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162-02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企业财务状况多分类进行研究的先驱是Ainy Hing-Ling Lau。她于1987年在“五状态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一文中首次将企业财务状况分为5个状态:状态0-财务稳定;状态1-不发或减少股利;状态2-技术违约和债券违约;状态3-破产法保护下的企业;状态4-破产和清算。她认为,从状态1到状态4,企业处于财务困境状态,并且严重程度逐步增加。她为企业财务状况分类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贡献是根据财务困境事项的严重程度,将财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状态,并对各个状态的内涵作出界定。
Esteban Alfaro Cortes等人(2007)认为,将公司分为Ⅰ类财务失败、Ⅱ类财务失败和正常三类。其中Ⅰ类财务失败包括已破产公司和进入破产程序的公司,Ⅱ类财务失败为被兼并或解散的公司。该文采用Adaboost。MI算法,构建了3分类决策树模型。与单一的决策树模型相比,他们的模型预测错误率降低了17.5%,但其项测准确率仍较低,只有78.43%。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分类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大致来说可以以2003年为一个分界点。
2003年之前,一般的研究者仅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正常和危机两类。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类观点有很大的缺陷。原因在于:两分类过于粗糙,即便得到预测能力很强的模型,也无法了解各子类中企业的财务状况。
2003年之后,为克服两分类研究的缺陷,部分研究者拓宽了眼界,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一)五类财务状况
1.《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吕长江,赵岩,2004),根据企业可变现资产与债务的关系,在理论上首次将财务状况划分为闲置、充盈、均衡、困境以及破产5类。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本存在五类财务分级状况,而且企业财务状况分类的主要指标是规模、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三大类。不过对财务状况的五类分级的判断依据仅仅为企业的可变现资产与债务的关系,这种判断依据并不能全面地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2.《上市公司财务健康状况实证研究――基于机械制造业的分析》(孙黎娟)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处理,得到几个主成分,然后以这7个主成分作为聚类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将样本聚为5类。
3.《企业财务景气预警系统与应用研究》(戚浩,2008)选取了12个财务指标,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出各指标的预警界限,然后就对各区域进行打分,最后,把各个财务指标的分数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综合得分,根据企业综合状况的得分,把企业财务景气状况划分为景气过热、景气较热、景气正常、景气较冷、景气过冷5种情况。
该文借鉴李社环、梁勤星的《经济景气观测方法》,取总分数的80%、70%、60%、50%分别作为景气过热、景气较热、景气正常、景气较冷、景气过冷的分界线。假设参与综合的指标数为M,每一个指标满分为3分,则总满分为3*M。所以分界点分别是2.4*M、2.1*M、1.8*M、1.5*M。
4.《企业财务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一文中设计的预警信号系统的原理跟《企业财务景气预警系统与应用研究》一文的预警信号系统一样,对每一个指标设置预警界限,根据各指标的预警状态,分别赋予不同的分数,然后将多个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指标的得分,并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浅蓝、蓝灯的标志,对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当时财务状况发出不同的预警信号,最后,通过观察分析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财务状况运行的趋势。所不同的是预警指标的预警界限个数以及确定方法不同,该文财务指标的预警界限是4个数值,而戚浩的预警界限是2个数值。其分界点分别为均值的1.6、1.4、1、0.7倍。
最后,把各个财务指标的分数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综合得分,根据企业综合状况的得分,把企业财务景气状况划分为景气过热、景气较热、景气正常、景气较冷、景气过冷5种情况。
上述财务景气状况的划分区域跟《企业财务景气预警系统与应用研究》中的一样,所不同的是分界限确定方法不一样,其分界点为5*M的0.85、0.75、0.5、0.4倍。但是,该文并没有说明综合得分的临界值确定的依据。
(二)四类财务状况
《基于财务状况多分类的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研究》(李珊,2009),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为四类:财务充盈、财务均衡、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其对这四个财务状况的定义跟吕长江对财务状况的定义一致,并没有创新之处,而且也没有说明之所以把财务状况分为这四类的原因。
(三)三类财务状况
《上市公司多分类财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詹建平,2008),一文借鉴了吕长江(2003,2004)的5分类理论,结合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将制造业上市公司分为财务正常、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三种类型,其中,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属于财务异常。其财务正常、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的概念与吕长江的财务充盈、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的概念基本一致,而且对这些财务状况进行了技术界定。
1.财务困境的技术界定
连续两年净利润
该文采用单变量(流动比率)判别法通过逐步试探,对财务困境进行了界定,如图1所示。
上述分界点确定的依据:根据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流动比率的分布特征,当流动比率小于0.85时,公司发生财务困境;当流动比率小于0.5时,公司财务状况剧烈变化,资不抵债,发生财务破产。
2.财务破产的技术界定
(1)当年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1)、流动比率
3.财务正常的技术界定
除以下4类公司之外的所有我国两市主板纯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这4类公司如下:(1)当年资产负债率>1;(2)近两年流动比率
根据上述界定标准,选取三类样本;然后建立指标体系,用聚类分析和主成本分析对所选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财务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 李珊.基于财务状况多分类的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 吕长江,徐丽莉,周琳.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财务破产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4,(8).
[3] 吕长江,赵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J].会计研究,2004,(11).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概况
1.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定义
财务预警模型是指借助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体系,识别企业财务状况的判别模型,它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定量预警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2.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作用
(1)预知并且预防财务危机的征兆
通过预警模型,企业可以及时地预测到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这样管理层便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危机发生。同时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经营者还能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原因,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2)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危机预警,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及分类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即一元判别模式,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利用单个财务比率来进行财务预警,以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一种预测模型。
2.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
3.线性概率模型
线性概率模型是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的一种替代选择,该模型为:
5.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该模型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型,其构建理念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
6.联合预测模型
联合预测模型是运用企业模型来模拟企业的运作过程,动态地描述财务正常企业和财务困境企业的特征,然后根据不同特征和判别规则,对企业样本进行分类。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其选择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创立于1965年,由美国控制论专家艾登提出。该评判方法将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有机融合,并且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含糊不清、不易区分的因素进行定量化、综合性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对某一事务进行评价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由于评价事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作出一个单独评语的基础上,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评语,这就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采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企业并购目标的决策具有以下优势,可以避免凭经验进行目标选择所固有的主观性,使并购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很好地解决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一些缺点,如因素多导致各因素权重小而造成的严重失真现象或多峰值现象等。适合评价多主体对多层次多类指标评价信息的整合。模糊评价法虽然采用模糊数学,但其方法简单易行,在一些用传统观点看来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问题上,显示了它的应用前景,很好的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且由于模糊的方法更接近于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因此更适应于对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进行评价。因此,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之所以选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是因为:(1)由于企业财务运营受多因素的影响 ,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一来,层次分析法在这里的运用就显得具有较大的优越性。(2)由于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的评价具有模糊性,较难得进行等级评定,因此,人们对这种等级的分类往往是采取主观意识的判断,很具有具有模糊性;同时,我们知道,企业财务状况受多方面的影响,在评定时也具有模糊性。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财务预警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灵敏性原则:即我们所选择的指标能够灵敏、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情况。
(2)超前性原则:即所选择指标的变化应超前于实际财务状况的变动,这样企业才能及时预防。
(3)稳定性原则:即对所选定指标变化的幅度进行不同状态划分后,划分的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4)全面性原则。在选择指标体系时要尽量选取能够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
(5)重要性原则。在选择体系时要注意把握哪些是重要性的,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对以后的评判具有重大意义。
(6)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如果获取某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代价太大,甚至超过了其所能带来的利益,这时,我们通常要放弃。
2.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其基本步骤为: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集分层。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和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判断与量化各元素间影响程度大小。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
(3)计算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即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的检验。层次单排序就是把本层所有各元素对相邻上一元素来说排出一个评比的优先次序。
(4) 计算 组合权向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并进行排序,即层次总排序。
3.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标得分
具体操作步骤:
(1)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评价对象的评语集,即等级集合,在这里,每个等级可直接明确地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2)确定评价矩阵R。
(4)计算综合评价值。
4.评价结果的分析
评价结果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优劣地位和状况,使得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指标进行改进,从而及时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总结
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另一方面对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及时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地预防、解决企业财务危机,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巩固企业的实力基础和改善整个经济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探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简要介绍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概况、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及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其选择、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等,旨在加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但是,我们知道模糊评价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一些不可控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这一模型还得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
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财务分析指标和扩大财务分析范围,将更加有利于对石油化工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问题。同时对衡量石油化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指导意义。因此,经营管理者要不断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质量,确保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用效率以及资金周转等问题,保证石油化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石油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衡量当前的财务状况,并且以此为依据,预测石油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可以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经营良好,避免因为资金链问题引发生产问题,从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能够正确评估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资金利用效率。其次,对于企业风险的承担者来说,通过企业财务分析能够确保企业的获利能力,并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进行资产保值和利润分配。这些都需要进行财务分析后,根据财务报表获取相关信息,以便保证收益最大化。最后,财务分析对于债权人来说意义重大。财务分析报表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债权人依据偿债能力增强自身的信贷风险,并且依据财务分析报表,确定对企业的投资管理问题。
二、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析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当中,缺乏先进的核心技术分析软件,这对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十分不利。尤其在我国石化贸易进入WTO后,跨国公司已经进入石化贸易领域,业务处理量加大,更需要专业性的核心软件进行分析技术处理。
(二)分析方法不全面
就目前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为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三种,这三种分析方法当中,比率分析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的发展,具有滞后性;趋势分析法需要进行同时期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法需要以相同地区价格水平进行比较,由此可见,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不全面,十分不利于企业进行合理的财务分析。
(三)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不合理
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其设定的财务分析指标不合理,无法真正表现企业内部真实的财务状况。例如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指标,它无法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反映销售利润指标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此一来,财务分析指标设置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石油化工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引发资金链等相关财务风险。
(四)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财务分析报表的设计,是根据财务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编制,这与财务分析指标有着直接关系。不同的数据以及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甚至财务报表上的有些数据,并不是真正得到,而是以假设作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了财务报表缺乏准确性。
三、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质量的几点建议
为了确保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质量,就要对当下的财务分析办法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质量。针对石油化工企业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石油库存统计体系
石油库存是导致石油价格起伏的一个重要原因,石油库存的统计也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个基础。建立健全石油库存统计体系,将为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的完善,将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以正确的指标衡量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以确保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三)财务分析数据范围扩大
扩大财务分析数据范围,可以更加全面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避免出现纰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将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筹资、投资与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企业进行资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企业资金运作问题。合理有效的筹资、投资以及现金流量运作,对企业偿债能力以及日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