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村委会实践心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全面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增长14%,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二是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大。年至年支持三农财政支出53.24亿元,“十大行动”支出40.60亿元,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三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截至去年底,完成20个小城镇建设任务,行政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率99.5%,村内主干街道沥青(水泥)路面硬化率96.7%,自来水到村率94.8%、244.74万人受益。相继对13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重点塘坝进行了加固治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标准化农家店覆盖60%的行政村。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荒山绿化10.7万亩、退耕还果4.6万亩,森林覆盖率27.8%,比“十五”末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一建三改”顺利推进。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新农合参合率98.7%,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00元。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部完成,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新农村建设与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工作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不利因素出现,农民减收明显。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新农村建设中,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未形成有效合力,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力度有待强化。三是部分县区配套压力较大。目前县区“十大行动”应配套资金4.52亿元,实际只完成65.5%,制约了项目进展及使用效率。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近年来,我市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筹办全运会、园博会,以及正在大规模推进的棚户区改造,使城市建设有了较大改观;实施保增长调控措施,给工业、服务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必须看到的是,城乡二元差距这个困扰我市科学发展的重大障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全市仍有接近一半人口在农村,城乡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1,农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村路网、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很多。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缺口很大,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的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因此,实现“四保”任务、加快我市科学发展,关键要在缩减二元差距、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突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进一步抢抓机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毫不松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五年规划,我市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城郊型农业抓基地、都市型农业抓园区”的思路,远郊县重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业,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和农业品牌基地。近郊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以园区为载体改造传统农业,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市民休闲观光区。健全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创业扶持,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要积极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抓好重点城镇、中心社区为载体,统筹安排项目,集中资金使用,形成部门合力,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项目置换、内容拓展、标准提高”的思路,今年把文化繁荣、水库加固行动纳入“十大行动”内容,以后还将容纳更多涉及民生、需要财政集中投入的内容。对起始较早、基本完成任务的行动,要把重点转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动态管理,不断保持好“十大行动”的活力,力争使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三)以加大投入为重点,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也将会不断提高。各级要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并严格监管。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村内街道硬化、户通自来水、户用沼气等行动要条块结合、探索调动农民筹资投劳积极性的运作机制;对市场拓展行动,要鼓励城市大型商业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弱势保障行动,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和管理服务水平;要发挥农村能人、大户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长效机制。
(四)以农村住房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是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确保增长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市工作会议要求,以农村住房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市里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计划新建农房20万户,争取每年新建7万户;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每年改造1.5万户。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努力做好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及大企业驻地周边村庄改造、小城镇集聚、合村并点、利用土地政策改造和急需搬迁村庄等重点工作,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直期待,属于我们的三下乡会是怎样?出征前,一直忐忑不安。我们的队员会是怎样呢?我们的相处怎样呢?我们这次的三下乡之旅会面临着什么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开始了属于我们的三下乡征途。
今天云淡风轻,一路欢声笑语,我们来到了实践基地——调顺岛。意料中的乡村。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我知道,此次的三下乡挑战与机遇并存。到达调顺岛还是早晨。早晨的调顺岛很安静,这也使原本就冷清的调顺岛平添几分阴森。走在街上的我们,反倒担心起我们的安全。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和队员的相处渐渐熟络起来。每个人的名字基本都可以记清楚了。我们的故事也由此开始了。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接触到的都是一个个的笑脸,每个人都真挚和可爱。似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要燃烧起来的火焰,都想在这次的三下乡中展示自己的力量。我们就像一群跃跃欲试的孩子,即使条件艰苦,即使有许多不顺,可是我们还是想去试一下,想去淌过那条我们没有涉过的河流,想去浅尝我们没有试过的苦酒。这就是,属于我们年轻人骨子里的干劲!这种与一群热血方刚的同龄人一起奋斗的感觉,真的无法言喻。但我一定好好珍藏在我的青春里。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等待我们的又会是什么呢?且不管了吧。亲爱的队员,都累了吧?躺下床休息一下,慰劳一下自己吧!跟自己说声:“辛苦了。”相信这份辛苦感会让我们铭记!
撰稿/郭舒婷
(一)选题准确。这次资政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选题,充分体现了政协工作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已有一段时日,十镇百村试点工作也开展了两个多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到基层调研,有助于我们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二)调研比较充分。虽然我没有听各位常委的大会发言,但认真我阅读了所有的调研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家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束后,认真梳理,既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又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成效比较明显。22篇调研报告份量重,含金量高,有现象、有建议,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可贵品质,也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总结这次的调研报告,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等各个方面,22篇调研报告都有涉及,并体现了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特点。由点及面:这次的调研报告分成多个专题,这些专题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由近及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第一个阶段。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报告中充分体现了由近及远的内容,不仅仅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规划设计、村容村貌整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医疗、教育等社会发展方面比较长远的内容。由表及里: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的主体。有多篇报告提及农民的素质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二是深刻。调研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比较透彻,尤其是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市直有关部门将要认真吸纳,并将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三是有效。调研报告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既号脉诊断,又开方抓药。
总之,这次调研的成果对××的新农村建设将起到较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代表市委对各位同志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将会充分吸纳这次资政会的调研成果,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有一个很好的基础,那就是农村综合改革。年初,国务院提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如果没有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很难见成效。我市农村综合改革起步早,基础较好,可以说,是抢占了制高点。
下面一些数据,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我市的农村综合改革先是一个县试点,然后向三县一区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有以下几个环节:(1)调胖规模。全市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01个调到70个,乡镇规模增大,平均人口上升到6.12万人,国土面积124.80平方公里。(2)调瘦机构。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多个改为三大块: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领导职数核定为9人之内,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党政领导实现了交叉任职。(3)深化改革。乡镇职能重新认定,公益事业进一步加强,是政府管理的回归政府,该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事业单位实现了全员聘用,工资与技术和绩效相挂钩。通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由原来的4991名精简为3237名,减幅达28%;机构总数由原来的634个精简为336个,减幅达47%。庐江县乡镇事业机构数由原来的140个减少到84个,减少了40%,编制数由1149名减少到818名,减幅达28.8%;无为县由原来的237个减少到98个,减少了58.6%,编制数由1338名减少到867名,减幅达35.2%。(4)扩大村级规模。全市村级总数由1755个减少到1007个(包括城镇社区),减少了43%;平均人口由2597人增加到4526人,增加了74.28%。并村带来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村干部素质能力更高更强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村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2)小村并大村,激活了基层的动力,增强了基层的活力。并大村后的农村转移支付基本上可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并有一定节余,这就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下一步,农村综合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为民服务全程机制。每个乡镇设立一厅一室两个窗口,即一个服务大厅、一个室、一个办理窗口、一个窗口,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权服务。(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村务管理做到指标化、制度化、正常化,并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3)以钱养事服务农民机制。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真正确立以钱养事、利民便民的服务制度。(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机制。这个机制是4个机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也是最难办的,它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211个专业合作组织很多是松散型的,大多组织化程度不高,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鼓励和推进。当前211个组织中还有87个没注册。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翻一番,达到400个完善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