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2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韩露,刘玉芝.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02).
[2]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02,(08).
[3]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4]刘胜清.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05,(01).
[5]王庆先.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J].理论学习,2007,(07).
[6]建设党建新体系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1).
[7]向继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6,(01).
[8]邬海峰.建立健全高校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4).
[9]巨世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参考文献
[1]王国华.不断开拓创新党建工作之路[J].政策,2001,(07)
[2]肖璋,秋实.党建工作也要打假[J].先锋队,2006,(01)
[3]贺敬纯.论切实抓好党建工作[J].理论观察,1992,(04)
[4]王昌国.加强基层建设和谐发展的本领修炼[J].政工学刊,2005,(08)
[5]董汉忠.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宣传,1995,(03)
[6]田文平.知识经济与党建工作的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9,(01)
[7]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02,(08)
[8]马秀华.加强基层建设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05)
[9]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10]曾通明.注意克服基层建设中的“行为短期化”倾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06)
参考文献
[1]施芸.1997年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着重做好的工作[J].施工技术,1997,(03)
[2]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组竞赛活动[J].企业管理,1986,(09)
[3]时新芝.共著“双丰”文明新华章[J].兵团工运,2006,(05)
[4]吴国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5,(02)
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激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这一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升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使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连续几年参加升学班的课业辅导,感触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中职升学通道解读
近年来,中职升学通道越来越广,有“对口升学专业考试(也称三校生高考)”、“五年一贯制”、“单招”、“推免”等多种形式。对口升学是中职升学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对口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的重点。
二、中职对口升学现状分析
(一)对口升学与普通高考对比分析。“对口升学”有别于以理论为主的“普通高考”,由专业基础、文化基础和技能三部分构成。文化课难度相对较低,这对于动手能力强,而文化课成绩一般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优势。
(二)中职对口升学人数分析。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打通了中职学校学生升学路,职教学生可从中职读到硕士,中职升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我校近几年升学学生人数看。由12级3个升学班100多人,到现在15级15个升学班500多人,人数翻了5倍,且升学学生人数仍在逐年增加。其原因包含以下几点:(1)用人单位门槛逐年提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2)中考成绩无望进入普通高中后,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中职升学实现大学梦,学生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升学;(3)学校为扩大现有规模,大力宣传中职升学政策,逐年增加对口升学招生人数。
(三)中职学生本科录取情况分析。以我校近几年对口升学情况为例。2013年我校对口升学,共参考123人,本科录取共11人。2014年我校对口升学,共参考155人,本科录取共13人。2015年我校对口升学,共参考172人,本科录取共42人。2016年我校对口升学,共参考207人,本科上线共57人。尽管对口升学相对普通高考难度较低,但本科上线情况仍不容乐观。
三、升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很多中职学校中是以技能就业为主,对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理论教学师资力量不强;2.中职学校专业较多,每个专业升学与就业学生因人数、教室及教师情况,很难合理分班,不利于管理。
(二)招生形势
1.中职学校为了发展扩大学校规模,招生无门槛,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2.普通高中学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中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分数线逐年走低,中职招生难,且生源差。3.现阶段省内本科及高职院校参与对口升学考试录取的学校少,录取名额有限。
(三)学生整体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厌学,理论文化基础较差。中职学校重视了技能及专业课的设置,而忽略了文化基础课,造成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此外,中职学生自律意识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浪费了大量时间。
(四)时间冲突。对口升学考试一般都在每年的5月底。在每年的1-3月中职学生往往需要参加技能大赛前的培训和辅导,以取得更高的技能成绩,这一阶段同时也是高考复习冲刺的关键阶段,所以很多学生精力分散,难以两头兼顾,最后反而一事无成。
四、对策分析及建议
(一)急需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步调。现阶段国家虽然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但发展转型的步调过缓,很多的高等学府还没有完成进一步的转型,对口升学录取的本科院校较少,而且仅限于省内招生,还不能像普通高考一样实现全国性的招生,对中职对口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还有待拓宽和伸展。
(二)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严格分班管理。学校往往按照专业和人数来进行分班。升学和就业学生往往混合在一起,很难兼顾到升学和就业两方面。所以应根据学生情况严格分班管理,并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进行考核和选拔。这样既保证了升学班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保证了就业学生能够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课程,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技能训练。
(三)学校合理统筹技能大赛及理论课时间。在最关键的复习阶段,学生往往因为技能大赛和理论课程难以两头兼顾,最后反而一事无成。因此建议有梯度的培养各年级学生的技能,争取对口升学学生能在第二年参加技能大赛,在第三年关键阶段用最少的时间巩固技能,取得好的技能成绩,并有更多的时间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系统合理的开设安排升学班课程。学校应当细致分析高考大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系统合理的开设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并兼顾技能训练。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49-01
稳定才能发展,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它不仅运用到国民经济,国家发展,也适应高校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应有更高的要求。而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学校所做的安全稳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的。只有学生在校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学校才能正常的运转,才能为国家输送有用的人才。所以高校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高校的研究与讨论
目前,高校多为积极型的,它是由特殊的社会矛盾或是国际纠纷,激起师生的爱国热情而发生的目标明确,可控的,会产生积极意义的高校,如2006年强烈谴责日本占领我国事件所进行的高校联合签名行动等。对于90后的学生都有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报国之愿,但是如果表达不好很容易被国外敌对分子利用。针对此事件,许多部门做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高校教辅人员来说,则是深入到学生当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进入公寓,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寝室的日常生活,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做好学生骨干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干部,掌握学生每日的动向。实行每周或每日报。也可以在高校实行理国教育主题活动,如以期队为单位进行理国主题宣讲会,或是邀请社科部老师为学生做演讲。在沈阳某高校,举行了一次万名学子爱国大签名活动,让学生在非常时期能够理性的表达爱国热情。也有许多高校采取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文章,体会等方式表达愤愤之情。据了解通过这些校内活动能够有效的解决了向消极方面的发展。
而另一类则是非政治性的,一般多发生在校内。如2007年下半年的高校学生罢餐事件,以及发生在江西、江苏、河北等地部分高校二级办学机构在毕业证发放上因学生不满而引起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一般都是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而造成的严重事件。对于校内事件应做好机制健全,处理得当。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但绝不纵容,遇到严重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二、高校特殊事件的研究与讨论
(一)校外安全问题的讨论与研究
校外交通事故,学生失踪事件,上网成瘾夜不归寝, 在KTV、酒吧出现打架斗殴等现象。如有很多学生在校外因不守交通规则,或是司机违规而发生交通意外,甚至造成终身的后遗症。学生失踪事件也屡见不鲜,当到了大三,大四以后,很多同学借考研的名义在外住宿或是以找工作,面试为由请假外出,或是以单位要求其在单位实习为由请长假。或是还有些学生在返校或回家的途中去探望了同学,朋友,导致忘记与家长和学校联系。辅导员除了向家长汇报情况,以及动员其他同学去找去联系之外,也别无它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好就会起到负面影响,如网络上瘾症导致学生过度上网,面容憔悴,情绪低落等。对学生的健康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近年来,网络游戏有关的各种犯罪事件屡屡发生。辅导员应时刻关注此类学生,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帮一或多帮一来挽救学生,并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时刻进行洗脑。而对于KTV,以及酒吧,饭店发生的酗酒闹事事件,学校都以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以保证正常的教学。
(二)校内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1、高校失窃,诈骗现象的发生与应对
大学生的防盗意识普遍薄弱,有人只要以找人、卖袜子的托词,就能在高校的学生宿舍里任意出入。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各类案件中,盗窃案件最多,大约占90%以上。对于刚上大一的学生,应及早接受防盗,防骗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失窃与诈骗的场景。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2、校内消防工作的研究
高校发生火灾的案例很多。主要原因多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滥用电器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2008年12月7日,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男生宿舍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为违规使用热得快,造成宿舍被烧毁。针对此事,公安机关依法履行对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指导高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学校应不定期对学生宿舍,教室进行检查;而学生应接受消防安全的普查与学习,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3、理由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与应对
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让学生因为厌世而自杀。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直属高校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分布于13个省38所高校,达到历史顶峰。频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9-11月。国家和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所以全社会都应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障碍问题,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几年高校已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以及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心里测试,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总之,学校的稳定,学生的安全是当今社会及家长所关注的重点,学校严抓严管,教职工认真职守,虽然能够降低及特殊事件的发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90后学生心里的个性化增强,增大了高校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复杂性以及管理的难度。如何防止和处理大学生安全事故,使得学校稳定发展仍然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李论.高校现状及成因解析[D].大庆党校论坛,2010,(1).
[2]姚其煌,李小兰.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预防的“知”与“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122-125.
[3]陈永波.浅谈健康上网[J].中华优质教育.,2005,(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