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孕产妇的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孕产妇的健康管理

篇1

[摘要] 目的 观察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来该院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1345例孕产妇,回顾健康管理在患者中起到的效果。结果 对1345例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发现有23例产妇发生内陷,有12例产妇发生孕期并发症,85例产妇为高危妊娠。新生儿情况,18例出现病理性黄疸,45例产妇剖宫产后恢复情况不良。结论 健康管理在孕产妇保健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检查,能有效的控制婴儿畸形率、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30-02

怀孕是每个女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1],在怀孕过程中,由于身体激素发生变化,导致产前、产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引发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严重的甚至易导致产妇及胎儿死亡[2]。健康管理理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妇女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到产后45d均可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3]。对产妇的身体健康、胎儿的情况及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婴儿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生异常的孕妇及胎儿及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院1345例产妇及胎儿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来该院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1345例孕产妇,产妇年龄在20~35岁,平均(28.4±2.4)岁,孕周10~36周,平均(21.4±2.1)周。其中1148例为1胎,197例为2胎。

1.2方法

1.2.1孕初期检查医院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办孕妇学校,讲解健康知识,包括饮食营养搭配、该做什么准备,发现异常应该怎么处理等方面[4],对孕产妇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包括心理指导、个人卫生指导、营养保健指导。加导致对易致胎儿畸形的因素宣传,提醒孕妇注意,避免接触,嘱咐孕妇定期来院检查。在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5]。询问产妇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患者各方面身体情况,有无异常[6]。对产妇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肝等。观察产妇身体有无异常,如果发生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1.2.2孕中期检查在产妇怀孕16~20周、21~24周嘱咐产妇各来院检查一次,这时主要对孕产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检查[7],包括唐式筛查、唐耐检查,血液检查及甲状腺等检查,观察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情况,如果风险较高,建议建一步检查。观察孕产妇血糖情况,如果血糖过高要控制糖份摄入,及观察孕产妇有无会影响胎儿身体健康发育的自带病,如果发现及时处理。

1.2.3孕晚期检查在孕27~36周、孕37~40周嘱咐产妇各来院检查一次,这时胎儿已经有胎动了,指导产妇怎么通过胎动来掌握胎儿健康情况,并指导产妇正确护理乳房,对于内陷的要及时纠正[8],避免影响后期婴儿吃奶。在孕27~36周时,也是孕产妇易发生孕期并发症时,这时要指导产妇自我监测,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对病情严重的要及时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1.2.4产后指导产妇分娩结束,出院前工作人员向产妇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比如产褥期保健指导;指导正确母乳喂养,对于疼痛、皴裂乳腺炎等情况如何处理;指导产后便秘处理方法,指导产妇多吃蔬菜,多喝水;指导产妇正确的生活习惯;指导产妇如何观察婴儿的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

1.2.4产后42d健康检查嘱咐产妇产后42d来院检查,检查产妇身体情况及母乳营养情况,并观察婴儿身体有无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治疗,避免告成严重后果。并对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孕、母乳喂养知识、婴幼儿营养、预防接种等方面知识指导[9]。

2结果

2.1产前检查发现异常的孕产妇

对1345例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发现有23例产妇发生内陷,有12例产妇发生孕期并发症,85例产妇为高危妊娠。新生儿情况,18例出现病理性黄疸,45例产妇剖宫产后恢复情况不良。

2.2观察孕产妇产后检查健康管理情况

1345例孕产妇中有344例孕产妇健康习惯不良,通过健康管理指导,有效的减少不健康的生活导致的严重后果。详见表1。3讨论

怀孕是每个女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上女人由女人转向母亲的转变时期,这段时间各方面的不适,易导致孕产妇出现心理、生理等各方面不良因素,易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缓解孕期产妇出现的不良心理及生理情况对胎儿的健康成长有明显作用。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指对已经确诊怀孕的妇女,在整个孕产期直到产后42d时间里对产妇及胎儿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包括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指导,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引发严重后果,能有效的减少胎儿畸形、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为保障母子健康提供了可靠依据[10]。宝宝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的希望,所以生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所有父母最大心愿,所以为了宝宝及孕妈妈的健康,接受健康管理是有必要的。

实施健康管理医院的要求:①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医院必须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②从事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专方面的专业培训,面对异常能果断、正确的处理。有责任心,能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对孕产妇在怀孕期间全程追踪及管理。③加强宣传,鼓励育齡妇女接受服务,在准备孕前对身体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有无怀孕禁忌症,如果发现异常,先调理再受孕。④工作人员需要将孕产妇每次检查结果记录准确、完整,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对于存在异常的产妇方便在下次检查时进行复查,观察调理情况。⑤工作人员需要从孕产妇的饮食、心情、产后调理、哺乳等方面进行全面宣传,培养孕产妇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11]。

在很多地方,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改变,比如说在给孕产妇的营养方面,很多人认为,怀孕了就需要加强营养,多多益善,但是怀孕期间,由于胎儿较少所需营养较少,导致产妇本身营养过剩,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均有影响。在孕期不能接受检查,认为太多的检查对胎儿不好,坐月子期间只能吃小米、红糖、鸡蛋等,不知道如何营养均衡。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孕期习惯。所以加强宣传,鼓励孕产妇定期到医院检查,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能有效的减少引发胎儿及产妇的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本文1345例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其中有344例孕产妇健康习惯不良,通过纠正均得到改善,有18例出现病理性黄疸,45例产妇剖宫产后恢复情况不良,通过及时治疗,均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在孕产妇保健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检查,能有效的控制婴儿畸形率、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1]健康管理团队在农村糖尿病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146-147,148.

[2]栾思思.浅析学生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促进健康管理[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18,25.

[3]邹冰,赵小兰.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实践[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93-294.

[4]许维娜,骆宏,钱玥,等.焦点解决导向干预策略在职业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4):349-353.

[5]张疑生.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农村孕产妇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6):359-359.

[6]王新芳,许丽.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产前保健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7):93-94.

[7]谭洁,汤雪娟,唐红梅.嘉兴市2008-2012年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4(3):311-312.

[8]曹引芳.围生期孕产妇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5-246.

[9]Li,Liu,Mengying,Li,Li,Yang,etal.MeasuringcoverageinMNCH:avalidationstudylinkingpopulationsurveyderivedcoveragetomaternal,newborn,andchildhealthcarerecordsinruralChina[J].PloSone,2013,8(5):60762.

篇2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4-01

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 ,MMR)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1],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联合国将其列为全球八项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卫生工作的三大指标之一[2]。通过对我区2007-2013年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我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率,为实施有效干预,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人群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2013年小店区11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孕产妇死亡监测季度报表、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及附卷、孕产妇死亡医院原始病历,以及小店区孕产妇死亡评审记录。调查对象为小店区居住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

1.2方法

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逐级上报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死亡个案卡、孕产妇死亡调查表计附卷,逐级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7-2013年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007-2013年小店区本地人产数71643人,本地人口孕产妇死亡1,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40/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3人。

2.1 2007-2013年小店区孕产妇死亡率(见表1)

2.2 2007-2013年小店区孕产妇死亡率城市农村比较(见表2)

2.3小店区孕产妇死亡率与全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比较(见表3和图1)

3 小店区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

2007-2013年我区评审本地孕产妇死亡1例,流动孕产妇死亡病例3例,评审结如下:

3.1孕产妇死因分类及构成(见表5)

4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是政府部门进行妇幼卫生计划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3]。本资料显示,小店区孕产妇死亡率2007-2013年间,除2010年为13.52/10万外,均为0。提前完成了国家《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到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2/10万,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0万的目标[4]要求。

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下沉后,通过孕妇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居民健康档案,使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掌握了辖区孕妇的基本情况,能够及时督促孕妇规范产检,并对高危孕产妇及时发现,及时管理,按时随访,提高了孕期管理质量。

加强孕产妇死亡监测信息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实施后,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下沉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体制问题,妇保人员不专业,不固定、人员配置不够,以致他们对育龄妇女婚育情况不是很了解,孕产妇信息掌握不全面,易造成活产数及孕产妇死亡数的漏报;我区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工作大多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有限,工作量大,管理难以到位,也易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准确。

做好流动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工作。我区4例孕产妇死亡中,有3例为非本地人口来我区就医,说明我区流动人口的孕前、孕期保健工作亟待加强。由于我国现行的人口管理制度仍是以户籍管理为主,长期以来对外来人员的卫生保健管理非常薄弱,[5]我区流动人口多,她们自我保健意识差,而且每日早出晚归,管理难度大,尤其因近年商业区发展及商品房新建迅速,市中学人口南移,富士康工业区外来打工人员众多等诸多原因,给孕产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保健意识,以做到早孕及时建册、孕期规范管理、住院持册分娩、产后及时回册,提高流动孕产妇孕期健康管理比例。

基层医院急救能力仍需加强。从我区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来看,有2例死亡地点在县级医院,存在县级医院医疗处理延误。在县级医院死亡的1例异位妊娠及1例产后出血,最终均死于失血性休克,说明我区县级医疗机构在产科急症的识别、处理,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等方面的能力仍需加强。

加强妇幼卫生三级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要充分发挥三级底网的作用,深入基层,认真摸底,及时掌握育龄妇女信息及孕育情况,并与当地分管计划生育、妇女工作的人员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分娩信息,发现孕产妇死亡及时上报,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努力解决基层妇幼人员待遇,保持妇幼队伍的稳定。

提高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要提高各科室尤其是产科、急诊科对产科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识别与救治能力,院内急诊科、内科、麻醉科等科室与产科要密切配合,同时健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争取抢救时机,减少孕产妇死亡。

参考文献

篇3

通过全面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为全区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保健服务,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内:

1、早孕建册率≥90%;

2、产前检查≥85%;

3、产后访视率≥85%。

二、范围与对象

1、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2、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孕产妇。

三、服务内容

1、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病史、家庭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2、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情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有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宣传告知。

(3)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并落实孕24周后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急诊。

3、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要关注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征。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并注意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4)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检测。

4、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子宫、出血和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康复正常及出现母乳喂养、产后便秘、痔疮、会阴伤口等问题的产妇要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

(3)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

(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已康复者进行性保健、避孕、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方面的指导。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早孕建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告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信息,为妊娠12周前的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一次孕早期随访,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及时服务,全程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按国家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提供其余4次孕期健康管理、2次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并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在完成产后保健服务后回收《孕产妇保健手册》,纳入孕产妇健康档案管理。

五、组织实施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统筹安排,一并推进。结合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管理等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的补筛、转诊、随访服务,以及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孕产妇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孕产妇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际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孕产妇保健手册、相关表格

《孕产妇保健手册》是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孕产妇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孕产妇保健手册》作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门诊病历使用,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统一设计,相关表册,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设妇女保健室(咨询室)、妇科检查室。

2、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妇科检查设备等。

(四)开展基层人员培训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