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慢病的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过程[1,2]。根据国外报道,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如果再加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回报,则实际效益更大。现将健康管理在慢病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的名词在国内出现约10年,伴随健康体检机构的出现,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步传播开来。但是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某个或者几个环节,并未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现在,国内已有许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已病的同时,开展了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
慢病的健康管理
定义:慢病健康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慢病病人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该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为慢病病人提供健康服务,注重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病病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
实践研究:①收集信息建档:收集信息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全面评估病人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对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作出了要求。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如上海市徐汇区采用的中智公司提供的全科医生工作平台V2.0,在建立、管理、分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和便利。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档案,并可以快速浏览和查找信息,便于慢病管理的开展和服务的完善。②进行健康评价:健康评价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某种疾病或健康危险的可能性,也有人将其称为疾病预测,是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③实施健康促进: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较之一般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容更广泛、方式更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管理是不断运行的循环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健康管理每循环一周,可以改善生活模式,解决一些健康问题,通过健康管理的不断循环运行,使管理对象逐渐走上健康之路,实现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
效果评价
对慢病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后需要评价其效果,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一般是通过仪器或者数据统计而获得,具有可测量的特性,包括实验室指标如血脂的下降、反映病情变化的量性体征,如血压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身体指标的改变,如BMI至合理范围,以及包括慢性病经费的有效控制和一些中长期的观察指标如慢病的有效控制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第二个类型的指标是主观评价指标,主要通过自行设计问卷来评价近期的观察目标,如对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疾病知识的知晓度等。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医疗技术水平日趋先进,但慢病导致的伤残率、病死率居高不下。通过对慢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病人的身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
1.2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健康管理后,空腹血糖患者的改善率高达95.3%,总胆固醇患者的改善率为89.3%,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9.8%、87.5%、60.9%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及显著改善的患者数均高于无变化者,两者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主要生理指标:管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是体重明显降低,体重指数下降,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各项指标也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2.3运动指标对150名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患者的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均明显增加,有效运动量在总运动量中所占比例也显著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结果:对照组中有45例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管理满意,而观察组中有49例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管理满意,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对于相关管理满意程度更高,P
结论:在对慢性疾病进行防止处理时,应积极的采取健康管理,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情况的控制以及改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31-01
在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防止处理时,应积极的采取相关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疾病情况。本文就此对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慢性病人员100例,在其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50例患者,其年龄段在30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5.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其年龄段在29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6.5)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两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类型、疾病程度、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