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推拿保健与养生

推拿保健与养生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14: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推拿保健与养生,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推拿保健与养生

篇1

【关键词】 推拿; 摩擦法; 养生; 保健

摩腹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称为“养生之道”。摩腹养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内容之一,至今仍具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实用价值。

摩腹是中医推拿的基本方法,以手操作为特点。以力为基础的推拿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频率)等要素。在摩腹的方向上,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中医药院校本科《推拿手法学》教材中关于摩腹补泻方向(不同治疗效应方向)的论述也互为矛盾,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1]认为“顺摩为泻、逆摩为补”;而21世纪课程教材《推拿手法学》[2]认为“顺摩为补、逆摩为泻”。为探讨不同方向摩腹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本文比较不同方向摩腹对健康人体肠电图的影响,以期验证有关方向补泻对肠功能的影响,以利于指导养生保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03/11选取在青岛市中医医院实习、进修医生90例,将其随机分为顺时针摩腹组、逆时针摩腹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逆时针摩腹组1例,因未能坚持推拿而脱落)。顺时针摩腹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8.05±12.34)岁;体质量指数23.41±4.23。逆时针摩腹组29例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29.34±11.08)岁;体质量指数22.78±4.93。空白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7.54±12.67)岁;体质量指数22.26±4.97。三组受试对象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年龄18~45岁的健康成人;(2)既往无器质性疾病史,临床体检未发现消化系统及相关疾病者;(3)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1)精神病史者;(2)有消化系统症状及继往消化道疾病史者。

1.4 实验方法

1.4.1 实验前准备 受试者于实验前1周禁服任何药物。于实验前一日晚餐后禁食。

1.4.2 检测指标 运用EGEG5D5型胃肠电多功能微机分析诊断仪(合肥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检测肠电图平均频率、平均波幅。每一指标分别检测4个导联,1导联代表升结肠点(脐向右侧水平延线与右锁骨中线垂线交点内侧2~3 cm),2导联代表降结肠点(脐向左侧水平延线与左锁骨中线垂线交点内侧2~3 cm),3导联代表横结肠点(脐上1~3 cm),4导联代表乙状结肠点(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内2/3与外1/3交点)。

1.4.3 检测时间 于晨起空腹分别检测受试者肠电图约13 min,后施予摩腹(空白对照组休息相应时间),术毕再次检测肠电图13 min。

1.4.4 推拿方案 (1)范围:以肚脐为圆心,肚脐至剑突距离的2/3为半径(恰从肋缘下滑过);(2)手形:双掌重叠,顺时针摩腹组左手在下,逆时针摩腹组右手在下,要求紧贴皮肤;(3)次数:操作300圈;(4)频率:每分钟40圈,综合频率与次数,每例操作约8 min;(5)力度:操作轻柔,受试者能忍受,无痛苦表情下进行;(6)推拿介质:患者腹部铺巾,于巾上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自身前后对照行t检验。

2 结果

各组摩腹前后自身比较中,顺时针摩腹组摩腹后,除升结肠频率,其余各检测点频率、波幅均低于摩腹前,其中横结肠波幅明显低于摩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摩腹是传统推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保健和防治脾胃疾病。早在《礼记·内则》就有“濯手以摩之,去其皱”的记载,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说“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清代养生家方开所著《延年九转法》为摩腹养生专著,谓长期摩腹能“却病延年”,强调摩腹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性,但未提及保健时摩腹的方向。曹仁发[3]认为,摩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活动均可。本文结果表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后肠电图的频率和波幅都低于摩腹前,提示摩腹有抑制健康人肠动力的趋势,但不同方向摩腹之间却未表现出差异性。

国内外研究证实,肠的功能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Adler等[4]首先发现结肠运动功能在睡眠时下降,Bassotti等[5]进一步发现升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在睡眠时同时发生运动减少,但都在早晨醒后活跃。本研究中受试者在检测时,不但清醒,且距晚餐后禁食已14~15 h,完全处于饥饿状态,所以结肠运动当十分活跃;加之实验过程可能对其心理的影响等,符合人们对应激状态下结肠运动功能增强的观察[6](饥饿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轻柔的摩腹首先是一种外来的良性刺激,对应激的肠道功能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中摩腹可使受试者相对活跃的肠道功能状态回复到正常,而不会对人体胃肠产生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摩腹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在健康人群中摩腹方向无实质意义,在养生保健中应以自身摩腹方便、舒适为宜。

参考文献

[1] 王国才.推拿手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1.

[2] 王之虹.推拿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

[3] 曹仁发.中医推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

篇2

与大多数人不同,按摩保健可不是光退休后才开始接触和学习的。早在50年前,他就开始自学了。

1961年,光在部队当兵时把腰摔坏了,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63年退伍后,他因腰痛经常到龙华医院、香山医院去做推拿、按摩和针灸。慢慢地,他对穴位和按摩有了兴趣,在学习医生按摩手法的同时,开始买书自学穴位、经络等中医知识,并在自己身上实践、摸索。

1967年,因工作需要,光支援“小三线”,到安徽进行工厂筹备工作,这一去就是20年。到安徽后没多久,他就当了爸爸,因医疗条件所限,孩子生病后他想到了去书店寻觅小儿推拿的书,慢慢自学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光一直未痊愈的腰病时常反复。1998年,他的腰痛加重,只好又到医院就诊,进行了一年半的正骨治疗。令他欣慰的是,现在十多年过去了,这个老毛病再也没有发作过。

锻炼加按摩 重新站起来

意外总是难免的。2002年,腰病痊愈、刚刚退休的光仍有满腔的热血,但一场意外将他推入了深渊――他被摩托车撞了,导致肩部受伤、颅内缓慢渗血。当时,颅内渗血并未被发现,直到他慢慢地控制不住走路方向、最后完全不会走路了,才被发现并进行了手术治疗。出院时,他是坐在轮椅上的。

回家后,备受打击的光问自己:下辈子怎么过?坚强乐观的他很快下定决心:一定要重新学会走路,好好活下去!在爱人的支撑下,在拐杖的辅助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走路,常常只迈开几步,全身就会汗湿。同时,他每天要花2小时为自己按摩,早晨起床后花100分钟按摩全身的穴位和经络,从头顶的百会穴一直到足底的涌泉穴,晚上睡觉前花20分钟按摩部分脏器、穴位和经络。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苦苦锻炼、按摩三年后,光终于一点点地把拐杖扔掉了,重新自如控制自己的双腿,回归健康人的生活。

学习加分享 健康传他人

2009年,小区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精通中医按摩的光被推选为组长。从那以后,他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断从书籍、报刊、电视养生节目中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然后认真备课,将这些知识加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成员,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如今,光已经73岁,除了多年的轻微高血压需服降压药外,健康状况很好,偶尔感冒,在他的自我按摩下也会很快痊愈。

专家点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张宏

篇3

看病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民生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健全医疗卫生制度。而在疾病和健康之间,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亚健康群体,他们离健康和疾病都只有一步之遥。注重调养,可从亚健康恢复健康;听之任之,则迟早从亚健康演化到疾病。正因如此,近几年来,养生行业变得炙手可热,理疗、餐饮、运动、书籍、保健品、电视节目等等,都大打“养生”牌。最直观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养生馆,美容、减肥、Spa、推拿、针灸、拔罐、足浴、保健……你几乎能在随便一条街上遇到这些类似的场所,它们是养生行业中最前沿的场所。

养生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食补疗法,主要的代表形式有食疗、进补等。由于现代人因营养不足引起的亚健康情况已经非常少见,所以食补现在多作为一种辅的形式存在。

第二个阶段是人工理疗,主要的代表形式有推拿、拔罐、足疗等。人工理疗的风行,得益于人们对药品毒副作用的恐惧。药品对治疗亚健康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毒副作用,所以多数人都选择中医推拿等人工理疗方式。然而人工理疗方式因为需要人工操作,而每一位操作者的手法、力度各不相同,所以在保健效果上也差异较大,已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要。

第三个阶段为自然疗法,主要代表形式有经络疗法、熏蒸疗法、疏通经络等,这些方式避开了前两者之间的不足,不仅有明显的保健与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小,成为大家追捧的养生理疗新贵。

中产阶级的形成,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为养生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亚健康给身体带来的症状,写在脸上就是痘痘、色斑,任何面子问题都跟身体有关。写在身体的感觉就是头晕乏力,嗜睡,精力欠佳,月经不调,更年期提前,免疫力低下,腰腿酸痛胀,肩颈疲劳, 身体机能老化,健忘等症状。这些症状算不上病,但很常见,医院不收治,却每天困扰着你。既然如此,按理说,专门缓解亚健康状况的养生馆应该非常受人欢迎,但情况真是这样吗?事实上,这些年虽然养生馆遍地开花,但也往往受人诟病,乱象丛生。

首先便是从业人员的专业问题。业内人士介绍,养生保健从业人员鲜有人经过正规培训,很多所谓的按摩师、刮痧师几乎都没学过专业的中医知识。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就是观摩“前辈”的手法,再自学完成“毕业”。实际的操作经验,大多通过为客人服务来积累。 据了解,在我国保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多为农村进城务工者,学历较低,普遍缺乏医学专业理论知识。

“品牌缺失、缺乏特色、人才匮乏、缺乏标准”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休闲保健产业发展的四大问题。近几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在大学或社会上设立正规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需持证上岗。也有一些商家主动求变,与学术机构或专家合作,为员工培训专业技法,从而脱颖而出,持久盈利。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