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看课外书的方法

看课外书的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看课外书的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看课外书的方法

篇1

我为中国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感到痛心,虽然很多人认为我的语言过于偏激,但是,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记得伟大的文学家曾对中国的教育方法作过评论,评论的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了,但是这篇评论的主题依然印在我的脑海里——中国的教育必会亡国!可能很多保守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一切皆有可能!请不要忘记,再过几年,便是80后、90后们带领着这个世界前进,我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中国的“念死书”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他们。所谓的“念死书”,便是死把住课本的知识,而不亲自去实践,现在每个老师自认为“优秀”的学生,无一不能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科书倒背如流,这样准能科科考满分。

还有更加严重的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假期看课外书(大伙注意,是在假期),便口口声声地说:“你不能总是在看课外书,课外书要在课余时间看!”试问这些家长,假期不算课余时间,那么什么时候才算是课余时间?也许有些人会问:“不给看课外书还能干啥?”答案可用两句话总结:琴棋书画样样学,课内书本天天看。第一句大伙可能理解,甚至深有同感,现在的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心切,谁都会逼着孩子去学琴棋书画;至于第二句,我就要解释一下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课内书本”,我这里指的是下一个学期要学的课本。“课内书本天天看”,就是说下个学期要学的课本,整个假期必须天天看!我再次向家长们提出疑问:假期时要天天看课本,到了上课时又要看,更加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对着课本看,这样,不成书呆子才怪!况且,我那天看的课外书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我们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试问家长们:是友谊、正直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最后我说说外国的教育,我看很多书、也听很多人说:外国的教育很轻松,西方很多国家的中小学四点便能放学,而且,外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总是很强。我认为:也许对于我们90后来说,更需要的是外国的教育方式吧!

唉,希望各人大代表和教育部门能了解我们学生的心声,改善中国的教育方法吧!

篇2

G633.3

虽说是刚刚参加工作,但在两年多的教学生活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之严重。学生阅读的内容多限于应考的教辅读物,课外资料非常之少。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内所提的一些问题因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导致学生很多方面的潜能得不到挖掘。我在本校几个年级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89%的学生没读过四大名著,59%的学生没读过一本课外书,每天读报刊、杂志的学生为零,63%从不读报、杂志的同学。

第二,非常渴望阅读课外书的同学仅占38%,而抱无所谓态度的却高达49%,不愿意阅读课外书的也有13%。

第三,家里能提供课外书、并支持课外阅读的都不到15%,不能提供课外书的却达到12%,不支持阅读课外书的更是高达31%。

从以上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就行,课本以外的书都是“闲书”,读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不买课外书籍,更不用说网络阅读了,学生面对的往往仅仅是教科书,有时就是想读也无书可读。

第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任务依然繁重。在他们看来,阅读小说、杂志等课外书籍,就是在白白浪费研究数理化难题的时间,学习中“唯书本而书本”,“唯成绩而定论”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淡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为了考一所好的高中,更多学生宁愿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这些短效科目上,将课外阅读放在最后。

第三,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对于学校而言,大部分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图书馆藏书量少,种类不多。有的学校虽有部分图书,也时隔久远,内容陈旧;同时,由于缺乏认识,管理不善,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平时不对外开放,仅在上级检查时作为备查项目,使学生课外阅读成了“空白”,学生的读写能力较弱。这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学生自身原因。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课外读物始终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小学时就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大多数学习时间学习理科题目而忽略阅读。还有许多学生虽然也喜欢读书,可他们在课外阅读上重故事性,轻理论性;重随意性,轻摘记吸收。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看写武侠小说、故事会、民间传奇这些倾向娱乐性、故事性的书籍。

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新课标一直宣传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孔子也说过要“因材施教”,因此针对农村教育教学,要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一些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树立观念。学校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

第二,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如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叙述鲁迅小时“早”的故事,介绍了他一生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学生对这位伟大的崇敬热爱之情,进而引导他们读《朝花夕拾》、《呐喊》等书,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又进行了思想教育,真可谓一箭双雕。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三,多想办法,解决课外书的来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也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放大阅读效应,展示阅读成果!

篇3

多读课外书,对学生学好功课也有很大的帮助。就拿作文来说吧,常常读课外书的学生,词汇丰富,表达能力强,文章的布局、结构也合理,自然作起文来会更有把握。

著名的儿童文学老作家金近曾这样说:“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母校是哪里?我的回答是图书馆。我在青少年时期,就从上海的一个图书馆里借书看。我看过的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故事、剧本、游记,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是从图书馆里借来的。读了这些书,也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我后来的一些文学创作,可以说是在图书馆里打下的基础。”小学生在各方面都要打基础,这个时期,正是他们求知欲最强,兴趣广泛,吸收知识快,也容易记住的时期。老师要利用他们这些有利的条件,多让他们读点儿课外书。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当然这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小让他们多接触书籍,多得到一些书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介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各种课外读物给他们看。随着年龄增大,阅读书刊要当作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也是一种智力投资。

一个人一天不吃饭,就会挨饿,肚子咕咕叫,饿的受不了。学生一天不读课外书呢?好像不要紧,三天不读书都不要紧。可是日子长了,就会感到知识的贫乏,成为精神上的贫瘠者。要是跟一个常读课外书的学生比较起来,就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我们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还有个好处,就是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为什么有些大人空闲的时候,就抓起好书来看,不觉得没事可干。他们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还从书本里得到知识,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这就是由于他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能静下心来,坐得住,集中精神读书。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在生活中学,还有一方面就是从书本上学。

怎样引导学生都好课外读物呢?一是要鼓励,二是要引导。鼓励,就是要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老师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太多,好让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自己安排。家长也不可让孩子做过多的家务活,使他们读书的时间有保证。引导,就是要关心学生读书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针对他们的兴趣,有意识到介绍一些好书给他们。另外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些儿童读物,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一起讨论,交换意见。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