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孕妇保健指导

孕妇保健指导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8:16: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孕妇保健指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孕妇保健指导

篇1

产后出血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1],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出婴儿后24小时内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常规>500ml)的情况。发生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由于失血过多引发的休克或死亡。所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的治疗工作质量。针对孕产期前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是对产妇与婴儿来说一种较为系统可靠的监护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死亡的概率[2]。我院针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4年1月28日到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对照研究, 产妇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4.2)岁,平均怀孕次数(1.5±3.0)次,孕期为32-41周,平均孕期(39.5±0.9)周。将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3例。将两组产妇的年龄、怀孕次数、孕期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产妇采用孕产期保健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导。将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便于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

1.2.1产前保健方法

第一,在孕妇发现怀孕时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卡,医护人员应当提醒孕妇及孕妇家属定时进行产检,完善相关后续辅助检查,并针对产妇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法;第二,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督促孕妇每日定时定量摄入叶酸与维生素,并对孕妇进行讲解摄入适量的叶酸与维生素能够有效预防胎儿畸形,在对中晚期孕妇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应当为孕妇补充钙剂、铁剂、维生素、叶酸等保健类药品,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告知孕妇及孕妇家属后期加强重点筛查畸形检查,针对一些肥胖、首孕、高龄孕妇应当进行筛查,关注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胆汁淤积等疾病,如发现病情出现应当及时进行治疗;第三,在 产前对产妇的各项指标再次进行检测,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完善,对每位产妇进行产后出血或并发症等相关疾病的筛查,如果产妇患有相关类似的疾病,应当对产妇进行更为细致的护理与保健;第四,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产妇了解妊娠生理、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同时应当对产妇进行关于产后出血症状的讲解,提高自身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

1.2.2分娩期保健方法

第一,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的生命体征与宫缩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如果产妇发生紧急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产妇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第二,产妇在生产前进行准备工作时,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生产知识讲解,如果产妇有特殊需求应当尽量满足,确保产妇在了解相关生产过程后的情绪稳定;第三,产妇进行生产时,医护人员应当指导产妇如何用力与摒气,在宫缩发生时完成屈腿与深呼吸等相关动作,防止发生产后出血的意外。

1.2.3产后保健方法

产妇生产完毕后在用药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合理的使用米索前列醇片、卡孕栓、马来酸麦角新碱等药物,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有助于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发生;第二,一部分产妇在生产前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应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家属也应当对产妇进行鼓励,这样有助于产妇的自身机体恢复。

1.3相关指标观察

第一,产妇应当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双重测评[3],进行测评时分数越低者心理状态越良好;第二,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24小时之内的出血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对照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相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对比(P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ml;对照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分,产后出血量为(50.13±10.2)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

表一:产妇心理与产后出血量对比(x±s)

3.讨论

产后出血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出婴儿后24小时内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常规>500ml)的情况[4]。发生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由于失血过多引发的休克或死亡。所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进行治疗的工作质量。针对孕产期前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是对产妇与婴儿来说一种较为系统可靠的监护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死亡的概率。

我院针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院对2014年1月28日至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了对照研究,将1086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产妇心理状况与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其中观察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ml;对照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分,产后出血量为(50.13±10.2)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

综上所述,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并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梅.阴道分娩产后出血76例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97.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77-02

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过去孕产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是以干预为主,而现在已逐渐向“母婴安全”的健康教育为主转变,要想提供高质量的全程服务,建立与专科特色相符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就要因人施教,使产科的护理水平不断增强[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20名孕妇,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式的调查方法,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妇保人员一对一的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面发出,当场收回。对调查问卷统一设计,其主要内容分为孕早期保健基本知识;孕中期的自我监护知识;产后保健知识三个方面,共20个题目。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文化分析。调查的220名孕妇中,80名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36.36%;121名高中文化程度,占55%;19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2.2 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对孕产期知识的知晓情况,(共11项,有8项知识内容全部回答正确除外)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孕妇的文化程度不同,则回答正确的人数也有较大的差别,文化程度越高,回答正确的人数越多,而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是最差的,在卡方的检验下,文化程度的不同,其x2=4.02,P

2.3 调查对象有8项知识内容全部回答正确,表一中的11项内容也是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主要需求内容。在选择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方面,大多选择电视、杂志、书籍、宣传资料,而咨询和街头宣传点是人们最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

3 讨论

3.1 经分析,说明了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初中文化程度孕妇,对于产后访视的目的要进一步确定,使她们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能够顺利开展妇保工作[2]。

3.2 经分析,对于早孕的检查时间有79%的孕妇回答是16周,只有极少数的的孕妇回答是正确的。应让孕妇明确知晓产检的时间及次数,使她们能按照特定的时间去做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高危状况,得到快速管理[3];防胎儿宫内缺氧降低的最佳方法,只有一半左右的孕妇知道,绝大多数的孕妇尚未知晓。应让他们知晓预防胎儿宫内缺氧降低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家庭监护胎动数及胎心[4;孕妇们饮食方面知识还比较充分,能够保持营养均衡,也降低了剖腹产率、低体重儿的出生率 [5]。

3.3 提出的一些见解

3.3.1 要满足孕妇在孕产期的保健服务要求,围产保健医生与产科要相互配合好,加强妊高症、动态高危孕妇的管理。为了访视能够顺利进行,要让产孕清楚正常产、高危产的首访时间。只有对产后访视加大宣传的力度,才能使母乳喂养有保障,计划生育工作才能做好[6]。

关键是在孕产期的保健服务能力要不断提高,医疗保障体制的完善。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7]。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对于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要加大,使各项资金都能落到实处,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要不断提高;基层孕产期的保健服务组织要尽快地建立并完善,其最基础的服务能力要提上来,要加大培养工作在基层孕产期的保健工作人员业务的力度,基于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内容及形式,要给予基层医疗机构极大的鼓励,把服务对象所需求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导向,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引。

3.3.2 通过不同的宣传形式,因人施教,做好健康教育的工作,以使孕产期保健的质量不断提高。不同背景的妇女,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孕产期的保健知识,使每个孕妇对孕产期的保健知识都加深理解,对于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意识也要不断提高,从而使广民众更积极主动地参加保健知识的培养。

3.3.3 对于孕妇的高危管理也要加强,加大建设妇幼保健机构的力度,为了使高危绿色通道时刻保持通畅,要要尽快建立一些急救的网络,从而使孕妇围产儿的死亡率有效下降。

参考文献

[1]王英,郭秀芳.孕妇健康知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2):156-158.

[2]王小桃,张瑞平,覃伟.孕产妇128例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0(22):175-177.

[3]向娟.孕期保健及监护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8):96-98.

[4]焦亚萍,温秀兰,董宏薇,蒋凤菊,刘莉.孕产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需求现状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06):130-132.

篇3

通过全面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为全区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保健服务,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内:

1、早孕建册率≥90%;

2、产前检查≥85%;

3、产后访视率≥85%。

二、范围与对象

1、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2、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孕产妇。

三、服务内容

1、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病史、家庭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2、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情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有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宣传告知。

(3)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并落实孕24周后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急诊。

3、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要关注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征。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并注意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4)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检测。

4、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子宫、出血和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康复正常及出现母乳喂养、产后便秘、痔疮、会阴伤口等问题的产妇要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

(3)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

(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已康复者进行性保健、避孕、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方面的指导。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早孕建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告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信息,为妊娠12周前的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一次孕早期随访,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及时服务,全程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按国家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提供其余4次孕期健康管理、2次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并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在完成产后保健服务后回收《孕产妇保健手册》,纳入孕产妇健康档案管理。

五、组织实施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统筹安排,一并推进。结合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管理等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的补筛、转诊、随访服务,以及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孕产妇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孕产妇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际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孕产妇保健手册、相关表格

《孕产妇保健手册》是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孕产妇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孕产妇保健手册》作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门诊病历使用,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统一设计,相关表册,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设妇女保健室(咨询室)、妇科检查室。

2、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妇科检查设备等。

(四)开展基层人员培训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