表现的部分和没有必要过于强调的地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设计课件的大概轮廓。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决不能以展示课件为制作课件的目的。

制作课件的资源应该进行认真的筛选,可以通过搜集扫描相关的图片,自拍音像资料,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选资源首先应该实用,教材由于本身容量的限制,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中有关英语学习的网站选择与本课话题相关的大量的语言材料,来充实课件。其次应该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兴趣。课件材料一定要选择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内容要精彩,图片、音像、动画要精致清晰,容易理解。要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彩的生活片段,经典的影视剧片段,著名艺术作品,名胜古迹图片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四.多媒体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的几个误区

1.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现代语言教学要求课堂的主题是学生,教师发挥指导和组织作用。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而有些教师的课件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用多媒体控制起来,教师成了多媒体工具的操作者,学生成了观众。教学程序模式化。师生之间的交流被机器阻断。把生动的语言课变成了冷冰冰的课件展示课。让多媒体成为了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违背的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辅,更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2.语言课变成了“图片、音像、音乐欣赏课”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展示自己娴熟的电脑制作技术,追求课件的美观,为课件配上过多漂亮的图片、精美的动画、优美的音乐,使整个课件看上去十分生动优美。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过于漂亮精美的课件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产生的强烈刺激一方面的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另一方面,学生对课件中众多的音影材料的好奇,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件本身,而不是语言学习。冲淡了教学主题。

3.过量使用多媒体设备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误以为多媒体运用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语言材料就越容易让学生掌握。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多媒体课件没主要手段,一会儿展示这个片段,一会儿展示那个片段,忙的不亦乐乎。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把语言的交流变成了教师玩花样,学生看热闹。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违背了多媒体的辅助原则,更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4.过分注重使用多媒体,弱化了对教材、教法以及对学生的研究

篇2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丁于1955年提出的。他认为同一个话语同时具有三种行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有人亦把它称为言内之力,言外之力,言后之力。其中以言行事(言外之力)是核心。奥斯丁的学生塞尔将之冠以间接言语行为的名称。通过间接言语行为的运用,说话者能够传达不便明说的含义。以下几组实例就是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具体运用:

例1:A:That's the telephone.

B:I'm in the bath.

A提示B电话响了,而B回答说自己正在洗澡,很明显B向A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现在不能接电话,请代我接。

例2:A:Can we have class at 9:00 on Monday?

B:I usually go swimming on Monday morning.

B看似文不对题的回答实际是对A的委婉拒绝。

例3:Son:John smith is disgusting!

Mother:Well.he's your teacher.

表面上妈妈的话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实际隐含着提醒与建议:对你的老师如此粗鲁地评头论足很不合适。

语言的间接性一直以来就是语用研究的核心之一。间接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委婉语的一种语用策略。作为一种间接语言形式,它不直接明白,而是含蓄曲折地把人们通常不愿接触、令人不快、厌恶、害怕的东西或一些令人尴尬、难堪、丢面子的事情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语言,以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在日常交往中,“You are expected to get here ontime.”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I want you to get here ontime.”人们更多地选择“Oh,who knows.”“May I ask if you're married?”而少用“I don't know.”“Are you married?”根据间接言语行为,“Can you pass me the book?”是一种礼貌的请求行为,而不是期待对方回答“Yes”或“No”;“May I callyour carriage for you?”其真实意图是送客;“Can you pass thesalt,please?”是请求对方将盐递给自己而决非在问对方有否递盐的能力。不同的背景下,“Is this your pen?”可表达四种不同的含义:寻求钢笔的主人;请求借用对方的钢笔;提醒对方落下了钢笔;命令对方将钢笔拣起来。同样,不同背景下,“I will be there on time.”可分别表示许诺、警告和断言;“It's cold here.”分别表达请关上窗、请给我件大衣、请打开空调等等含义。

这就是使用间接言语促成声东击西的言外行为的微妙功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者出于礼貌的考虑、出于维持双方面子的需要,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冲突,在表达诸如请求、拒绝、警告、命令、抱怨、责备等愿望时,总是竭力避直就曲、声东击西,让对方领会其真实意图,进而完成交际行为。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隐含会话含义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具有会话含意的语用策略。间接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在人际交往中,为了礼貌或双方面子的需要。人们往往避直就曲,顾左右而言它。英语民族亦不例外。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将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纯粹的语法训练、语言训练,还应当帮助学生理解语用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提高学生的元语用意识,即有意识地分析语言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并据此优化和改善教学结构,尽多地为学生创造提高语言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表达流利,说出的英语才会不仅语法正确,而且具有社会接受性。如:在我们的课堂上,“I have a question to ask.”是我们的学生惯用的表达方式。很明显,这种表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事实上这种表达很少出现在西方人的交谈中,因为有粗鲁、过于直接之嫌。代之以比较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

――I'd like to ask if I could ask a question?

――Could I ask you a question?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ask a question?

――May I ask a question?

――Would you mind my asking a question?(高恩光,1999)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在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划等号。比如有些教师和学习者错误地认为,发出命令须一律使用祈使句,提问一律使用疑问句。而事实上,某一语言形式在使用中往往对应着几种功能。言语行为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说话时,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之力,言外之力,言后之力),而其中言内之力,即语言的形式,包括语音、词汇、句子等。言外之力即说话者的意图,从交际的角度看就是话语的语用功能。可见语言的形式并不等于语言的功能。下面三个祈使句起着不同的功能:

――Do sit down.(命令)

――Drop in anytime you like.(邀请)

――Forgive the wrongs I've done to you.(恳求)

而疑问句有时不仅表示疑问,还可用来表示提议、建议、抱怨、命令等等。如:

――Will you sit down?(提议)

――How about tomorrow?(建议)

――Is this your shirt on the floor?(mother to daughter)(抱怨+命令)

同样,下面几组以不同形式出现的句子都传达了命令这一意图:

――You haven't handed in your homework.

――You should not be late next time.

――Do you want to show your picture now?

篇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的经济正逐步融入到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也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随着外贸业务量的增加、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对外贸易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直接参与了对外贸易交流。各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英语口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英语口语正是一门将英语口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课程,而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1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的特点

1.1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专业性强

首先,学习外贸英语口语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贸基础知识。由于该课程涉及到的外贸场景包括了完成一笔进出易的大部分环节,因而要求学生熟悉外贸业务的流程,掌握外贸的理论与实务的相关知识,如询盘和发盘、各种支付条款的利弊、信用证的流程、装运和保险等。

正是由于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与外贸业务流程联系紧密,因而课程涉及到的英语词汇和句式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各种单据的英文名称都是固定的,报价、包装、保险等句式都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模式,一些单词在外贸场景中也具有其特定的意思。学完该门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就外贸业务中涉及的各个场景和环节进行模拟对话谈判和协商,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符合外贸场合的专业语言回答或者提出问题,为今后从事外贸工作打好基础。

1.2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实践性强

由于外贸英语口语不仅强调学生掌握与外贸有关的专业词汇和句式,而且要求学生能将掌握的专业词汇和句式较好地运用在外贸磋商与谈判业务中,培养学生与外商的交际能力。因而,外贸英语口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模拟外贸流程的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外贸专业环节涉及到的专业英语都有所练习,最终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在实际开展对外贸易业务中还涉及到各国文化差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对外贸易交往中,如果能够对合作伙伴的文化和礼仪有所了解,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相关的礼仪知识,将会有助于与外商的洽谈与合作。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要想成功地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就必须了解西方文化,进而对各国的商务礼仪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交往,也要对合作伙伴所在国家的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有所了解。这都要求学生不仅要就书本上的知识而学习,更应该关注国际动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关注与我国业务往来较大的一些国家的发展动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各国的商务礼仪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2 外贸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不愿开口,组织模拟对话效果不佳

鉴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大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习惯背单词、学语法,不愿在公开场合说英语。加之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少部分英语好的同学一般更敢于开口,而大部分英语水平中等的同学则不愿开口,导致老师在组织模拟情景对话或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不够活跃,大多同学宁愿将相关内容写下来,自己独立完成,也不愿意主动开口与组内同学讨论。因而,组织模拟对话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口语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久而久之,口语课变成了英语课,口语的学习演变成单词和句子的默写。

2.2 教学材料较为匮乏

与英语口语不同,外贸英语口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谈判资料又具有一定的企业机密,因而外贸英语口语的教学材料如听力材料和视频材料相对匮乏,实践教学也缺乏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此外,鉴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课本中所例举的各种案例和模拟场景情节往往简化了产品信息,与实际外贸工作中的情节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材料,老师在讲授时也只能针对书本上的内容展开讲解,组织学生模拟对话也容易流于形式。

2.3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外贸英语口语的实践性非常强,而学生毕竟没有踏入社会,没有从事外贸工作的经验,因而在针对各种外贸业务进行讨论和对话时也只能抽象地泛泛而谈,无法展开深入的讨论。特别是讨论到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时,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对产品相关信息的一些英文表达非常缺乏,因而在进行根据外贸业务设计的模拟谈判时无法深入开展讨论。

3 外贸英语口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建议

3.1 积极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

与其它英语口语课一样,学生如果要想学好外贸英语口语课程,必须多开口,将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说出来才会有所提高。为了让学生多开口,老师应避免填充式教学,而应在课堂上创造出说英语的氛围,多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如除了难度较大的模拟外贸场景谈判外,可以多设计简单的单词或词组填空题,针对外贸业务的问答题、专业词汇的解释、利用固定句式造句、外贸业务中的对话填空等。如果提问过于单调,每堂课都是类似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是无法调动起来的。如果题目过难或过泛,也不利于学生开口。在提问时,如果学生不愿回答,应鼓励其开口回答。提问应符合学生的平均水平,以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基本正确,获得自信。此外,全班集体或部分同学大声朗读新单词、重点句子、课文对话等都可以让学生养成开口的习惯。学生多开口,养成上口语课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自然会不怕说英语,上课也会更积极,更活跃,在进行对话讨论和模拟谈判时也会更主动。

此外,由于国际贸易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学生一般都没有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因而也很难从深层次进行理解,以前学过的实务知识也比较容易遗忘。因而,在每涉及到一个外贸业务环节时,针对相关的外贸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讲授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如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优劣势、包装的重要性、参加商品交易会的准备等。这样,学生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 实践项目具体化、生动化

在外贸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小组分组模拟情景对话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小组分组模拟情景对话一般是由老师按照外贸业务流程,根据其中的某个典型外贸业务环节设计商务场景,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但很多学生在进行分组模拟对话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对话,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布置的实践项目过大或过泛,导致学生不知从何开始,也不知如何完成。因而,在组织理论课堂中的对话和谈判时,给定的外贸工作场景一定要具体、生动一些。例如,让学生模拟外贸业务中的价格谈判,如果仅仅给出买卖双方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要求学生进行价格谈判,学生会不知从何开始入手。而如果给出稍具体一些的谈判思路或要求,学生在开展谈判时按照谈判有思路可循,不仅可以加快课堂进度,也可以让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各种项目。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因而可以由学生自由完成谈判,但可以给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如卖方的初始报价、买卖双方最终达成的价格等。在时间充裕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对话后,还可抽点不同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对话表演和展示,并将每次的小组得分纳入学生考核。

此外,为了使实践项目具体化、生动化,应避免使用各种陈旧、老套的案例,可以积极使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从各种外贸交流论坛、外贸交易网站、广交会等获取产品和公司信息,用真实的公司名称和产品信息去设计各种外贸场景,并在学生进行模拟情景对话时展示公司和产品的相关图片,使实践项目更真实、更具体。

3.3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外贸英语口语是一门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课程,因而老师在上课时也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缩短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展示文字信息给学生,也可以播放图片、音频、短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可以看到、听到更多信息,更直观地了解各种专业词汇使用的背景。在根据外贸业务进行模拟情景对话的环节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外贸场景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在进行口语演练时更真实,并能更好地去体会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可以积极利用因特网,通过建立个人网站或网络课程,将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听力视频材料、商务案例和各种外贸场景模拟材料上传至网上。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多听多模仿,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4 结论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避免填充式的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课内外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多练、多说,使学生的专业口语水平和业务洽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加强外贸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不断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学习外贸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卢颖仪.外贸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

[2] 韩晶晶.关于外贸英语口语课程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7).

[3] 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