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童保健心得

儿童保健心得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保健心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童保健心得

篇1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098 ― 02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1〕留守儿童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外出就业人口较多的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国流动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占大多数。由于户籍制度、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自己的子女长期带在身边。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状态,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留守儿童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极易产生行为失控、生活失助、学业失教、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倾向,形成一定程度的人格,给社会带来极大不稳定因素。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主要存在焦虑、孤独、恐惧、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不良等症状。〔2〕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留守儿童目前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更关系着我国农村未来人口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提出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思路,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情绪、适应不良和人格等方面。

(一)人际交往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找不到倾诉对象,而且还要承担过多的生活压力,很多时候缺乏安全感,感到恐惧;在处理事情上,思考较少,又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建议,很容易冲动,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变得自负、冷漠、不思进取,甚至会出现攻击行为和行为,这些现象对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有不良影响,不利于友谊的建立与维持。〔3〕研究者们认为,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排斥。留守儿童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同学这个群体中,不愿意接近他人,常一个人处于孤独的情境中。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则采取“早恋”的方式来摆脱这种局面。〔4〕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加上亲友的放任,留守儿童常有大把的“零花钱”。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有强烈的虚荣心,很难形成正常的友谊;互相攀比,比谁穿的好、谁吃的好。在同学面前摆阔,用虚荣心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孤独。

(二) 情绪方面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儿童情绪健康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与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孤独寂寞、抑郁等症状。〔5〕黄爱玲等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男生存在强迫、偏执、人际敏感、抑郁、心理不平衡等;留守女生存在适应不良、焦虑、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等。〔6〕由于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羡慕、嫉妒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同伴们。

同时,也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半截”,出现自卑心理。对他人的言语、行为变得非常敏感多疑,时常与同学吵架,脾气暴躁;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生气;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家人发生冲突。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对抗情绪较严重。由于缺少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总认为周围的人都是在欺负自己。与他人交流时非常敏感,甚至存在敌意。喜欢与别人对着干,经常抱怨,对他人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三)适应社会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适应社会能力较差。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无法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德育教育。留守儿童中经常会出现打架、旷课和小偷小摸、欺骗撒谎等违纪行为。〔7〕这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不服管教、打架斗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观念较淡薄,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甚至辍学。不能很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留守儿童”常被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代管,大部分农村老人自身文化素质较差,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不能满足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留守儿童本身学习观念淡薄,外在的动力又逐渐的消失,大部分留守儿童形成厌学的心理趋势。

据调查,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中有46%的学生成绩较差,而只有10%的学生成绩较好。留守儿童中学习障碍的约占20%。〔8〕留守儿童的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由于厌学的心理,外在动力的消退,加上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他们在课堂上很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习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有的学生甚至产生辍学的想法和行为。

(四)人格特质

对留守儿童进行人格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乐群性、稳定性、自律性得分较低;而在世故性、紧张性、忧虑性得分较高;不良的人格因素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一般较为内向、自卑、多愁善感、安静、言语少。有什么事情大多数是埋在心里不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胆小;缺乏信任感,有被遗弃感和自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策、教育、管理各个层面入手,采取综合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首先,应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就业的机会,使孩子和父母能生活在一起,能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完善委托监护等法律制度,即使留守儿童寄养在其他家庭中,也能得到温暖和关爱。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农村教师能安心任教,学校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政府应加大对学校周围网吧、商店、录像室的监管,净化学校周围的文化环境。完善委托监护、寄养等法律制度,使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应设1~2名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这些辅导教师应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能,取得心理咨询的资质,从而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性和效能性。学校还应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建立家访制度,与孩子所在家庭积极联系,使父母及监护人端正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与父母及监护人交流沟通,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途径。设立家长热线或QQ群,保持学校与家长、监护人密切联系,出现应急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使不能长期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也应及时与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使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9〕定期给孩子打电话或进行视频聊天,使孩子了解自己的打工经历,了解自己的辛苦,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

监护人要负起责任,担当起教养孩子的义务,及时与学校和孩子的父母联系,切实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监护人要学习儿童教、养、护等知识,努力营造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10〕

(四)社会层面

基层社区应积极开展扶助留守儿童的工作,通过媒体、网络等手段使社会各界了解留守儿童,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定期组织监护人、留守儿童参加心理健康讲座,了解各个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除了关注他们的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监护人、学校老师联系。在社区中,建立青少年和儿童活动中心,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互相了解、相互支持。妇联或团组织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等,让留守儿童在社区中找到心理支持和团体的归属感。

总之,留守儿童存在社会适应不良,情绪异常等心理问题。其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合作,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政策、法律、教育、管理等层面,通过多元互动方式,促进留守儿童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发挥自我的潜在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 中国妇运, 2013,(06):30-34.

〔2〕 刘霞, 张跃兵 ,宋爱芹,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1):6870.

〔3〕 杨勤, 龚正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配对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05):385-388.

〔4〕 王旭光.“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及疏导〔J〕.校长参考,2006,(05):40-41.

〔5〕 李晓敏, 袁婧. 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1):92-93.

〔6〕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5):351-353.

〔7〕 张德山.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J〕. 现代教育论丛,2006,(03):19-21.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幼儿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2021年6月16日中心学校组织专班对全镇14所民办幼儿园封闭管理、一键报警、视频监控、安保人员、“八件套”配备、消防安全、用电用气设施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校园周边、疫情防护等13个方面进行安全检查。现将有关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1、大部分幼儿园能重视安全工作,在中心学校的指导下,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细化责任,完善管理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大部分学校围墙或护栏高度达到了2米且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出入口设置门卫值班室并有人值守,门卫登记认真查验和登记人员、车辆等身份证件信息。

2、大部分配备专,兼,职门卫,学校门卫值班室都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一键报警装置能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视频监控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大部分幼儿园专职保安数量达标,保安持证上岗;门卫值班室配备了“八件套“:防暴头盔(1顶/人)、防护盾牌(1副/人)、防刺背心(1套/人)、防割手套(1副/人)、橡胶警棍(1支/人)、强光电筒(1支/人)、自卫喷雾剂(1支/人)、安全钢叉(2套),保安人员较熟悉防卫器械的使用方法。

3、所查幼儿园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场所按规定配置了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器材,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定期开展检查;大部分幼儿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保持畅通;显著位置是否设置了消防疏散提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

4、食堂环境卫生良好,物品摆放整齐,从业人员均有健康证,幼儿园食堂均取得了卫生许可证,大部分食堂能做到按规定有饭菜留样和记录。

5、所查幼儿园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能够按时年检,购买了车辆保险,有接送学生跟车记录。

二、存在问题

1、安保制度落实不到位。安保人员既不是专职也不够专业,安保力量不足,安保器械配备不够保安人员未着制式服装,没有佩带警棍,部分幼园没有执行来访人员登记制度。

2、部分园没有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制度,没有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和“安全教育周”活动材料,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3、基础设施还存在安全隐患。有的灭火器过期,

小太阳、育才、智多星、贵族、爱心灭火器数量不足,有的用电管理不规范,废旧线路不及时清理。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排查,爱心幼儿园户外活动场所与居民小区共用。童心厕所墙体有裂缝,蓝精灵储物间是钢构房结构,##部分厨房操作间存在钢构结构,##200米内有加油站,小博士幼儿园存在托管学生现象。春晖、童心厨房存有大煤气坛,智多星厨房使用柴火做饭,育才使用液化乙醇放在楼顶无遮盖。出##、##、春晖外,其他幼儿园均无消防栓,

4、饮食卫生安全管理欠规范。部分幼儿园没有建立食品购买台帐,饭菜没有留样,有的有留样但没有加盖,没有标明日期。爱心没有食品留样,##留样柜放有其他食品,智慧星、智多星留样没有标明日期,智多星使用转基因食用油。

5、校车安全管理不到位。大部分校车存在超载和不按规定规定路线行驶现象,##、##、小燕子等幼儿园学生上下学跟车记录不规范。

6、疫情防控均没有设置健康检测码。

三、整改意见

1、要进一步强化对幼园安全工作的领导。各幼儿园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要以如履薄冰的紧迫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切实抓好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各园长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老师要象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好每一名学生的在园安全,切实抓好教育和管理,各单位要对存在的问题对号入座,举一反三,认真整改,6月25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并把整改情况用书面材料汇报中心学校,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拿出有效措施限时解决。

2、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坚持经常查与定期查、重点查与普遍查相结合,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要进一步加大民办幼儿园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是确保学校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各单位一定要进一步树立“花钱买平安”的观念,克服麻痹思想,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校舍、水电管线的整治和改造,备齐备足消防器材,疫情防控等各类应急物质。

4、要进一步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是安全工作的大敌,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抓安全工作重点在末端、关键在落实、可贵在经常。

5、严格按照校车“6定”管理模式,对校车进行定人、定车、定座、定检、定路、定时的检查,坚决杜绝校车超车、超速超载现象,认真填写有关跟车表册。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贵州省因交通因素,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贫困地区及人数众多,为求得一个好的经济收入,大量农民夫妻一起外出打工,结果造成孩子大量留在家里由祖辈或亲友照看,这也就是现今社会热烈讨论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生父母的照顾,其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等方面情形堪忧,对此,本文选取本市农村300名的留守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农村的300名的留守儿童作为观察组(A组),有160名是男童,有140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8:7;年龄集中于3~12岁。同时选取同期我市农村的300名的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组(B组),有165名是男童,有135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11:9;年龄集中于1~11岁。调查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1.2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依照最常用的形式设定,调查的内容:年龄、性别、家庭情形、个人习惯、心理卫生保健等,对以上因素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文中的计量资料均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实施独立样本t的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全部应用χ2检验,P

调查儿童的心理情绪采用自评量表(SAS),而后对其评分,其中>50表示抑郁,值越大,抑郁程度越高。[2]

2 结果

在儿童心理情绪自评量表(SAS)评分上,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61.2±6.2),表现抑郁;对照组的平均评分为(38.3±9.4),表现正常。这两组儿童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分析造成以上原因:第一父母因素,造成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处于经济上的考虑,他们常常交予当地的祖辈或亲友照看,由于隔代因素,造成他们心理交流有代沟,儿童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另外一方面儿童思恋父母情绪较重,而父母常常一年或几年才能够回一次家,这样儿童心理空巢严重,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第二经济因素,造成儿童卫生保健问题。[3]贫困儿童缺少必要的经济支持,他们可能穿戴干净,注意个人卫生,但缺少经济上的支持,他们经常出现营养不良现象,自然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不可与同龄儿童相比。

3 讨论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者,他们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由于历史、社会因素,贵州地区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使其处于“非正常的生活状态”,在思维情绪、意志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远低于同期的非留守儿童。[4]对于这一社会问题,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

第一,学校教育方面。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或耐心指导;其次,定期召开隔代家长会,向其准确传达学生在校表现,与这些监护人建立联系,及时摸清楚儿童的心理情况,同时结合这些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教育,与学校一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三,联合非营利组织,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处理在校儿童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政府应当较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上的投入,对这些地区的学生实施免费的营养餐,让每一个儿童在学校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促进其茁壮成长。

第二,社会方面。可以发挥民族特色,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各有教育特色,对此,可以成立留守儿童家园,由当地的少数民族的艺术家照看,可以教这些儿童唱歌、跳舞,也可以借助民族的特色进行民族教育,如思南的金钱杆、玉屏的箫笛、德江的傩戏等。[5]也可以开展农村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尽量让农民在家乡也可以赚钱养家。

综上所述,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状况比较差,这既有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为此,全社会都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切实加强这些儿童的身心、卫生健康发展,促进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红,卢晓灵,张金勇;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02):163―164

[2] 尹勤,刘越,高祖新;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J]. 西北人口. 2011,18(05):254―2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