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23 10:11: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的康复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

篇1

电话随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日期、切口愈合情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填写在电话随访登记本上。每周五下午有本组责任组长电话随访,详细了解病人用药、伤口换药时间、愈合、患肢感觉血循、外固定及功能康复情况,针对病人状况指导功能锻方法。将每次随访内容详细记录备查,为下次随访提供依据。

了解患者伤口情况:电话随访时要询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如果伤口有红肿和分泌物,则要继续服用抗炎药,每隔两天换药一次,如果伤口干燥无红肿可停服抗炎药,也不需换药包扎。

了解患肢康复训练舒适度:询问患者佩带外固定有无不适,患肢有无红肿痛,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手术方法不同而灵活掌握,遵循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活动幅度从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进行练习,以达到防止关节功能丧失和肌肉废用性萎缩。如锻炼后出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联系,防止意外发生,并进一步调节功能锻炼的度和量,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复诊:督促患者出院后一月带上病历和出院小结来院复诊,并预约好主管医生。通过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医生一起观察功能康复效果,了解出院后康复的情况,指导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对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指导修改康复计划。

了解患者康复训练后的心理状态,康复效果好的要给予鼓励,有的患者会因为进展缓慢而感到失望失去信心,应使患者认识到功能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坚持锻炼才能看到康复的效果,以提高康复训练的兴趣。

篇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比例的70%~80%[1]。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2],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我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脑卒中患者,为 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住院病例,诊断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3个月,住院病历资料完整。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将其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天。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取科内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治疗时间均为4周。

1.2.1 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保持良好肢体的摆放,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定时更换,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用呼吸体操来增加感觉刺激和清洁与按摩皮肤等,可以防止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皮肤及其附件的萎缩和压疮。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器械及徒步运动),运动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从翻身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来进行。主要训练方法为: ①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②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③站立的平衡训练: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④步行训练:恢复步行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ADL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通过作业治疗,动作训练从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书写、工艺治疗-编织、刺绣、绘画、陶瓷、橡皮泥塑,到训练两手协同操作、打字、大结、垒积木、拧螺丝、拾小物品、弹琴,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 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循序渐近地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 45min,每周 6~12次,共进行4周。

2 评定方法

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95分;Ⅳ级~99分。

3 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见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定

由表1可见,经x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康复效果康复组明显由于对照组。

4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这是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患者脑卒中后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存有顾虑,很痛苦,心情沉闷,情绪焦虑,悲观或恐惧,所以康复护士对患者要耐心开导,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同时,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开导患者,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并列举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强调康复训练的好处和不锻炼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治疗与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以使其了解本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

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结构应调整为高蛋白、低糖低盐低脂肪、丰富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辅助进食时让病人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病人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咽。如病人吞咽困难者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无吞咽功能者则留置胃管,定量流食,定期换管。根据中医的辨证,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血压者进低盐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酒。

6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4],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难点,也是目前是康复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1971年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自理模式”,强调个人应对自己健康有关的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其提高自我照顾能力[5]。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是一个复杂的、周期较长的工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康复时间越早越好[6]。自我效能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对控制行为和周围环境能力的一种感知或信念[7]。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挖掘脑卒中患者的自动参与潜能,通过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使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生活水平。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完善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关键,功能锻炼是脑卒中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并发症的预防是康复护理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8]。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因此,脑卒中后做好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100.

[2]Wolfe CD.The impact of stroke[J].Br Med Bull,2000,56:275286.

[3]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388.

[5]韩淑燕.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40141.

篇3

1·2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判标准:参照洼田氏的咽水试验[1]:正常:5秒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轻度:5秒内1次饮尽,有呛咳;中度:5~10秒内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重度:呛咳多次发生,10秒内不能饮完。

1·3训练方法

1·3·1中、重度吞咽障碍的病人,予以系统的基础训练,即吞咽功能训练。(1)吸吮训练:病人食指戴上胶套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体验吸吮的感觉20次。(2)喉抬高训练:病人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在训练者吞咽时,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病人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以上动作每日2次。当病人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后,指导病人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这两个动作的协调一致,就可产生吞咽动作。不断练习,直到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3)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颚、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空吞咽动作,每日2次。

1·3·2对轻度吞咽障碍者主要是选择和摄食训练。进食时取躯干30度,头部前屈,健侧在下的卧位。采用最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果冻、蛋羹,这些食物易在口内控制,病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吞咽,而不是咀嚼或吸吮。使用金属勺给病人喂食,每次进食为1/2勺。每次进食吞咽后,嘱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

1·3·3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先采用非经口摄取营养的方法,如鼻饲,等待恢复,一旦意识清楚,病情稳定,即予以基础训练。

1·4训练后效果评定:无效:训练前后无变化;有效:吞咽程度缓解Ⅰ度;显效:吞咽障碍程度缓解Ⅱ度或接近正常。

2结果

本组内囊以及以上部位病损引起的吞咽障碍,康复效果好,多在10天内改善。脑干(双侧)病损引起的吞咽障碍症状较重,康复效果差,1例31天有效,2例无效。

3讨论

康复护理是护理学中一门新学科,是帮助护理对象重建健康的护理。急性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治疗不仅需要采用医疗手段,更需要护理人员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通过26例病人的康复训练,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3·1针对吞咽障碍的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训练前,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仔细评估,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轻度吞咽障碍者,以摄食训练为主。中重度障碍者先进行吞咽动作训练,并辅以咽部冷刺激,冷刺激可提高相应区域的敏感性,使吞咽反射更强烈。当产生一定吞咽能力时再利用摄食训练让患者做吞咽练习,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

3·2训练时间和进食的选择:急性脑卒中发病后除及时有效地药物治疗外,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只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除脑出血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脑出血可稍延长外,康复应于病后第3天进行。本组有23例均于发病第3天进行训练,2例脑出血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于第8天开始,1例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延至15天后进行训练。急性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多发生于口腔期(口腔咽入口处,随意运动)和咽期(口腔食管入口,反射运动),因此,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健侧肢体在下。此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本组26例在训练过程中未发生误咽。

3·3脑干病变引起的吞咽障碍因脑干运动核受损,一般症状重,舌肌萎缩或有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代偿能力差,故康复效果差。内囊及以上病变引起的吞咽障碍以单侧多见,支配咽喉肌的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未受损,代偿能力强,故康复效果好。

3·4创造合适的康复训练环境。训练时要为病人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整洁的就餐环境,进餐前患者至少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帮助患者做好就餐准备,如排便、洗脸、洗手、刷牙等。给病人取舒适的。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