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3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篇1

【中国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1-01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可引起严重心脑肾功能障碍和脑血管意外等。研究显示[1],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高血压的治疗在我国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这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密切相关[2]。本次调查将了解宜宾地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运动和用药依从性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原因,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我市各级社区5个,含城区社区2个和乡镇社区3个,共调查高血压患者376人,收回有效问卷355份,问卷回收率94.4%。调查对象男性119人,女性236人,年龄54.5±11.7岁,平均病程12.9±6.3年。

1.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饮食、运动和用药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设计参阅文献[3]设计并略作修改)。先进行问卷效度评估,再入社区进行约30人的预调查,根据结果调整问卷内容和方式并确定最终问卷。在进行调查前1周进入社区做调查相关宣传,征得调查对象的配合并于调查前签订知情同意书。调查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医护人员或医学生完成。

1.3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的知识评分和依从性转换为二分类资料,进行Χ2 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依从性情况: 355名对象中,饮食依从性较好的仅134例,占37.7%;运动依从性较好的149例,占42.0%;用药依从性较好的185例,占52.1%。

2.2 饮食、运动和用药知识得分与其依从性的关系:饮食、运动和用药知识与患者3方面的依从性存在相关关系(P0.05)。Χ2 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饮食、运动和用药评分与其依从性的关系

3 讨论

约90%的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长期稳定控制,但是由于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在饮食、运动和用药方面都可能存在不遵医嘱的现象,可能使高血压出现迁延不愈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宜宾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饮食、运动和服药3方面的依从性都相当低,分别为37.7%、42%和52.1%,这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或者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中,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缺乏仍然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5],同时部分新发病例由于病程短而往往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严重危害或对高血压防治知识不够而依从性不高,也有部分病例因经济原因而没有按医嘱服药或者采取相应的饮食、运动行为。正因为以上原因,必须对高血压病人加强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其饮食、运动和服药方面的依从性。具体措施建议如下:(1)饮食尽量低盐,但又不能淡而无味,要用酸甜辣等提高病人口感,使病人能长期坚持;(2)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增加运动的趣味性;(3)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数量;(4)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动向。

参考文献

[1]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2):246-247.

[2] 方庆凤.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J].护理研究.2000,14(4):156

篇2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仅依靠药物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因此,有必要进行多种护理干预措施[1,2]。在社区内,高血压病作为常见和多发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中对社区内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社区内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0.3岁。所有患者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继发性高血压或严重心、肾、肺、眼并发症。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住院患者(n=76)和非住院患者(n=50)两类。护理过程中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40);将非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分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和护理方法:住院患者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分别于半年和1年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及服药依从性等情况。非住院患者中对照组自行服药,试验组每月进行1次面对面护理干预,详细询问全面健康情况,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随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进行解释、指导。

1.2.1一般护理:入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均由医务人员登记建档,进行病情评估,在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后,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解释和分析可能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的影响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情况,进行细致心理疏导,对容易激动或性情暴躁的患者需给予特殊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状况,使其保持乐观与平和的积极心态。同时要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紧张。

1.2.3健康教育:对社区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进患者日常膳食结构及坚持运动等。社区内运动方式可多样化,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此外,需要戒烟限酒,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治疗效果评价:疗效按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主要包括以下:①显效:患者舒张压≥10mmHg,并且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或较原来降低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者患者舒张压下降10~20mmHg,但尚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尚未达到以上标准。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显著提高(p

表1行社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n(%)

Paired t test, t=14.701, p=0.000

表2行社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n(%)

Paired t test, t=11.665, p=0.000

从疗效来看,行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3两组住院患者的疗效比较 n(%)

Paired t test, t=11.943, p=0.000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的增高为主,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综合征,在大多数病人中难以查明病因者占95%以上。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会影响患者脏器,如心、脑等的功能,甚至造成部分器官的功能衰竭。病人的情绪,如焦虑、恐惧等都是影响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行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着手,积极干预将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中单一药物治疗难以满足高血压病治疗要求的现状,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3]。

本研究中,试验结果表明在社区内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思想情绪、日常生活和饮食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将有助于全面治疗高血压病效果的显著提高[4]。此外,在常规治疗方法及方案的基础上,社区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不增加医疗和药物成本的基础上完成,并且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内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容, 何金爱, 余健.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09, 30(12): 1938-1939

篇3

【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78-01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仅依靠药物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因此,有必要进行多种护理干预措施[1,2]。在社区内,高血压病作为常见和多发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中对社区内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社区内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0.3岁。所有患者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继发性高血压或严重心、肾、肺、眼并发症。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住院患者(n=76)和非住院患者(n=50)两类。护理过程中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40);将非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分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住院患者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分别于半年和1年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及服药依从性等情况。非住院患者中对照组自行服药,试验组每月进行1次面对面护理干预,详细询问全面健康情况,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随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进行解释、指导。

1.2.1 一般护理:入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均由医务人员登记建档,进行病情评估,在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后,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解释和分析可能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的影响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情况,进行细致心理疏导,对容易激动或性情暴躁的患者需给予特殊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状况,使其保持乐观与平和的积极心态。同时要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紧张。

1.2.3 健康教育:对社区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进患者日常膳食结构及坚持运动等。社区内运动方式可多样化,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此外,需要戒烟限酒,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 治疗效果评价:疗效按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主要包括以下:①显效:患者舒张压≥10mmHg,并且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或较原来降低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者患者舒张压下降10~20mmHg,但尚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尚未达到以上标准。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显著提高(p

从疗效来看,行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的增高为主,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综合征,在大多数病人中难以查明病因者占95%以上。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会影响患者脏器,如心、脑等的功能,甚至造成部分器官的功能衰竭。病人的情绪,如焦虑、恐惧等都是影响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行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着手,积极干预将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中单一药物治疗难以满足高血压病治疗要求的现状,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3]。

本研究中,试验结果表明在社区内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思想情绪、日常生活和饮食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将有助于全面治疗高血压病效果的显著提高[4]。此外,在常规治疗方法及方案的基础上,社区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不增加医疗和药物成本的基础上完成,并且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内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容, 何金爱, 余健.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09, 30(12): 1938-1939

[2] 纪萌健.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 青岛医药卫生, 2008, 40(3): 235-236

[3] 黄珍柳.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09, 7(2): 336-3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