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篇1

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灌区水利项目也随之增加。为保证灌区水利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工程运行管护实行包保责任制,派专人管理,竞争上岗,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工资与效益挂钩,激发职工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使水利适应市场,达到水畅其流,水尽其用,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使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良性运行轨道,从而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1.1 制度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工程管理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健全计划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整个工程由该法人代表办公室负责,邀请并确定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负责全部监理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法人代表办公室领导下,由监理单位具体负责标号的编制、发标、计算等招标的具体工作。

1.2 施工管理

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工程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干、支渠上的建筑物工程,实行由具有水利施工资格证书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安装工程在厂家的技术指导下进行。非主要工程为了节省投资,可由非专业队伍施工,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监督,指导施工。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基础上,择优发包,施工单位将施工准备情况及切实可行的阶段施工计划,上报指挥部办公室,批准后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修改图纸时,施工单位及时报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修改,决不允许随便修改图纸,在施工过程,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同时要按上级要求,严格履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程序,工程竣工后,及时整理资料,准备验收,交付使用。渠系及示范区的土方工程,由指挥部办公室配合,由当地政府组织当地农民投劳,并由办公室的工程组负责技术指导。为了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选聘具有多年水利施工经验并具有监理资格的人员,严格把好质量关。

1.3 财务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指挥部办公室财务组设专人建立专门账户,负责各项工程的费用收支,并健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每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给施工单位拨款,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随意挪用工程款,管好用好农业开发资金。工程竣工后,及时对工程进行决算,以备检查与验收。

1.4 水费管理

在水费的征管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1.5 人员管理

在人员管理上,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现代化治水理念,采取先进的管理思路,科学的治理手段以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步伐。

1.6 其它

项目单位建立健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将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施工图纸、技术变更、财务管理帐目、劳动合同及人员使用情况资料等,分编成册存档,以备查用。

二、灌区介绍

渭干河灌区是新疆大型农业灌区之一,在阿克苏地区重要粮棉生产基地,位于阿克苏地区东部,塔里木盆地平原的北部,总流域面积约72420km2,流域辖阿克苏地区东部的拜城、库车、沙雅、新和四县。

渭干河五大支流,木扎提河、卡布斯浪河、台尔维其克河、卡拉苏河、黑孜河汇合后始称渭干河,渭干河穿越秋里塔格山后进入平原灌区。

渭干河上游水库克孜尔水库1985年动工,1989年截流,1990实现大坝合拢,1992年发挥灌溉等效益。1990年渭干河灌区灌溉面积首次突破200万亩,为216.8万亩,并在以后的年份灌溉面积有了稳步增长。2000年渭干河灌区实际引水量为21.199亿立方,灌溉面积262.56万亩,毛灌溉定额838方/亩。

近年来渭干河灌区内各用水单位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单位实际改建、新建各类水利工程,并同时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灌溉方式及灌溉管理方法。

2015年渭干河灌区灌溉面积为385.95万亩,15年内灌区灌溉面积增加123.39万亩,年均增长8.226万亩,增长率46.99%,年增幅3.13%。

2002年7月23日及2010年7月30日,渭干河流域经历了2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其中2002年洪水最大实测流量为3400m3/s,为有记载以来最大流量,并且此次洪水历经24天,上游下泄水量达到了10.41亿立方。

为保障此次洪水顺利行洪,渭干河流域管理局开启所有下泄通道,同时与灌区内相关单位密切协调,将灌区内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在泄洪过程中,渭干河拦河枢纽经历住了考验,渭干河流域管理局与1996年改造的渭干河总干渠发挥出重要作用,在保证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灌区灌溉用水的需求。

此次洪水中渭干河拦河枢纽冲沙闸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消力池后部分水利工程也受到了不同成度的损伤,渭干河流域管理局在洪水消退后及时进行了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2010年洪水过程中,此次修复工程经历了考验,完美完成洪水下泄任务。

灌区各主要干渠在近年来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扩建,由原来的土渠修建为各种类型的防渗渠,大大提高过水能力,减少渠系损耗,在同等的时间内为灌区供水能力显著提高,保障了灌区内需水季节的供水,有效缓解灌区供需水矛盾。

渭干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每年的春灌都存在着较严重的供需水矛盾,随着克孜尔水库的投入使用曾一度有所缓解。近年来种植面积的参加使得这一问题突显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灌区内加大机井建设,在特定的时间段,如春灌、小麦返青、棉花苗水期间,有序开采地下水,对地表水进行补充。这一措施不仅有效缓解了供需水矛盾,也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而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更是在农业灌溉、农民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必须做好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才能使水利建设真正为农田服务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21

水利工程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自不待言,而若质量问题得不到保证,那么对周围生活的城镇居民也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是促进当地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必然趋势。纵观现阶段新疆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仍存在建设准备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对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

1新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一般水利工程大致相同,可从监管制度问题、建设准备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建设准备方面看,建设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质量意识不足是导致水利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但仍有部分企业,在尚未做好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之前,就展开工程建设。而应有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做得不到位[1]。对实地的考察工作的疏漏,是导致前期设计准备与建设具体操作不契合的主要原因。

从监管制度上来看,原材料质量监管、操作规范程度以及建设管理力度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质量监管效果,浪费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时间。而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将导致各级施工人员和领导者存在侥幸心理,片面的追求工程效率,或者试图钻制度空子,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

2发展新疆水利事业的几点策略

2.1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意识

一是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环节,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各级部门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将质量意识落实到所有施工人员心里,在施工前形成牢固的“质量观”[2];二是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与素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有必要展开技能培训,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整体结构以及水利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从而确保施工队伍能正确、有效、合理规范的进行施工操作,以高标准完成施工质量目标、保证施工进度。

2.2强化水利工程的监管制度

根据权责匹配原则,让各层级领导和施工人员均对自身工作负担相应责任。一旦因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失误导致逾期完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则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以此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应加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按规程组织施工设计并拟定方案,在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技术交底要避免遗漏。所有与工程质量和进度相关表格、资料,都要按要求完整填写备查。

一是加强对项目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技术交底和质量要求交底,并为施工操作规范的制定提出相应建议,使之更加合理化和有针对性。项目工程师有监督、决断的权利并要为此负责。对于一些隐蔽而且重要的工程质量,要有项目工程师组织验收。

二是加强对建设人员的要求,一要对操作规程、质量标准以及设备性能熟悉,且能看懂图纸;二要具有极高的责任意识,对工程用具和材料悉心爱护,以提升各类设备、仪表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质量和精准度;三若设备、材料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则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三是质量监管部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重要一环,所以对质量监管工作人员来说,要对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工程各单元、分部以及单位进行划分。并了解适用于本工程的施工规范、技术规范以及工程招标与企业所的各项文件与规范。对水利工程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预检,在检查过程中,如果遇到操作不合规范等问题,可将施工叫停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应定期就工程质量检查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若一旦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则应督促责任人将事故内容上报。

3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技术和工程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在建设质量等方面管理工作虽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设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新疆地区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者,要不断提升建设人员素质、树立并强化质量意识。同时,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先进企业实践管理中汲取经验,在保证工期的同时做好质量把关,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建设成本和建设进度。

参考文献

[1]樊君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J].新疆水利,2015(01):9-10.

篇3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项目的支持,具体从农村发展中来看,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正是维系农村农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条件所在,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足

基于我国当前广泛分布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大量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来说,首先在受重视程度方面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这种重视程度的不足也就必然会导致各种衍生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这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效果来说,其恶劣影响还是极为突出的。这也是当前我国诸多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之所以表现出年久失修、日益衰退以及损坏严重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1.2 管理水平不高

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来说,还和具体的管理水平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管理比较混乱,进而也就必然会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难以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和价值,甚至还极有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和缺陷的产生。具体到管理工作中来看,其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就是影响最为突出的一点,正是因为其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粗放型特点,所以造成各个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应用中就可能会存在一些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并且还可能会存在地下水资源的过渡消耗问题,最终给整个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周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水土流失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或者是干旱等问题。

1.3 资金方面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资金方面,资金可以说是维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任何建设发展工作的执行操作都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以现阶段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来说,其不足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缺口也是比较大的,进而也就更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年久失修、日益衰退以及损坏严重等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明显。针对这种资金方面的不足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根源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欠缺,难以满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以及修整的需求,很容易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最终影响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另外一方面,从社会融资角度来看,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中对于这种社会融资的认识程度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难以调动社会中存在着的庞大资金来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1.4 人员方面的问题

基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发展的不良表现来说,人员必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员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制约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到人员方面的问题中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类人员身上: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技术人员方面来看,因为重视程度的不足,以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复杂性,当前从事于该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在专业性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很多技术人员都是当地的村民,很难发挥出较强的技术处理效果;另外一方面,管理人员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和问题,这种管理人员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其不了解当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详细状况,进而难以实施较为有效地管理,最终影响到了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维修以及发展,这一方面的问题表现也是极为恶劣的。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途径

2.1 多方面的提高重视程度

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来说,必须要首先从重视程度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只有其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这种重视程度的提升必须是全方位的,从各个领域以及各个机构入手综合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受重视效果。具体而言,这种重视程度的提升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乡镇政府应该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机构,这种乡镇政府的影响主要就是指其肩负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组织领导职能,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价值,从相关责任上来看,乡镇政府也具备着较为直接的主要管理责任,因此,必须要促使乡镇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才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管理和维护中来。

(2)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应用来说,具体的农村居民同样具备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和关联性,这种影响和关联性也就决定着应该尽可能地提升农村居民对于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视程度,促使其能够较好地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和自身以及农业发展的关系,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较好地维护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减少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损坏。基于这一点来说,主要就是应该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到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来的积极性,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应用过程中做好保护工作,尽量减少一些损坏操作的产生。

2.2 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来说,还需要重点从管理入手进行优化,这种管理优化就应该重点从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构建和完善,促使其能够形成一些稳定高效的管理制度,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服务。具体到管理机制的完善中,主要就是针对相应的管理层级以及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应该在管理中负总责,进而根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的需求来设置恰当合理的管理层级,保障这些管理层级之间具备着较好的管理实效性,这也就是相关管理机构的完善和确立,对于这些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保障其具备着较为理想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具备全面的了解,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促使其能够在管理中体现出自身的管理价值和效能。

(2)而对于管理责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来说,主要就是应该针对各项管理任务进行明确地划分,如此才能够保障相关人员的管理服务具备着较为理想的落实效果,避免出现管理任务缺失以及管理混乱的表现。

2.3 加强资金方面的管理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还需要重点从资金方面加强管理和优化,保障其具备着充足的资金来维系相应的建设、维护和发展,基于这种资金方面的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的手段和方式有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来说,农民群众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受益者,因此,这也就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入手,确保这一方面资金来源的充足性,这一方面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指相关水费的收取,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水费征收额度。

(2)增加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拨款也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在相关政府部门认识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也就应该尽可能地提升财政投入力度,增加拨款数额。

(3)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对于受益对象明确、成本较低的部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来说,还应该由市场动作的方式来供给,进而也就能够在提升其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谋求更高的利润,提升其资金供给的充足性。

结语

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来说,尤其是要重点针对当前现阶段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地分析和了解,进而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好建设发展工作,提升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课题组,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积极推进“民办公助”投入机制加快发展农村小型水利事业[J].财会研究,2009(4):10-15.

[2]江涛.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07.

[3]葛子辉,陆维斌.新农村建设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的关系[J].节水灌溉,2008(5):51-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