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粮油食品行业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

篇1

1.引言

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特别是2006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型教学活动。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而那种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形式,显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然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被极其详细地分析和解释,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是否听懂、教师讲解地是否详细”为评价指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比较轻松,只需听懂即可,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既有理论功底,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这种“听中学”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是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缺乏针对自身不足的而设定的明确目标,工程实践能力更是难以提高,其能力构成无法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对于极其强调实践能力的粮油食品行业而言,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更为明显。粮油食品人才的实践能力在“听中学”教学模式下则很难提高。因此,在粮油食品人才培养中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有效培养符合粮油食品产业需求的人才是粮油食品教育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教育学家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并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大量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做中学”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许多教育家也在不同国家、不同教育层次实践“做中学”理念[1]。

2.“做中学”教学理念

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理论。其理论实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一种理论,一种既定的培养目标[2]。

3.“做中学”在粮油食品专业中实际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做中学”理念融入“粮食生物化学、粮油检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总结了一套体现“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并在粮油储藏与检测两个教学班(64人)中进行了实施。实施效果表明,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1教学背景

粮食生物化学是粮油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粮油食品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食品工业技术角度出发,以人和食物的关系为中心,概述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和与人类食物质量密切相关的色、香、味的化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

粮油储藏与检验专业的毕业生的对粮食生物化学是否了解、了解多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专业课学习效果的优劣,比如“粮油检验”的学习和理解,“粮食生物化学”作为粮油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对于粮油食品专业而言,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检验过程的整体概念,为粮油检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做中学”教学方案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基于“做中学”教学理念设计了一套教学实施方案。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案例以学生为主体讲授粮食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做”项目提高粮食生物化学的操作能力[3]。

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3.2.1案例设计方案

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首次将粮食生物化学和粮油检验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粮食生物化学包括水分和矿物质、糖类化学、脂类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化学、维生素化学、物质代谢、食品的色香味化学、实验等内容。这些内容正是粮油检验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内容。那么,我们把“做中学”教学方法引入后,教师先在粮食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给学生讲解水分并安排相关实践内容,随后教师就在粮油检验课上安排“粮食、油脂水分测定”实验。粮食生物化学课程中讲解蛋白质的理论内容,随后粮油检验课中安排“凯氏定氮”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从事实践操作。

3.2.2团队组成方案

团队组成包括两个部分: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实践团队。

教师团队组成要考虑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程(粮食生物化学)和后续课程(粮油检验)的指导教师,这主要是考虑从课程内容衔接和实践指导便利方面考虑。在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团队包括2位教师和2位实验指导教师。其中两位教师分别负责“粮食生物化学”和“粮油检验”理论课程讲解,然后4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均是与本课程直接相关的。

学生团队组成首先遵循自愿原则组成4人左右的团队,并选择一位作为组长。在实践中,学生团队在人员分工中各不相同。实践中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并逐步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师生比控制方面,希望能尽可能高于1:16。我们在实践中,教师团队负责两个班,每个团队都包括组员4名左右,共有16组。每次实践指导都基本保证有两位教师和两位实验教师现场指导,师生比大致在1:16左右,实践表明,这种师生比基本上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较低限度。

3.2.3课堂组织方案

在“做中学”中,“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但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初始阶段起引导作用,在进行阶段起监督作用,在总结阶段起总结点评作用。

我们将课堂组织方式分为三种形式:理论课、实践指导课和阶段讲评课,每种课堂形式的侧重和目的各不相同。理论课控制在两个学时内完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首先,将本周任务清楚地描述后交给学生;然后,针对任务完成中涉及的难点讲述对应的知识点和相关技巧;最后,给出足够而完整的参考资料供学生使用。实践指导课在每个任务学时分配中占主体,约为5个学时,以团队讨论、学生开发为主,教师团队全程现场答疑。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指导课上,要尽量保证至少1:16的师生比,否则难以及时答疑无法保证进度。另外,在实践指导课上,如果发现几个团队都问过类似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在课堂上讲解问题解决方式,因为这很可能是大部分同学碰到的问题。在每个阶段末的阶段讲评课要求两个班的同学全部参加。阶段讲评课非常关键,必须及时进行,这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也可以让团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教师可根据每周的进度在实验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一般不超过20分钟。

3.2.4管理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周密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团队制订如下管理方案。

(1)严格的教师跟班制度。按照1:16的师生比强度配备指导力量。

(2)严格的考勤制度。学生必须按时出勤,特殊情况要写书面申请。

(3)项目报告单制度。项目结束后,所有学生要书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结果分析

(4)灵活的奖评制度。[4]教师团队将每4周进行一次总结,选举本月的最佳团队给予奖励,最佳团队的评选将以学生为主进行。奖励只是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上进心。

实践表明,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别是阶段讲评中,每个团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都可以看出学生的荣誉感和表现欲。

3.2.5考评方案

为了对课程进行合理考评,我们制订了理论课、实验课的综合考评方案。最终每位学生的得分是这两部分成绩之和。

考评方案的关键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理论课对“粮食食品化学”、“粮油检验”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方式是笔试,占总成绩的40%。

(2)实践课这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平时实践课的得分,占总成绩的30%,另一部分是综合实践技能考核,教师在本学期讲授的所有实践技能中随机抽取2-3个学生对他们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3实施效果

在为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学院2010级讲授“粮油检验”实践课程时,我们实施了本文设计的“做中学”方案。实施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明显增加,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做中学”,在成长中摸索道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职业教育的春天就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科学学习研究中心.“做中学”内容标准(试用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18.

[2]秦旭芳,庞丽娟.“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6:27-28.

篇2

引言: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是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保证食品最后能够使人们安心、放心食用的重要行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不仅是政府的行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流通商和食品食用者都应该对食品安全控制负有责任。总体来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是个社会性的议题,在我国食品质量问题层不出穷的环境下,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手段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一、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1.维护人们生命健康

对食品质量进行控制,保证人们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是对人们生活最基本需要的满足,是维护人们生命健康的必要措施。毒奶粉和苏丹红事件使人们“谈食变色”,“这东西能不能吃”成为人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可见控制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实现食品行业的经济效益

新世纪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不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食品行业有更多机会创造经济价值,我国食品出口门槛的降低,也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打开新局面。食品质量不过关,生产的食物不安全,使食品行业面对广阔的前景,却难以迈开步伐。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成为帮助我国食品行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二、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问题

1.政府监管过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原监管食品安全的技监、工商、餐饮三大部门大合并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但监管人员人手不足或者“抽检”及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局限性,还是会让不合格或有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流向消费市场。其中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局限性构成食品质量安全最大隐患。近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等就是由于这原因造成。

2.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受技术阻碍

食品质量检验固然能够有效控制食品质量,维护食品安全,但食品的质量最终是由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安全检查只能阻止部分不合格产品上餐桌,却不能提高整个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如乳制品、粮油企业等受到食品质检部门的严格监控,产品的安全得到保证,但多数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如糕点加工作坊等及食品包装类企业因为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食品质量往往不能达到标准。很多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在生产过程中仍以人力为主,生产过程中无法消除人为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目前情况下,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较为薄弱:

(1)企业自检能力不足;

(2)检测设备配置不全;

(3)专业人才缺乏;

(4)中小企业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短缺。

3.食品流通中的安全检查有疏漏

食品质量安全不仅受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食品流通过程亦会威胁到食品安全。现代社会发达的交通使生鲜食品的流通地域更广泛,流通的次数也更多。然而,广泛的流通产生了食品质量安全中的一个隐性问题:食品在流通中产品保鲜过期、运输过程环境把控不严(运输工具、温湿度)、野蛮装卸等,均可能导致食品在流通中产生质量问题。目前大多数在农贸市场、超市都不会对这些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这是食品安全控制中的一个疏漏。

三、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1.制定科学的产品标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首先,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质量标准不一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展开全面调查,将各个地区同类食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统一规定,特别是把食品营养均衡性也作为食品安全标准的考虑因素,同时制定相关法律填补质量安全检查方面的空白;其次,加强对食品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监督考查,预防错误或虚假报告出现;再次,提高法律的效力和执行力度,对质量检验不达标的食品加工企业或供应质量不达标食品的供应商,应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裁,加大罚款的数额,取消给予食品加工企业“批评”、“勒令整改”的机会,坚决不姑息食品加工和相关行业的不负责任行为;

2.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使用先进技术

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相关企业(食品包装、食品运输)不能保证食品质量,大部分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资金有限,多使用人工进行生产加工,不但不能科学控制产品的质量,还会产生人为的食品质量问题。因此,鼓励中小型企业使用先进的技术代替可控性低的人工,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为中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方法。为了帮助中小型企业摆脱资金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对积极使用先进食品加工机械和技术的中小型企业适当给予减免税款的优惠政策,或联合社会其他组织机构,如高校和科研部门,为中小型食品加工和包装生产等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社会公益团体可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开展研讨会和公益宣传等活动,邀请中小企业参加,宣传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对产品质量提高的好处,促进中小企业负责人对生产加工作业采取改革,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食品出现问题,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从下生产线到出现在家庭餐桌上,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一种原料或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会使数以万计的人们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十分重要。这个预警机制的建立并非大而化之的政府行为,而是从食品原料产出、采购、加工、包装、运输、贩卖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并建立食品供应链各个节点的联系和共鸣。例如,超市应该对食品的来源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一旦顾客对超市反应食品出现质量问题,超市应该马上确定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对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作出预警,以避免更多的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出现在市场上。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伴随着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的进行,相信这个机制会越来越完善,最终能够成为控制的最有效的手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受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制度、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的生产技术的的制约。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力度,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政府应尽快起草科学的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鼓励中小型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保证食品质量、建立食品加工、流通的全线质量安全预警机制,以促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效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铭.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10月.

[2]顾冰冰.浅谈视频质量安全控制机制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3):12-14.

篇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光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是研究如何让我们的餐桌更丰盛,让美食更安全,让身体更健康的“服务吃货”专业。而要做到这几点,当然离不开专业的知识,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等课程将会把你打造成一位美食高手。

实验课程打造美食达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大都穿梭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在掌握了食品的分析、检测方法;了解了食品的储运、加工、保藏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发展动态;学习了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了整个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外,也学会了自制酸奶、果酱、肉制品等食品。

在食品专业的学习中,最具趣味性的要数食品制作实验课,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制作混合果酱的实验。实验全过程均由我们独立操作,从原料的选购到原辅料比例的搭配,以及制作工艺的选择全部通过团队协作商定。制作时我们根据不同果蔬营养价值的不同,对原料的搭配做了大胆的设想,最终在取材上颠覆了传统果酱的选材,选用了山楂、胡萝卜作为原料。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山楂口感较酸,有机酸及VC含量高,能开胃消食、降低血压;而胡萝卜则富含胡萝卜素,能补充VA、VC。两者搭配起来,营养价值丰富,颜色鲜亮,成本低,口感也能被大众接受。那次试验以后,我们宿舍一周的早饭都是吃面包夹自制的果酱。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分外香甜。

当然这个专业也并不局限于吃上,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是这个专业的三个方向。北方的大学优势多在畜牧粮油的加工上,如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而南方的大学则以水产品、食品生物技术为主,如南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此外,华南理工大学在制糖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在亚热带食品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创造光明前景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