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童法律常识

儿童法律常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37: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法律常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童法律常识

篇1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06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 心律失常为心脏电活动的节律、频率、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起源部位出现异常冲动及传导, 当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时, 常会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 致使病死率增加[1]。为分析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院选取72例患者展开临床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2例, 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 患者心率均≥120次/min, 有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排除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心功能Ⅳ级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5例, 年龄59~81岁, 平均年龄(66.9±5.4)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6±1.5)年;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67.5±5.8)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5±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展开冠心病常规治疗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行胺碘酮治疗:给予患者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 200 mg/次, 3次/d, 在第2周时剂量调为给药200 mg/次, 2次/d, 第3周时调整为200 mg/次, 1次/d, 以此剂量保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美托洛尔治疗:起始剂量为给予患者12.5 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 2次/d, 结合治疗效果逐渐减量, 到目标剂量(给药6.25 mg/次, 给药2次/d)时保持。两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根据患者病情适量调整给药剂量。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心功能改善至Ⅰ级或改善多于2级, 心率为60~80次/min, 经心电图检查, 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 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早搏有90%减少或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 心功能有1级改善, 经心电图检查, 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早搏有50%以上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心动过速、早搏减少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5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72.2%;观察组显效18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9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2 治疗前后心率及QTd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及QTd分别为:对照组(96±8)次/min, (62.3±12.4)ms, 观察组(97±8)次/min, (62.5±12.6)ms;治疗8周后心率及QTd:对照组(73±6)次/min, (49.8±9.6)ms, 观察组(63±5)次/min, (41.7±8.3)ms;两组治疗前心率及Q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均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有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停药后自行恢复;观察组出现耐受性低血压1例, 快速补液后恢复, 出现恶心1例, 自行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 观察组为8.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为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 因心肌血供不良极易造成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常见并发症, 发病后患者由于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定, 导致心肌细胞除极、复极不均, 且心肌缺血可造成病变、正常组织复极弥散性增加, 引发心肌供血输出量降低、舒张时间少等后果, 导致患者出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冠心病并发症心律失常不仅会导致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 且会导致患者原有疾病加重, 甚至可造成猝死, 故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

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主要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主要成分为苯丙呋喃基衍生物, 含有一定量碘, 有Ⅰ类、Ⅱ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功效, 可有效改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室上心律失常, 且不会影响患者心肌收缩力。胺碘酮不仅可发挥抗快速心律失常效果, 且可促使冠状动脉扩张, 有效缓解心脏前后负荷, 是现阶段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伴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然而已有研究[2]显示, 单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需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美托洛尔属于抗心律失常Ⅱ类药物, 可有效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促使交感神经活性下降, 减少机体心肌耗氧量, 促使心率降低, 对心肌缺血予以有效改善;同时, 美托洛尔可对茶酚胺的释放过程加以抑制, 促使异位兴奋灶、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使得心电维持稳定状态, 从而对心律失常予以有效改善。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时将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 对照组仍单用胺碘酮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 还是治疗后的心率及QT间期离散度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确切,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冠心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常会导致患者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或者心肌坏死,如果在发生冠心病的同时发生心律失常,常会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增加病死率[1-2]。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胺碘酮及美托洛尔被广泛使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心肌缺血,使心律恢复正常。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30例患者使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在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均经过心电图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为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为31例,女性为29例,患者年龄在59~83岁,平均年龄为(68.3±7.9)岁。其中有28例患者表现为中室性早搏,23例患者表现为房性早搏,9例患者表现为交界性早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先给予两组常规的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并停止使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然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第1 w,患者3次/d服用200 mg的胺碘酮,治疗的第2 w患者2次/d服用200 mg的胺碘酮,在治疗的第3 w开始调整为服用200 mg胺碘酮1次/d。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服用胺碘酮的方式同对照组,美托洛尔的服用方式为:患者在治疗开始时2次/d服用12.5 mg的美托洛尔,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递减到6.25 mg/次,2次/d。4 w为1个治疗疗程,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效果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心率进行疗效的判定。显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率恢复正常,心率60~80次/min。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两组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作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共30例,治疗显著有效的为10例,有效的为13例,无效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显著的为15例,治疗有效的12例,无效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比较有差异,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如恶性心律失常或者是心力衰竭等,两组患者的发生的程度较轻,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4例,发生概率为13.33%,两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冠心病的并发症中,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导致心肌的自律性增高,使心脏的供血输出量减少,舒张时间减少,症状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悸和乏力等[2]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致残或者是死亡。

目前在临床上胺碘酮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并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的β1阻滞药物,对于治疗心脏有很显著的作用,如果使用的剂量较大的时候,对于血管和支气管的平滑肌也有很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以降低收缩压抑制心律过快,使窦性心律逐渐变缓。

本研究显示,针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高达90.0%,明显高于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76.67%,比较有差异性,P

篇3

瑞典、西班牙和芬兰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历时24年,追踪了瑞典近百万男性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每10万个肌肉强度最低的人中,平均122.3人早逝,9.5人患心血管疾病,24.6人自杀;而在每10万肌肉强度最高的人中,只有86.9人早逝,5.6人患心血管疾病,16.9人自杀。

研究人员指出,若不考虑身体质量指数和高血压因素,肌肉强度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早逝的概率会降低20%~35%。青少年时期较强壮的人的自杀概率会降低20%~30%,他们患精神病和情绪失调的可能性也会降低65%,这表明身体健康, 心理可能也会更加健康。研究人员建议说,人们应在青少年时期多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肌肉强度,这样更可能健康长寿。

深圳抽检发现火锅原料近两成不合格

在天气寒冷的冬季,火锅成为不少人的热门饮食消费,但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进行食品抽检发现,被抽检的200批次火锅原料有38批次(近两成)不合格,折射出火锅食品的安全性不容乐观。

针对火锅原料食品的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致病菌、食品添加剂等。多家超市销售的牛筋丸、猪肉丸、牛肉丸、香菇丸等14批次产品检测出含有不得检出的苯甲酸、山梨酸。苯甲酸、山梨酸均为常用防腐剂,但摄入过多会损害肝肾脏。此外,还有5批次香菇、干雪耳等产品检测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女性常喝清凉饮料脑梗塞几率增大

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每天饮用清凉饮料的女性患脑梗塞的几率是几乎不喝清凉饮料女性的1.8倍。

研究表明,清凉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甜味添加剂,如果长期过量饮用会造成血糖及胰岛素上升,使糖尿病和脑梗塞的患病率升高。主持研究的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女性的肌肉运动量要低于男性,血液中积累的过剩脂肪,使血糖值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进而患上糖尿病、脑梗塞等病症。

城市八成脂肪肝患者因吃引起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统计显示,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5%,上海、北京、广州脂肪肝患病率更是高达25%。冬季天气寒冷,人们食量增加、运动量减少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脂肪肝发生的机会。近日,家庭医生在线的一项《脂肪肝调查》显示,86.49%的参与网友是脂肪肝患者,其中超八成(81.13%)有容易导致脂肪肝的不良饮食习惯。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和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分析:此次调查中大部分参与网友为轻度脂肪肝患者。轻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表现为基本正常,但腹部B超可见脂肪肝的改变。轻度脂肪肝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痊愈,且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若因此掉以轻心,任其发展,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中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再转变为重度脂肪肝,甚至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

儿童吸二手烟会增加患脑膜炎风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儿童经常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会显著增加患脑膜炎的风险,研究人员呼吁人们尽量避免在孩子周围吸烟。

此外,如果母亲在怀孕时曾吸烟,则孩子患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的风险更高,超出正常情况的三倍以上。据介绍,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病是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原因,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婴幼儿中,约二十分之一的患者会死亡,约六分之一的患者即便治愈也会留下神经系统和行为紊乱等方面的后遗症。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现在还不完全清楚被动吸烟导致脑膜炎风险增加的具体机理,但本次研究显示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因此人们最好尽量避免在家中或其他有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吸烟。

牺牲睡眠学习更差

放寒假前,各种考试也多起来,熬夜学习成了很多学生的救命稻草。不过,研究显示,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反而会让学业更差。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调查了美国高中三个年级的535名学生后发现,不论他们平时每天学习多长时间,但如果牺牲睡眠时间来钻研书本,很有可能第二天就会在学业上遇到麻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