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做好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强化基础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利用健康教育课,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卫生与健康知识,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对枯燥的健康知识感兴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因此,我们担任上课的老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准备了许多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例和故事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时穿插诙谐的语言,制造幽默的气氛,使学生在阵阵笑声和轻松的环境里获取了健康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就是要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了学生对青春期卫生知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随着自己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特别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青春期常常又是人生的神秘时期。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这些生理变化,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健康。要珍惜青春,就要学习好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掌握好青春期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以此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很好地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青春期录像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分别组织男、女学生进行专题上课。通过学习,使女生懂得了“月经”是怎样产生的,以及经期的卫生保健等知识。男生也了解了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等知识。弄清了什么是第一性征,什么是第二性征等。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个人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他们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
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好的落实到实处,我们还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园地,定期举行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并利用广播、黑板报、卫生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防病治病、饮食饮水卫生、消灭四害等方面的知识。比如:每年的“爱牙日”我们向学生宣传患龋齿对人体的危害、保护牙齿的意义及正确刷牙的方法等。在我校的卫生宣传栏中先后刊出了预防近视、防治沙眼、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知识、饮食饮水卫生、消灭四害、等卫生知识。并根据各种传染病不同的流行季节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宣传预防的知识.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人生最有可塑的年龄阶段中获得应有的保健知识.为其成年之后拥有健康的身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教育的开展,达到了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近几年来学生的常见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实践证明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振奋精神面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因病缺课率逐年下降,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基础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有效培养,防病保健意识加强,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三、完善制度,重过程看结果,
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其中视力低下,龋齿是学生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视力低下,呈逐年上升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对学生视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了防近措施,除在健康教育课上讲解眼保健知识外,卫生室经常组织卫生干部进行检查和监督,并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既负责有能干的小干部,协助卫生室共同参与全校有关卫生事宜我们还经常督促学生注意用眼卫生,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发挥学生保护视力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课外活动、课间操及眼保健操,要求做好班级卫生工作计划,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视力疲劳的恢复和预防近视的形成和发展。还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来提高教师,家长对视力不良危害的认识,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视力不良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理,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眼保健操比赛,每班抽查10人进行比赛,通过比赛目的是让学生懂的做眼保健操的重要性以及巩固正确做操的动作。六月份有对学生测试视力,正是前面做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所以全校新发病率控制在1.98%。视力正常占80.7 %,视力不良占19.2 %。恢复率占39。8 %。龋齿也是学生的常见病之一,经过几年来的防治,我校学生的龋齿发病率逐年下降。三月份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窝沟封闭(63人,195颗)。其次是对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邀请三(1)的班主任一起与我上课,我们认真备课,上课前进行了调查,早晚都刷牙的占85%,牙刷平均二个月换一次占70%。根据以调查情况,教师在课中还进行认真的讲解。学生积极性很高,并建议学生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成效更加显著。其次是对一年级进行麻苗、白破和乙脑接种。近一年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学校的卫生预防保健上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在预防水痘、流感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爱国月活动。
1 在卫生保健课堂中融入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卫生保健课程是卫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整体论的健康观念,强化预防的观念,提高学生以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
作为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是保护健康的一门学科,不但要让学生从中树立必须要有的护理观念,更重要的是要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保护自身健康的知识。而青春期学生的自我保健知识很大的一个空缺就是性知识的缺乏。
1.2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对于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前,尤其是5岁前。该阶段全面的性知识、性情感和性道德教育,将决定一个人一生有关“性”的一切。然而我国高校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懂得性知识,而其余大多数学生几乎都懵懂不已。一听到、避孕药等字眼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笑,或者捂住脸,再不然就是躲开,性教育亟待加强。
1.3 性教育的缺失带来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性病等传染病在向青少年伸手。
由于缺乏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我国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婚前、人工流产和性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未婚青年面临与性相关的健康危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产的人中有50%是青少年;50%感染艾滋病毒的也是青少年;每天有6000名青少年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有1400万的青少年生育,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意外怀孕;每分钟有10个少女进行不安全的流产;而对于15岁以下的少女,因生育和怀孕引发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危险会是25岁以上妇女的25倍[1]。我国新发艾滋病感染中,由于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占到了总数的80%,而感染人群涉及到各个年龄层,其中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十几岁二十来岁的青少年艾滋病感染比例明显上升。而且除了男同性恋的同性性接触感染率非常高以外,异性的少年男女中,女孩比男孩更易感染艾滋病。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人体性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发育的日臻成熟,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现象,如少男的遗精,少女的月经初潮,伴随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而突如其来的性冲动等。如能及时进行性教育,青少年就能正确对待、处理这些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对于促进他们身心正常发展,防止性生理和性心理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卫校虽然都是女生,但是她们的问题也很多,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性观念越来越开放,过去的卫校女生认为只有在相爱的两人之间才可能发生性关系。此前几年,一些卫校女生虽然仍然认为两人如果相爱才会发生性关系,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会和他结婚。现在,一些女生认为,即使两人不相爱,只要不是互相利用,也可以发生性关系。性观念过度开放,不仅影响婚姻家庭稳定,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很多青少年由于不懂艾滋病等性病的有关知识,由于一时受到诱惑或者冲动,或者害怕拒绝发生关系后遭到分手,糊里糊涂地就发生。虽然有的接受过性知识,但是接受和学习的青春期性知识、生理健康知识很不全面或者不正确,而在整个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所开设的课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性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
2 如何在卫生保健课堂中融入性教育
2.1 卫生保健课程将会涉及到人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尤其在讲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章节中,可以把社会的发展变化及社会开放带来的人的性观念的改变,性观念的过度开放带来的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的性开放是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人这一个体难免会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在发现身边一切人,事都改变时,自己也就无法再坚持镇守住心灵的这片净土。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与影响,加上媒体的宣传,似乎社会也默许了这些,反而保守的人是过时的人。这些现象都是导致青少年走入误区的原因。过早地涉及性生活,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多无法想象的后果。回归到社会,性滥交的隐患已上升到了彼此心知肚明却无力改变的事实。因此,为了杜绝性观念的过度开放对青少年尤其是少女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首先要从社会发展导致性观念改变的角度大力教育。
让学生看到西方社会已经从性开放,导致的肆意的艾滋病与性病的教训中重新找到新的中心点。让她们知道虽然现在是开放的时代,但是不管什么年代,自重总是对的,自重才能得到尊重,自爱才能得到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才不会盲目跟风,才不是盲目生存。社会可以生活百态,但任何人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点做准则,不然别人错了也不知错在哪,还把错误的东西奉为流行来追捧。不能把学习当借口,把欢愉当时尚。毁了自己的思想,接着就会毁了身体,毁了健康。别人以血泪换来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假思索选择他们走不通的那条死路。
2.2 卫生保健课程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章节中,更应该将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作为一个重点介绍的内容,全面系统的讲述,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性传播。性教育和艾滋病的预防实际上是一个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在青春期,艾滋病的预防教育算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在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只有恰当地接受了性教育,才能够比较有分寸的把握住自己,在预防过程中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向青少年人群中迅速传播的艾滋病本身是一种什么疾病,有多么严重,传播速度有多么可怕。其次,必须能够让学生明确性传播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所占的比重,在学生诚惶诚恐谈论这一疾病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加入性教育。
比如因为越早发生性关系,一生当中就越不可能保持一个。而多一个,就多一次感染的机会。越多,碰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伴侣的可能性越大,告诫她们一定要谨记,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是唯一的法宝。比如女孩子为保证自身安全必须做到不和临时伴侣或不认识、不熟悉底细的伴侣发生性关系;不能和有许多不同的人发生关系;如果没有或不能弄清某人的性关系史,不要和他发生性关系,或者只将严格限于不会接触到等分泌物及血液的活动,比如拥抱。在讲到这些时学生每每都会感到所处的环境的可怕,其实这也正是想让学生在要做出不恰当的时候能够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
2.3 还有一些性保健知识可以在生活行为方式与健康、性格与健康等章节内容中提出。
由于刚进入青春期,很多女孩生理卫生保健知识都不懂,有些爱美的女孩就常喜欢穿显露体形曲线的紧身衣,比如紧裆裹臀的三角内裤或高弹紧身健美裤。这类裤子紧裆、包臀,面料多为化纤织物又密不透气,使阴道分泌物和汗液不易散发,极其适宜细菌孪生繁殖,引起阴道炎,而这些疾病也是属于性传播疾病中的。还有些女孩性格偏向文静内向,不论上课下课学习还是休息时间一直坐在座位上,除了去厕所的时间外整个一天都在坐着,可怕的是,调查研究发现,对女性来说,久坐不动可以导致各种疾病,首先,久坐不动会使会位温度过高,尤其是在月经期,温度过高会使卫生垫上的细菌大量滋生繁殖,容易引起阴道和生殖系统炎症。其次,久坐会使“卵巢缺氧”,成为伤害卵巢的重要因素。长时间坐姿不佳,还可能引起慢性附件炎。对于那些本身就有子宫过度前倾或者后屈问题的女性来说,久坐还会导致经血逆流入卵巢,引起下腹痛等问题。
因此在这些章节中融入性知识教育的例子既符合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于保护青少年女性自身健康来说是相当珍贵的知识。
2.4 再比如讲大气环境与健康中太阳辐射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时,就应该把很多女孩子常常忽视的问题:内衣裤的晾晒作为例子进行教育。很多同学知道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但是就是不懂得把内衣裤拿到阳光下去晒,或者在人看不到的犄角旮旯里晾干已经成了她们的习惯。另外也有些是因为不懂得阴暗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
此外女性的保健以及月经期的其他很多性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完全懂得的,也有知道一点,但不完全。而她们的其他课程当中又涉及不到这些重要的健康知识,因此,在卫生保健课堂融入这方面的教育显得特别突出与重要。
参考文献:
[1] 樊尚荣. 女青少年生殖健康面临的问题[J].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5)1055-1056.
[2] 尹士奇. 卫校女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553-55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84-02为了解在校中专女学生的月经情况和常见妇科病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搞好青春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于2012年5月,开展对我地区医学中专在校女学生的月经情况、妇科常见病的情况问卷调查,将结果分折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1.1对象以我市中医药卫生学校在校的女生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16-25岁。
1.2方法2012年月5月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不记名方式,现场指导女生按问卷内容认真填写后收回。
1.3内容及标准调查内容有月经初潮时年龄、月经时血量、天数、周期、痛经和妇科炎症发生情况等。对其评判标准主要按照《新编实用妇科学》进行[1],经血量;经期用市售普通卫生纸4片以下为量少,5-20片为适中,21片以上为量多。月经周期:正常为25-38天,小于25天或大于38天为异常。经期持续天数:7天以下为正常,超过7天或无规律为异常。痛经情况:无腹痛为正常,经期轻微下腹部胀痛为轻度,疼痛较剧烈,对生活和学习无影响为中度,疼痛剧烈,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卧床休息为重度。以上各项中,占有一项不正常者评为月经失调。
2调查结果
2.1初潮时年龄及痛经发生情况共收回有效答卷954份,整理分折后,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女生初潮年龄主要在12-15岁,占92.97%(887/954),初潮年龄为10-12岁的女生,中重度痛经的发生率较高,为31.25%-40.68%;初潮年龄13-16岁的中重度痛经发生率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因素影响,也受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2]。本次调查的中专学生的月经初潮年龄86.58%(826/954)分布在12-15岁之间,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50岁,这个结果与郭锡永等[3]报道的基本相同,其中2.72%的女生初潮年龄为10岁,也呈现出初潮年龄提前的趋势[4]。
本次调查发现,痛经发生率较高,为61.13%。月经初潮年龄在10-13岁的中重度痛经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初潮的年龄提前发生,痛经的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这与郝桂荣等的调查结果相似。女生月经失调的发生率也较高(38.58%),经统计,妇科炎症患病率为6.91%,但患病的学生中,就诊率未达到80%,表示有部分女生缺乏对围经期的保健意识。生活中造成女生痛经、月经失调和妇科炎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从家乡到学校后周围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习方面的压力;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之月经期不注意经期的卫生保健;不注意营养等。此外,也与个体差异和个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因此,随着当前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对青少年及早进行生理卫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这对预防妇科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应加强各校女学生的生理知识和女性保健意识的教育。卫生工作者、校医和老师应互相配合,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学习,适当安排,尽量营造舒适合理的学习环境。此外,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保健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一些预防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性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徐增祥,江森,等.新编实用妇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