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法纪意识方面,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概括地讲,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现将失眠的常见病因病机阐述如下。
情志所伤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心;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或思虑太过,暗耗心血,损伤心脾,神不守舍,脾虚则营血亏虚,心神失养而不寐。
阴虚火旺,阴不敛阳素体阴虚兼房劳过度,耗伤肾阴,致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亢盛,火盛神动而不寐。
心虚胆怯因心胆气虚,暴受惊恐,致神魄不安、心神不宁而夜不能寐。
病后、年迈病后血虚、产后失血、年迈少血都可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痰火扰心油腻甜品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失运化,产生痰湿,痰湿郁久化热,痰热扰心,使心神不宁而不寐。
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虽多,但其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不外乎心、肝、胆、脾、。肾的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
辨证论治
由于老年性失眠通常为表实里虚,以虚为主,治疗上应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目前治疗方法上主要为以下3方面。第一治本:调补五脏,主要是补肾健脾、益气补血养阴;第二治标:清热(火)活血,化痰祛瘀;第三对症:宁心重镇安神。根据临床不同的病因病机偏重,选择3类药物也各有侧重。
心火炽盛临床症状为心烦不寐,口干舌燥生疮,小便黄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采用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法,方用朱砂安神丸。
肝郁化火临床症状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采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
痰火扰心临床症状为胸闷心烦不寐,恶心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采用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之法,方用温胆汤。
阴虚火旺临床症状为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腿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采用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之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
心脾两虚临床症状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采用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法,方用归脾汤。
心胆气虚临床症状为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采用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法,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其他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针刺是治疗失眠常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以百会或四神聪为主穴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少抑郁和焦虑。临床上可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以宁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加内关、心俞、脾俞、足三里,用捻转补法;肝火上扰型加合谷、太冲、行间以舒肝降火,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大陵、太溪、太冲滋肾水清火,大陵、太溪用捻转补法,太冲用捻转泻法。
(一)法律监督力量薄弱,依法行政工作运行体制不够顺畅。目前县支行的大多数法律事务人员需要承担办公室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无法将精力集中于法律事务工作,从而难以发挥法律事务人员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影响了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水平。
(二)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对依法行政法律风险认识不到位。少数县支行的个别部门和员工不能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的严肃性,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如何做到依法行政认识模糊。
(四)依法行政流程控制环节衔接不够规范。个别部门少数员工责任意识不强,不能按照人民银行总分行制定的操作流程依法行政,执法过程中凭经验和习惯办事,员工之间相互配合不够默契,衔接不顺畅,导致现场检查个别环节缺失、行政处罚档案资料不全等现象发生。
(五)依法行政监督检查机制不够完善。县支行个别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存在薄弱环节。依法行政管理部门对执法职能部门执法行为合法合理性监督检查的频度和深度也嫌不足。
(六)依法行政横向信息沟通不够畅通。执法部门负责人、执法人员、法律事务人员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个别员工无执法证参加执法活动,执法部门负责人和法律事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立项审批时也未核实检查组成员的执法资格。基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与信息共享沟通联动机制也不够健全。
二、防范基层央行法律风险的措施
基层人民银行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确保依法行政工作做到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有效防止依法行政权力失控、决策失误等问题发生。建议:
(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县支行要进一步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关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
(二)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基层人民银行要把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三)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基层人民银行要加大对执法人员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律风险的教育引导力度,提高执法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大丰市地处江苏北部沿海中部,为我国优质棉生长基地之一,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公顷以上。棉盲蝽是当地棉花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往往造成棉花籽棉严重减产2成。棉盲蝽危害种类主要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以及少量苜蓿盲蝽。根据笔者调查,20世纪80~90年代初棉盲蝽在棉田内重发,90年代中期发生程度大幅度减轻,2000年后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逐步推广种植,加上耕作制度不同以及气候变化,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并上升为首要害虫。通过多年的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明确了棉盲蝽在大丰市棉田内的灾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重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1生态环境对棉盲蝽发生的影响
1.1耕作制度
绿盲蝽卵多产于冬绿肥、蚕豆、杞柳等组织越冬,2生时又集中在茄子、胡萝卜留种田,因此套种地区及胡桑果树蔬菜分布广的地方棉盲蝽发生较重。根据调查发现套种的新丰镇仁南村棉花发棵早、长势旺,成为1代的诱集带,百株虫量超过百头,株被害率为100%。中黑盲蝽主要产卵于棉田表土越冬,棉麦连年套作区发生程度明显重于稻麦轮作区。因此,大丰市水旱轮作区以绿盲蝽发生为主,旱粮地区正常年份后期以中黑盲蝽发生为主。
1.2栽培模式
近年来推行以双膜栽培为主体模式的棉花早发、早熟高产栽培体系,棉花与西瓜、毛豆、青椒等经济作物立体间套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共生期较长,各代棉盲蝽食料丰富,有利于其繁殖。如西瓜田棉花植株上棉盲蝽虫量通常为纯作棉田的10倍多。
1.3气候条件
盲蝽为喜温好湿性昆虫,绿盲蝽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8~29℃,相对湿度在85%以上;中黑盲蝽为20~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越冬卵一般要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才大量孵化。一般6~8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棉盲蝽在棉花上发生危害,2005~2007年连续3年雨水雨日较多,刺激了棉盲蝽的发生并加重了其危害。天旱少雨时对棉盲蝽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在8月中下旬棉田内盲蝽发生量相对较轻。
1.4作物长势
棉花生长旺盛,叶、蕾、花较多的田块,发生较重;密植的植株叶片宽大、郁闭度深、生长嫩绿、含氮量大的受害重;一般移栽早、苗壮早发、生长旺盛、现蕾早的棉田危害严重;迟衰棉田、空枝芽枝多的棉田受害相对较重。
1.5天敌作用
大丰市棉盲蝽的主要天敌有蜘蛛、瓢虫、草蛉等,但从观察情况来看,天敌对棉盲蝽控制效果不太明显。
2重要原因
2.1抗虫棉快速取代常规棉,棉田害虫群落发生明显变化
20世纪沿海棉区主要种植泗棉3号、苏棉9号等常规品种,棉铃虫、棉盲蝽为棉田主要害虫,其中棉铃虫的发生较为猖獗,往往连年重发。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采取了以化学防治为主,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等综合措施(尤其对棉铃虫主害代采取全程药控的手段)。一般从6月下旬棉田就开始用药,特别在3~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间隔3~5d即用药防治1遍,进行扫荡式治虫不留死角,防治药剂主要选用对棉盲蝽有较高杀虫效果的有机磷及其复配剂。90年代末以来,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年年扩大,棉田内棉铃虫发生程度大幅回落,化学农药施药次数和用药量明显减少。2003~2006年棉田内有机磷农药平均用量为18.51l/hm2,相当于棉铃虫重发年份1994~1997年平均用量的60.3%;复配剂平均用量为5.30l/hm2,相当于1994~1997年平均用量的54.5%。说明防治棉盲蝽的有机磷及其复配剂类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削弱了对棉盲蝽的控制作用。
2.2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盲蝽发生较有利
&nbs
p; 转基因抗虫棉虽然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抗虫性,但对刺吸式害虫没有抗性且利于其发生。杂交棉前期营养生长势强,植株发棵早,易诱集棉盲蝽提前迁入棉田为害;中后期植株高大,一些棉农田间整枝、化控等管理技术跟不上,棉花长势过旺,无效花蕾多,害虫隐蔽性强,不易于防治。另外,由于杂交抗虫棉需肥量高于常规棉,高肥水管理,植株含氮量偏高,对棉盲蝽繁殖为害非常有利;后期抗虫棉田施药结束期较常规棉田早,一般在9月中旬结束防治,而棉盲蝽在大丰市棉田内发生可持续到9月底至10月上旬,造成后期残虫量高,部分田块百株虫达数百头,越冬残留虫量高也就意味着下一年发生基数大。
2.3棉盲蝽寄主众多,虫源充足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喜食作物如苜蓿、豆类、蔬菜、瓜类、果树渐渐增多,而且许多地方都是套种或插花种植,食料条件满足了棉盲蝽的大发生,从而拉长了棉盲蝽向棉田迁入的时间,增加了棉盲蝽躲藏的空间。危害棉田的棉盲蝽许多是从早春开花的蔬菜、绿肥、杂草寄主上迁入棉田的。早春棉田周围寄主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对盲蝽种群数量的增长有很大的影响。
2.4忽视棉田内外寄主作物的防治是当年棉盲蝽重发的重要原因
随着高效农业迅猛发展,不同栽培模式和间套种方式的推广,尤其棉花与蔬菜瓜果间套作,加重了棉盲蝽发生及危害程度,多样化的田外寄主都是很好的栖息繁衍场所,这也就形成了在整个世生期内丰富的食物链,其分布十分分散。2005年2代田外寄主虫量超15万头/hm2,导致后期盲蝽在棉田内重发,9月中下旬大丰市调查150块棉田,平均虫量为21.1头/百株,铃害率20.3%为历史罕见。2006年3生期调查,与西瓜套作的棉田平均混合虫量32头/百株,蕾害率24%,而相邻纯作棉田平均混合虫量6头/百株,蕾害率3%。2007年2代在芹菜、马铃薯、胡萝卜、玉米上普遍发生,但农民没有真正重视其防治。这些虫源地是导致后来棉田短时间内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2.5农药使用不当和施药技术较差也是造成部分田块虫量偏高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推广抗虫棉后,针对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或是所用药剂对防治棉铃虫有效,但对棉盲蝽、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效果不佳,因此造成棉盲蝽大量积累,为翌年发生提供虫源;二是近年来农药经营市场混乱,所供药剂质量良莠不齐,加上有部分经营户故意误导农民,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棉花被害严重;三是部分农户施药治虫一走而过,药液浓度以及剂量严重不足,防效不佳;四是棉花进入吐絮期,田间虫量虽然很高,但用药治虫很少,也会造成下一年发生基数偏高。此外,棉田实行少免耕,杂交棉植株高大、果枝多而散,不利于施药等因素也加重了其发生。
2.6有利气候条件加重棉盲蝽的发生
一是棉盲蝽为喜湿害虫,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棉盲蝽的生存和繁殖。大丰市6~7月的雨量较多、湿度大,寄主嫩绿旺盛,棉盲蝽繁殖快,危害加重。2005~2007年大丰市连续3年出现洪涝灾害,6~8月降雨频繁,阴雨日多,有利于棉盲蝽发生的同时又影响了化防,出现了3~4代盲蝽在局部田块虫量偏高危害较重的现象。2006年2生期间,梅雨天气明显,雨量大、雨日长,极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特别是部分田块受淹后,植株出现疯长现象,生出许多赘芽,无效花蕾过多,非常有利于棉盲蝽的繁殖为害。2007年与2006年相似,梅雨过后田间出现明显的为害高峰,很多长势好的田块被害率超过80%,蕾几乎掉光,果枝变成了空枝。二是近年来受暖冬气候影响,越冬卵成活率高,1生面积大且重,防治面积小。
3防治措施
合理运用综合防治,狠抓薄弱环节治理。以农业防治恶化盲蝽的生存环境,同时提高棉株抗害补偿功能;以化防直接消灭害虫,从而达到减轻危害损失目的。
3.1农业防治
改免耕为浅耕或深翻,清洁田园,恶化棉盲蝽生存环境,合理施肥(如进行配方施肥),适时管理(如化控、整枝、摘心、打顶、去无效枝芽)。
3.2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