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最先进的医学技术

最先进的医学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6:2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最先进的医学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最先进的医学技术

篇1

说起李延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老专家们无不感叹“后生可畏”。求学时代,无论是理论还是专业实习,他都名列前茅。师从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赵宪村教授的经历更让他学术专攻、医术精湛。而突出的临床工作能力和超群的科研素养为他创造了一次次难得的机会。

1994年,李延青被破格晋升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年,他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和国家教委雅思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澳优秀青年奖学金并被选送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

对李延青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先进医疗技术,让李延青如鱼得水。他每天都废寝忘食的钻进实验室,刻苦钻研。这期间,他在肝脏葡萄醛酸转移酶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研究成果,并通过了维多利亚洲医师资格认证,被墨尔本大学附属医院聘为消化科医师并从事临床工作。

李延青的优秀潜质得到导师Paul Desmond教授的器重。他希望这个优秀的年轻人能够留下来。而导师的助手也曾问过李延青,会不会留在澳洲工作?李延青的答案是:毕业即回国。当时那个助手没再说什么,可能他觉得时间会让这个优秀的中国人改变初衷的。

而当李延青学成回国前去跟这个助手告别时,那个助手才惊问:你真的要走吗?

“国外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就像走亲戚,即使亲戚待你再好,也没有家的感觉。”李延青坚定地说。他相信,回到祖国,发展空间更大。

1999年,李延青博士毕业回国;2000年,他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回到国内,李延青开始了改革创新之路。他为消化内科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并以一个优秀医生的耐心、细致和坚持将这些计划一一实现。

他坚持开展新技术来提高科室临床医疗水平。2005年,当发现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是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时,他兴奋不已。为率先开展这项工作,他不辞辛苦,多方协调。当这项被誉为“内镜革命”的新技术在中国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率先开展的那一天,他兴奋得彻夜难眠。

在李延青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陆续开展了胃肠动力检测、超声内镜、胆道介入治疗、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胶囊内镜、放大内镜、肝癌介入射频治疗、门脉高压介入治疗、内镜小消化道支架术等大大小小63项新技术。尤其是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超声内镜等方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此闻名国内,慕名前来的病人络绎不绝。

科室要发展,技术要创新,没有必要的硬件条件是不行的。李延青积极筹建新的消化内科内镜室,购置新的仪器设备。2006年初夏,占地1000平方米的新消化内科内镜室终于落成了。新的内镜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内镜消毒系统,普通内镜50余条,国内各种最先进的内镜品种一应俱全,而且拥有独立的X线介入治疗系统,可以开展国内各种最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室自此当之无愧地跨入了国内最先进的内镜中心行列。

作为科室带头人,李延青非常注重为青年医师创造条件,拓展成长空间。“如果几年下来,年轻医师没有任何进展,责任首在主任。”在李延青看来,他这个带头人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培养出一个业务精、能力强、功底扎实的团队。

于是,他不断督促科室青年医生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积极为青年医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他将科内医生分成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胶囊内镜、超声介入、胃肠动力5个研究小组。各研究组形成一定的年龄梯度,根据他们的特点分别确定发展方向,这样一来,资深医生可以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特长,有效地化解了竞争带来的矛盾,也带动了青年医生的快速成长。近年来,消化内科的骨干力量及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还有5名医生先后出国学习进修。他们都在科研工作和开展医疗技术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科研成果是衡量一个科室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担任科主任伊始,李延青就把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和胃肠动力性疾病作为科研工作的突破点。多年来,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始终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系列研究,先后两次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领域做出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绩。

李延青教授善于通过创新性的角度解决科研问题。他提出的肠易激综合症病人的温度感觉异常的分子机制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他的主持下,消化内科先后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科研基金,总经费达数百万元。他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在国际权威专业学术期刊22篇,在国内杂志发表200余篇。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李延青教授的带领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厚积而薄发。2005年2月,消化内科当选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006年2月,消化内镜室成为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内镜培训基地山东分中心;2006年7月,消化内镜室成为中国内镜医师协会首批内镜培训基地;2006年末,消化内科被评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最佳科室、最佳住院医师医生培训科室、科研成果最佳科室。

在带领科室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李延青个人也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上更是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李延青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的一线临床工作,是功能性胃肠病和胰腺疾病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在消化系统疑难病例诊断和危重疾病抢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种消化内镜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在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超声内镜和治疗性内镜方面,以技术精湛而闻名全国。

他在临床医学科研和基础医学科研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以科研思路清晰和基础知识扎实而深受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推崇。近年来,李延青主要致力于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迅速成为这些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多年来共100余篇,其中14篇发表在《pharmac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7篇被SCI收录,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科技奖励多项。李延青教授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迄今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7名、博士后2名。

篇2

从以往的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口腔种植最早起源于埃及和中国,那时候人们会将象牙或者黄金当作种植体种植在人的口腔中,而黄金和象牙在当时是相当贵重的,昂贵的价格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承受,因此只有极少部分富裕的人才能够得到医治。随着现在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替代的材料和种植技术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改善,随着种植材料的改善,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医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而种植技术的提高也减少了治疗时间和治疗难度[1]。

1 国外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背景

1.1 20世纪30-60年代口腔种植技术 现代的口腔种植技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这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瑞典一所大学的Albrektssom和Branemark教授对微血管的血流进行分析的时候总结出,可以用纯度比较高的钛金属作为种植体来代替古代的象牙、黄金等昂贵的材料。通过对动物进行钛金属的种植牙实验,得出高纯度钛金属可以同生物体内组织很好地相融合,尤其是在对兔子的实验中发现,种植于兔子体内的高纯度钛金属相当稳定坚固,几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此实验结论下Branemark教授同时总结出了骨结合理论。

1.2 20世纪后期口腔种植技术 20世纪后期有一阶段种植和两阶段种植的不同技术方案,当时不少专家对两阶段种植技术比较认同,所谓两阶段种植技术指的是在首次植入口腔种植体之后将种植口全部封闭,让种植体在一个密闭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同人体组织良好结合,第二次的手术将安装基台并在基台附近的牙龈牙釉质形成之后制造修复体。然后此方法虽然比较安全可靠,但是整体时间较长[2]。随着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种植体的修复基台改良之后,使得种植体在植入人体后可以马上安装基台,并且牙龈的密闭性也进一步提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种植体同人体组织良好的结合,而且可以省去第二次手术,大大减少了总体的治疗时间[3-4]。

1.3 20世纪末期口腔种植技术 在拔出有病症的牙齿进行种植的时候,以往技术都是把有病症的牙先行拔出,等待拔牙造成的创伤恢复之后几个月再进行种植。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整体治疗时间大大增加,而且牙齿在拔出后牙龈萎缩使得骨量不均衡,导致种植的修复效果不佳[5-6]。伴随着根形种植体的诞生和种植技术的改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技术已经在临床口腔工作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20世纪末期,口腔种植已经有了即可负重种植修复技术,也就是说在种植体植入人体组织之后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就可以使种植修复完成。

2 我国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2.1 早期我国口腔种植发展的问题 在1995年珠海的全国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中专家们分析出,当时我国口腔种植技术发展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我国的一部分地方的错误种植致使了不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口腔种植技术的可行性遭到不少人的质疑。这些问题包括:口腔种植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和完善;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不够了解;当时担任口腔种植的医生、护士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培训;口腔种植手术中不同环节的医生之间团队合作较差,配合很难协调一致;种植义齿的整体技术不够先进,较为滞后;对接受完治疗的口腔种植患者没有跟进追踪,对治疗效果的了解情况不够;由于技术不够先进完善导致口腔种植牙的种植成功几率不高;技术交流不够广泛,并且交流水平不够先进,使得我国当时整体口腔种植技术都比较滞后。在1995年珠海的全国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开展之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口腔种植领域已经找到了突破点,从此步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2.2 国际间的口腔技术交流促进我国口腔种植技术飞速发展 自从1995年珠海的全国口腔种植技术研讨会开展后,我国的中华医学会口腔口腔分会种植协作组就正式成立了,到了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口腔种植技术委员会也正式成立。这两个组织的成立对于我国口腔种植技术同国际上最先进的口腔种植技术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召开了多次水平较高的国际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其中有口腔骨结合理论的奠基者瑞典的Branemark教授以及全球较为出名的口腔种植技术专家前来参加并进行讲课。这些代表着世界最先进口腔种植技术的专家,前来对于我国口腔种植技术人员的学习交流有着重要意义,这些专家的先进技术、前沿理念以及高水平的理论学术能够为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带来新的动力,大大缩短我国口腔种植技术同国际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同时在国内我国也召开了多次全国性的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加深了国内口腔种植技术工作者们之间的交流。同时我国在国内各个地方每年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交流会,这些研讨会和交流会大大促进了我国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并且对我国口腔种植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和指导有着积极作用。到了2003年,在美国举办的全球口腔种植交流会议上,已经出现了我国从事口腔种植技术研究的专家介绍分享最新的口腔种植技术研究成果,在国际众多知名口腔种植技术专家参与下的研讨会上,我国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认可,奠定了我国口腔种植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

2.3 国内众多口腔种植技术人员已经逐步了解并接受了世界最前沿的口腔种植技术理念和行业规范 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口腔种植行业相当不规范,不仅没有先进的技术做保障,尤其是一些私营诊所机构还经常出现没有把握的乱种现象。而目前我国的各种类型的医院、诊所普遍都有了规范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较为自主的参加统一的口腔种植技术培训和学习;积极使用世界最前沿的口腔种植标准;对完成治疗的口腔患者进行追踪回访,以便总结疗效和经验;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现代最先进的口腔种植技术;经常参加全球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并多次召开国内国外相关口腔种植技术交流会议。

在全国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全国各地不同机构单位的口腔种植专家学者们之间的谈论交流,不仅对我国口腔种植临床手术操作规范进行了探讨,而且也对当前我国的口腔种植现状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分析总结,其中既有大中型口腔医学院的专家,又有不少来自小型口腔医院和私营口腔诊所的相关人员,说明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规范。

2.4 国际先进口腔种植系统和技术在国内行业的应用和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全球著名品牌的口腔种植系统都已经被引进国内,并被我国的口腔种植行业所使用,同时我国的相关口腔种植从业者们也从这些口腔种植系统的使用中,总结出了临床操作的经验和成果。例如,在我国成都的口腔种植技术研讨会中,北大口腔种植科就公布了其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对将近3000名患者的5000多种植体植入修复手术进行的走访追踪结果,其中的保留率高达近97%。同时还有其他口腔种植医学单位和机构公布了立即种植迅速修复技术、上颌骨前壁冲压技术、上颌骨底提升技术、颌骨修复再造技术、牵引修复技术、微型种植体的吸收技术、全瓷手术修复技术、美学种植法的应用技术等等一些同世界上最先进口腔技术接轨的应用与研发。这些全国口腔种植工作者们的临床学习研发成果为我国口腔种植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5 我国口腔种植体的研发 目前我国的一些口腔种植相关生产厂家和院校进一步加快了对国内口腔种植体的研发,生产出了一些同世界著名品牌技术思路接近的种植体系统,不少已经取得了美国的FDA权威认证。虽然国产种植体在其制作精度、配套设施以及相关零部件还不够完善,但在保证安全并满足临床操作的前提下,其较低的价位使得中国能够有更多不算富裕的人群得到使用,解决了更多患者的病痛和困难。因此在不算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对低价位并安全可靠的口腔种植体的普及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我国口腔种植发展中常用的种植技术

在口腔种植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通过制定较为严格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来保证种植成功的几率。不少由于部分人体组织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患者都被列入可种植修复的适应证以外,并且很长时间内磨牙区域也是口腔种植危险发生几率较高的地方。而在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飞速发展后相继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外科技术如骨质压缩技术、种植骨技术、骨再生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骨质情况不佳的患者也能够得到治疗,并且种植修复效果也有很大改善提高。在当前的口腔种植技术发展中,口腔种植体的构造、表面涂层以及结合方法都处于长期讨论中,不同类型的构造被应用与不同的临床手术中。在大量的临床医学实验和手术中这些构造和技术都渐渐被统一,当前人们接受度比较高的有以下几种口腔种植技术。

3.1 ITI种植技术的应用 ITI种植技术最早在瑞典被研发出来,这项技术是两段式的种植技术代表,其种植体是纯钛制作的,其表面有一层等离子并且在管壁上有着小孔。这项技术同时体现着莫尔斯和穿龈技术的特点。穿龈技术能够减少种植二次的操作环节,并且在操作中口腔种植体同基台会有一些间隙可以组织骨吸收[5-6]。莫尔斯指的是其能够抵抗不定期的压力有效避免基台转动造成的脱落,此项技术有着更加稳定、安全、快速的优势。

3.2 Branemark种植技术的应用 Branemark种植技术同样起源于瑞典,并随着Branemark教授的骨结合理论技术一同被国际认可。Branemark种植技术同时也是国际上最为著名、发展最悠久、技术最流行的种植系统,并且也是首个受到美国FDA国际认证的技术。Branemark种植技术经过对单个或者多个牙齿的脱落损伤或者在别的治疗修复不够理想时对患者的牙齿进行独特的修复,同时能够尽可能地恢复和保留牙齿的生理机能。在临床手术操作中此技术可以说是两段式种植技术,不但在第一次临床操作中把纯钛金属植入颌骨并缝合,让纯钛植入体在密闭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之后再开始进行第二轮临床操作,将种植体暴露在外并且安装基台进行手术,一般需要不到两周就可以进行修复操作[7-8]。

3.3 IMZ种植技术的应用 IMZ种植技术指的是种植体使用纯钛金属并且没有螺纹的圆柱型种植体,同时类似牙根的表面会有这钛浆进行喷涂覆盖,IMZ种植技术也属于两段式种植技术,并且在口腔种植市场中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种植应用技术[9-10]。

3.4 BLB种植技术的应用 BLB种植技术是我国研发出来的并且达到了国际认证标准的国产种植技术,BLB种植技术使用纯钛或者磷灰石作为涂层喷涂在种植体表面,并且取得了国际ISO、CE以及美国FDA的认证,作为国内研发技术BLB弥补了国产种植体的空白和不足,为我国口腔种植行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11-13]。

3.5 立即修复技术 立即修复技术是新时期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新型技术。立即修复技术指的是在对患者拔出牙齿之后马上植入之前准备好的种植体,这样技术不需要等牙齿拔出伤口完全恢复,而是马上可以将种植体植入患者口腔。此类这疗法能够大大减少患者治疗的时间,缩短其痛苦[14-15]。同时立即修复技术还能够在拔出损牙之后保持之前真牙的外观,有效避免牙槽的吸收情况并阻止牙齿内部的萎缩,使得患者的牙齿损伤能够尽可能的避免[16-17]。科技的发展使得口腔种植技术的成功率和恢复效果大大提高改善,在今后的口腔种植道路上还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得到应用,使得口腔种植技术更加平价、快捷、安全。

4 讨论

口腔种植技术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却有着迅猛的发展速度。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口腔种植技术向比较,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尽管发展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是突飞猛进。其中飞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引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学习、掌握世界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和历史经验,避免了许多不该走的弯路。在十几年间我国已经将大多数世界口腔种植领域的重要先进技术学习了解,并且也探索创新,取得了国际口腔种植领域同行的认同,并举办多届大型的国际口腔种植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与此同时,应该意识到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发展还不够全面,在许多技术领域同西方先进技术水平仍有着不小的差距。由于技术和价格方面的问题,不少不算富裕的人群还是无法享受治疗,所以应当更加努力地提升口腔种植技术,使用价格更低的替代品,为更多老百姓服务,进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种植在上颌骨复合体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种植学,2010,5(6):44-45.

[2]傅远飞.钛种植体结合强度及稳定性[J].中国口腔种植学,2008,4(4):22-23.

[3]孙梦华.锥状螺纹种植体前牙区的临床应用[J].口腔种植学探究,2010,11(2):45-46.

[4]林木.种植牙长度和直径对种植全口义齿应力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20011,5(9):24-25.

[5]杨小东.第一届国际生物材料及口腔临床应用会议[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8(3):34-35.

[6]陈治清.口腔种植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12(3):22-23.

[7]梁星.口腔涂层复合骨内种植体的涂层技术[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7(1):23-25.

[8]胡银如.华西口腔种植中心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成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1(5):36-38.

[9]陈玉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授予两名外籍专家名誉教授称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9(7):24-26.

[10]汪大林.金属种植体的表面处理[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4(4):52-53.

[11]李全.现代口腔种植深入研究[J].中华医学技术,2012,9(8):22-23.

[12]关兴云.种植材料的研究与探讨[J].现代种植技术,2011,8(3):11-12.

[13]张志量.口腔医学技术汇总[J].中国医学,2012,4(5):13-14.

[14]李雯源.新科技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08,6(8):15-16.

[15]裴立伟.关于口腔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7(3):23-24.

篇3

医院设有口腔牙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贵宾会诊科、口腔牙体牙髓科6个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放射科、检验科3个医技科室。

配备有国际最先进的意大利安富士、芬兰菲蔓特、日本吉田等牙科综合治疗椅85台;拥有丹麦根管治疗仪,美国曲面断层X光机,口腔专业数码摄像系统、消毒灭菌系统等医疗设备。

同其他医疗单位一样,该院也有着自己的办院方针,总结起来就是“三好一公道”,即医疗质量好、服务态度好、环境卫生好和收费公道。

下面为您介绍的是该院的几大特色科室――

牙齿不齐到正畸科

该院正畸科是山西省正畸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承担着口腔医学系研究生、本科生、成人继续教育及进修生等各层次的教学工作,并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是山西省口腔正畸专业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中心。正畸科主任冯云霞,不仅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也是山西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口腔正畸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青少年牙颌畸形的矫治及成人牙周病的矫治。

目前开展的治疗内容有:乳牙期、替牙期牙颌畸形的早期治疗,恒牙期各类牙颌畸形的治疗,成人常规正畸、牙周病正畸、修复前正畸以及特殊疾病治疗。

正畸科医师十分注重技术创新,紧跟国内外发展,在省内率先引进和开展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方丝弓、MTB直丝弓技术、Tip-Edge技术、Forsus推杆矫治器、功能矫治器、摆型矫治器、正畸种植体支抗等矫治技术。

口腔内科:让牙齿“把根留住”

口腔内科现有医生14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博士2名,硕士5名。

科室现配备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近20台临床综合治疗椅、超声根管预备仪、镊钛机动根管预备系统、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和喷沙洁牙机、根管长度测定仪等。口腔内科依靠专家、博士及硕士等临床骨干,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探索,使疑难复杂根管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大量残根、残冠得以保留,实现了很多人“把根留住”的愿望。

目前口腔内科正在向着综合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已形成牙体牙髓专业组,牙周粘膜组、儿童牙病组三个分支,开展的治疗项目有龋病的充填修复、牙外伤的处理、根管治疗、牙髓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再处理、根管外科、牙齿美容修复、各型牙周手术、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等。日门诊量平均可达100人次,综合治疗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修复科:不同材质烤瓷牙供你选

修复科以教学为依托,科研为导向,临床为重点,全面发展。承担着口腔医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培养了大量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承担了6项省级科研课题,其中3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开展了钴铬合金,金合金、镀金等不同材质烤瓷修复体技术,以精密附着体、双套冠、纯钛铸造支架、磁性固位体等新型修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各种档次、不同价位的修复方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科室坚持全年开放门诊,没有节假日,尽可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方便。

科室人员梯队合理,新老结合,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博士、硕士,并有丰厚的人才储备,现已形成全省同行业中最高水平的专业团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