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蝗虫灾害治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为探索肃南县草原虫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使草原虫害防治向防效与环保并重的“绿色植保”目标迈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肃南县进行草原虫害生物防治试验示范,逐年加大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比例。2009年以来以草原虫害生物防治示范县为契机,在草原虫害生物防治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年过大推广范围。
1 肃南县基本概况
肃南县是一个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海拔1327―5564米,相对高差4327米。年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60―600毫米,蒸发量为250―29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2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65小时。全县总土地面积3583.05万亩,基本草原面积2677.5万亩。根据《肃南县牧业区划报告》将草原分为低湿地草甸类、平原荒漠类、山地荒漠类、山地草原化荒漠类、山地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山地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山沼泽草甸类和高山草甸类11个草地类和83个型。有天然植物702种,其中饲用植物378种,总储草量18亿公斤,理论载畜量121万个羊单位。
2 草地蝗虫发生及危害
肃南县是甘肃省草原蝗虫危害严重区域之一。该县地域辽阔、草原类型多、蝗虫种群分布及发生期、发生量有很大的差异。近年来,因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防治经费缺乏,每年防治面积小等原因,蝗虫种群、数量增加,虫害呈现出“五年二次灾、年年有小灾”的发生规律,严重制约着我县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监测,该县每年草原蝗虫危害面积300~400万亩左右,严重危害面积250万亩左右,虫口密度26~240头/m2,最高点达308头/,牧草损失率达50~80%。虫害主要是直翅目的蝗虫。优势种为:山地荒漠草场以短鼻蝗、雏蝗、痂蝗、星翅蝗为主。
3 开展的主要工作
3.1 开展草原虫害生物防治,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我县根据草原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的总体要求,完成草原虫害生物防治196万亩,其中:应用生物药品防治草原蝗虫129万亩,牧鸡治蝗67万亩,灭效率分别达到88%和90%。挽回牧草损失3870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1548万元。
3.2 进行药物筛选试验,提高虫害防治效果 为搞好药物轮换使用,丰富草原虫害防治方法,创新、突破防治手段,努力提升草原虫害治理水平,在康乐乡上游村、大河乡水关村建立了药物试验示范区,进行草原虫害防治药物防效试验。通过试验,掌握了参试药品使用技术和防治效果。
3.3 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为草原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索草原虫害防治由单一追求防效向防效与环保并重的“绿色植保”新途径,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协作开展了以蝗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天敌对蝗虫的控制作用研究、季节性牧鸡灭蝗技术、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以保护自然控制能力为基础,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应用示范和推广。
4 治理对策
我县草原虫害生物防治遵循“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贯彻“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监测,集中连片,生物治理,注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升草原虫害治理水平。
4.1 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牧委、草原站、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示范县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二是成立由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具体对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4.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媒介和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草原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生物防治虫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有利于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4.3 严格值班制度和报告制度,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P467;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01-02
Effectof ClimateChangeonAgrometeorologicalDisastersandCountermeasuresinUrumqi
LIU Sheng-mei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Urumqi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Xinjiang 830002)
AbstractBased on Urumqi from 1960 to 2009 observational data of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umqi climate changed greatly,mild winter phenomenon was clear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scendant trend,main influence of Urumqi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d a corresponding change,mainly displayed in drought disasters increasing,frost,cold wave disaster reducing,pests increasingly sever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disadvantages and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climate change;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influence;countermeasure;Urumqi Xinjiang
乌鲁木齐是亚欧大陆的中心,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城东是海拔5 400 m的博格达峰,城南是雄伟壮丽的天山,复杂的地形、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乌鲁木齐独特的气候[1-2]。
1数据来源与处理
乌鲁木齐市和乌鲁木齐县政府距离50 km左右,属同一气候带,乌鲁木齐市的气候资料完全可以反映乌鲁木齐县的气候情况。气候数据来自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60―2009年的观测资料,农业气象灾害资料来自1960―2009年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县志》[3]。通过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乌鲁木齐的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灾害的影响。
21960―2009年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2.1气温的变化特征
据资料统计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气温6.9 ℃,利用线性回归法对气温进行分析(图1),结果表明:1990―2009年平均气温7.4 ℃,比前30年升高了1.0 ℃,2000―2009年平均气温7.8 ℃,比前40年升高了1.2 ℃[1]。其中冬季变幅最大,增温明显,夏季变化较小,相对较稳定,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增温。随气候变暖,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终日分别提前和推迟。积温增多,无霜期延长使农作物得到更多的热量,提高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产量,减少冻害,但暖冬出现也增大了病虫害的越冬存活率。同时气温升高,风力加大,会导致蒸发量加大,随着降水的减少,加剧了土壤水分的供需矛盾。
2.2降水的变化特征
乌鲁木齐市1960―2009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265.1 mm,1990―2009年平均降水量241.3 mm,比前30年增加了66.6 mm;2000―2009年平均降水量比前40 年增加了54.5 mm(图2)。上述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中,气候变暖和变湿几乎同步进行。
3乌鲁木齐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3.1干旱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没有水也就没有农业。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不仅空气干燥,土壤缺水,还会导致河水断流、水库缺水甚至干涸。干旱作为灾害的概念,不仅意味着气候干燥,长期少雨甚至无雨,也标志着农田水分供应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颗粒无收。乌鲁木齐县1960―2009年,旱年16年,发生频率32.0%,特别是进入2000―2009年,旱年6 年,有很多年份春夏秋连旱,2000―2002年3年连旱,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旱灾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例如2006年干旱:乌鲁木齐市区从7月8日至8月16日,连续39 d无明显降水,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连续19 d气温在30 ℃以上,7月31日最高气温40.6 ℃,是近30年来的最高值,持续多日晴热少雨,加大了蒸发,使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干旱。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马家庄村44.67 hm2玉米和苜蓿颗粒无收,萨尔达坂村土豆减产30%,大麦减产20%;水西沟镇1 200 hm2大麦减产12%,山区20%牧草提前进入枯黄期,从5月下旬至8月底31 402.2 hm2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成灾面积7 070.2 hm2,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牧草减产1万t,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3.2霜冻
霜冻分春霜冻和秋霜冻,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春霜冻也常常结束较晚,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霜冻灾害发生。秋霜冻主要危害秋粮和秋延晚蔬菜,春霜冻主要危害小麦、春播作物。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巨大,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4]。乌鲁木齐县1960―2009年发生霜冻5次,发生频率10.0%,其中有3次春霜冻,2次秋霜冻。2004年9月28―29日乌鲁木齐县出现降温天气,29日清晨出现霜冻,五一农场1 333.33 hm2、三坪农场2 333.33 hm2、头屯河农场133.33 hm2的番茄全部冻成了水泡果,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
3.3寒潮
寒潮是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南下,造成当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大风雪天气,使降温幅度达到一定强度标准时,就称为寒潮[5]。寒潮危害性很大,春、秋、冬3个季节均有可能发生,而春秋两季是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春季出现的寒潮可给喜温作物和大田蔬菜幼苗造成危害;秋季出现的寒潮又使霜冻较早来临,使秋延晚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960―2009年乌鲁木齐县发生寒潮9次。1997年4月21―24日寒潮天气,乌鲁木齐县各乡草莓、蔬菜等受害面积逾400 hm2。三坪农场合计793.4 hm2油葵、玉米绝收,番茄、棉花合计33.33 hm2受冻;头屯河农场葡萄、果树、草莓、蔬菜全部绝收,直接经济损失640万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病虫害
随气温的升高,乌鲁木齐县的病虫害也日趋严重,每年发生的病虫害灾情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一是冬暖,虫卵越冬基数大,存活率高;二是随风速的加大,有助于小型害虫,如蚜虫、红蜘蛛和病菌的传播,扩大发生面积[6]。乌鲁木齐县从1960―2009年,病虫害发生12次,发生频率24.0%,其中发生8次蝗虫灾害,2次蔬菜病害,2次动物疫情。1980年,乌鲁木齐县约22.47万hm2草场(含农田)发生蝗虫,21.47万hm2草场受灾。1981年,乌鲁木齐县蚜虫受灾面积7.33万hm2,重灾4.67万hm2。1989年5月达坂城东沟乡、王家庄等地蝗虫发生面积1 000 hm2,严重发生面积266.67 hm2,蚕豆蚜虫发生面积200 hm2,严重发生面积20 hm2。1989年7月水西沟乡部分油菜和小麦被蝗虫啃噬的只剩下光秆,颗粒无收,造成绝产。1995年乌鲁木齐县森林病虫害3 320 hm2,其中虫害3 253.33 hm2。1997年,由于春季气温高、干旱,进入5月之后,南郊板房沟、水西沟、托里牧场及东山区芦草沟乡相继发生了严重的蝗虫灾害,发生面积达1.67万hm2以上。1998年5月以后,乌鲁木齐县发生1.33万hm2蝗虫灾害。2002年,乌鲁木齐县发生1.33万hm2病虫害,主要是黄瓜霜霉病、茄子黄萎病、番茄及辣椒疫病、棉花棉铃蚜虫、美洲斑潜蝇等,蝗虫发生面积8 000 hm2。2006年,受4―5月降水偏多的影响,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萨尔达坂村200.1 hm2的油菜发生叶甲虫病,吞噬66.7 hm2的草场。
4农业防灾减灾对策
科学调整种植制度,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排水灌溉沟渠的配套,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建设旱涝保丰收的稳定高产田;分析未来光、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分布;改良土壤,测土配方施肥,选择优良品种,增加作物自身抗灾能力;积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为地减轻气象灾害;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对污染的治理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动植物资源,形成绿色食品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气象服务,提高预报准确率,健全气象灾害预防体系。
5参考文献
[1] 黄建,成秀虎.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212.
[2] 刘盛梅.1951―2009年乌鲁木齐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91-293.
[3] 乌鲁木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乌鲁木齐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4] 张学文,张家宝.新疆气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5] 张家宝.短期天气预报指导手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14-01
Study on Effects of Controlling Grassland Locusts by Three Kinds of Biocide in Chifeng Area
SUN Xue-tao HU Yan-cheng BA Bu-la
(Chifeng Grassland Stat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Abstract Effects on three kinds of biocide to control grassland locust in Chifeng area were studied,in order to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effect of locust control work in the same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1.3% Matrine AS,0.3% Azadirachtin EC and 1.2% Matrine-Nicotine Emulsion reached 85% on the 1 4th day after spraying in field.The effect of 0.3% Azadirachtin EC reached 90%,which had a good efficiency.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assland locusts could be chosen,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reduce the pollution.
Key words biocide;locusts;control effect;Chifeng Inner Mongolia
赤峰市位于东部,是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害虫的生长繁衍,一直都是虫害的高发区、频发区和易发区,尤其以草地蝗虫危害最为严重,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面积虫害发生[1-2]。
据统计,2013年赤峰市发生蝗虫灾害面积37.73万hm2,严重危害面积16.07万hm2;2014年赤峰市草原虫害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较往年均有所升高,属中等发生年份,2014年赤峰市发生虫害面积44.20万hm2,严重危害面积23.41万hm2,主要危害的蝗虫种类有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vnn)、宽须蚁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vnn)、红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Stoll)等,其中又以亚洲小车蝗危害最为严重。
化学农药防治草原蝗虫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产生的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趋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试验和推广应用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5]。为有效减少草地灭蝗应用化学制可能造成的危害,达到国家畜牧总站“十二五”期末草地虫害生防比例达到50%以上要求,赤峰市在防治蝗虫中逐年提高生物制剂的比例。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农药苦参碱、印楝素和烟碱・苦参碱合剂分别对草原蝗虫的控制作用及有效施用浓度和施用方法,为有效控制蝗虫危害、保护天敌、发展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大面积推“绿色植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1.3%苦参碱水剂(北京中环柯琳科技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新疆巨恒生物开发有限公司)、1.2%烟碱・苦参碱乳油(内蒙古帅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防治对象。供试蝗虫为内蒙古赤峰市天然草原上的优势种蝗虫,主要种类为亚洲小车蝗、宽翅曲背蝗、短星翅蝗、宽须蚁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和白边痂蝗等,其中亚洲小车蝗占总蝗虫数量的80%以上。
1.1.3 试验器材。德国进口约翰迪尔拖拉机、北京克劳沃AJ401喷药机、样方框、捕虫网、标志旗、量筒、量杯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1.3%苦参碱水剂150、300、450 mL/hm2;0.3%印楝素乳油90、120、150 mL/hm2;1.2%烟碱・苦参碱合剂乳油30、60、90 mL/hm2;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67 m2,每小区间隔为10 m。
1.3 试验方法
采用约翰迪尔拖拉机(德国进口)载超低量喷雾器(北京克劳沃AJ401喷药机),根据拖拉机的喷幅和喷流量调节车速。药剂的使用浓度,均参考药剂生产企业对草原蝗虫所推荐的用药浓度确定。施药当天天气晴朗,微风,气温25 ℃。
1.4 数据处理
用样框取样法于施药前调查各个处理小区的虫口基数,施药后1、3、7、14 d调查各处理区虫口数,计算各处理下的死亡率及防治效果[8-9]。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均对草原蝗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供试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具有很强的持效性。不同浓度的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各处理在喷药后1、3、7、14 d对蝗虫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
施药后1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的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42%、59.96%和63.56%;不同浓度印楝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5.36%、54.65%和58.29%;不同浓度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28%、60.51%和65.69%,浓度为150 mL/hm2的苦参碱和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浓度为90 mL/hm2的印楝素和印楝素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浓度为30 mL/hm2的烟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施药后3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50 mL/hm2的苦参碱和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印楝素3个浓度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浓度为90 mL/hm2的烟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施药后7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苦参碱3个浓度的防治效果有极显著差异,浓度为30 mL/hm2的烟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其他2个浓度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施药后14 d,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效都达到了85%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苦参碱、印楝素和烟碱・苦参碱均属于生物农药,均提取自植物,这一类农药的特点就是蝗虫一旦触及药剂就会被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降低蝗虫的取食率和对食物的转化利用率,堵闭虫体气孔。这类药剂还能影响蝗虫的正常呼吸节律,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干扰昆虫生长发育,使蝗虫窒息死亡,影响蝗虫的生命力,是对人畜低毒的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防治效果好,降解速度快[10-12]。
该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0.3%印楝素和1.2%烟碱・苦参碱均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1周左右防治效果都可以达到70%以上。生物农药虽然没有化学农药见效快,但是防治效果并不低于化学农药,而且它们不杀伤天敌,符合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药剂的要求,可以在原生态治蝗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延杰.赤峰地区粟灰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10(1):16-18.
[2] 张付旭.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蝗虫防治对策与技术的研究初报[J].华东昆虫学报,2007,16(2):113-118.
[3] 魏文娟,任炳忠.我国蝗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2002,3(6):481-490.
[4] 王振平,严毓骅.蝗虫天敌可利用性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1999(6):54-58.
[5] 李保平,李国有.绿僵菌油剂防治新疆山地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2000,16(4):145-147.
[6] 潘建梅.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草地,2002,24(6):66-69.
[7] 张龙,严毓骅.持续治理飞蝗灾害的新对策[J].昆虫学报,2000(增刊1):180-185.
[8] 周彦成.蝗蛹的不同调查方法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4):53-61.
[9]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