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盘点账务处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58-03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货币资金”这一章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内容的教学,对许多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来说,都会认为非常简单,因此,他(她)们一般都是采取流水作业的教学办法,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讲完。但笔者认为则不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他(她)们一毕业就要接触现金、银行存款,涉及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与控制,因此,“货币资金”这一章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清查内容的教学,切不可马虎了事,让学生形而上学,而必须予以重点施教,讲求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循着学生的认知程序并拟以案例教学的方法,讲解“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清查的账务处理步骤和方法,以飨读者。
一、关于库存现金清查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企业库存现金清查的方法是实地盘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逐张查点企业金库(保险柜)内的现钞以确定现金的实存数,再将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进行核对,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库存现金的清查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位出纳员进行的自查。这是出纳员日常要做的份内工作,现金出纳员必须在每日终了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额,并及时与自己手中的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进行核对,看账实是否相符;二是单位组织的清查小组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在清查小组进行的清查工作中,为明确经济责任,切记出纳员必须在场。清查时,除查明现金是否有短缺或溢余外,还会检查企业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的情况,是否有无挪用现金及以借条或白条收据抵充现金的情况。另外,教师必须指出并提请学生注意,现金盘点结束后,还应根据盘点的结果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格式如下:
针对该表,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原始凭证,它既有实物财产清查“盘存单”的作用,又有“实存账存对比表”的作用,是编制调整账实相符记账凭证的依据。让学生切记,该表填完后,应由盘点人和出纳员共同签章方能生效。其次,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库存现金”清查的账务处理步骤和方法。“库存现金”经盘点后发现溢余或短缺款项,账务处理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未查明原因待批准前,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进行核算,并调整“库存现金”账户的账面数,以使账实相符。第二步,按查明的原因和批复的意见,再分别予以转账,并转销“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现列举案例施教如下:案例1?摇旺达公司2012年8月31日在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时,发现溢余200元,原因待查。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如下:
教学步骤:第一步,未查明原因待批准前,因盘点现金的实存金额大于账存金额,以实存金额为准,调增“库存现金”账户的金额,以使登账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存金额相等。账务处理如下:借:库存现金?摇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损溢?摇200 第二步,按查明的原因和批复的意见予以转账。(1)若查明原因,该现金溢余款200元属于多收甲公司(或某个人)的零星销货款,则应挂某单位或某个人的账,作出如下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200 贷:其他应付款——甲公司(或某个人)?摇200。?摇(2)若经反复核查,无法查明原因,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应作为盘盈利得。账务处理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200 贷: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摇200?摇 讲到此,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该案例经过第二步账务处理后,转销了“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使该账户的余额为零(结平)。案例2?摇旺达公司2012年10月30日在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时,发现短缺120元,原因待查。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如下:
教学步骤:第一步,未查明原因待批准前,因盘点现金的实存金额小于账存金额,以实存金额为准,调减“库存现金”账户的金额,以使登账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存金额相符。账务处理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120 贷:库存现金?摇120 第二步,按查明的原因和批复的意见予以转账。(1)若查明原因,该现金短款120元属于出纳员记账的差错,则会计上应按错账更正的方法及时予以更正,以使账实相符。此种情况,可要求学生根据《基础会计》课程中所学习过的错账更正方法自己进行会计处理。(2)若查明原因,该现金短款120元属于出纳员的责任,根据公司领导的批复意见由责任人出纳赔偿,则应挂责任人出纳员的账;若查明原因,该现金短款120元是被盗所致,属于保险公司赔偿,则应挂保险公司的账。会计上应作出如下账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王××(或×保险公司)?摇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120 教师可以将该笔账务处理与案例1第二步的(1)的账务处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前者与该笔账务处理涉及的账户不同,一个是债务账户(“其他应付款”),一个是债权账户(“其他应收款”),两者恰恰相反。因为前者属于应支付给某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后者属于应向责任人或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3)若该现金短款120元属于无法查明的其它原因,则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列作盘亏损失。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盘亏损失?摇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120 也许学生会将该笔账务处理与案例1第二步的(2)的账务处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把该笔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账户,以此与案例1第二步的(2)中的“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账户对应起来。作为教师在施教中应给学生讲清楚,案例2第二步的(3)的账务处理既不存在与案例1第二步的(2)的账务处理形成对应关系,也不存在配比的问题。之所以不将其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是因为该笔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既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不是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只能将其看成是因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盘亏损失来处理,从而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二、关于银行存款清查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企业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企银对账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采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提供的对账单相互核对。从表面上看,企业与银行账户的核对属于账账核对,其实是账实核对,不能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会。企业至少每月与银行核对一次。在核对之前,先要把清查日止企业所有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登记入账,对发生的错账、漏账及时查清更正,然后再与银行的对账单逐笔勾对,若两者余额相符,一般说明无错误;若两者余额不相符,则可能系“未达账项”所致。接下来,教师应讲述“未达账项”的定义及其存在的四种具体情况,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概念框架和具体轮廓。对于未达账项如何解决,教师应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两个方面阐述解决的方法。理论上解决未达账项的方法有余额调节法和差额调节法两种,其中余额调节法又分为补记式余额调节法和还原式余额调节法。调节后企银双方的余额应该平衡。而实际工作中解决未达账项的方法是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的。最后,教师还应通过案例教学,侧重教会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现列举案例施教如下:
案例3?摇长华公司2012年12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开户银行对账单的内容如下两表。请根据所给资料为长华公司编制2012年12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假设12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中收到一笔上月未达账项,即11月份银行存款利息收入900元)。
教学过程: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将长华公司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勾对,查明存在的未达账项。该案例长华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月末余额为166,756元,开户银行对账单上的月末余额为185,126元,经核对查明存在以下未达账项:(1)该公司销售产品收到货款45,000元,已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而银行尚未收到单据,因此未登记入账。(2)该公司归还购货款21,560元,已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而银行尚未收到单据,因此未登记入账。(3)银行代企业支付电费1,340元,已从公司存款账上划出;而公司因未收到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故未登记入账。(4)银行代公司收货款42,300元,已划入公司存款账上;而公司因未收到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故未登记入账。(5)银行划入存款利息850元,而公司因尚未收到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故未登记入账。教师需要提请学生注意的是,“银行存款日记账”11月份的存款利息900元,属于11月份的未达账项,已在11月份进行调整,因此不需在12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进行调整。然后,根据以上查明的企银双方存在的五笔未达账项的情况,编制长华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下:
讲完该表的编制后,教师还须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表中的“调节后的存款余额”表明的只是公司在编表日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2)该表只是银行存款清查的一种形式,它只起对账作用,不能作为调节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3)公司在该表上调整的未达账项,不是记账行为,待结算凭证到达、企银双方记账后,上述未达账项会自动消失,当然新的未达账项还会继续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求甚解,才能真正学到实用的东西,以提高自己实践动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嘉,陈守谦,张敏.最新高职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10.
[2]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2010.1重印).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3]曹丽丽.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北方经济,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