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物联网工程发展趋势

物联网工程发展趋势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14:54: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物联网工程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物联网工程发展趋势

篇1

[6]吴信才,白玉琪,郭玲玲.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4).

[7]林锋.基于DotNet和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传感器 技术发展 应用趋势

中国传感器的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20%,传感器应用四大领域为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已经多达1700多家,所生产的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检测、安全保卫、家用电器、医疗诊断、交通运输等领域。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现代们学技术突飞猛进则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将在市场需求额推动下大幅增长。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物联网、智能化浪潮等的推动下,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应用领域方面,都将呈现崭新的趋势。

1 技术发展趋势

从技术发展来看,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利用新的理论、新的效应研究开发工程和科技发展迫切需求的多种新型传感器和传感技术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2)侧重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利用集成电路微小型化的经验,从传感技术硬件系统的微小型化中提高其可靠性、质量、处理速度和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充分利用已有微细加工技术与装置的做法已经取得巨大的效益、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例如:80年代进口一套AE传感器及其住处预处理硬件的成本已被降至原来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使我国经“七五”和“八五”攻关的产品化系统处于无力竞争的地位。后者采用独创的宽带高精度AE传感器和厚膜集成电路预处理硬件,但其成本仍比国外先进的产品高数倍到数十倍。在微小型化中,为世界各国注目的是纳米技术。

(3)集成化。进行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集成,它包括:传感器阵列的集成和多功能、多传感参数的复合传感器(如:汽车用的油量、酒精检测和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复合传感器);传感系统硬件的集成,如:信息处理与传感器的集成,传感器―处理单元―识别单元的集成等;硬件与软件的集成;数据集成与融合等。

(4)研究与开发特殊环境(指高温、高压、水下、腐蚀和辐射等环境)下的传感器与传感技术系统。这类传感器及传感技术系统常常是我国缺少的一类高新传感技术和产品。

(5)对一般工业用途、农业和服务业用的量大面广的传感技术系统,侧重解决提高可靠性、可利用性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问题,以适应工农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保证这种低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6)彻底改变重研究开发轻应用与改进的局面,实行需求驱动的全过程、全寿命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和改进的系统工程。

(7)智能化。侧重传感信号的处理和识别技术、方法和装置同自校准、自诊断、自学习、自决策、自适应和自组织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发展支持智能制造、智能机器和智能制造系统发展的智能传感技术系统。

2 应用趋势

从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来看,未来传感器在以下几大领域的应用需求将会大幅增长。

2.1 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传感器先行

在科研、产业和政府的合力之下,全球汽车智能化升级的浪潮正奔腾而来。当下的智能汽车仍处于产业链发展由第一阶段(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向第二阶段(汽车制造商与电信运营商、汽车电子厂商、软件厂商影响力此消彼长)过渡的初期,短期内需求增长最为确定的零部件主要是智能感知设备,尤其是包括摄像头、车用雷达在内的各类传感器等。

2.2 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拉动传感器需求

人工替代和产业升级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而家用服务机器人相对于人工成本的上升正显现出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未来以e-皮肤为代表的高智能化零部件投入机器人生产制造将大大提升单个机器人使用传感器的数量。叠加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相关传感器未来几年的增速有望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行业或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需求增速。

2.3 可穿戴设备:巨头竞相布局,传感器点石成金

全球几大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抢占可穿戴设备市场,其中以谷歌眼镜为首的综合智能终端最具平台潜质,很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预计到2016 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100 亿美元。传感器已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硬件产业链上机会确定性较强的一块领域。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会拉动对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2.4 物联网:政策大力推动,传感器基础必备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已经进入到实际运用阶段,并且随着我国近几年物联网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关于物联网各种发展专项资金的突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而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的传感器,并且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和最为基础的环节,将随着物联网的逐步普及,未来将对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拉动。

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进入壁垒比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整个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企业如何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对手中脱颖而出,迅速的占据市场份额。关键就看企业能否掌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并且迅速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取得先发优势。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紧贴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快速发展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智道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传感器行业研究报告[Z].2012.

[2]安信证券.安信证券传感器行业研究专题[Z].2013.

[3]前瞻网.2013-2017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Z].2014.

篇3

【关键词】

物联网;产品设计;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念

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感应器,运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组成一个具有智能化识别,并且能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就称谓物联网[1]。物联网概念在199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KevinAsh-ton最早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虽历经发展才逐渐深入人心,但近几年在政策的春风下,物联网的发展如日中天,基于物联网概念发展的各种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家庭生活,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物联网将网络终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使之能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我们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世界里,物联网的存在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物品相连成为可能[2],从而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网络。

二、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联系

(一)传统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历史悠久,比物联网发展更具有历史性。自工业产品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产品设计开始萌芽,经过长期发展,产品设计已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整套的设计体系与流程。传统产品设计流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3]:调研分析、方案构想、设计论证、定稿出图,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方案构想与设计论证。所谓方案构想,就是在前期调研的数据结果上,结合产品设计的目的与实际功能,构思一个符合目标的方案,这其中既要对产品功能、客户接受度等进行考量,同时也需要结合当下的市场繁荣情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科技水平。一个没有综合考量的设计方案注定会在接下来的设计流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其次是设计论证方面,产品设计也将面临考验,只有在经过多方论证以后,才能发现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部分不切实际的主观决断,以弥补设计中的缺陷,保证产品的设计品质。

(二)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结合的驱动力

1、外部推动

科技的发展使得物联网的强大功能逐步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运用物联网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有基于物联网环境下铁路运输产品的相关研究,有针对家电设计的相关产品,同时也有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特别设计的物联网产品,这些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着足以说明物联网的发展是符合大众需求与预期的,否则不可能在多个领域都得到认可。这些产品的出现在很大一方面源于物联网的强大功能,同时也展现了物联网对消费者的巨大影响。在这种环境的推动下,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历史必然,这种趋势不以人的意志所改变,违背规律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时代所淘汰。

2、内在需求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逐步减弱,比如说每个家庭都有的电视机,传统意义上电视机的功能主要是能够观看电视节目,播放CD、VCD等,在能够满足收视、美观、和节约空间的情况下,一个家庭换购电视的内在动力非常微弱,长此以往,电视生产厂商必然面临销售量降低、利润减小,企业甚至可能倒闭。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同时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厂商会不遗余力的优化产品性能,这种源自产品设计生产单位内部的迫切需求促使产品设计要与当下最前沿的科技、理论等结合,而物联网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产品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不二选择。我们可以想象,当电视能够作为家庭物联网网络的一种终端时,家庭对电视的需求必将增加。

三、产品设计在物联网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正如上文所述,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结合已经不是未来,而是当下,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成功实例和经验的学科,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技术水平,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结合都能在当下获得最好的土壤,随后的发展也将会呈现:产品多元化、设计智能化、操作数据化、服务情感化。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品多元化

产品设计与物联网的发展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在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产品与物联网成功结合的实例,而这种趋势会随着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科技的进步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未来的设计不仅要服务大众需求,个性化产品也将会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设计对具有物联网技术的产品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为它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整个复杂的系统,探求位置产品的可能性,这种优势将进一步扩展物联网背景下产品的多元化。

(二)设计智能化

在物联网环境下,产品的发展表现出智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愈发明显。与传统的产品概念相区别,智能产品能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对信息自动接收、识别以及判断,并作出相应动作,这种信息处理能力能将人从简单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去完成更高级别的脑力劳动,推动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时代下的只能产品将具有以下几点特征:敏锐的感知能力,智能的处理能力,自然的交互方式[4]。例如MYO腕带设计,当用户在运动时,胳膊上肌肉产生的生物电变化能够被产品检测到,从而识别用户的手势,这种产品与人的交互不需要刻意的操作就能自然的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自然的交互方式能够使智能产品更易操作,更易推广。

(三)操作数据化

现代的社会,更多的信息逐步被数据所取代,身份证号码、学号、毕业证书号等都是信息被数据化的表现,近期甚至有人提出建立数字货币系统,这足以说明数据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虽然数据化的表现方式是一种机械的冷漠,容易使人产生抛弃感,但物联网与产品设计的结合也是在数据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的,未来的产品设计必将走向数据化。数据化的产品设计能够通过数据库更好的服务生活,而操作也能通过数据的方式下达到产品。这里的操作数据化不意味着人们通过精确的数据完成对产品的操控,而是在操控过程中,更多的过程是通过数据与数据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既可能上一个操作步骤与下一个步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这类产品与另一类产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物联网背景下进行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这种数据化的操作方式,以便产品能够与其他物联网产品相互连通,实现物物相连。

(四)服务情感化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要想生存,人只能依附于社会。社会中就会夹杂着众多的情感,情感又是通过各种仪式与动作表达的。司机让行人优先通过,行人对司机报以微笑,这种微小的动作正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物联网时代下的产品设计必然会在其中增加与人的情感交流,避免生冷的服务模式,让大众更能接收。

四、结论

物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推波助澜还是产品设计的内在需求,产品设计的发展必然会与物联网相结合。其发展趋势也将呈现出多元化、自然性、数据化以及情感化。只有看清楚物联网与产品设计的紧密联系,按照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产品设计,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者:于丹 董婉婷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世国.物联网时代的智慧型物品叹息[J].包装工程,2010,31(4):50-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