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2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酒店管理服务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低碳旅游首次出现是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全球变暖是其提出的大背景。在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报告中,可以看出海平面和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积雪大面积融化,气候变暖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我国国务院因此提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制定了考核、监测、统计办法。现如今,旅游成为拉动经济的产业,而且“无烟工业”是旅游业的一个别称。此外,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在旅游这一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却在不自觉间产生了。所以,为了减少旅游给生态造成的压力,低碳旅游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得到推广。首次提出这一理念的是哥本哈根,具体时间是2009年,很快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这一年,世界经济的论坛报告也提到低碳旅游,自此,这一概念就开始被人们关注并认可,这就预示着未来的旅游行业要朝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向推进。所谓的低碳旅游,直白的说就是选择一种出游方式能够降低对“碳”的排放,减轻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在旅游过程中,酒店是必要的设施之一,酒店的等级与软件和硬件配置成正比例关系,酒店的最终服务水平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随着低碳旅游的推广,酒店管理服务也要向低碳发展的道路改进。
二、景区酒店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高
我国酒店行业一直受到服务水平不足的限制,多年来,酒店整体上水平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原因都在于此。酒店的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而且普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但理论上不够优秀,甚至基本礼节、礼貌都做不到,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其效率和速度都受到影响。
(二)服务效率低
在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由于技术、手段等的落后,以及管理者对提高质量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弱,导致酒店管理的效率很低。客户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与酒店制定的陈旧制度不相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科学等,都是管理效率地下的具体表现。此外,在执行制度的进程中,控制和监管力度也不够,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了服务效率。
(三)各部门之间的服务缺乏协调性
我国的酒店服务业,部门经理做关心的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将部门业绩做到最好,对部门之间如何相互合作才能使得酒店的整体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却置之不理。这种不协调、不合作的内部战争中,顾客是直接和最终受害者,结果就是酒店失去了这些客户,引起酒店的客源流失,严重影响到酒店发展,最终使得员工切身利益受到波及。
三、低碳旅游中改进景区酒店管理服务的措施
(一)对酒店的质量标准加以明确
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相应的,有关低碳的标准也被不断提出和实施。在这种背景下,景区酒店也需要实施积极的措施加以管理,提出服务的标准,这些标准最基本要求就是符合低碳目标。酒店服务这一产品是无形和有形产品的有机结合,因此,制定的质量标准也要兼顾有形、无形产品两者的要求[2]。
(二)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
首先,在酒店员工的选择上提高选拔机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酒店具体的需要和实际状况,对人员安置和岗位分布进行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和岗位,依据各个岗位工作需求选择不同招聘和选拔方式,引进专业型和经验型的人才。其次,还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办法。对员工进行考核是任何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的,在酒店管理行业,信息知识、沟通能力、外语水平等都是工作人员必须的,要实行考证、考核细节等奖惩措施加强对员工的考核。
(三)提高部门协调性构建酒店低碳文化
建设酒店低碳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酒店的发展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这也是酒店吸引人才的渠道。提高部门协调性需要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能力,使人不陷入互相隔绝的状态,保证配合的默契性。此外,实行轮换岗位制度。酒店管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许多岗位劳动量非常大,而且工作的重复性较大,长期做同一工作容易反应迟钝、过度疲劳,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员工技能得到提升。
(四)加强酒店员工对服务意识的重视
现阶段,人们已经将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活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理念的革新,各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出现了。这种变化使得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进行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方法、意义问题进行分析,使得我国众多的酒店进行全面转型,提高服务的品质,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已经呈现出一些新型的趋势。具体来讲,第一,自驾游越来越多。我们旅游产业中的一些服务不规范使得一些游客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行,具有非常大的自由性,避免了在旅行社类型的旅游方式中受到众多框架和规定的限制。第二,生态旅游。我国有众多的名山、河流、湖泊等,各地也建立起众多的生态旅游景区。因此,各种各样的生态旅游活动在近些年中开始兴起。第三,创意旅游。以某一个创意为重点,领会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式的创意旅游在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强化服务设施
在旅游新趋势下,为了更好提高酒店的效益和价值,众多的酒店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扩大自身服务的水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进行服务设施的强化。具体来讲,第一,众多的酒店需要进行传统旅游方式和现代旅游方式的结合,进行多样化的酒店服务,充分的坚持本地区服务特色,发挥出地方文化的优势。比如:我们以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来讲,它们的酒店管理中开展打造满族特色酒店服务模式,充分的突出满族文化特色。第二,我国众多的酒店需要充分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入大量的成本、开展更好的服务,充分的对于周边资源有效利用,最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二)服务内容多样化
对于我们的酒店来讲,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开展多样化服务,最终使得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具体来讲,第一,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特色服务产品的开拓、充分的对于本地区的文化优势进行整合、发挥出本地区酒店的优势,将众多的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大家群策群力、开展高端的服务。比如:我们以东北地区的酒店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它们在进行酒店服务中可以在晚上聘请专业的演员开展二人转的表演活动、使得顾客一边品尝着东北的大碗茶、磕着瓜子、一边欣赏着浓厚的二人转表演,提高酒店服务的品质。第二,酒店需要进行服务的文化。比如:塑造良好的服务理念、展示出绝佳的服务水平,使得酒店的入住客人在享受到绝佳餐饮、住宿方面服务的同时,可以从酒店员工这种文明、周到、细致、温馨、舒适的酒店服务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最终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实现酒店良好的效益和价值。
(三)注重服务内容联动
酒店需要在创新管理中注重服务内容的联动,使得酒店的综合服务能力获得提高。具体来讲,第一,建立起餐饮、住宿、出行、娱乐等方面一体化的酒店服务体系,为广大的酒店顾客提供更加舒适、快捷、方便的服务。比如:酒店需要与餐饮企业、旅行社、汽车租赁公司、快递公司等进行充分合作、形成酒店服务的联动机制,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全面提高酒店服务的综合性水平。第二,开展全方位管理模式。比如:酒店需要在管理中学习国外酒店管理的经验、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依照现代酒店管理服务理念进行创新,进行立体性的酒店管理服务。
(四)注重服务细节
酒店需要在管理创新中,提供服务中注重服务细节。具体来讲,第一,酒店需要定期对于员工进行管理服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终使得酒店管理服务的效益获得实现。比如:在日常的服务中注重应用礼貌用语、注重在服务中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动作、身体形态,需要充分的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行特色的服务内容,帮助顾客解决他们在饮食、住宿、娱乐中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需要充分的展示出酒店自身服务的特点、打造特色服务文化内容,提升酒店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扩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获得良好效益和价值。
三、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意义
旅游新趋势下酒店开展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酒店自身来讲,通过创新性的管理全面提高酒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得酒店入住客人享受到高端、大气、具有民族或者是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使得酒店的效益和价值获得提高。其次,从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讲,酒店开展管理创新有利于特色的旅游方式相配套,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水平,为广大的游客提供绝佳的服务,使得我国的旅游产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进行发展。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讲,酒店开展管理创新为社会中其它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它产业的创新,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 酒店;物业管理;创新
Key words: hotel;property management;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03-02
0 引言
物业管理是一项新兴的服务行业,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出现的新事物。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房产已逐渐形成高档住宅区域化,此类住宅的消费层次以高级商务人士阶层为主,因此传统简单的物业管理已不能适应高层次消费者现代化、快节奏的步伐。如何为居住者营造并保持安全、舒适、和谐、全面、快捷的氛围,是物业管理服务能否成为高品质楼盘的重要标杆。面对星级酒店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特色,酒店管理模式的物业在物业管理中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物业管理应如何在全面吸收酒店式服务理念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且具有极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体系并加以贯彻执行,是目前物业管理者急需思考的关键。
1 我国传统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服务理念传统,严重滞后于消费者需求 物业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与业主之间属于平等主体的合同关系。其经营目的是以提供自身的优质服务换取消费者的认同与信任,争取更大的市场经济效益。目前我国传统的物业管理企业,大多是由原来小区门卫或普通物业转变而来,物业行业的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管理人员及员工未进行过专门管理培训,其工作方法和理念仍以粗放式管理为主,缺乏市场意识和顾客至上的细节理念。
1.2 服务项目缺失,难以适应现代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快速生活节奏中,物业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项目也呈现全方位、多样化、综合性需求趋势,而目前我国大多物业公司细微服务意识较差,仅提供进出门、维修等普通常规服务,还未真正实现综合性、针对性、特色化服务项目。
1.3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人才 物业管理人才对物管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水平,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因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对人员聘用上大多采用现招现用的方式,且薪酬待遇较低,导致人员群体知识结构层次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寥寥无几,出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且专业性不强的管理劣势。
1.4 整体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呈现区域性差别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物业管理服务发展较快,服务项目完善且较规范,但在西部地区物业管理服务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二三线城市甚至还没有实行规范、专门的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的区域化发展差距导致我国物业管理发展整体水平不平衡,阻碍物业管理行业的综合性发展进程。
2 酒店式物业管理的优势
2.1 酒店式物业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极大地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酒店服务标准化是指在标准意识的指导下按照标准运作,统一服务技术和规章制度及岗位项目,以有序的服务来满足客人各种常规的需要,即饭店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程序按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生产从而满足客人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借鉴酒店的管理模式,物业自身管理特点制定系列标准化文件:如服务手册、收费标准、维修使用管理公约以及小区内的各种规定,将使小区的物业管理形、神兼备,对维护小区秩序及公众道德及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起到重要作用。
2.2 酒店式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促使小区物业管理更加细致 酒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符合自身服务特点、详细规范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质量检查标准制度等,以避免在管理中出现的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流程不畅、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等问题。在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可完全沿用酒店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操作手册、质量标准等规范化手册,如保安、保洁、工程、客房服务、礼宾、前台等岗位责任书及质量检查及评估报告,健全组织物业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内部管理、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体现细节服务,打造企业的十大竞争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酒店式物业的创新型管理策略
酒店管理在中国有近20年的实践,其组织形式、服务质量标准、各类业务工作程序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及模式。中国的物业管理尤其是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如何采用宾馆、饭店的管理方式,将其一系列已经十分成功的服务质量标准运用于物业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服务工作,是中国物业管理值得探索和发展的规范之路。
3.1 融入酒店管理理念,实现观念创新 酒店式物管,首先就要从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制度并强制性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应借鉴酒店管理中各岗位操作流程(如门童开门、行李生拉行李、服务员敲门、上茶、使用客房的设施设备的交代等制定相关详细具体的规定)、各工作流程质量评估(如对所有的程序都给予了完成时间的限定)、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了解业主生活习惯、个人兴趣爱好、、及时给客人送去关爱和问候)等等,体现符合岗位规范及客人特征的特色化服务,实现酒店式物管理念的创新。
3.2 引进酒店服务内涵,促进服务项目创新 作为服务型行业,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引进酒店服务项目,除了提供保安、清洁、绿化、电梯、维修、保养等常规服务外,还可增加代订报纸、牛奶、饮用水、鲜花、代接送小孩等特色服务,及机场接送、预定客房、餐厅、会议室,以及旅游线路的咨询、入住的接待、上门送餐、洗衣服务、举办各种活动等等,只要是业主需要的服务均尽可能地全方面提供,以达到服务内涵的综合性延伸。
3.3 共享酒店员工培训标准,实现服务水平创新 在酒店管理中,管理者通过员工培训、考核以保障高质量、高标准服务品质。由于物业管理发展较快,许多公司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或节约成本,采取即招即用的用人办法,从未实施员工岗前、在岗、晋升等专业培训,导致企业员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方式机械,更谈不上良好的业务技能及优质的管理水平。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在竞争中以整体实力独占鳌头,提高市场份额。需关注对员工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如服务意识、服务礼仪、工作流程等;实施员工各工作阶段的培训:如岗前、在岗、晋级等;并执行与培训项目相应考核、评估、激励等措施,从而实现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3.4 融入酒店评价体系,保障服务质量标准创新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保护旅游者的利益,便于酒店之间有所比较,我国按照饭店的建筑设备、饭店规模、服务质量、管理水平,逐渐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等级标准。随着社会的认知度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应引入“星级”评定机制,依据相应标准对国内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水平、服务项目、综合质量,对物业公司评出不同等级层次及“星级小区”以保障优质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物业行业的均衡发展。
综合来说,酒店式物管,首先就要从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程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制度并强制性执行。这样才能实现酒店式物管促进我国物业管理的高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世民.周建华,物业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胡伯龙.杨韬,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姜早龙.张涑贤,物业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