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瘫痪病人护理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R47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28-02
对于我国而言,最为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老年疾病之一则是卒中,其发病率高达220/10万。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猝然晕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1]。可随着现如今我国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卒中瘫痪病人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可是因得此病而导致致残的患者却越来越多[2]。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卒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时更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使其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本研究除了使用传统的益气活血法来治疗脑梗死之外,还配合中医特色的推拿护理,帮助卒中瘫痪病人恢复四肢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使致残率有所下降,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卒中瘫痪病人120例,诊断为中经络卒中,120例卒中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70.3±5.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4±5.4)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上下肢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或自理能力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有血糖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5d。当患者入院3d后,对患者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护理,并轻轻按压。护理人员应掌握简单的推拿方法以及取穴方法,当患者在静脉输注以后,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旋摩,以病人出现酸、胀、痛为度,在进行推拿护理时,应首先顺时针10圈,再逆时针10圈,当患者经过1w护理之后,对其进行评定。
对照组:单纯使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4d,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评价指标
使用《中药治疗卒中临床研究指导》中标准,用尼莫地平评分方法对患者疗效进行测评,其肌力评定:显效:肌力改善3级。有效:肌力改善1-2级。无效:通过推拿护理后患者肌力无改善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评分[n(%)]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对比
3 讨论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配三焦、肾经等穴进行推拿按揉护理,使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86.7%,通过此次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郁秋华.推拿在卒中瘫痪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3(8):687-68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8.015.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肢、面肌和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按其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二、 病因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等疾病有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
4、心脏病
5、糖尿病
三、 诱因
偏瘫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中风的诱因大致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四、 偏瘫病人的特点:
1、偏瘫患者以中、老年者居多。
2、大多有语言障碍。
3多伴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
4、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
5、可有大小便失禁。
6、发生安全问题危险性高。
7、病人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五、护理
1、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由于恢复缓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分依赖心理,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压疮是瘫痪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从入院即主动宣传预防压疮的重要意义,制定措施,建立翻身卡,昼夜坚持2小时翻身一次,危重患者翻身时先理顺各种管道及导线;病人骨突出用海绵、棉圈加以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
3、做好病室环境的管理
瘫痪病人抵抗力低下,容易被各种病毒和细菌所感染。因此需做好病室的消毒清洁工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探视人员来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干净、整洁,这些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交叉感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4、保持病人身体清洁
对入院的患者在24h内进行卫生处理,包括头发、五官、全身皮肤、会阴、指甲等都彻底清洗干净,严重患者每日全身清洗,保持“三短九洁”,穿着宽松舒适患服,这些细致的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瘫痪病人伴有大小便失禁时,保持床单位的干净、舒适、整洁、尤为重要。被服定时更换,如有汗液、呕吐物、体液、粪便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避免潮湿和污物对患者形成负性损伤因素。
6、做好大小便护理
瘫痪病人因为卧床和进食少,肠胃蠕动慢,易发生便秘,大便干结等问题。解大便如用力过猛,易发生再出血情况,有时患者神志不清,有用手抓大便的情况发生,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为了使病人清洁舒适,可用开塞露五支,用中号肛管灌肠,效果很好,按计划大部分在白天处理患者大便问题,防止中夜班护理人员少而造成患者解大便痛苦,同时使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有利于恢复健康。长期使用导尿管,应每日膀胱冲洗两次,每日更换引流袋。
7、重视安全,防止坠床
对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和防护,及时巡视病房,防止坠床和摔伤。对神智恍惚或神智不清的病人加床档防护,认真交接班。
8、保证患者水分营养摄入
营养摄入是病人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促进患者食欲,不能进食的患者,用鼻饲法保证营养。
9、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 尽量减少患者亲友探视,按时作息。
10、病情观察要及时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瘫痪病人87例,男60例,女27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4.5岁。平均住院日45d。无1例发生褥疮。
2 护理体会
2.1正确评估褥疮易患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Norton 5种参数评分法总分在18~20。仅5%发生褥疮。这5种参数中,尤以大小便失禁评分的指标性好。Goldstome等在1980年报告,单独对活动能力或运动能力评分,可以代替总体评分。结论相同。及Andemon主次指标记分法对判断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均有较好的指标作用,见表1、2。
2.2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层层落实
2.2.1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近年来,我们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褥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预防褥疮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褥疮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褥疮发生。
2.2.2建立三级质控网 科内建立了护士长、责任护士、夜班护士三级质控网,将科内38张病床分成2个责任组。分别由两位素质较高的护师担任责任组长,分别配两名责任护士,将瘫痪患者防治褥疮的工作作为护士的一项职责。
2.2.3把好入院、交接班关、建立交接班制度 病人人院时由责任护士做好人院评估,认真对病人做好皮肤的评估,了解皮肤受压情况,制定护理措施层层落实,由每班的责任护士负责完成,主管护师督促和指导,每天早晨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检查病人局部皮肤受压的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每一班的责任护士在交接班时认真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如局部皮肤有无长期受压、红肿,床铺是否整洁等。
2.2.4建立翻身记录,实行褥疮报告制度 制定统一表格,每次翻身后及时做好记录,并详细记录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定时记录,大大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为制定不同病人护理计划提供了依据。实行褥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一旦发生褥疮,当事人将受到相应处罚,甚至全院通报,以此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褥疮问题。
2.3科学使用预防褥疮的用具
2.3.1凉液垫 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形同缩小的气垫床,内装凉液,利用垫内液体的流动,减轻局部压力,并可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组织耗氧量,垫在枕部、肩胛或臀部,轮流更换使用。凉液垫体积小、价格低、使用方便,多用于夏季或恢复期病人。
2.3.2电动充气式气浪床垫 接通电源后,垫内气体的流动可降低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并能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使用于瘫痪病人的急性期、一般使用3~4周,同时可将2h翻身1次改为3~4h翻身1次。
2.3.3羊皮垫 具有抵抗剪切力及高度吸收水蒸气的性能并可提供很好的接触面,故适宜长期卧床病人使用。
2.3.4软枕、海绵块 软枕在病人侧卧时置于背部、膝部、踝部等处以维持并可缓解局部压力;海绵块的弹性较棉圈好,且体积小,可置于枕部、足跟等部位。
3 预防措施
3.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增进血液循环 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勤按摩,白天每2h翻身1次,夜间每3h翻身1次,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不可逆性的损伤及再灌注损伤。连续的翻身操作,对以女性为主的护士来说,显然是一种大负荷的体力劳动。若要翻得轻巧,使病人感到舒适,又不损伤皮肤,就必须掌握翻身技术,翻身时应将病人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肥胖者、病情危重,不宜翻身时,可抬高床脚约30°~400°每2~3h垫同侧或对侧床脚或用约10cm厚的棉枕置于患者腰骶部,即能增加局部的透气性,又可减轻受压部位软组织的压力,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
3.2减轻皮肤的摩擦 使用吊架或转提或床单帮助患者在床上移动,避免抬高床头300以上,使所受剪切力达最小。对轻度发红组织采用持续按摩的方法,按摩时将局部涂上滑石粉或爽身粉以减少手掌与皮肤的摩擦力,持续按摩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循环,减少淋巴蓄积,促使厌氧代谢废物排出。
3.3保持床铺及皮肤的清洁干燥 对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对大便失禁者要及时擦干净床铺及皮肤的粪便。床上衬垫用透气性强的布类,并及时清洗更换,保持病人的皮肤、衣被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