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老龄化的看法

对老龄化的看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老龄化的看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C9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文章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罗淳,2001)

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或总体性的问题,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不应该混淆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而不是个体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二、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我国一般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但近年有向65岁靠近的趋势。通常来说,测度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谢静的研究认为测度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1.程度指标:(1)老年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人口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后,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年龄;(3)老少比(又称“老龄化系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同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上下两端相对变化的趋势。

2.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某一水平所需要的年数。

3.社会经济影响指标:(1)少儿人口抚养比,(2)老年人口抚养比,(3)总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杜鹏.1994.)

三、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问题

曲海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做出了比较科学的概括,其中指出:第一,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起伏变化;第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速度超过欧洲各国而仅次于日本;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快的,其程度可能超过世界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但不一定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第四,在今后百余年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始终占据世界首位;第五,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

谢静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1.速度快,规模大;2.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不规则性和累进性全;3.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4.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较大,受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地区间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倒置的特征。

四、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问题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识,有两种倾向。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持悲观的看法,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大于机遇(邬萍,1999),即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经济方面说,将对劳动生产率、分配、储蓄和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田雪原,2000)。

较积极的看法,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使老年市场的形成和老龄产业的发展。发展老龄产业有助于扩大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但不构成这一领域的主导观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刘铮.人口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罗淳.对人口老龄化之说的几点质疑[J].人口研究,2001(6).

[4]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人口学辞典编写委员会.多种文字人口学辞典[J].人口译丛,1982(3).

[5]曲海波.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6]田雪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A].21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问题与对策研究[C].华龄出版社,2000.

[7]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篇2

我国早在2003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30年以后,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时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面对严重的老龄化压力,学术界纷纷提出延迟退休缓解养老压力的观点。针对这一观点,课题组对从事老年工作的专家进行访谈,阐述他们对“延迟退休”的看法,结合贵州省省情,探讨延迟退休在贵州省的可行性。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选了贵州省4个城市中7名从事老年工作的专家,被访专家中男性3名、女性4名,年龄34—65岁,平均43.6岁,1人为大专学历,6人为本科学历;分管老年工作年限2—20 年,平均7.6年。受访者均已知研究目的,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受访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2.方法

研究采用深入访谈形式,采取现场录音及笔录,记录7位专家对“延迟退休”的主观看法。在访问前向受访者解释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协商是否可以进行录音,承诺决不会损害受访者的利益,用编码代替姓名,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和保密原则。在得知受访者同意后,选择私人房间进行单独访谈。访谈过程中没有特定的结构式问题,只运用了刺探和引导方法。访谈结束后,反复聆听录音,提取重要陈述,及时将其记录下来,并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其所提供的个人基本资料,建立独自的文档。

二、结果

1.延迟退休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1)人类平均寿命提高。根据2006年统计结果计算,目前贵州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8.2岁,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7.14岁提高1.06岁,平均每年提高0.21岁。平均寿命的提高,反映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专家6:“现在人均寿命延长,解放前人均寿命还不到60岁,现在已经超过70岁了,若仍然沿用以前的退休年龄显然不合适。”专家5:“随着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延长,就算到了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一部分人仍然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依然可以承担起部分工作。”

(2)老龄化加速。贵州省统计局获悉,200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456.93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2.25%,2005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2000年增长49.21%,年均增长8.33%。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比总人口的增长速度高出10倍。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57和0.45个百分点。专家6:“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特别是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出发,我支持延迟退休。”

(3)人才资源不可浪费。在退休人员中,不少都是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应当充分利用,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利。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精、专”的岗位,他们辛苦多年的经验技能和资历是许多年轻人在短期内难以替代的。专家3:“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比较好的老年人来说,是可以支持其继续工作的。”专家5:“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知识、高技术型的职业,把退休年龄延迟几岁也是可以的,毕竟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也可以发挥其工作能力。”

2.现阶段延迟退休还不适合贵州省

(1)延迟退休会加剧社会的就业压力。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并没有马上出现劳动力的短缺,反而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王国艳认为, 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必定会加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进入老年后,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专家3:“目前,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如果再延迟退休,务必会牺牲更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专家2:“60年前未控制计划生育,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将是老龄高峰,延迟退休并不能缓解老龄问题,反而给就业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就我个人而言,我肯定不愿意延迟退休。”

(2)制度不够完善。退休年龄的制定涉及面很广,会涉及到社会保障与分配、社会公平以及各阶层劳动者从业状态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养老制度还不健全。专家7:“退休年龄的延缓会牵涉到社会保障、社会待遇以及社会分配等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看似很简单,但实施起来相当难。”

三、讨论及建议

国外把延迟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在参加第四届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自2010年10月1日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手续以来没有引起社会波动,有利于满足多元化需求。学者彭万也建议在健全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经济、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的基础上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延迟退休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应该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贵州省的状况来看,延迟退休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不适宜施行“一刀切”,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参考文献

[1]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32-38

篇3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长并上升的现象。通常是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综合指标使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到2005年末,南明区户籍总人口518152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70864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13.6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南明区人口年龄结构已进人老年化社会。而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68262人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365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5.55%。2005年到2009年,南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每年平均以近0.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表 1 南明区2005--2009年老龄人口发展趋势

年份

人口总数

老年人总数

其 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百分比(%)

60-69岁

70-79岁

80-89岁

90-99岁

100岁及以上

2005

518152

70864

41066

22983

6084

718

13

13.68

2006

539052

76811

43782

25921

6388

707

13

14.25

2007

553285

79363

43999

27645

6949

759

11

14.34

2008

555510

83127

45645

29025

7702

746

9

14.96

2009

568262

88365

46884

31785

87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