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微电影行业现状

微电影行业现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5:25: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微电影行业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微电影行业现状

篇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微电影创新性表达及其潜在市场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3SB0309);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微时代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消费研究――以微电影为例”(项目编号:12C002)的研究成果。

2010年,《一触即发》《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等短片在网络上的火爆,几乎让微电影这个新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些制作精良、短小精悍、叙事完整的视频在网上均获得千万级的点击量,它们的火爆掀起了微电影创作的热潮。微电影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因此,伴随着微电影产量的不断增加,对微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在日益丰富。已召开多次包括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参与的学术研究会,共同探讨微电影的话题;已有近百篇。下面我们将对近几年来国内对微电影的研究状况作简要述评。

一、对微电影广告价值及营销模式的研究

微电影从一诞生便与广告有密切的联系,业界及学术界公认的第一部微电影《一触即发》便是凯迪拉克定制的广告,继《一触即发》之后,相当多的企业采用了微电影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即使不是为广告主量身定做的微电影,如很多视频网站策划的微电影,也因为需要企业的投资而不得不在微电影中植入广告。因此,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与广告价值便成了颇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对微电影进行的理论研究中成果最多的一部分。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微电影广告有明显的优势。这是不少研究者都总结到的问题,比如陶莹在《传播学理论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应用》一文中从投入产出比这一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广告的优势;高诗则从政策、平台、用户阐述了微电影广告发展的三个利好。总之,微电影广告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微电影广告也存在一些问题。多位研究者都注意到微电影监管机制不严格、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的现状,而这极可能导致大量低质量微电影广告的产生。正如高诗所说微电影广告“在行业标准规范的统一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关心不够和研究不足。也正是因为这种集体性的近视和失语,使得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缺少一种框架性的指导和良性的发展环境。同时,加之微电影广告投入成本低的经济特征,使得很多企业或品牌在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特性或产品类型是否适合‘微电影广告’的情况下就盲目投拍。当这种轻率随意的市场行为与模糊不统一的行业现状相结合时,很可能使微电影广告提前进入瓶颈期,阻滞进一步发展”①。因此,如何建立微电影广告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外,微电影广告要最大化地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其营销模式也至关重要。总结多位研究者的看法,微电影要进行成功的营销,不外乎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品牌精神;二是故事创作;三是营销渠道。

在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上,孟志军总结道:目前微电影的商业模式还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将微电影与新媒体以及广告商捆绑在一起。由于新媒体播放平台的免费性,很难进行版权保护,所以微电影想要通过播放渠道来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于是只能通过在影片中直接植入广告的方式来获得广告商的赞助,但这样又影响到了影片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怎样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微电影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②而这也是在众多的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中极少谈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大研究的力度。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微电影研究

微电影的流行与它的传播语境密不可分,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电影展开研究,厘清微电影流行的社会背景,把握它的传播特点,以此找到对应的传播策略来扩大传播效果便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研究成果并不多。

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电影样式,也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具有极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而这也是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最为突出的特征。微电影在这样一个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产生,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适应媒介融合的环境特点,采用更灵活的推广策略。康初莹总结的几点策略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整合多种媒体,立体化推广;二是投受众所好,精准化推广;三是巧妙利用微终端、微博、微群体进行推广;四是建立信息搜集和反馈机制,提升互动性。③

张歆若以《父亲之父女篇》作为个案,探讨了微电影的深传播,“微电影内容上的深刻传播,文化层面的深度传承给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一个分析视角”④。并由此引发对整个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思考,“新媒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为电影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⑤。因此,如何使微电影成为电影产业链的有效延伸,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微电影的流行,加之制作门槛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电影创作的队伍,“草根呐喊、专业团队关注、明星加盟,微电影时代热闹纷呈。然而在热闹的背后,由于主创群与影像类型的不同,微电影已被分化得泾渭分明”⑥。即为广告商量身定做的微电影广告、由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大部分包含植入广告)及草根阶层的微电影。微电影广告尤其是大商家的微电影广告由于投资较大,制作精良,在网络上吸引了大量的点击率,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微电影的发展;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由于良好的制作水准和精心的宣传与策划,也拥有大量的受众,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微电影迅速发展的背后,已经暴露出过度商业化的端倪。因此在微电影广告和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极大发展的同时,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却并不乐观。而笔者认为,必须保持微电影创作的多元化,才能促进微电影更好的发展,因此,推动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来避免微电影的过度商业化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电影的发展源动力更倾向于草根阶层,它的魅力和意义也大多来源于此。”⑦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草根微电影对于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胡克教授就提出:“微电影应多与民众现实生活相联系,以草根微电影为发展方向,从而保持微电影的生命力。”⑧而微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如骆育红所说:由于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制作门槛的降低,大量的专业影视院校的学生以及非专业但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都投身到了网络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当中,众多的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也不断开展微电影剧本征集、微电影比赛等活动,希望从中发现新力量,在未来还可往更广阔的大银幕发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微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帮助中国电影发现积蓄年轻力量的根据地。”⑨这些年轻力量相当一部分又蕴涵在草根群体当中,所以,推动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从微电影发展的现状来看,草根微电影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除了各大网站的微电影比赛,缺乏一个集中推介的平台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让不少优秀的作品湮没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洪流中,因此,“以大成本打造不以盈利为目的高端的微电影平台和无障碍搜索引擎”⑩是未来微电影发展值得探索的方向。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以草根微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的文章还没有。

四、微电影的艺术特征研究

在对微电影的广告价值和营销模式进行研究时,多位研究者都谈到了微电影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以内容为王、创意取胜的问题,所以对微电影本身的艺术创作及特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电影叙事艺术研究。

微电影在叙事上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形成了自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独特特征。几位研究者都总结到,在叙事结构上,微电影对大部分传统电影“开端――发展――――结局”的结构做了一些改变,“开端与结局被尽可能的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而是以大篇幅展现”。这样的叙事结构“加快了叙事的进程,内在地形成了影片的快节奏,也形成了简单明快的叙事风格,迎合了当代人的文化消费心理”,故而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同。

郑友奇则从微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开放性这一角度谈到:“微电影在新媒体平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叙事上就可以在主线外设置庞大的支线,让每一个网民上传自己心目中的支线故事,共同汇聚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剧生活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便可以实现在故事主线基础上对故事的自由更改与创造。这一点既值得创作者们借鉴,也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实,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并不仅仅表现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其他如题材、视听表现方式都有不同于电影的值得研究之处,但目前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从上述对微电影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微电影的研究,但视角还没有全面放开,目前的微电影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商业价值上。不可否认,微电影具有很大的商业前景,但它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创作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所以以微电影的创新性表达为切入点,对微电影的创作及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进行综合研究,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高诗:《“碎片化”语境下电视广告发展的“聚”挑战与“微”契机》,《东南传播》,2012年第9期。

② 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新闻界》,2011年第8期。

③ 康初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新闻界》,2012年第15期。

④⑤ 张歆若:《“微”电影的“深”传播――以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为例分析其传播效果》,《今传媒》,2012年第5期。

⑥ 尤达:《当梦想照进现实――从主创群与影像类型看微电影时代的发展》,《大众文艺》,2012年第1期。

⑦ 《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当代电影》,2012年第6期。

⑧⑩ 高一然:《“影像新潮:微电影命名与形态”学术研讨会综述》,《电影艺术》,2012年第4期。

⑨ 骆育红:《“微电影”:网络时代的概念泡沫》,《名作欣赏》,2012年第30期。

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

篇2

0 引言

相信广大的网友对于吴彦祖在2003年主演的丰田汽车5分钟广告《新风威驰》和2010年参与主演的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都不会感到陌生吧,这两个广告不仅使吴彦祖的演艺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也使微视频这一概念在网络上得到了极大地传播。近年来,随着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成为时代的新宠,在网络上和各种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点播、浏览、分享视频的行为方式早已司空见惯。[1]

1 微视频的定义

近年来,由于广告行业的不规范问题导致广告泛滥质量下滑,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加之现代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娱乐时间零碎、短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广告发展形式的需要,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由此引发了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影文化从制作之初就是完全为企业定制的,其目的与广告完全相同,但是它摒弃广告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更加柔和的宣传,通过故事情节打动观众,以叙事的方式诠释品牌理念,让观众在非常愉悦的心境下更深刻地理解和接受企业的相关信息。

刚开始是YouTube成功而引发了国内微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版产生。发展到现在,我国实力较强的微视频网站有:土豆网、优酷网、悠视网、六间房……[2]眼下“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如何去定义这一新的媒体形式呢,那就需要了解什么叫做“微视频”。

关于微视频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表述。其中V电影官方网站对微电影的定义是:微电影是特指由专业团队制作,时间在300秒以内,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电影。[3]也有大多数人认为,微电影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电影,它是成功进行商业营销的网络电影。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解释都是合乎实情的。[4]

2 微视频的特点

要了解微电影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并如此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我们就必须了解微电影的特性。以下是笔者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后的几点关于微视频的特点:

2.1 从传播内容上看

首先,从传播内容上来看,时长短、周期短、投资小是微电影的三个本质性特征。时长短是指片长时间超短,一般在30秒~300秒之间,影片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叙事,内容具有创造性且高度凝练,并能够快速传播;其次,周期短是指拍摄制作周期比较短;再者,投资小是指微电影的投资成本不高,进入门槛比较低,这些特点也为草根阶层进入微视频领域的拍摄提供了条件。

2.2 从传播方式上看

微视屏播放的平台主要是通过电脑、3G手机等新媒体,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之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有可能随时随地的接触到网络媒体,这就为微电影的播放,受众观影创造了条件。

2.3 传播模式上看

微电影的传播模式由传统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性和交互性转变,使得受众可随意观看、自由点评、自主操控自己喜欢的电影,甚至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改编,传播模式的“双向”性得到了最大体现。在电影制作中受众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们可以参加微电影的剧本修改和创作的整个过程,与微电影的制作人员实现互动。

3 微视频的发展现状

电影以其特有的艺术美感和传播手段,开创了新的营销模式,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新的方式和空间。微电影有别于广告和电影,但它在技术上又具有电影和广告拍摄的专业水准,使受众得到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认同;同时,微电影的微时长、传播方式的便携性、传播模式的双向性,对于受众而言亦是一种良好的视听体验,能够快速建立起受众与品牌之间的信任;它的制作周期不长,投资相对较低,企业成本负担不高,乐于接受。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5亿网民,其中视频用户多达3.75亿。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随时随地上网看视频已经成为网友的一种常态。视频成为很多用户每天的“必修课”,微博用户也都倾向于选择用微博观看和分享视频,这使得微博成为微电影得以被收看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同时,视频的传播形态社会化,有利于更多的受众参与。[5]

4 微电影的生存困境及发展策略

虽然当前微电影正以迅猛的劲头向前发展,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微电影跟传统电影相比,在必要的背景交代、氛围渲染、起承转合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很难应付那些跨时比较长、情节复杂的故事。这就使微电影的发展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和其他媒体一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6]

就微电影内容而言,制作专业化、播出专业化、逐步同步覆盖电视台这一主流渠道,会大幅提升微电影的广告和内容创作本身的价值。微电影发展到中期,其作为电影的属性会更加突出,将有更多专业制作、营销机构加入行业,整个行业也会进入由内容主导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会培养出一大批符合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制作人才和机构,商业模式也会更加成熟――除了贴片、植入等广告模式外,用户付费模式也会出现并快速发展。所以未来微电影市场的对于加入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4.1 微电影制作的专业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微电影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当务之急就必须将专业制作明朗化,目前在微电影市场上存在着良莠不齐的局面,而这也正是目前微电影发展的所要解决的。而国家也在关键时刻为微电影的发展推波助澜。曾在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为鼓励青年导演更好地创作创新,制订了一项资助计划,拟计划资助有潜力、有创新精神的45岁以下、取得过初步成绩的青年导演。

盛大旗下子公司华影盛视就曾放言,未来三年要拍摄200部微电影,预计为公司带来近亿元收入。这一迹象表明专业制作已经成为微电影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人们已经认识到微电影无“专业”不生意。2011年,在东莞,10个不同行业的80后电影弄潮儿,因为爱电影聚在了一起。他们成立了东莞第一家独立电影工作室――86工作室,并陆续推出自己的微电影系列,在网络和业界之间积聚起不小的名气。随着资金在微电影行业的大量流入,未来像86工作室这样的微电影专业制作公司会越来越多。

4.2 品牌化趋势

品牌化趋势更易于打开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受众的忠诚度,有助于细分市场及提高公司形象。电影的品牌意识给予新兴产业中的微电影以滋养和启发,中国微电影的品牌意识有了新的觉醒并开始了多元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首先是对于微电影系列片的尝试。《11度青春系列片》相继走上银幕,《微博有鬼》系列也先后和观众见面;其次是对流行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和翻拍。一部催人泪下的《交易》正是由网络微小说改编而成。再次就是以导演为品牌制作的微电影,现如今,微电影名导有胡戈、王学兵、姜文等,都形成了自己微电影的特色,从而走上了品牌化趋势。

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中国电影的品牌化尝试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尽管与电影相比,微电影品牌化观念陈旧、发展缓慢、启动资金不足,这些可能制约微电影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即使如此,微电影的品牌化趋势仍是不可逆转的,它是产业语境下微电影发展的新契机。

4.3 商业定制趋势

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那也可以形容为加长版的广告。在传统电影里受众不乏看到大量硬性广告植入,这一做法非但影响受众观赏影片的情绪,而且影响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而微电影可以与广告植入相结合,从创作之初便结合广告元素进行创作,改变了以往影视作品创作后期广告硬性植入从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而微电影相比广告而言,则更加生动,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观众的观赏兴趣也更为浓厚,如此一来,商家既赚了名声又赚了收益,这也是目前微电影市场火爆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观众耳熟能详的益达口香糖之酸甜苦辣系列正是契合了这样一种商业定制的形式,彭于晏、桂纶镁演绎的男女主人公在经历了爱情旅途中的酸、甜、苦、辣之后的爱情之路会是怎样的。该影片分成了几个阶段接个片段来赚足眼球,网络点击率屡创新高。“你的益达满了”这样的台词也在坊间得到了极大地流传。

综上所述的只是目前微视频发展所透视出的特点和趋势,相信在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的明天,微视频的发展必将超越我们所能估量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

[2]对微视频个体表达的传播学解读.

[3]http:∥/wiki/%E5%BE%AE%E7%94%B5%E5%BD%B1

[4]唐乘花,肖凭.浅谈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5]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6]韩玉双.试论微电影的生存困境及发展策略.

[7]田中阳,肖睿.对微视频个体表达的传播学解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8]张佰明.裂变传播模式推动微视频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 2012(05).

[9]论微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百度文库.

篇3

一、前苏联蒙太奇理论概述

蒙太奇(Montage)是法语翻译而来,前苏联电影学家将其延伸到艺术领域,意为镜头的拼接,俄国前苏联时期出现了多种蒙太奇学派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前苏联蒙太奇学派是早期欧洲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产生的最重要的电影学派,是一种新的独立完整的开创性的电影理论,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前苏联电影学家的理论成果来看,前苏联蒙太奇理论在影片运用中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前一种以影片叙事为主,后两者则重在表意。有几种运用比较普遍的前苏联蒙太奇理论。比如:对比蒙太奇、杂耍蒙太奇、隐喻蒙太奇、错觉式蒙太奇、叫板式蒙太奇、积累式蒙太奇等。

二、前苏联蒙太奇理论应用现状

前苏联蒙太奇发展至今,许多种类已经很少出现在电影中,后人对于这些理论成果也开始更谨慎地运用或者开始创新这些理论,有的被摒弃有的被添加。

前苏联联想式蒙太奇理论,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所以后人运用此方法比较多,直到现在也依然在广泛使用,它赋予了影片诗意和抒情的因素。杂耍蒙太奇则强调镜头之间的冲突,将毫无表面关联的场景转换在一起,比如爱森斯坦的第一部影片《罢工》中,将工人被杀的镜头与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隐喻工人像牲畜一样任人宰割,旨在用强烈的冲突带给观众感情上的冲击。

前苏联蒙太奇理论中杂耍蒙太奇只在《罢工》和《战舰波将金号》中的运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此后的电影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均宣告失败,除了这两部之外没有影片再沿用这一理论,因为杂耍蒙太奇极端隐喻的表达方式使得大部分受众理解不了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而现在随着微电影的崛起,这一理论又被人们重新拾起运用,甚至被大量过度的运用。

三、微电影的产生发展

微电影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影片表现形式。从2010年出现到2012年的迅猛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开创了新的电影叙事模式。清华大学殷鸿教授表示“微电影这种模式一定会被大量复制,并将带动互联网行业引发更激烈的竞争”。2013年微电影已经成为人人熟知的名词,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从业者、电影爱好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微电影真正追溯起来是源于一部网络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内容是剪辑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和中央电视台《法治报道》栏目片段,作者将人物对白重新进行写作改编,虽然只有20分钟,但是周星驰式无厘头式的对白,搞笑的的片段拼接,另类的广告穿插,使得《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网络上的下载率远远高于电影《无极》本身。许多人认为这便是微电影的雏形。而这与现如今我们定义的微电影尚有很大差距。

随后中央电视台3套播出的著名企业音乐电视展播系列短剧,例如康美药业赞助任泉李冰冰主演的《康美之恋》,隆力奇赞助佟大为和香港模特合作演出的《江南之恋》都是品质上乘被赞赏有加的音乐“电影广告”,它们都拥有专业的策划制作,完整的剧情,是商业与短剧的完美结合。而对于真正定义了微电影的是2010年10月中影集团策划优酷网播出的系列“微电影”,其中由“筷子兄弟”拍摄主演的《老男孩》更是红遍网络成为微电影的典范。《老男孩》走红之后,这种微电影模式被大量的复制,层出不穷的所谓微电影出现在网络上。各个网站以及个人的自制短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包括国际公司也都纷纷投身于这个新兴行业,如凯迪拉克投资拍摄的《一触即发》以及《66号公路》电视广告。从开始的恶搞视频到成熟的专业制作,微电影行业越来越趋向成熟。

2011年这一年便有超过2000部微电影短片问世。2010年微电影成为众人皆知的一个名词所以很多人将这一年成为微电影元年。如今微电影也变成了一种行业需求,商业广告与微电影结合成为各大公司新宠。

四、微电影中前苏联蒙太奇的运用

1.表现蒙太奇在微电影中的运用

微电影因其特点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展现出一个有情节起伏的故事,这就说明它不同于普通电影的叙事模式,必须对情节发展做一些改变,因此大量的前苏联蒙太奇理论剪辑手法被运用,影片的开始结尾并不是缓缓的到来而是被尽可能的压缩,情节发展甚至被省略,开篇就有可能展现全剧。

以《老男孩》为例,《老男孩》影片开头这几组镜头表现的是毫无相关的内容,导演却将它们组接起来然后才进入整体开篇叙事,短短几分钟间接地交代了主要的人物职业等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篇故事中导演并没有将情节以时间顺序来安排反而运用大量前苏联蒙太奇的手法。当王小帅当街跳迈克尔杰克逊舞蹈的时候,将王小帅的舞蹈和迈克尔的舞蹈几秒之间快速地剪接穿插起来,给观众视觉上强有力的冲击,这种隐喻的表达更是锦上添花。在展现报道迈克尔杰克逊死讯的新闻时,利用前苏联交叉蒙太奇手法进行剪切,同一时间,一边是王小帅从电视上看到,一边是肖大宝在车里从电台收听到,两边穿行对比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不知不觉地关注起来,以致于手边的工作都没做好,王小帅被人砸了店,肖大宝撞了别人的车,通过这种境况的展现隐喻他们青春一去不回头。

隐喻式蒙太奇是按照剧情发展和故事情节的需要,利用景物画面等来直接点明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这种构成方法,烘托渲染即将要出现的人物或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起到展示影片中心思想的效果。而前苏联杂耍蒙太奇是比隐喻蒙太奇则是更为抽象的表达。恰如其分的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的运用可以表达出更好的效果。

2.叙事蒙太奇对微电影的影响

蒙太奇的叙事表意就是将故事缓缓道来,把文字变成画面一一展现给观众。情节画面对白音乐,几个要素相结合给观众视觉听觉全面的刺激享受。

例如《老男孩》影片结尾部分,肖大宝和王小帅在舞台上唱起了自己创作的饱含对青春怀念的歌曲――《老男孩》时,出现了一系列层层交替的画面,高中时的伙伴现状以及他们代表的80后这一代的生活状况,还穿插了评委们的反应――曾经美丽的校花,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在家吸烟无所事事的家庭女子;曾经的大胖子如今成了犀利的烧烤摊主;当时的小眼镜男孩成了现在每晚加班吃泡面的工作狂;曾经的跟班现在有着一个不幸福的家庭。舞台上肖大宝边弹奏吉他边演唱《老男孩》,而王小帅则随歌起舞,导演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切换镜头,有他们读书时候一起创作歌曲,弹吉他跳迈克尔杰克逊舞蹈的镜头,这几个毫无关联的镜头组合在一起隐含的寓意却是观众一眼便可以明白的。

3.前苏联蒙太奇运用中的利与弊

前苏联蒙太奇理论在微电影的运用中越来越频繁,甚至很多在电影中都不再运用的某些前苏联蒙理论都重新出现在微电影中。

前苏联蒙太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微电影的核心特征是“微”,所以不能像传统电影那样讲述一个时间长、情节复杂的故事,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的优势正体现在了这一点。前苏联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也正好符合了微电影的这种种特性,运用隐喻、联想等等手法来表现差距,时间空间的场景变换,在短时间内就交代了比一般叙述更多的故事情节,丰富了微电影的表现力,使得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同时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的表现手法在创造了影视中的时间空间对接的同时也体现出弊端。微电影中由于时长限制但却要表达更多的内容,因此画面的拼接繁冗复杂,场景转换快速,往往镜头之间衔接的不紧密,观众的思维很有大程度上会跟不上影片的进度,明白不了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微电影《日光之下》,从影片开头小男孩仰望昏暗天空的镜头突转到一个高中生在地下通道仰望着天窗,又接到一个美术画室老师在给一群将要艺考的学生讲课,不到两分钟的画面突转了三次,忽略了观众的接受能力,往往适得其反,使观众看了以后不知所云抓不到重点。

微电影依靠网络为载体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圈子中去,前苏联蒙太奇作为微电影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部微电影的好坏。在电影中不再运用的前苏联蒙太奇理论又频繁出现在微电影中,合理适当的运用才能为微电影锦上添花,过度的运用只会适得其反,毕竟微电影是面向大众的艺术作品,应该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微电影也开始启用明星,企图通过明星效益来达到目标,而忽略了剧本本身的创新,一部电影的好坏最开始体现在剧本上,因此从内容形式上开始,以创意取胜才是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芳.微电影的青春期[J].经济,2012.

[2]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