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设计与艺术管理

设计与艺术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13 09:55: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设计与艺术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设计与艺术管理

篇1

目前,我们环艺专业课题组承接了20多项纵横向课题,主要涉及室内装潢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小品创作、绿化设计、现代生态农业规划等。我们采用课题引导形式,即环艺实训室在每周开学第一周公布本学期的课题项目,引导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环艺行业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掌握从绘图员到设计师的各个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能减轻教师科研的负担。

2学生设计创作基地型

实训室作为我院大学生设计创作活动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设计竞赛、设计汇报交流、设计模型制作、设计论文竞赛、设计作品布展等。

3对外服务型

目前,环艺实训室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对外社会服务,主要包括:1)电脑绘图与设计(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Vray)技术服务;2)手绘表现(马克笔、彩铅)技术服务;3)助理景观设计师培训;4)室内设计员培训;5)模型制作培训。

二、开放式实训教学的管理与建设

1开放式实训室项目实训教学组织

在开放式实训式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咨询、计划、实施、检查、评价5个过程来组织实训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完成项目实训,包括项目的前期调查、分析、设计、汇报、布展、总结等,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训的总体情况。

2加强开放实训室设备管理

我院十分重视本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于2009年~2010年花费40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实训设备、实训材料以及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室通过建立电子门禁系统和摄像监控,实现实训室的合理开放。目前,环艺专业的4个实训室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实训课程教学,其实训室设备和材料各不相同,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各自的课程情况建立设备运行维修、维护记录档案,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

3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

具体管理制度有:《实训室负责人职责》《实训室固定人员职责》《实训室客座人员职责》《实训室学生守则》《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实训项目工作流程》《实训室档案管理制度》等。

4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

实训教师是进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基础,实训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施、学生的技术水平。所以要培养合格的能很快融入企业工作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加强实训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因此,培养出一批知识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优秀实训师资队伍是刻不容缓的。

5建立科学规范标准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训成绩要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如以景观植物设计实训课程为例,采取实训教师评价与团队小组成员评价和学员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体系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实训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吃苦耐劳精神和合作意识的评价。在进行考核评定中,从知识点的应用(20%)、技能点的应用(20%)、设计成果(30%)、设计思想与方法(20%)、工作态度与实训纪律(10%)五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并对有创新的设计、承担组长工作的学生有鼓励加分。

三、开放式实训室教学效果

1)学生熟练基本绘图技能,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创新意识。环艺专业开设的课程如手绘效果图、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植物设计与应用、景观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设计课题、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等课程都包括实训部分,这些实训课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紧密。通过开放式实训教学,学生可以自己的特长或者兴趣选择实训项目,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譬如,由老师担任设计总监角色,同学们做设计师,根据课题的内容、设计任务、学生兴趣特点、认知和技能基础、性别和性格差异等情况,将学生组合成5人~6人的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设计室主任,每组同学要分工明确,依据设计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来参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课题任务布置后,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共同利用实训室资源。

2)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成果显著,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环艺专业课题组教学团队中包括16名教师、3位教授、6位副教授;15位具有硕士学位;50岁以上3人,40岁~49岁5人,30岁~39岁7人,30岁以下1人。团队中有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5人,优秀先进个人4人。累计50余篇,累计科研30余项。团队中白艳萍老师主持的景观设计项目于2012年入围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王伟、蒋哲萌、周晓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作品获中国建筑艺术“最佳指导教师奖”。

3)增强环艺专业自身建设。环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实训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我院环艺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发展、对外的社会影响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我院环艺专业已于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苏教高[2012]23号)。

篇2

1 研究区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 48.6%上升到了2013年的80.5 %,位居江苏省第一。预计到2020年,南京市将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镇化水平稳定保持在83. 0%左右。

降雨情况方面,南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 082. 5 mm,最大年降雨量1 825. 8 mm,最小年降雨量647. 9 mm ,常年平均降雨117 d,在我国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的即为湿润地区,可以得出南京市降雨量充沛,湿润型的地区气候十分适合植物生长和雨水收集与管理。

南京市在每年5-9月为汛期,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0%左右,特别是梅雨时节,雨量较大,曾出现过24 h降雨274 mm,2 d降雨320 mm,7 d降雨396 mm的记录。硬质化地面较多的城市由于梅雨的原因较易发生雨水的洪涝灾害,所以对于城市绿地进行雨水管理,使其在暴雨情况下调蓄雨水,具有雨水收集管理功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土壤情况方面,南京市土壤基本类型为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2种。研究显示,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被不同程度地压实,造成了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孔径的变化,导致南京市城市土壤的入渗率、初始与稳定入渗率之间的差异增大。其中一些土壤压实严重的地区出现了水分入渗的限制层,这些地区土壤的入渗率显著下降,直接导致地表径流的增加,易造成自然灾害。

南京地下水情况方面,资料显示,南京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总量为每年7.27亿t,可开采量为每年3.79亿t,在现状条件之下,南京市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压力较小,地下水量丰富,但地下水的分布很不均匀。在很多地区,由于城市建设及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10-2015年15个监测井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南京市境内监测井地下水氨氮普遍超标,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2010-2013年污染逐渐恶化,15个监测井的氨氮含量已全部超过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93 ) II类水标准。其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地表水污染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加剧。

以上情况反映出,对南京市进行雨水综合管理,措施上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增加土壤雨水的下渗力,减少雨水径流导致的地表水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使得雨水利用、防洪减灾、景观规划、改善环境等功能融为一体。

2 项目介绍

2.1 区位及项目规划范围

南京金港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于2000年10月,2004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心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的栖霞区,科创园地处仙林大学城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间地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南京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基地(图1)。

整个科创园总用地约为160 000 m2,按建设工期分区,金港创业中心主要区域包括金港一期场地、金港二期场地。其中一期面积为101 300 m2,二期面积为58 700 m2。景观设计范围即金港科创园二期入口景观带,对设计场地进行实地调研,整个设计场地面积为11 035 m2(包括一期二期建筑旁绿地、中央分车带绿地),其西南方向为金港二期建筑群,东北方向为金港二期入口道路。规划场地位置介于科创园一期与二期之间。与科创园相邻的西南方向的仙新路与一、二期场地存在一定高差,致使每逢雨季,整个科创园就要遭受严重的雨水洪涝灾害,使得园区内出现积水区域,而设计场地即为科创园地势最低处,是雨水汇流的主要区域,极易造成积水(图2)。

2.2 雨水径流量计算分析

整个科创园除设计场地外,其他用地主要汇水面包括建筑、绿地、道路、硬质广场4个区域,经统计计算得知,其中建筑面积共约48 594 m2,绿地面积共约33 439 m2,硬质广场面积共约10 107 m2,道路面积约占56 825 m2。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取南京金港的建筑屋面径流系数0. 85 ,硬质广场径流系数0.50、道路径流系数0. 80、绿地径流系数0.25进行雨水径流量计算。

金港科创园雨水径流总量可以用公式W=h小F,其中h为降雨厚度,即降雨量(m},通过南京市的汛期降雨量(5-9月、降雨量652. 7 mm)及非汛期降雨量(10月一次年4月、降雨量429. 8 mm)得出金港科创园各类汇水面的雨水径流量及不透水面径流量比,得出建筑屋面年雨水径流量为44 712.55 m,硬质广场年雨水径流量为5 470. 41 m,道路年雨水径流量为49  210. 45  m,绿地年雨水径流量为5 429.66 m年雨水径流总量达104 823. 07 m

分析表1看出,金港科创园的不透水面产生的雨水径流量在汛期和非汛期都近95 %,占了很大的雨水径流量比例,建筑屋面、硬质广场和道路是科创园雨水径流的主要产生源,加之科创园绿地规划保持传统方式,未将绿地用于雨水管理,科创园内的雨水径流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收集管理措施。在雨水量大的雨汛期,由于雨水不能及时排放,常常在科创园硬质面汇集形成积水,使得宝贵的雨水资源白白浪费,同时也给行人造成行动不便。所以,如何收集管理这些不透水面的雨水径流是科创园雨水管理的切入口,也是防涝减灾的关键。

2.3 科创园规划场地雨水管理与艺术设计

金港科创园二期与一期存在一定高差,二期场地整体高于一期场地,而规划区域位于科创园一期与二期之间,为其地势的最低处,是雨水径流汇流的主要区域,也是科创园的主要入口景观带。在未引入雨水管理理念的金港科创园二期景观建设方案中,其景观策略主要是通过地形高差在二期建筑与绿地之间布置台地景观,在建筑旁绿地中主要设计了硬质道路铺装及硬质小广场。该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游赏性,却没有体现景观的自然生态化,也没有发挥绿地雨水管理的功用

融入雨水管理的方案首先改变了二期建筑雨水管线的流向(图3),将原先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雨水分3个入水口进入二期旁的绿地中,设计将整个入口景观带(包括二期的建筑旁一区、二区、三区这3个块区绿地,道路中央分车带,一期建筑旁绿地)分散布置具有雨水管理功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工程性设施,使得整个入口景观带成为一个雨水管理系统,其收集的雨水可作为绿地、垂直绿化的灌溉用水,也能通过园区内雨水管道将多余的雨水用蓄水池蓄积起来或者排入城市雨水管道中去,从而达到对园区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并达到了控制径流总量、径流污染的作用。通过木平台布置、叠水景观的应用以及假山石的堆叠,使其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增加场地的参与性,从而提高整个场地的景观吸引力(图4)0

2.4 场地雨水管理方案及具体措施

低影响开发是通过一系列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态工程化措施将场地规划与设计同供水、污水、雨水等处理设施结合起来,尽可能将来自于建筑物的暴雨径流引入规划场地中的雨水处理方式。它以生态处理技术为基础,对雨水进行渗透、转输、过滤、贮存等,尽可能模仿自然,达到自然生态的目标。

在规划设计中,将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运用于艺术化的雨水处理手法。与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相比,艺术化的雨水管理理念不仅注重管理设施的数量,更重视其质量和娱乐性叫,将雨水管理的各个过程作为景观的一个部分,使得景观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一个开放的雨水管理设施具有多种价值:美学价值、生物学价值、动物学价值、生态价值、野生生物价值、娱乐价值、经济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环境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进而产生的公共关系价值。

具体各个区域应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及方法如下:

一区绿地:该块绿地主要布置有截流池、集水沟、雨水花园、垂直绿化、透水铺装。通过二期与一期之间的高差,营造叠水景观,并在叠水最高处设置入水口,当降雨时二期的1号、2号、3号楼建筑屋顶雨水通过雨水管道进入该区的入水口,进而在该区截流池、集水沟进行雨水的收集过滤与净化沉降。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则主要收集了道路雨水,并将雨水汇入集水沟之中。通过地下布置的雨水管线将一区收集过剩的雨水导入二区(图5)0

二区绿地:该绿地中布置有集水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其中集水沟通过入水口收集二期的6号、7号楼建筑屋顶雨水,并纳入一区过剩的雨水,进而将这些雨水传输至二区尾端,多余的雨水同样通过地下布置的雨水管线导入三区绿地集水沟继续过滤净化(图6)。

三区绿地:该块绿地主要布置了截流池、集水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蓄水池,并在停车场区域设置了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停车场区域的雨水。截流池将一区、二区、三区的雨水以及叠水景观最高入水口流下来的3号、4号、5号楼建筑雨水进行收集汇合,最后将3个区过剩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导入三区设置的蓄水池中存储用于园区生活、灌溉用水,超出蓄水容量的雨水则排入城市排水管道中去(图7)0

道路分车带绿地:在道路分车带,通过分车带内土地营造50的高差改造,并设置道牙口,使得道路雨水径流通过牙口进入分车带绿地中部。分车带中部改造成为宽6m左右的下凹式绿地,对进入道路分车带的道路雨水径流进行过滤净化。最终通过管道将雨水输送至二期主要的区域绿地的集水沟之中。

一期建筑旁绿地:一期建筑旁绿地同样设置集水沟,使得一期建筑旁3,4,5,6号楼旁的绿地成为一条收集雨水的整体,收集利用建筑及道路产生的雨水径流。最后,收集的雨水汇入二期绿地集水沟中。

2.5 雨水管理预期效果

篇3

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是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艺术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设计实践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设计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机房的建设规划

机房建设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上课学生的实践质量和机房维护人员的管理质量,所以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机房的实用性和可控性。

1.根据发展需要,规划3~5年内计算机硬件配置及规模。

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设计类软件对硬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淘汰率也在不断加快,设计类机房计算机配置普遍高于其他类计算机,为了后期管理和维护方便,在计算机配置选择方面需要重点考虑。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开设上机实验课程的增多,使实验室机房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正常地完成上机实践课程,机房的计算机数量规模应视目前的上课班级人数及使用率合理规划配套设备数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机房的全面网络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坚持以集团的方式为计算机机房提供系统的接入方案,同时注重未来的发展方向原则,注意用专业化先进化的技术理念来进行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实用性、先进性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扩展性。机房采用以整个局域网为核心以单个机房教室局域网为辅的集团方式,以集中管理和分开单独管理的两种方式便于教师管理,同时提供一个有账号登录的无线网络信号,以便教师自带笔记本电脑的网络接入,具有高安全和高可靠性,是现代机房首选的局域网建设方式。其优点在于:

(1)资源的充分共享。网络化的共享可以使每一个工作站之间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资源,满足教师的素材分发、学生的作业上传集中等教学实验要求。

(2)机房更直接更有效。机房以房间为单位的小型子局域网再接入整个机房的主局域网,方便了管理,对于上不同专业课程的学生可以分开加以管理、分课程下发不同资料,两个子局域网机房之间互不干扰。

二、实验室机房的管理

实验室机房管理是一门学问,实验室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如何使艺术设计类实验室机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实验室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1.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使用率与电脑设备的无故障率一直是以一种矛盾体的方式存在的,要想管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学生机房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开放实验上机守则》、《实验教师守则》、《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物品损坏赔偿规定》等。其次,以班级为单位做好规范的上机登记,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的管理中来,负责课后的座椅摆放及卫生工作等。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双师行师资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任务的增加对实验室机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双师型实验室管理队伍是实验室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双师型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软件操作能力,而且要有专业的管理及硬件维护知识。专业机房管理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对一些硬件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还要定期组织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展开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计算机管理和维护水平。学校还要组织及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研究中学习创新。

三、结语

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是艺术类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高校的公共上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既关系到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又反映了高校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建设水平。我们要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