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3 09:55: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足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准备活动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活动,能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为课的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1.拉网追捕。训练目的:发展灵敏和耐力素质,提高应变能力。在30米×30米的场地进行活动性游戏。指定两名学生在场地外做捕捉队员,其余学生在场地内为自由队员。教师吹哨后,两名捕捉队员手拉手进入场地捕捉自由队员,被捉到的队员与捕捉队员手拉手再进行捕捉,直到全部捕捉完。
2.运球接力。训练目的:提高运控球速度。学生分为两组,教师吹哨后,两组的第一名学生快速向前运球,绕过标志杆后运球返回起跑线,把球给第二名学生继续,最先完成接力的组获胜。
3.螃蟹足球。训练目的:提高学生上、下肢力量。学生分两组在20米×30米的练习场地中仰卧并用手和脚支撑地面,使身体腾空成螃蟹状进行进攻和防守。从场地中央开球,进攻对方不设守门员的球门,进球多着为胜方。
二、身体训练游戏
身体训练是通过对学生机体的训练,使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素质得以发展。
1.球门在场角。训练学生的速度和应变能力。在小型场的四个角设四个标志球门,球门宽2米。学生分2个组进行游戏,每组防守2个球门,同时进攻2个球门,不设守门员。一个组在本方场地开球,进攻对方两个球门,进球多者为胜方。
2.两个球游戏,训练学生的耐力与攻防速度。游戏在足球场进行,有固定的守门员,但没有越位的规定,由两个裁判进行判罚。学生分成2组,每组都在自己的半场开始游戏。如果一个组成功地从对手脚下抢到球,那么这个组就可以用2个球进攻对方,进球多者为胜方。
3.无球门的六对六。训练学生的耐力。12名学生分成2组在半个足球场进行游戏。一组开球,另一组抢球。每个学生只能触球一次,触球后即传出,直到失掉球为止。2个组都力争把球尽可能长时间控制在本组的脚下,传接次数多者为胜方。
三、技术训练游戏
足球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传球、接球、头顶球、运球、射门,通过游戏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并形成个人的风格。
1.传接运球过球门线,训练脚内侧传接球。学生分成两组,利用半个球场进行训练。游戏不设守门员,也没有越位的规定。如果一个组失掉了球,且球被对方控制,则游戏转为对方进攻。整个边线当作球门线,学生必须运球通过对方的球门线才能得分,球过球门线得一分,得分多者为胜方。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 学生 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056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要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使学生在“学”的体验和思考中学习语言、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现以《秦兵马俑》第二自然段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怎样“以学为中心”。
【案例一】
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呢?请大家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依据教师要求进行勾画)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有19120平方米。
师:文中用具体数字告诉了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这就是说明文中常用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生2:兵马俑有2个足球场那么大,并且坑内兵马俑还有近8000个。
师:文中把兵马俑坑的大小与足球场的大小相比,这种方法叫做作比较。在所有的兵马俑坑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坑?
生3:一号坑。
师:这种方法就叫做举例子。
……
师:(总结)为了体现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作者分别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把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描写得更加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案例二】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语或者句子,小组之内先交流一下。
(学生默读,圈画,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有19120平方米,足有2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有1912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这两句话,从这两句话的不同描写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1:第一句比第二句更加具体。
生2:第一句话用兵马俑坑跟我们很熟悉的足球场作比较,可以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兵马俑坑到底有多大,而第二句话就不能表现出这一点,读了以后,兵马俑坑到底有多大,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作者为了让我们具体感受到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先用19120平方米这个具体数字告诉了我们兵马俑坑的实际面积,又采用了和大家熟悉的足球场作比较的方法,更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规模宏大。
【分析思考】
从上面两则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课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差异
在案例一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对于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需要学生在不断揣摩中掌握,而教师完全是以直接告知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而在案例二中,教师在教学时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思考从而获得知识,体现了让学生学而得法的教学理念。
2.教学策略的差异
案例一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只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找出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而对于文本中的教学重点、难点部分则缺乏让学生深入思考的过程。案例二则体现了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通过两个不同句子的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语言运用之妙,而且也使学生明白了不同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为中心”呢?
一、钻研教材,找出文本中的有效训练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要从这个例子中习得语言与方法。”要想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找准文本中的有效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如《秦兵马俑》一课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揣摩感知中体会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绍兵马俑的,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和运用这种语言表达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找准文中的有效训练点,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体育教育教学不但在很多方面和其他课程具有一致性,一些独特的鲜明特性也较为突出。体育教学活动实践性强,能够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学生以锲而不舍精神探索未知知识素养的养成。心理素质当中的智能素质包含创造力、思维力和观察力,均需通过动手实践方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动手实践的过程,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践表明,动手能力更强的学生,往往对陌生事物更为敏感,好奇心也更强,而体育活动的形式则需要学生动手参与,这种高实践性的知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知识领域。可以说,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相对较强的实践性,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创新能力。
此外,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竞争性较强,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竞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们立足于社会不容回避的要素。利用体育教学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而有效,要知道,体育运动是竞争性的活动,学校体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说是养成竞争意识的教育活动,而竞争作为体育运动的魂魄,只有合理的竞争才能超越自我,带来创新与发展。
2 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乃至体育技术、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养成,均具有较大帮助。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疑是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
2.1 构建民主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基础
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相对固定的师讲生听关系,使教学氛围十分沉闷,让学生的精神备感压抑,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想要养成良好的体育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不现实的。
体育教学中若不讲求民主意识,无疑是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采取填鸭式教学,而应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民主环境。通常而言,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民主意识,才能将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位置之一,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们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们求知的强烈欲望。
2.2 体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成功教育意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当老师完成一个规范的示范动作时,多数学生对模仿示范动作是跃跃欲试,也有部分学生有想要上前做动作的心理,却不明确的显露出来,更有部分学生害怕做出的动作不够规范,而表现的较为被动。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是表现被动的学生,虽然看似逃避练习,在内心当中也是想要做好的。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做出的动作质量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只要学生尽自己能力去做了,教师就应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以使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去主动思考和创新。
2.3 改进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认识到: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养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高效地对学生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单一、方法僵化,且忽视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实践表明,只有改进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帮助的常用教学方法主要有:
2.3.1 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常常比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问题或是困难。如,体育锻炼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做才能使体育成绩提高更快?不同体育项目的规则,以及运用的技战术是否有互通之处?可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反复地探索和实践,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2.3.2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具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用现代科技或语言文字来展现和再现生活情境,这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如,运用体育项目的单项比赛、野外训练或球类赛事等来激励学生融入情境,帮他们更好地理解体育教材,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2.3.3 讨论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讨论教学法不应拘泥于传统你问我答式的模式,而应创设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同一问题不同结论处选择讨论的问题。如,针对足球教学,运用各种技战术的效果图,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讨论应着眼于运用这种技战术是否得当,成功或失败的内在原因,通过反复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关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实践表明,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才智的增长,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2.3.4 游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