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钢琴音乐教学

钢琴音乐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6: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钢琴音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钢琴音乐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99-02

钢琴音乐演奏是美好而神圣的,能够在弹奏与教学中集观察、听觉、记忆、节奏感、表现力等演奏方法为一体的教学也是可行的。如同说话的同时伴有喜怒哀乐一样。因此在打基础阶段因材施教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表演艺术的弹奏方法分别指定在教学方案中,我认为对初学者是可行的,能发挥出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并善于开发学习者用脑的潜能。

一、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

通常教师在讲授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会深入浅出地,形象化地讲解并示范给学生,然后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力弹奏出来,看学生是否对老师的讲授的基本原理、要领、动作、含义能够充分理解并做到,要有所磨合,更重要的是双方的配合要默契,把弹奏正确的过程,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不断加深认识,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做到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自己能正确地练习七天(一周)。

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基本功上投入精力,使他们懂得,反复弹奏基本功的重要性,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因为很多钢琴的音乐表现正是从音阶、琶音、和弦、哈农等练习中获得的。因此要获得在钢琴上潇洒地演奏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一)读谱

1、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是乐理知识、和声、曲式等音乐学知识。在练习一首新的曲子时,首先要把乐谱中的这些音乐知识学会,如果是初学者(儿童或没学过的),教师会边教弹琴边教有关乐理知识,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关联的,对应的,然后留为作业,需要反复练习明白,理解。学习弹琴也是在复习乐理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双方的头脑清晰、互动、配合,学生随着教师的思维前进,不断地在大脑中反应、理解,教师是根据学生接受和反应的能力伸缩自如,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清楚记在头脑中,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读谱。

在和学生讲授乐曲时,首先要教授他们认真读谱。读谱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乐谱上的每一个标记,都是作曲家们用来表现其音乐意图的,都是有意义的。谱面上有调号、节拍、节奏、音准、指法等,要逐一进行讲解与弹奏,然后再熟悉乐谱中标明的标题、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可以把中文翻译写在谱面上,这可以让学生做为作业。在学习一首新曲时,解决读谱的问题要从头到尾一直贯穿其中的。在讲授示范的过程中,学生要单手弹奏练习,学生用听觉检查自己在弹奏中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老师所教授的这些内容是逐步进行,循序渐进的,不要急于求成,养成耐心的习惯,不断提高读谱能力。只有正确的表现乐谱上的所有标记,才能深刻地领会作曲家所传达的乐思。

(二)听觉训练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能正确地听自己的演奏。一般情况下能够依靠听觉辨认错音、节奏、音质及分句等,要有讲究、细致地处理音的时值、力度。对自己所弹奏的每一个音符都要认真听,感受。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检验和控制自己的触键,以培养高度注意力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演奏,进而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对所学的内容始终保持弹奏兴趣,而不会感到乏味。例如,在弹奏一首练习曲时,可以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坚持不懈。可以经常听CD,熟悉这些练习曲,了解每一首练习曲所要达到的目的。借助CD进行学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最为优秀的演奏水平,从而深入细致的练习。

通过这样“精雕细琢”的练习后,我们会慢慢认识这部音乐作品真正的内涵。慢慢会对乐谱了如指掌。之后可以背熟所弹奏的乐谱,最终充分理解作品完美地诠释作品。

(三)节奏

培养节奏感很重要。节奏是一门学问,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训练应该从初学开始培养,不能忽略。有很多孩子弹琴几乎都是节奏方面的问题,要不遗余力地教孩子们按节奏数拍子,直至他们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节奏,然后再灵活处理速度以增强乐曲的效果。在进行这方面练习时,教师开始可以选择节奏简易的作品用作练习,之后再逐渐选择一些较难节奏的作品。学生应当在这方面刻苦练习,直至练到独立地掌握为止。还有时常提醒并教授孩子根据不同的时值进行节拍方面的换算。在练习时,教师要让孩子练习自己短促而大声地数节拍,通过严格的数拍方式来把握节奏,有必要时还要练习拍打节奏,拍出强拍或重音。做完这些练习后,要有节奏地弹奏很重要,把我们在练习中拍出的强拍与重音要在弹奏中一一做到。这样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的。这一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容易,需要花费精力与时间练习。但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于不按节奏演奏,那么往后这一错误会很难改正。如果不严格遵照节奏来表现一部音乐作品,这对每一位懂音乐的人或者是听众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与演奏过程中的个别错音相比,错误的节奏更加使人无法容忍。因为音乐的灵魂是节奏,音乐的骨架是节奏,音乐美感的重要源泉也是节奏,节奏源于生活,如同一个人的生物钟,所以练好节奏至关重要。

(四)触键

一是用鲁宾斯坦(Artut Rubinstein)的话来说,要有“落地生根”的感觉。二是要求学生以柔和触觉,完美的奏出连音及连贯的音。避免生硬的击键,引导学生在钢琴上真正获得歌唱性的感受。

在进行连音触键练习。要全神贯注采用很慢的速度,每个音触键时都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仔细地检查各种动作是否到位。每个音的力度弹得均匀以及是否放松肌肉。教师自己对每一种触键方式都进行过尝试,可以示范一些对的和不对的触键给孩子们听,有对比才能弹出优美的声音,因材施教地教授给学生。

(五)放松

放松的问题,就是在练琴和弹奏中应随时放松肌肉,随时可以有意识地绷紧肌体,但更重要的是随时可使其放松。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感觉,像一个人在行走时,手臂在身体两旁无意识的摆动一样,这时手臂的肌肉是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弹琴时肩、臂、肘、腕是放松的,腕是平衡控制的作用。与键盘是基本保持平行,不能下压、不能僵硬、紧张,更不能颠,学会不借助任何外在条件去体会放松的感觉。

(六)动脑

第一,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地演奏会提高演奏技巧。第二,全神贯注地看谱,要准确,每个音的力度、指法、触键、时值等等以上论述的内容,不断地尽可能完美的演奏。这都需要并积极开动脑筋来实现,如在练习时不运用脑力劳动,这样做就是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控制手指的能力。可以练习哈农,练习时用非常慢的速度来演奏,可以用节拍器。练习时开始讲要注意每个音的力度,要达到练习所要达到的熟练程度,就要用我们的手指能够将每个音的力度和时值弹得尽可能完全相同。在动脑练习时,注意在慢练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直至正确地达到节拍标记的要求。在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每一个细节所存在的不足,直到全部解决。在练习曲目时,应分段练习,每个细节都能够娴熟掌握再将其连成一体,就能清楚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使音乐表现符合作品的内容。

(七)练习

指导学生每天用正确的方法练琴。在反复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单手分段,慢速练习。把乐句分段练习。练习时分成了若干片断,哪里不熟单独练习哪里,单独练熟后,再连起来弹一遍,分段练习的方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乐感,还能用很少的时间掌握乐谱和技巧,并更好的表现整个乐句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弹奏者会在头脑中对作品会慢慢联想出一幅画面,画面可因人而异。通过反复练习,画面会逐渐加深、清晰,最后会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练习时持续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大脑就会感到疲惫,再接着练没有什么意义,这样要注意休息,要使大脑彻底放松后,再开始练琴,每天这样反复几次,但一定要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持之以恒。

二、分析作品结构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教授曾经说过:“精心研读乐谱是窥探作者内心奥秘的重要途径。”正确的掌握所弹奏的乐谱是弹好一首作品的基础,精心地研读乐谱能使我们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特有的音乐语言,从而对作品做到正确的解释。在弹奏各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时。第一,向学生简要介绍、讲解所要弹奏的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及风格特点。选择具有代表作用的作品,让学生弹奏,使其体会和感受不同时期作品风格。第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乐曲的能力,课后让学生去读、了解有关音乐作品及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更多知识,结合实践,体会作品中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让其自己查找答案,养成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资料的习惯。

篇2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一、是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

教师要设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进而点燃他们的音乐表现欲,激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学琴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为,从而在品味音乐和诠释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琴的真正意义。

二、是尊重差异,目标适度

学生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教学的进度、授课的方式上灵活安排,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既要做到增强学生达标的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为成功必须作出的努力;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既能在练琴的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又能体会到付出后所带来的快乐。

三、是善用激励,着眼发展

弹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练习的结果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不断激励和鞭策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四、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

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四手联弹、双钢琴曲,让他们体会合奏的快乐;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录像、聆听钢琴大师的CD,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还可以定期同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畅谈学生的学琴经验和心得,或者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和汇报会,让学生们体会舞台上的激情。

篇3

在现代教育领域,国家逐步重视起下一代的德智美体劳多方面素质发展,尤其侧重于对婴幼儿的素质培育。为此现今全国许多幼儿园都面向于其孩子们,建立起了具备自己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音乐课堂,以期达到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文化素质,加强幼儿音乐才华熏陶的目标。就现实实际而言,大多数幼儿园教育院校所建立起的音乐课堂都侧重于对钢琴演奏这一教育模式的应用,故此在实际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对其课堂质量与教育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浅析钢琴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钢琴演奏艺术

1.1钢琴演奏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其文学作品与音乐演奏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与熟悉,其中钢琴就是一个中西方音乐交流的典型代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七世纪末,最初其出现雏形只是一种简易的家庭式敲击式乐器,通过敲击产生独特而美妙的声音,在当时为很多家庭所喜爱。后来到了十八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克里斯多佛利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良,自此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架较为正式的键盘式演奏乐器,其对世界音乐史起着划时代的影响。到了现代,经由300多年的发展,钢琴在制作工艺与结构设计上几经变革改良,在音乐弹奏声色上逐渐趋于完善,同时伴随着西方音乐主潮流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原始的钢琴雏形一洗原有的声音尖锐、缺乏生机的缺陷,逐渐向声响细腻、感情丰富、声色洪亮的现代钢琴艺术特色发展,这其中主要的功劳与历代伟大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分不开关系。

就现代音乐演奏发展史来看,钢琴借由它独特的音乐声线美感与摄魄人心的穿透力,对整个世界的音乐演奏起着巨大的影响力,其被誉为乐器家族的“王者”。在现代音乐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钢琴创作艺术家,如肖邦、贝多芬、莫扎特等等。他们通过钢琴这一载体,借由音乐创作完美抒发着自己的感情、理想、抱负等,给听众提供了一场听觉上的盛宴,为音乐历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与宝贵的财富。

1.2钢琴演奏的艺术性

“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钢琴以其美妙的声乐艺术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听觉享受。仔细想象下,在一个月朗天清的夜晚,独自坐于湖畔,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远方忽然传来一缕缕悠扬、空旷、美妙的钢琴声。伴随着琴声乐曲的逐渐铺展,你会突然发觉,此时此地此景都逐渐随着钢琴悠扬的声音流淌开来。顺其自然的,放下心中烦扰,此时你就会感受到千帆过尽后的云淡风清,就会体悟到历经沧海般的沉稳淡然。这便是钢琴演奏的艺术所在,便是其对心灵的熏陶感染的魅力所依。钢琴演奏声如自然,纯净质朴,不假雕刻,给人以原始的淡然悠哉;钢琴演奏声如美玉,温润美丽,古朴大方,示人以温和的和煦高雅;钢琴演奏声如涧溪,蜿蜒曲折,渗透人心,赐人以不竭的奋斗期望。钢琴演奏是对现代人们心灵的净化,是对美的追求与感悟,是对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熏陶与感化。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孩子而言,多听钢琴音乐演奏,对其自身理想与生活积极态度都有着极大正面的积极影响,

二、钢琴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而言,幼儿园对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幼儿园对幼儿文化素质与音乐兴趣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钢琴音乐作为“最为纯净的乐曲”,对孩子的思想与未来真善美品德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具体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于以下极大方面:

2.1高水平钢琴演奏有助于孩子们艺术情感熏陶

钢琴以悠扬而细腻的音色而著称,其在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上起着很大的优势影响。在幼儿园教育音乐教学课堂上,通过高水平的钢琴曲演奏,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歌曲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感情,展现出乐曲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与潜移默化的艺术情感,进而对孩子们文化音乐上的精神需求予以满足。

2.2高水平钢琴演奏可为孩子们建立起对音乐美好向往

兴趣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与求知的最好动力,而在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上,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有助于孩子们对音乐的这一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兴趣培养。

2.3高水平钢琴演奏提高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水平

人的本性都有着对于美的追求,在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中,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即可实现对孩子们美好向往的满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自己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吸引住孩子们关注的眼球,进而带领孩子们跟随钢琴曲中所表现的内容感情去不断思考,以此充分的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思索感悟状态之中。这样一来,老师与孩子们就可以实现相互间积极的互动,进而在保障课堂教学进度的同时,完成对孩子们思想文化的启蒙,实现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三、如何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音乐教师,为保障音乐课堂整体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完成对其所教育的班级艺术感染,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在钢琴弹奏方面具备有一定的演奏水平。为更好的提升教师未来钢琴演奏的技艺水平,幼教师应仔细感悟钢琴乐曲内包含的情感思想,对其钢琴演奏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上,幼教师应具体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性与喜好趋向,进行乐曲的选取与演奏。

而具体到实际演奏曲目的选择,鉴于孩子纯净的心灵特性与轻柔呵护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多以阳光、轻柔、欢乐的曲目为主,例如脍炙人口的欢乐颂、肖邦小夜曲、雪莲花等,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们听一些经典、积极且充满向上精神的乐曲,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音乐无国界,这些积极向上的旋律,能够极大的吸引幼儿们的兴趣。为其心灵深处树立起良好的音乐喜好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四、结语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其独特而悠扬的声乐效果与高雅的外形,征服了许多人的心,为此在现代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中,采用钢琴演奏的方式予以教学,是一个新颖而又有益的教学模式尝试。结合于具体的教学实际,一个高水平钢琴演奏有助于实现对孩子们艺术情感的熏陶,以此建立起其对音乐美好的向往,进而使得幼儿园教育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质量更优更快发展,我们还需依据于现实条件,对教师自身弹奏技艺,外部钢琴设施及教师对于音乐的感悟予以严格要求,以此真正完成对幼儿园教育孩子们未来文化素质与艺术内涵的全面发展的督促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健,浅议“课堂导入”在音乐课中的作用[J]义务教育,2007年10月

[2] 孔楷,国际幼教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 教育现状,2007年11月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