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议

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10:09: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议

篇1

    1相关治理技术的选取

    阿什河水环境受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共同影响,仅使用污水处理厂无法实现水环境达标的要求,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措施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2005年国家环号文/关于严格执行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6的通知0明确提出,北方缺水地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均应执行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6一级A标准。阿什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松花江流域重要支流,故阿城、信义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也应达到一级A。考虑到工程的建设周期,本研究建议/2013年完成一期污水处理厂的一级B到一级A的升级改造,2015年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标准建成0。措施二:在措施一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湿地工程。阿什河河滩较宽,适合设置人工湿地工程,可用于沿线面污染源的处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强化处理。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有大量人工湿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运行经验。措施三:在措施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开展引清调度,本研究初步采用通过调控上游西泉眼水库下泄量来实施引清调度工作。

    2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效果分析

    根据措施一,不同目标年下阿什河全段实际入河量见表3。对比表3和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013年,随着一期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污染物入河量有所降低,但全年的氨氮以及冰冻期的COD仍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2)2015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将现状并未排入阿什河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入阿什河,提高了排入阿什河的污染物量,导致全年的氨氮以及冰冻期的COD仍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可见,通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非冰冻期COD的入河量低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但冰冻期COD以及全年的氨氮入河量依然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应采用人工湿地以及水资源调度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能力,尤其是加强对N元素的降解。

    3人工湿地+引清调度效果分析

    由于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与工艺、水情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拟定了4组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工况(见表4),以研究不同情况下需要的引清调度规模,研究结果见表5。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一方面,随着人工湿地处理能力的提高,阿什河需要的引清量有所降低,尤其是在非冰冻期,所以应尽量发挥人工湿地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即使人工湿地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60%,依然需要实施一定规模的引清量。

    结论和建议

    1主要结论

    (1)为确保阿什河水质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仅采取按一级B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一级A+人工湿地+引清调度0的综合措施。(2)随着相关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今后阿什河最大的污染源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和面污染源,所以除了在阿什河干流设置人工湿地控制面污染源外,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也应设置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以强化尾水处理。

篇2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1 鞍山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总体情况

鞍山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3座,其中正式运行2座,分别是西部第二污水处理厂、达道湾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的1座,为判甲炉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的2座,为大孤山污水处理厂、宁远污水处理厂。

鞍山市西部第二污水处理厂于2002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原设计规模为二级处理,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总投资18000万元,污水处理工艺为SBR过滤,尾水排入太子河。

达道湾污水处理厂于2009年11月5日建成进行调试运行,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0万吨,总投资40758万元,其中采用A/O工艺日处理10万吨达到国家标准排放,MBR工艺日处理10万吨可中水回用。

判甲炉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8月正式动工,到2010年12月主要建筑物土建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正进行单机调试。4月份进行联动试车,计划5月份运行生产。该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27亿元,日处理污水5万吨。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CAST工艺),建成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各污水处理厂主要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鞍山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表

3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2010年鞍山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生活污水3980万吨,其中西部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1460万吨,达道湾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2520万吨。

2010年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削减、排放量情况详见表2、表3。

表2 西部污水处理厂运行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4 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情况

城区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染物为废水、噪声、废气、固体废物,其中固体废物是主要污染物,工艺部分产生固体废物有栅渣、沙砂、污泥,其中生化污泥产生数量最大,年产生化污泥24807吨(含水量80%左右),全部定期清运至鞍山市羊耳峪废弃物处置中心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表3 达道湾处理厂运行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5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由于我市目前污水处理厂存在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城市排水管网收集系统尚不完善,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无深度脱氮措施,中水利用率低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5.1 结合全面实现污染减排的目标,继续实施和尽早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实施

随着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大和城区人口的增长,排放的污染物将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目前鞍山的3座污水处理厂(包括试运行的)尚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因此必须依据合理布局、工艺适宜、考虑长远的原则,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应科学合理采用污水处理厂提升泵房、沉砂池、二沉池和污泥消化池的设计,使之节省能耗;加大在线监测系统及配套管网建设力度,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明确工程进度,尽早发挥减排效能。

5.2 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及中水回用率,加大污水再生利用水平

鞍山现有人口345万,人均水资源量528立方米,其中市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95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城市。目前,由于造纸厂、印染厂、垃圾处理厂等废水色度高、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较大,一些简单污水处理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达标排放要求,需要提升污水二级处理能力和增设深度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增设除氮、除磷处理单元,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厌氧等工艺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污水经过物化生化处理后,对污水采取膜法、砂滤、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质,使回用水可用于工业用水、建筑用水、农田灌溉、杂用水及市政用水等,以节约城市新鲜水的用量。

5.3 开展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病菌及有机物,还含有汞、铬、镉、铅等重金属,处理不当将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产生影响。从国内外目前对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都在80%左右,要达到含水量率低于60%很难,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标准规定,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污水含水率必须低于60%,由此,本文建议鞍山市统一建立一个污泥集中处置场所,接收所有含水率达到80%左右的污泥,经过处理使污泥含水率低于60%,并对污泥进行成分测定:重金属含量高的污泥处理后运至鞍山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重金属含量低的,先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消化,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病菌和微生物等,符合综合利用标准的,进行堆肥处置,充分利用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

5.4 多方面开拓资金来源渠道,降低污水厂运行成本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污水处理应该在其建设经营活动中把它的价值转化到周而复始的资金回流中,才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再生产,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由财政投入、市场补偿、有偿使用、合理计价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加强管理,制订各种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的规章制度,形成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原始报销凭证、定额、定量、行政费用、成本分析等方面的考核制度。加强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以减少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的故障。定期查看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排除设施毛病。由于进水水质和水量并不是十分稳定的,所以要不断调整运行模式,使各段工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鼓风机、提升泵等高耗能设备,要优先选取节能低耗种类。

参考文献

篇3

湟水河历史悠久,是海东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湟水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海东人民,孕育了璀璨的河湟文化,也构筑了海东山水城市风貌的重要特征。治理湟水河、保护湟水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海东地区以改善湟水河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发展现状

湟水流经我区互助、平安、乐都、民和四县,区内长139公里,湟水流域有全区51%的面积,承载了全区75%的人口,是全区人口政治、经济、工业、农业发展中心。由于流域内人口相对密集,工农业生产布局集中,湟水河干支流成为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的唯一受纳水体,向湟水河排放的污染物的远远大于河流环境容量,导致湟水河污染严重。

近年来,湟水流域各级政府部门把湟水河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把加快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支持污染减排治理工程,加大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目前,湟水河流域海东段的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四县均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合理,分布均衡。于2010年投入试运营,四座污水处理场的近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均在0.5万吨/日以上(远期1.2万吨以上),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然而,沿湟四县污水处理厂目前还不能按设计要求满负荷运转,管网覆盖面达不到要求,污水收集处理率70%左右;污水处理费尚未开征,省级财政补助尚未落实,县级财政困难,运行费缺口较大,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等诸多原因造成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困难,污水处理长的处理效益难以正常发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足。虽然沿湟四县均已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但其高昂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正常的运转资金,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转率较低,我区污水的实际处理率远远低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截至目前,由于还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多种原因,四县均未开征污水处理费。加之我区属欠发达地区,沿湟四县中国家级的贫困县就占三个,地方财力不足,维护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非常困难。各级政府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工作上已经竭尽全力,入不敷出,下一步要维护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也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经调查,我省及周边城市征收标准多在0.6元/吨左右,按此标准测算,每年就算能足额收取污水处理费,依然不足以支付污水处理厂运行所需费用,运行资金缺口较大。且以其它地区收取经验来看,污水处理费的征收难度大,收缴率较低。

(二)管网不配套,无法稳定达标排放。我区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率低,沿湟“四县”排水管网与厂区建设不配套,管网建设滞后,致使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低于设计处理水量,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偏低;未实现雨污分流,受雨季影响,雨污混合水量增加,超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出现部分雨污水无法处置而直接外排,影响河流环境质量的情况;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不均衡,部分县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长,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急需建设二期、三期污水处理工程;部分县城为了预留发展空间,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但目前实际污水产生量不足,致使污水处理厂低负荷运转。

(三)污泥处置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多为卫生填埋处理,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污泥的大量产生和消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环境问题。沿湟四县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运行后,每年将产生大量的污泥,庞大的污泥量将成为环境的一大负担。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现状看,污泥处理投资不足,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是造成污泥处理率很低的根本原因。其次,污泥排放的监管,包括控制标准、排放总量、环境影响评估和执法监督等都没有形成规范的系统管理,致使污泥排放和处理处在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

(四)技术管理水平滞后。按照我区“十二五”县城污水处理的目标,县城污水处理处理率达6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20%以上。要达到这个处理水平,首先要有高效的管理队伍和专业的技术力量作支撑,但我区污泥处理厂目前现状是,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大多没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专业管理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污水处理处置的工作需要。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理顺运行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坚持政企分开,明确政府监管职责。理顺运行机制,采取国有企业运行、委托经营等多种运行模式,实现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二要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公益事业,要从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工程费用、日常费用的运行。

1、严格执行《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污水处理费收缴标准和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建立污水处理厂考核奖惩制度,以奖代补,促进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召开听证会,依法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同时,立足改革,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污水处理费收缴力度,借鉴有益的征收经验办法,提高污水处理费收缴率。

3、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工作,促进流域污水实行市场化运作。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水源地区污水处理及生态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5、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按适当比例进行补贴。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