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教幼儿歌曲的方法

教幼儿歌曲的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幼儿歌曲的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教幼儿歌曲的方法

篇1

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是一直困扰幼儿师范类高校的难题,其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已经刻不容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师范类院校幼儿歌曲弹唱的现状

长期以来关于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模式老师就有理念上、形式上的分歧。一直没有确定弹唱教学的核心教学目的,这就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觉得应该以”唱”作为主要训练目的,有的老师觉得应该以”弹”为主要训练目的,从而也就使得学生有的能唱,但是弹得很一般,不能体现以弹助唱,有的同学就弹得很花俏,但是唱得不理想,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弹和唱不能协调,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幼儿歌曲弹唱的学习兴趣,从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也就成为了老大难的问题。

1、下面是潍坊学院幼儿歌曲弹唱考核的一些现象和思考:报名参加弹唱幼儿歌曲能力技能测试者54人,分为两组,每组27人,每组考核时间3小时。54名学生中通过7人,通过率13%。

弹唱幼儿歌曲能力考核,采取抽签形式,弹唱曲目来自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学生分别从每组歌曲中抽取,每人弹奏C大调、F大调、G大调儿歌各1首。

①潍坊学院幼儿歌曲弹唱考核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了解现在弹唱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结构。

②通过考核发现的问题

弹的能力。有些同学认为弹琴就是动手指头,所以只要手指头动一动把音弹对,这就算会弹琴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正确的弹琴方法要求掌握要领,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有些学生弹琴时,手、胳膊都绷得紧紧的,或猛砸猛敲,或指头软弱虚飘,不能正确地弹奏、断奏、连奏,这是钢琴弹奏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唱的能力。歌唱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如,挺着肚或凹着胸,影响呼吸,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夹着肩、伸长脖子唱,用不上气;伸长下巴、斜着肩膀、身体处于懒散状态,唱出的声音有气无力;一边唱一边用手或脚打拍子,或是一边唱一边点头击拍,影响演唱效果。因此,练唱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进入歌唱状态的前提。

“弹”“唱”不能同时进行。有的学生不能同时把握住节奏,“弹”与“唱”脱节,甚至不在一个相同的调内。这也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纠正。

③在弹唱考核中,学生对于弹的部分觉得相对比较容易,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左右手协调配合,整体上比较完整。个别学生能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变化伴奏形式,把歌曲比较细腻的通过弹奏表现出来,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但唱的部分存在较大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弹唱的时候声音没有放开,尤其是歌曲的旋律进行到小字二组的c、d音时,好多学生都感觉声音唱不上去,卡到嗓子眼里唱不出来。

所以现在很有必要对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教学模式结构五大因素我们探寻一下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规律性和独特性。

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模式的研究

1、理论依据:

我们在教授学生课程时往往会发现乐理、和声、简易伴奏的理论非常重要,例如有的同学看到一首幼儿歌曲,想要弹唱,就必须先做到以下几个步骤:①分析出该歌曲的调式调性。②搞清楚该调式的调号从而知道哪个音升或者降。③熟知该调式的和声进行模式及正、副三和弦的确定。④根据旋律陪写简易伴奏,熟练掌握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通过幼儿歌曲弹唱教学让学生能够较好的协调弹和唱的关系,达到以唱为主、弹唱结合、以弹促唱”的教学目的,我想这应该是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而不会出现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唱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老师学生都确立好目标之后,明确了学习重点之后才能很好的展开教学。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1)课堂组织教学

(2)发声训练

幼儿歌曲弹唱的发声训练与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发声训练还是有所区别的,要求运用科学发声方法,得到集中、明亮富有童趣的声音效果。练声曲采用幼儿歌曲片段为宜,一般采用两种类型的练习曲,一是活泼欢快的,要求声音有弹性,最好是用跳音练习,二是柔和优美的,要求声音连贯流畅。例如“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小白船》选段作为抒情歌曲练习,“跟着音乐唱歌,哈里罗。”《哈里罗》选段作为跳跃性练习。

(3)幼儿歌曲简易伴奏

要求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迅速给幼儿歌曲配好伴奏和弦,一般来讲幼儿歌曲都具有短小、简单的特点,所以快速配好伴奏和弦对学生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建立在熟练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

(4)弹唱结合训练

①要求学生唱歌曲旋律并两手同时弹奏同一伴奏和弦{伴奏和弦是非常简单的一、四、五级和弦,所以弹奏上不会有太多问题。伴奏和弦是根据歌曲旋律来配写的,唱旋律可以提示学生弹奏伴奏和弦,所以唱和弹是完全可以同步结合的,体现弹唱结合。

②学生能够熟练的唱旋律同时弹伴奏和弦之后,进行下一步骤,伴奏和弦不变,唱旋律部分改为唱歌词既演唱歌曲同时双手弹奏伴奏和弦。{这一部分的难点是有部分同学音高感受不太好的容易找不到歌词的音准,这需要单独练习,总的来讲大多数同学是可以完成的,在这一步过程中,因为双手伴奏和弦的弹奏是非常简单的,所以重点强调唱的要求,要求运用发声方法并带有童趣的演唱,以唱为主。

③当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以上训练后,开始体现以弹促唱,根据两种不同的歌曲风格可以将双手简单的弹奏伴奏和弦变更为柔和优美的琶音伴奏和活泼欢快的打节奏伴奏。{例如《哈里罗》这首幼儿歌曲属于欢快的风格,那么我们将简单的同时按同一伴奏和弦改为二八节奏左右手配合弹奏,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弹唱结合、以唱为主、以弹促唱这三个步骤都是围绕弹唱协调为中心训练的,当中学生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弹唱结合”训练中,有不少同学不熟悉各个调一四五级和弦,那我们在弹唱训练之前就要多加一个练习步骤,就是确定该幼儿歌曲调性后,将该调主、属、下属和弦进行单独训练,让学生能迅速的弹奏该调所要运用的伴奏和弦,再进行弹唱结合练习。“以唱为主”的练习中,有不少同学一下子无法从旋律过渡到歌词的,我们也可以多加一步,就是单独唱熟歌曲后再加入伴奏和弦。在“以弹促唱”的训练中,有一些同学因为钢琴基础的问题无法很快达到“以弹促唱”的要求,我们可以建议其采用最简单的无旋律伴奏方式简单的打节奏就可以了。总之,在训练的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注意建立学生练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实现条件: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条件:教师要求:具有有良好的声乐、乐理、和声、钢琴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引导位置,那么这就要求弹唱的教师能兼顾弹和唱及两方面的理论知识教授,绝不可割裂弹与唱的教学,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需要综合能力较强。道理很简单,一个钢琴老师往往会很尽心尽力的教授辅导学生如何将幼儿歌曲编配、弹奏,但是很少会站在声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样,声乐老师一般也会从声音上考虑问题。

学生要求:有较好乐理基础和简易伴奏基础,最基本要能知道各个调的主属下属和弦和升降记号,最好是还能具备简谱译五线谱的能力,因为幼儿歌曲往往是简谱标记,而在钢琴上是固定音名弹奏。具有声乐学习一到两年的基础,有一定的键盘基础。

教学手段:课堂现场训练,采用鼓励性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由浅到深,深入简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数码钢琴教室。

教学时间:一般来讲,45分钟一节课可以教授两到三首幼儿歌曲,时间上是很充足的。

5、教学评价

衡量弹唱教学效果的标准

1、 1、学生是否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当堂弹唱所教授训练的幼儿歌曲。

2、 2、回课时,学生在弹唱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弹唱结合、以唱为主、以弹促唱”三个要求,达到了练习效果。

通过对《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明确其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弹与唱的协调能力,教学原则是“弹唱结合、以唱为主、以弹促唱”,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处理各种不一样的学生问题。当然,以上观点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起解决《幼儿歌曲弹唱》这个教学难题。

参考文献

篇2

在学前教育专业里幼儿歌曲弹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虽然幼儿歌曲比较简短、节奏律动不大和单一的表达情绪,但是想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幼儿歌曲弹唱上有更熟练的技术和更过硬的专业素养,就要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上进行更深的实践研究探讨。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现状

在现在普遍的学前教育中,音乐类的学科课程形式单一,没有实用性,没有为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这个专业的性质作进一步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素养是为零的,如果要在三年之内学完所有音乐科目,还要掌握熟练,是不太可能的。而本身音乐的专业性就很强,在课程的开设中理论却占了大部分实践的机会却很少,学生也没有具体去幼儿园进行实践与工作,即使去幼儿园进行了实践,但是时间少任务紧,也不会体会到它的具体实用价值与意义。只有理论实际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去进行实践,才能让学生对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得到足够重视。才能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中更具体的去实施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

(一)分工明确,分清主次

在幼儿歌曲弹唱中,唱歌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弹,因为我们要让孩子喜欢我们的歌唱,同时听懂。而在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只是把弹作为主体,导致弹的声音大,唱的声音小,颠倒了它们的分工,又怎么让孩子喜欢我们的音乐呢?学生不仅要知道怎么弹,也要知道怎么唱。循规蹈矩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即兴弹唱的方法而努力[1]。如《一闪一闪亮晶晶》:“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唱这首歌的时候要带入感情并洪亮的唱出,因为它是配合弹钢琴的,所以既要弹好也要唱好。这样就做到了分工明确,分清主次。

(二)对节奏的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对于幼儿的节奏选曲一定要明确大致的方向,也要对歌曲的节奏感更熟练,常用的歌曲节奏更要熟悉,对弦音和弦外音也要处理好,对歌曲的前奏等伴奏要掌握并处理好,弹奏歌曲时要把握住感情,可以把节奏的感情弹出来。对节奏技能的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也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2]。如《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音乐中,以四分音符定义为一个时值单位(即一拍),这首歌是四二拍,节奏很好掌握,几乎是所有幼儿园要学的第一首歌。

(三)训练艺术歌曲

幼儿歌曲弹唱的主要形式是弹唱,对老师要求很高。在幼儿园老师可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促进他们对歌曲的掌握。只有对生活有诸多的感触,具有很好的人文素质和好的音乐理解能力与欣赏。而且幼儿歌曲弹唱不仅是教唱歌,还有教跳舞、教乐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幼儿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对艺术歌曲的训练。音乐与诗歌的组合就是艺术歌曲,它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最具艺术表现性的音乐种类。通过想象过程中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操、追求和意愿。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气质[3]。如《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唱出了人们对的无比热爱和对英雄的无限崇敬。歌曲在四川等地流传广泛。我们更能深刻的体会这首歌的感情,所以训练艺术歌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掌握歌曲感情。

(四)进行具体实践

幼儿歌曲弹唱是可以积累成量,提高成质,具体还是要进行实践的。所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学校要帮助学生多找平台进行实践,可以进行自我展现,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歌曲弹唱能力,成为幼儿歌曲弹唱需要的人才。如《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用钢琴弹奏跟着节奏多试唱几遍,试着找出其中不足,或跟同学互指缺点,再把缺点进行改正。这样就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三、总结

我们可以运用以下这些原则,如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等等,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态度端正,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歌曲弹唱能力。我们要让自己有更熟练的技术和更过硬的专业素养。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研究,总体来说要更客观的举例一些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J].高职研究,2013,(03):184.

[2]赵沧海.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化教育,2015,(02):234-244.

篇3

如果我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儿歌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比较,就会发现: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它们的不同在于:儿歌是使用语言,歌曲则伴以乐谱;儿歌发出的是声调、语调,歌曲发出的则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那么,儿歌在歌曲教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动力。在已会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歌曲,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更快地学习歌曲,还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歌唱教学《我是小厨师》:活动前,我先把歌曲的歌词编成儿歌教给幼儿,而且在教授儿歌的时候,还注意儿歌的节奏,让幼儿在平常的学习中一直认为自己学了一首儿歌。当我再把儿歌变成一首有趣的“我是小厨师”时,幼儿的兴趣顿时倍增。加上儿歌中小厨师做出的美味菜名,幼儿联想到自己吃过的各种各样的菜,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过去,歌唱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要花许多时间教歌词,歌词简单的还好一些,如果复杂幼儿就很吃力。有时一节课下来,幼儿还未完全掌握歌词。由于反复学歌词,幼儿对歌曲就产生厌恶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无论是从歌词掌握、歌曲学习,还是从幼儿接受的心理看,儿歌在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兴趣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儿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儿歌之所以为幼儿所喜欢,就是因为它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而这种节奏又恰恰是歌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节奏,教师根据歌词编儿歌的时候,就应考虑此歌曲应让幼儿掌握何种节奏。

和唱歌一样,儿歌的朗读也可以表现出力度强弱、声音高低的变化。如《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在设计儿歌朗诵“叫一声大山公公好,大山公公好,唱一声小松树儿早,小松树儿早。” 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大声朗读“大山公公好,小松树儿早”,轻声地朗读“大山公公好,小松树儿早” 使幼儿在朗诵儿歌时就能注意强弱、高低变化,让幼儿探索为什么两句话相同,但声音要注意高低变化。从而让幼儿了解山谷的回声。你唱得越响,回声越轻。等到教唱歌曲时,幼儿就很自然地注意到这些变化,无需教师反复提醒,就能表现歌曲的重点。同时可以在歌曲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游戏来进行歌唱。

三、儿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歌唱技能

歌唱人人都会,可是要把歌曲唱好就没那么简单了,尤其是幼儿。在以前的歌唱教学中,一节课能让幼儿会唱就很不容易了,要想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只有等到课后复习。自从把儿歌融入歌唱教学后,这一难题就容易解开了。如让幼儿掌握如何在歌唱时呼吸、分句,任凭教师如何解释或示范,幼儿仍然难以理解。然而,在课前让幼儿朗诵儿歌,使他们逐渐感觉到在儿歌停顿的地方,节拍还在继续,就可以为学习休止符做好准备。为了使幼儿感觉休止气声处与朗诵有声处的区别,我启发幼儿在儿歌节奏的休止拍中设计拍肩膀、拍腿等,来加强幼儿对休止符的印象,在唱歌时便会自然地“呼吸”、“换气”了。教师在指导幼儿练习休止符时,可以先让幼儿从一首韵律游戏中来感受。如《头发、肩膀、膝盖、脚》这个音乐游戏是小班就开始学习的。那到了大班如何运用到休止符的练习呢?我们可以教给小朋友中间的一个词语不说,只做动作。如“肩膀”不说,唱的时候就是“头发、??、膝盖、脚”(?表示不发声),那么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幼儿既不会觉得没有意思,又能够学会休止符的唱法。对于歌曲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四、儿歌有助于发展幼儿对歌曲的创编能力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