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篇1

食品的生产与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参差不齐。受此影响,食品生产与加工原料表现出来源众多的具体形态。在种植的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应用不恰当,农民为增加单位时间作物产量,有效提高经济收益、避免病虫害,超过标准量使用化肥及农药,使收获之后的农作物果实产品有害物质残余量严重超过规定用量。家禽及牲畜饲养过程中,为了有效减少家禽及牲畜感染疾病的几率或者大大缩短其出栏时间,从业者往往会以饲喂或者注射的方式使用药物,例如,生长激素类或者消炎抗菌类等等,从而使市场上流通的动物制品药物含量大量超标,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食品不安全问题、例如,用被工业废料破坏过的河水给农作物浇水或搅拌用于饲喂牲畜、家禽的饲料,又或者是给它们做饮用水使用,致使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滞留在动植物体内。另一方面,来源于流通环节的食品生产或者加工原料的预前检查往往不是很严格,致使一些不安全的食品原料进入到食品深加工环节,最后又重新回归到产成品市场,直至消费者购买。因此,要规范食品原料的获取渠道,苛刻控制化学药物在食品原材料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应用。要对食品原材料的获取过程要进行细致的检验检疫,保证食品的制作原材料的检验结果符合相应的卫生及安全法律规定,要大力监督广大农民的农作物种植操作过程,严格管制化学药品的不规范使用,并由食品卫生专业人士进行莅临指导,利用食品生产经营与流通行业内分享优质核心的资源和技术等有力条件,在充分保证增产增收前提的同时竭尽所能保障食品原材料来源的绝对可靠。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有针对性有惩戒力度的政策方案,尤其要加大治理厂区所在地理区划的河水流域污染情况的力度,并词而行,不要在河水流域或者水源获取地污染严重的条件下,种植农作物或饲养牲畜及家禽,一定不要使用含有危险成分的饲料及违禁物品喂养牲畜、家禽,对药品的检验检疫力度要更加严格,对有害成分超标食品要坚决杜绝,坚决将其阻挡在餐桌之外。

2食品添加剂的不当使用及相应监管

食品生产者往往出于多种目的,例如:保持食品类生产产品外表美观且富于吸引力,入口感受良好有嚼劲,表征观察感受好,以及有效引触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常会超过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定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一些被明令禁用于食品之中的化学物质,这些不法举动严重地逾越法律法规的底线,与社会主流群体提倡的绿色消费理念大相径庭。有企业为过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过量使用防腐剂(例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既使食品质量下降,又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有些企业为节省成本,摈弃标准,使用假料劣料。或者完全不顾及社会后果[5]。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大力确保食品的绝对安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模式的创新研发,坚决不使用违禁化学品,从众多角度出发建立监管机制、坚决彻底惩戒屡教屡犯的企业,绝不姑息养奸,法外开恩,以此实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目的。

3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缺位及其对策

食品原材料获取、生产以及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流程中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所缺位,我国目前条件下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有失完备,针对具体环节的相关标准缺乏细化。有很多从业者利用法律漏洞谋求私利,他们的不法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些现象的另一个引致原因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第一,如果要充分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度,就要完善有关的法律和行业制度,将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备化、详尽化、专业化。应当将其完全覆盖到食品产业的全部流通环节。第二,增强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规避生产者为得取最优化利益而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化强食品安全检疫强度,提高测验技术水平,及时发现不安全食品,规避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要赋予消费者充分的相关权利,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强化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体制机制的完善性,切实维护食品消费者的利益诉求。

篇2

一、引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食品是关系到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繁衍、国家安危、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已经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水平,随之对基本的生存物质要求更多更为讲究。人们要求的不仅仅是能够吃得饱、吃得好,现在更为关心的是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为了规避食品风险,即使在食物供应及其贫乏的远古时代,人们也不会主动使用对自己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含有毒素抑或其他有害物质的食品。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例如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日本的“雪印”牛奶等大规模食品中毒事件,给世界各国敲响了一个警钟,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制度以及体系建设的加强和健全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的出现,表明了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中国的食品问题急需解决,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迫在眉睫。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市场的有序进行,食品安全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和监管手段的进行。比如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充分发挥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有不足之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监管体制不适应开放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手段也需要多元化和法制化。这需要改变政府职能,有强制性走向服务性。但现实中,政府部门在食品监管往往是:“十个‘婆婆’管不了一个食品” 。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我国的食品监管主要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管,主体多元化,存在监管工作交叉重复,加之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新的食品涌入,这都需要政府职能、监管手段的改变和不断的更新。而我国的监管体制还处于原先的水平,设备陈旧、检测体系和标准体系落后、监管手段老化,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这种监管体制已经不适应目前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不仅增加了部门、增加了人员,同时带来了一个最大的恶果:有利的事情大家上,无利的事情大家躲,使得食品监管权威性降低。

(二)监督检查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后

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无一例外体现出了政府监管职能的缺位和缺失。最近一两年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陈化粮事件”等等,无不是在“上榜”后,迅速引起媒体高度关注,随后相关部门才奔赴市场,各施拳脚,展开检查。结果自然是战果丰硕。但是,这种补救式的检查难以应对目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亡羊补牢”的做法根本不能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三)现行的检测标准滞后

近年来频频发生与“洋快餐”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国相关标准制定的滞后,使得一些国外企业得以在我国实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客观存在的检测标准滞后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大原因。”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称,目前,消费者评判食品安全往往参照欧美标准,但我国实行的标准往往低于欧美标准,自然引起消费者不满。

(四)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监管协调较难

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包括农业、卫生、工商、质监、商务、畜牧水产、海关等多个政府部门承担,由于分工过细、职能重叠、各部门自成一体,相互之间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很难有效配合。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

篇3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安全性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82-02

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改革了传统食品加工工艺,而且能够提高食品的质量和档次。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近年来,社会上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误区和质疑。

1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已达25 000多种(其中80%为食品香料),常用的5 000种以上[2]。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2010年达到712万t,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其中部分产品的出口量占全球总贸易量的90%以上[3]。食品添加剂主要发挥着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感官品质、增进食品营养成分、促进食品品种创新、方便食品加工制作等五大作用[1]。

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2.1 违法使用

违法使用是指使用未经国家批准或被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品种及以非食用化学物质代替食品添加剂。添加剂分为食品级和工业级两种,很多不法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把工业级添加剂用作食品级添加剂[2],如2014年发生的“毒凤爪”案件,厂家添加了“双氧水”的化工原料。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造成了伤害。

2.2 超限量使用

超限量使用是滥用食品添加剂最常见的一个问题。高学英于2006―2013年对邯郸市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分析中,调查二氧化硫项目的样品255份,包括白南瓜子、金针菇、馒头、炒货、葡萄酒、蜜饯、蟹肉、水产品、开心果、银耳10类食品。检测出阳性样品210份,阳性率为82.4%。超过国家标准的样品29份,超标率为11.4%,其中蜜饯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达到86.7%[3]。常见的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有防腐剂和甜味剂等。

2.3 超范围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必须在国家标准规定内使用。2011年上海“问题馒头”事件中玉米面馒头中是由白面经柠檬黄染色制成的。而柠檬黄是一种可以在膨化食品、果汁饮料等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不允许在馒头中使用[4]。还有“毒燕窝”事件中,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仅允许生产烟熏肉等制品限量使用。

2.4 食品添加剂质量不合格

食品添加剂质量不合格是指使用过期或者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劣质食品添加剂的纯度不高,在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来生产,以至成品中含有少量的铅、汞、砷等有毒重金属物质[5]。而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从而影响食品质量及产生对健康有毒有害的产物。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天然绿色食品添加剂研发

国内的天然绿色食品添加剂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而且广大消费群体普遍认为食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安全感。但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也有被提取植物的种类和部位有关[6]。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有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天然甜味剂如甘草提取物、天然抗菌剂大蒜素、天然防腐剂抑菌素、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7]。这些天然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会成为持续的研究热点。

3.2 加强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实验室并不能全面、准确地检测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残留量,应加大财力的投入,建设食品添加剂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逐步健全和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提升食品安全预警能力[8]。借鉴国外经验,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并进行长期监测,并借助媒体将有关食品添加剂信息进行公布。如2014年美国环境工作小组(EWG)了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列表,公布了12种食品“最脏”食品添加剂,建议民众尽量避免以上12种最脏添加剂[8]。

3.3 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教

陈思等人在《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中指出,农村居民对于食品添加剂有较高的风险感知,65.5%的受访者存在概念误区,将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视为食品添加剂,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风险的高感知,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信任而非概念知识的缺乏[11]。因此,应将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的概念辨析作为科普宣教的重点。宣传普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必要性,科学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如一些肉制品添加防腐剂是为了保持稳定的红色和抑制肉毒梭菌生长,避免了更大的危险性,从而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心理。

3.4 加强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建立统一的行政和政府监管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采取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尤其加强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监督管理。同时也要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对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认识。严禁违法添加、超限量和超范围使用,对于不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企业予以严惩。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加强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开展针对性的科普宣教,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发挥消费者的积极作用,将天然绿色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作为今后发展主流方向,消除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促进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芬,彭栋.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84-85.

[2] 中华人民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相关知识[Z].2011.

[3] 王常柱,武杰,高晓宇.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与三大特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10):154-158.

[4] 王德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及管理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46.

[5] 高学英.2006―2013年邯郸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10):1069-1073.

[6] 王静,孙宝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科学通报,2013

(58):2619-2625.

[7] 赵晓燕,陈相艳,张文玲,等.食品添加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5):5-7.

[8]朱伟伟,浦雨静.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问题的思考和探讨[J].现代农业,2009(11):89-91.

[9] 杨新泉,田红玉,陈兆波,等.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物技术进展,2011,1(5):305-3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