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戏曲的艺术特点

戏曲的艺术特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戏曲的艺术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戏曲的艺术特点

篇1

河曲属于西北高原一片,是高寒山区,地偏土贫,总体上河曲民歌曲调具有高亢、嘹亮、悠长的音乐风格,具体体现在曲式结构、旋律进行、节奏节拍等方面。

(一)曲式结构

河曲民歌最典型的曲式结构是上下句结构的分节歌,一般由四小节组成一个乐句,八小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曲,且多为平行双句体乐段,即后四小节往往是前四小节的换尾重复,上下两句的结束音一般是四五度关系。例如:《人家都在你不在》是一首河曲传统的曲调,表现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之情,上下两句仅结束音有所区别,显示出不同的结构功能。

又如《挣不下银钱过不了》,这首表现哥哥对妹妹不舍的山曲旋律性强,朗朗上口,上下两句前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结尾处有所不同。

这种由上下两乐句换尾重复构成的平行结构,是河曲民歌最常见的曲式结构。

(二)旋律进行

河曲民歌的旋律进行最大的特点就是:音程跨度大,以六、七、八度居多,甚至有十度、十一度的大跳。这样使得旋律跌宕起伏,情感丰富,极具感染力。例如:《想亲亲想在心眼上》一句中,连续使用mi――la,la――la,mi――re的大跳,这种在短短乐句里频繁的大跳同时跳进后的反向级进,好似黄河的九曲十八弯,既是河曲地貌的真实轮廓,又是妹妹一个人在家思念哥哥又不得见心理感受的强烈落差,是一种非常形象而又生动的表达。又如:《挣不下银钱过不了》,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使用了五度下跳,使离别时的柔情更让人心酸。

(三)节奏节拍

从谱面上看,河曲民歌节奏节拍都比较均匀、规整。然而,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我们并不那么呆板,而是自由,甚至即兴的。例如《麻阴阴天气雾沉沉》中“想亲亲哭成个泪人人”,“哭成”二字唱的时候要快速连起来唱,突出“哭”字,强调哭时的那种悲伤的情绪。又如《送情郎》中“花红柳绿呦好风景”后面的“哎哎哎哎”,这里就吸取了戏曲里的嗨嗨腔,演唱的时候要潇洒自如,甩起来,把感情完全释放出来,不能中规中矩按照八分音符的感觉去表现,否则显得木讷、笨拙,没有感染力。

二、唱词

民歌是用地方方言来演绎的作品,是歌词与曲调的有机结合。河曲民歌唱词上有以下特点:

(一)即兴

“想甚唱甚,见甚唱甚”。河曲民歌往往都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而不是由词曲作家编曲,加工的。所以河曲民歌唱词就有很大的即兴性和随机性。

(二)叠字词多

河曲当地的方言就带有很多叠词、叠字,人们在表达情感,即兴演唱时很自然的把平时的语言融入歌声,所以河曲民歌中含有大量的叠字词,这样就使得河曲民歌更加亲切、朴素、形象,就像平时面对面的说话一样,更能打动人。例如泪蛋蛋、麻阴阴、雾沉沉、小亲亲、小妹妹、想亲亲、毛腿腿等。

(三)衬字词多

河曲民歌中使用大量衬词和衬腔,且丰富多彩,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1.送情郎,送在大门外(哎嗨,那,色依个呦嗨,哎嗨)一路上花红柳绿(恩哎恩哎恩哎呦)好风景(哎哎哎哎)比不上妹妹知情又知心。2.《大红公鸡毛腿腿》,大(力)红(得儿)公鸡毛(力)腿(得儿)腿,吃不上些东西白跑了个腿,(松拉,松拉拉拉松拉,在呀呼嗨)巧不(的个)(拉达拉达依呦嗨)杨柳叶,冬夏常青(一力古古/一力古古,呦依呦依,依呦呦依),观明灯照,马家来了(七林林林八啦啦啦)改字(呼啦啦啦)杨柳青(呀呼嗨)。

(四)方言居多

在河曲民歌中,很多独具特色的方言土语。例如:《人家都在你不在》里泪蛋蛋流的泡一怀,“泡”就是“流”的意思;?g妹妹》中“?g”为“看望”之意;《人在外前心在家》中“外

前”,即“外头”的意思。

三、情感表达

河曲民歌的情感表达方式细腻,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上句起兴,下句诉请,上句述景,下句表意,使音乐更加生动、亲切。例如:《麻阴阴天气雾沉沉》,麻阴阴天气雾沉沉,想亲亲哭成个泪人人。又如《想亲亲想在心眼上》,蜜蜂儿(那个)飞在(呀那)窗眼上,想亲亲(那个)想在(呀那)心眼儿(那)上。

篇2

1 三连音的演奏特点

首先,什么是三连音?三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二部分。如以基本音符中的四分音符为例,应该书写成三个八分音符,即是在一拍中分割成等同的三份时值。我国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前奏部分即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三连音。三连音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它几乎关系到整首曲目的成败。三连音在乐曲中一般担任配角,成为整个乐曲的背景和“幕布”。一般在弹奏时音量要求较弱、较轻柔,而本首练习曲中三连音则出现在左手旋律声部,贯穿全曲始终,右手为和弦伴奏形式。三连音富有韵律感,形成一种流动不停的音响效果,推动整个乐曲向前滚动。

在练习三连音时,要注意左手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手指的动作很小,仿佛贴着琴键。手指的动作虽然很隐蔽,但是同样要求手指的灵敏性和独立性。每个音需要弹奏清晰、连贯,同时又带有向前滚动的独特的音乐效果。手腕与手指要密切配合,手腕好像就是在画一个小的半圆。手腕的动作要很自然,很轻微。如果手指的独立性不够,弹出的音不够清晰而是相互粘连,那么就需要抬高手指,慢速练习。在弹奏第十一小节,大拇指容易奏出重音,所以需要手腕来做缓冲调节。通过这首三连音练习曲的学习,旨在进一步练习和巩固和弦基本弹奏技巧,加强基础的节奏型与识谱训练。

2 乐曲技术分析

这首练习曲是以钢琴入门学习阶段学生为教学对象。钢琴入门阶段的学生大多掌握了弹奏的基本姿势和手型、基本音高与键盘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读谱习惯和弹奏习惯。在基本掌握单、双音跳奏与连奏弹奏的方法知识上,需要进一本文由收集整理步拓展技能技巧,加强识谱能力,进行不同节奏型的曲目训练。

2.1 学习三连音的弹奏方法

三连音中的每个音高的时值和力度处理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弹奏好三连音呢?

第一,坚持有质量的慢速练习。这是将三连音弹得均匀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也是解决大部分技术难点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在放松手腕的情况下,将每个手指平均抬起,利用手指的独立能力来完成弹奏,若能加入手腕随音型结构做的旋转动作,则更能获得好的放松效果。此曲中具体做法是左手以四个音为一组,手腕沿顺时针方向微小转动,即弹奏4指时手腕向下,但不得发出一个太重的音,弹奏第二个音和第三个音时3指与2指重心逐渐向右移,弹奏第四个音时手腕略向上拱起,运用手腕将大指带着离开琴键。注意当速度加快后,这种手腕的转动应只是“象征性”的运动,目的是放松,切不可动作过大,否则会使演奏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僵硬。

第二,坚持数拍子。从初学阶段起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地数拍子。这也是解决三连音与四分音符时值组合连接的有效方法。如第四小节的四分音符,按前面三连音的速度数出“一、二、三、四”,并用同样的方法数出第三行的四分音符。只要坚持数拍子,心中便能产生稳定的三连音节奏的感觉,克服抢节奏的毛病。

2.2 带有临时记号的音符识谱训练

识谱是初学钢琴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识谱的准确是练习乐曲的前提。练习曲中必须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弱起小节”?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弱起小节的歌(乐)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第二,什么是临时记号?

升记号、降记号既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也可以记在谱号的后面。直接写在音符前面的变音记号称为临时记号。

第三,临时记号的作用。

临时记号的作用是限于变音记号后面的、一小节之内的、同音高的音。

2.3 巩固有关和弦弹奏的基本技巧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关系叠置,同时发声即构成和弦。

(1)和弦基本弹奏要领。

和弦弹奏时手指要同时弹奏控制三个音,每个手指长短不一,在弹奏时手指尖的力量要集中,力量均匀地给予需要弹奏的手指。特别要提醒的是:4指和5指是相比之下比较弱的两个手指,弹奏时要给予这两个手指等同甚至更多的力量。这样整个和弦的力量才是均衡的,下键时应果断迅速。弹奏时应注意正确的和弦指法,手指的指尖绷紧,手腕放松,手的架子要保持好。弹奏和弦时,注意手臂、手腕不要僵硬,要求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到指尖上,三个手指同时下键,并在琴键上站稳。掌、指关节支撑好,保持良好的手型。

(2)和弦手腕断奏技巧。

手腕断奏是手腕独立动作的快速上下运动。由于手臂保持平稳状态,单由手腕上下运动,所以动作较轻快灵敏,手腕断奏,由腕发力,以手腕关节为枢纽上下运动。通过腕关节放松而有弹性地上、下动作,加上手指的弹跳力加以完成。 本曲右手和弦跳奏需轻松自然。

3 教学活动表现

3.1 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运用启发法、示范法、讲解法、训练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导言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和弦弹奏的一首练习曲,那么和弦弹奏的基本要领是什么呢?”

提问1:什么是“三连音”?哪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歌曲中运用了三连音?

举例: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三连音。

提问2:这首练习曲中出现的变音记号是否属于临时记号?

谱例区分比较,引出带有临时记号的钢基第一册p25的三连音练习曲。

3.2 教学环节

提问:这首练习曲节奏型上有什么特点?(三连音、弱起小节)

(1)引导学生学习三连音的弹奏方法,掌握其弹奏要领,三连音要求均匀而连贯,这是本曲的重点和难点。

(2)思考:三连音弹奏时如何做到均匀而连贯?

弹奏要领:运用已学过的单音连奏法将音高连贯弹奏,注意三连音中的每一个音的时值和力度完全一样。

引导学生将三连音与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比较区分。

(3)学生桌面练习三连音,点学生视奏弱起小节和第一小节的左手音高,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4)点学生视奏第四小节和倒数三个小节的左手旋律音高,学生评价,教师指导点评。

(5)全体学生一边打拍子一边哼唱左手旋律音高,感受三连音的均匀性和连贯性。

(6)学习和弦跳奏,引导学生练习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右手音高,和弦跳奏要求做到轻松自然。

弹奏要领:和弦跳奏时,注意看清音高,三个手指要同时做好跳奏准备,必须整齐一致。手腕灵活而有弹性地将手提起带向下一个和弦的音位。

引导学生掌握和弦跳奏正确的弹奏方法,避免压腕、手腕过高或手腕动作过大等常见问题。

(7)点学生视奏第二排第二小节的右手和弦音高

学生评价,教师指导点评。

注意临时记号的作用。即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一个声部有效。

(8)学生哼唱右手和弦上方音高,分组击拍唱出左、右手音高,进一步体会三连音和和弦跳奏的弹奏要求,并为视奏曲谱第1~2小节做准备。

(9)节奏组合训练,学生练习,点学生双手视奏1~2小节,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注意:第一,右手和弦不可抢拍子;第二,倒数第二个小节的弹奏稍有不同。

教师以allegro moderato(中快板)速度范奏全曲。

3.3 课堂小结

(1)回顾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三连音均匀而连贯;和弦跳奏轻松而自然;带有临时记号的音符音高识谱。

(2)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体会“细心,才能做好事情”的道理。

(3)布置作业。

①钢琴作业《练习曲》,整理笔记。

②课后思考题:我们熟悉的歌曲中还有哪些运用到了三连音的节奏型呢?

(4)课后小记。

第一,识谱的准确和节奏的准确是学生在初学阶段一直需要注意养成的好

篇3

舒曼(1810—1856)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继舒伯特之后为德国艺术歌曲创作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人。舒曼和舒伯特一样,都用浪漫主义的灵感去创作艺术歌曲。然而舒曼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学修养,他的音乐比后者的音乐更精雕细琢,深刻细致;不像舒伯特的易于外露的感情,舒曼的作品与他内向的个性相吻合。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受到诗意的启示创作而成的,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力和音乐家的敏感、细腻在舒曼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舒曼是乐坛上的浪漫诗人。本文主要阐述舒曼艺术歌曲在创作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声乐作品借助诗歌的明确语义,充满真情,富于幻想,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

舒曼少年时代在文学、诗歌、音乐方面同时显露出天才,富有诗人气质与灵性。歌德、海涅的作品对他影响很大。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数以这些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谱曲。艺术歌曲选词严格,通常采用诗人最有价值的诗歌作为歌词,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本质,使诗歌焕发出更加动人的诗意来。

如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这部声乐套曲是根据海涅的一首长诗改编的,它描写了一个诗人对真诚爱情的向往以及失恋以后的痛苦,作者用音乐的手段着力挖掘诗歌的深刻感情,更加细腻地表现原作的诗情画意,使套曲具有很深的感染力。《诗人之恋》这部套曲共有13首歌曲,舒曼用简洁的笔法写出了复杂多变的艺术形象,其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诗情画意,都通过音符表达出来,吸引和感动着人们。这部套曲的第一首歌曲《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来到了,百花盛开,欣欣向荣,诗人心里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这首歌的曲调并不华丽,却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真诚,歌曲到了结尾,曲调有意地并不终止,停在一个不稳定音上,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舒曼的艺术歌曲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以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和一些叙事曲

在舒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歌曲中,占比例最高的是爱情歌曲,其中有很多艺术性非常高。歌曲集《桃金娘》是舒曼在1840年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克拉拉的。该集共有26首歌曲,每一首都写得极其动人,其中最受人们喜爱并传唱最广的是第一首《献词》。在舒曼的歌曲中,以抒情的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也很多,如《月夜》是一首具有典型的舒曼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艾兴多夫的原诗创作的。这是一首分节歌,钢琴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歌曲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展开,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在减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舒曼还写过不少叙事曲,最出色的是《两个掷弹兵》。这是舒曼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杰出的叙事歌曲代表作,歌词也是海涅的诗作。它通过1812年从俄罗斯战败的两个法国士兵的对话,来表达欧洲封建复辟以后,人们重新怀念拿破仑、向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情绪。全曲采用通俗的手法,音调铿锵有力,引用了标志法国革命精神的《马赛曲》,表现了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舒曼的艺术歌曲与德国民歌的联系比较隐晦,旋律很短小,大多不是结构完整的乐句

德国民歌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它既不像意大利民歌外露的抒情,也没有西班牙民歌豪放的性格,它始终保持着朴实、内在、简洁、工整的特点。舒曼在歌曲创作中,虽然极少直接地引用德国民歌的曲调,但他十分忠实于民歌的特色。

舒曼的节奏最具有独创性,他非常爱用复杂的节奏,我们常见到跨小节的切分音,高低声部的复节奏,但有时他又坚持不变地在一个较长的段落中使用一个节奏型,表现他独具的风格。

在和声上,舒伯特虽在创作手法上开创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新领域,但还没有跳出古典和声的窠臼。而舒曼则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手法的新领域,他力求和声“功能”强度的减弱,运用不协和音,转离调大胆,他常采用大小调交替以及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制造一种诗意的朦胧气氛和充满幻想的意境。因此,在演唱舒曼的抒情性艺术歌曲时,必须具备能在高音区上渐弱和运用轻声的技巧。唯此才能表达出这种缥缈的、超脱尘世的遐想和令人神往的意境。

如舒曼用海涅的诗歌谱写的《莲花》,音调自然朴素,全曲基调是F大调,当唱到“月亮是她的情人,用光辉将她唤醒”时,调性向bA大调离调,使歌曲进入一个情感。接着,伴奏又造成离调效果,舒曼用这样多变的调性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致刻画,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情态。

在曲式上,他挣脱古典样式,不受束缚,依从感情的自由奔放,抒发内心的感受。曲式自由松弛,从而形成了他创作上的又一大特点。

四、舒曼的钢琴伴奏写作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

舒曼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独具匠心地对歌曲伴奏也作了非常精确的首尾一贯的设计,把艺术歌曲曲调与钢琴伴奏结合得天衣无缝,使钢琴伴奏更能体贴入微,展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舒曼的歌曲中钢琴与人声密不可分。有时钢琴部分甚至超过歌唱部分。他还常常在歌曲的末尾加上大段的钢琴尾奏,像尾声,又像发展部分,在这些部分常会出现新的乐思,使歌曲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假如说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写作还属于古典技巧的话,舒曼的伴奏则已开创了浪漫主义钢琴表现技巧的新天地,他的转调手法,使音乐从古典和声和转调法中解放了出来,从而丰富了和声色彩和变化,丰富了表现的手法和技巧。此外,他还吸收了复调音乐的织体写作风格,加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活跃性,更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及表现范围。

俄罗斯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说,舒曼是贝多芬、伯富朗兹、舒伯特之后最有天赋的一个继承者。他的艺术歌曲更侧重于通过贴切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呈示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如 《核桃树》,这是一首突出的带有舒曼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同样重要”之特点的声乐作品,歌曲旋律并不十分宽广、流畅,而大多是短呼吸式的小句子,在曲子中起着主导作用。美丽的钢琴琶音音型和一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春风荡漾、树叶沙沙作响的诗意,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幸福憧憬,表现得无比生动。在变化三段式的中段,则进一步表现了树叶在耳语、少女在倾诉的意境。而后,随着旋律线的低沉,刻画了少女憧憬着爱情的幸福,含笑进入梦乡的形象。全曲在盎然的诗意中达到了,听来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享受。

还有如《奉献》的结束部分,舒曼借用了舒伯特的《圣母赞》的旋律,把克拉拉比作圣母,来倾诉他对克拉拉的赞美和敬仰。舒曼很多歌曲的主要内容是用伴奏来表达的,因此,要深刻理解舒曼的艺术歌曲,就必须认真理解其伴奏的每一个细节。

舒曼的艺术歌曲,能够深刻准确地从独特的角度表达出诗歌的意境,他将旋律与语言音节、语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他的歌曲如果不用德语演唱就会黯然失色。

舒曼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显示出了其过人的浪漫主义才情,他的歌曲创作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1版

[2]方之文《舒曼——诗的音乐,音乐的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1998年第1版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