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青春的生命

青春的生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6: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青春的生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青春的生命

篇1

在太阳下,

亮出青春的活力。

树林里,

小溪快乐地奔跑。

欢腾着的溪水,

透出青春的活力。

天空中,

小鸟自由地飞翔。

有力的翅膀,

展示青春的活力。

草地上,

如同钻石的小露珠。

从这棵草跳到那棵草,

蹦出青春的活力。

运动员向终点跑去,

努力地跑。

着独特的方式,

跑出了青春的活力。

让我们抛去烦恼,

篇2

作为抒情性极强的文体,散文创作势必会随着主体生命体验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从抒写锦簇华年到唱响青春祭词,再到如今的生命思考,潘云贵的散文创作清晰地记录了个人情感的变化,折射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遭遇的种种心思,是九零后这代人思想史和心灵史的写照。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锐作家,潘云贵携带青春题材的作品跻身文坛,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淡淡的忧伤是读者对他过目不忘的标记。潘云贵中学时代开始发表散文,现在他仍然站在青春的末路,导致青少年时期的各种情感经历成为他表现的主题。青春期萌动的爱情曾带给潘云贵无尽的遐想,也带给他绵长的忧伤,他的很多散文如《风吹过的下雨天》和《那些想念会在秋天说话》等均是表现青涩的爱情。无奈的生活压力幽灵般罩在年轻的心上,我们来不及享受沿途的风景便被吸进现实巨大的漩涡,于是不得不搁置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端坐在教室里或埋首题海,让美好的时光悄无声息地流淌殆尽。直到有一天,枝头的知了再次响起的时候,猛然回头却发现青春已到了曲终收场的时候,各种酸楚之味涌上心头。写作成为排遣少年心中苦闷的唯一合法行径,这些关于青春的绝唱构成了潘云贵散文创作的主旋律,《青春是颗忧伤的子弹》等大量作品便是他对青春的吟咏和喟叹之词。

浪漫爱情、理想情怀、孤独惆怅,亦或忧伤流浪应该是青春书写的主题。孤独是潘云贵散文作品的情感底色,从他代表之作《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摸样》、《有颗橘子永远十七》、《想念你,长相清澈的少年》等作品中,读者一定会被那些淡淡的忧伤所感染。潘云贵作品中的忧伤来自孤独,他在很多文字中多次提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因父母工作繁忙,他时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几天不出门,陪伴他的除了那些不会说话的玩具外,就只有自己跳动的心灵。这也是为什么潘云贵的作品常常采用自我独白和力图与自己对话的叙述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孤独不仅是潘云贵散文的表现内容,而且演化成他独特的散文表现方式。也许因为年轻的缘故,潘云贵流浪的经历并不丰富,即使一次次的远足也只有看风景的心情而难有流浪之窘迫。从东南的故土长乐北上千里求学佳木斯,这是他目前遭遇的最大的流浪事件。在北国的冰天雪地里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当南风吹起的时候想念远方的父母,或者在繁星满天的夜晚回忆年少的故事,这些交织成潘云贵散文的流浪主题。比如《翠绿时光的惦念》、《家书》等作品,再现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对流浪的体验和感受。

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宿命的安排,但内心却强烈地抗拒着孤独与绝望,由此生活才会充满希望,我们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表现青春的孤独和寂寞不是潘云贵散文创作的最终旨趣,坚强地面对时光流年中的无奈并试图抵抗流逝的青春,让生命永远驻足于韶华时光,这才是他写作的目的。更多的时候,潘云贵青春题材的散文其实是在表现一种生活姿态,是在述说一种内心理想的生活。因此,我们不应将其散文简单地理解成青春期书写,或者个人成长经验的诉说,潘云贵笔下的青春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情感具有普适性价值和意义,它实际上业已成为九零后这代人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他们成长史的诗意表达。比如《我们永远都是年轻的模样》中有这样的话:“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了。经过谎言,承受欺骗,习惯敷衍,忘记誓言,放下了一切。世界惩罚了我们的天真,磨损了我们的梦。但内心还是不断地闭合,勇敢地开放,一往无前地爱。既然无法得到,索性就放手成长吧。年少的忧伤是人生必经的花园。”可以说,九零后在经历了生活的诸多磨难之后,他们的心智已经开始成熟;与此同时,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他们一如既往地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希望。由此,我们从潘云贵的散文中看到的不仅是他个人的生活态度,更是一代人的坚韧精神和理想情怀。

篇3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的信念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1.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尤其是作为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慨!但我觉得,既然当了班主任,就不要有什么怨言,而应该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虽只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件事情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件事情,那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你就会自觉加大工作力度和情感投入,就会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为此多年来,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而且我觉得我也与这样的学生一起成长。

2.“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说实话,在最初几年和我们职专的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而这种情绪在我们所有的职专教师中也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但是,在几年的朝夕相处中,我们慢慢地了解和学会了平等交流的重要性,也慢慢在关爱学生的感召下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07年我在与我曾经的学生网上聊天时他的一句话震撼了我。他说:“谢谢老师看得起我,让我完成了也许就我的家庭条件和学习成绩根本就完成不了的高中学习生活;尽管我没考上很好的大学,但我现在能凭借我的努力独立生活。如果没有你当年的鼓励和关爱,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会怎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能会是我今后这一生从事、热爱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

3. 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面对我们职专生普遍基础差,信心不足的实际情况,每年在开学初的几次班会中,我都会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带着自信融入课堂,开心学习成长!我认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会组织、激励学生设计好每一个主题班会。每当我看到有些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的不断进步,我是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5. 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6. 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等等。作为班主任,我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所以在接手班级之初,我先制定适合班级情况的班级制度。我认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万事开头难”但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班级制度试行初期,一定要“紧盯死守”。我的制度如下:

1.我总是坚持“值日班长”的制度。也就是班级管理的轮换制。从而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态度。值日班长的职责:在黑板上填写名言警示词、监督或提醒学生的一日常规(早操、值日、宣誓、唱歌、真空自习等等)、写班级日志。

2.主题班会的发言。每周的例会上我都要求3到4个同学发言(总结自己一周来的学习和生活感悟)。都是随机的。我想这也是一种交流和相互学习。而且时间久了,我觉得培养了学生定时反思、及时改进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和同学交流谈心。要想形成好的班风和学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找学生谈心,在拉近师生感情距离的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期望和思想,及时处理和调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也为班级制度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