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通讯基础建设

通讯基础建设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0:36: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通讯基础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通讯基础建设

篇1

2015年40%的家庭和企业取得至少100Mbps的宽带速度。

2020年90%的家庭和企业取得至少100Mbps的宽带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标,瑞典政府表示不仅是固网宽带,无线宽带网络亦将扮演关键角色。为鼓励业者进行无线网络升级,提高宽带速率,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分配是宽带计划的另一大重点。

整体而言,瑞典的宽带策略分为五个层面:促进宽带市场竞争、公共基础建设资源(包含光纤网络、国土道路、管线等)的有效运用、频率资源的应用、增进电子通讯网络的稳定性和建设全国性宽带网络。

促进宽带市场竞争

为提供家户和企业高速宽带,不管是铜缆线路的升级、光纤网络的布建或者无线电后端接取网络的扩增,都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然而消费市场是否愿意负担的不确定性过高;此外,以促进市场竞争为目标而进行的基础建设接取管制,亦面临因为投资诱因降低而抑制业者投资意愿的风险。换言之,“如何在促进市场竞争与增加宽带投资间取得平衡”,是瑞典政府认为现阶段宽带发展所面临的最迫切议题。

1.实施方案

(1)增加法院上诉程序的执行效率:加速瑞典法院在审理“电子通讯法(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Act)”相关案件的时效,以增加法律确定性。换言之,行政上诉法院将作为此类案件的终审法院。政府亦提议,在电子通讯法下审理的案件,若判决结果不利于任一相关人士或者任何人因为此判决而权利受损,皆有权利向法院提出上诉。

(2)宽带基础建设与零售的功能性分离:在“电子通讯法”修订后,瑞典邮电总局(Post and Telecom Agency)在市场自由竞争失调之际,可以对具有显著宽带市场力量的业者进行铜缆线路的基础建设业务与零售业务的功能性分离,以提升其他业者的竞争力。

(3)增加“促进市场竞争”法规的明确性:2007年瑞典邮电总局受政府指示,提出促进市场竞争的法规,明确的法令有助于降低法院的相关上诉案件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而瑞典邮电总局已在2008年提出报告(Precision in decisions)。

(4) 长期策略性分析:2007年瑞典政府指示瑞典邮电总局,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就电子通讯域的发展进行策略性分析,目的是为市场参与者提升未来可能的相关法令标准的可预期性,报告已于2009年3月完成。

(5) 评估“开放性”概念:政府已指派瑞典邮电总局,在基础建设和传播的层次上研究分析“开放性”概念的影响,以及就网络与服务而言,“开放性”的概念如何影响公部门与私部门的市场参与者,最后评估“开放性”概念在受管制与未受管制情况下的重要性。

2. 优先议题

(1)执行欧洲共同体的“电信方案(Telecom Package)”:现阶段政府的首要任务即是将欧洲共同体的“电信方案”导入瑞典的法令标准中。以加强欧洲的市场竞争与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理念,同时致力于降低商务环境的不确定性,促进投资。瑞典邮电总局将以此原则制定相关接取标准,如光纤网络。

(2)长期策略性分析:政府要求邮电总局定期就电子通讯发展进行策略性分析,作为长期法令的参考依据。相关的单位如瑞典公平竞争局(Swedish Competition Agency)和广播电视局(Radio and TV Authority)亦将参与提供咨询建议。以降低因标准不明而产生的市场不确定性,和加强投资基础建设的诱因为最终目标。

公共基础建设资源的有效运用

1.市政单位

在市政土地的使用权管理,以及颁给业者布建基础建设执照的权限上,市政单位应秉持竞争中立的原则,提供业者同等布建光纤、租赁管线或暗光纤(dark fibre,即未投入使用的光纤)的机会,以及相关工程开凿信息。

(1)实施方案:解决市场中公部门与业者的利益冲突,为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经济活动的环境,政府提议在既存的“竞争法案”增加一项条款-当中央政府或市政府从事的销售活动与业者利益产生冲突,扭曲市场的良性竞争关系时,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有权颁布禁令。

(2)优先议题

①修订规划与建筑法(Planning and Building Act):2009年政府提议新的规划与建筑法应纳入电信与其他信息科技,目前则积极咨询相关单位的建议。

②市政IT基础建设计划:政府认为市政IT基础建设计划是一项成功的尝试,因此鼓励市政单位持续进行。

③提升开凿工程的合作效率:政府欲指派邮电总局审查开凿工程的规划和程序,进而提议如何改进相关协调与信息管理工作。

④瑞典邮电总局应协助市政单位执行宽带的布建,简化业者申请宽带基础建设的布建许可所遇到的复杂程序。

2.中央政府

政府掌握相当大部份的宽带网络,例如:在2008年15%-20%的光纤基础建设由政府机构或政府持有的公司行号所拥有。在竞争中立原则下,促进宽带网络的公平竞争,提供业者同等布建光纤、租赁管线或暗光纤的机会。政府正积极进行相关行政程序的现代化改革,以改进政府的服务品质。

(1)实施方案:电子化政府代表

依据电子化政府的行动方案,政府在2009年指派一位代表统筹中央政府以IT为基础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事务。其首要任务为就瑞典电子化政府的发展提出完整策略,接着是协调和监督政府各部会的IT专案成果,包含所有信息与提案的完整报告预计在2014年底呈交。

(2)优先议题

①增加管线的可取得性:管线的铺设是推动宽带建设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进行任何道路工程之际,同一地点若尚未有光纤管线时应考虑同时铺设。政府计划指派国家公路局(National Road Administration)咨询瑞典邮电总局就此议题规划相关办法。

②国家铁路局的ICT部门独立成公司:瑞典国家铁路局(National Rail

Administration, Banverket)掌管国家光纤网络,其ICT部门提供铁路与交通单位以及电信营运商等IT和通讯服务。政府将指派一调查委员会,评估如何将国家铁路局ICT部门转为以契约模式参与铁路局计划的独立公司,维持政府市场竞争中立的原则。

频率资源的应用

1.频率需求渐增

国家频率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不同频段在覆盖率和建筑物穿透力等特点上的差别,使得特定频段明显供不应求。瑞典邮电总局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即是执行如800MHz、1785-1805MHz和 2300-2400MHz频段的频率再分配计划,并秉持科技中立原则。

(1) 实施方案

①释出新的频率给电子通讯:政府在2007年底决定,原用于地面电视790-863MHz频段的频率,因数字化而重新释出的部分,将用于电视广播之外地方。这个频段的覆盖范围广泛,大幅增加应用于偏远地区的可能性,因此特别适于发展无线宽带服务。瑞典邮电总局计划在2010年进行执照拍卖。

②900MHz 和1800MHz频段的科技中立性:将原为GSM频段的900MHz和1800MHz频率开放给其他现代化科技,是推动新兴技术和鼓励消费者使用无线网络的第一步。

(2)优先议题

国有部门的频率使用:瑞典国有部门如瑞典军方和民航局掌握了大量低频段的频率,而政府持有的电视广播公司Teracoms AB亦是如此。如何有效应用这些频率,取得全民共享的利益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关于向瑞典军方收取频率使用费,达到频率的有效管理的提议,正与政府部会进行讨论。

2.频率管理

以让所有人皆能取得安全且有效的电子通讯服务为最终目标,政府欲借由频率执照的颁给制度有效地管理频率资源,在中央政府的管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取得平衡。优先议题为执照制度的修订,2010年政府将就无线电传输台的执照制度提出完整规划。

增进电子通讯网络的稳定性

电子通讯服务应用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包含制造生产系统、财务交易、医疗看护、

紧急求救通讯网络和电力供应等等,当社会运作越是依赖电子通讯网络,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则越发重要。为确保瑞典社会的电子通讯和宽带网络在遭遇任何突发况时,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回应且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相关公部门和私人业者的共同合作。其优先议题为:

1. 电子通讯网络的复原力:政府委派邮电总局,就如何加强电子通讯网络遭遇突击时的弹性恢复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长期规划策略。

2. 电子通讯网络的稳定性:对于电子通讯网络的依赖越深,意味着社会整体对宽带和网络传输的信任越重要,因此政府希望相关单位共同宣导安全风险的相关信息,加强信息安全的知识。

建设全国性宽带网络

1.鼓励地方投资基础建设

为了达到瑞典宽带政策定下的宽带目标,政府尤其要确保缺乏市场诱因的偏远地区亦能取得相同机会。不仅要创造适于业者投资和彼此合作的环境,同时要支持每一位民众、地方机构、公司行号取得宽带连网的管道和技能。无线技术和卫星服务将有助于提供偏远地区的宽带连网。

(1)实施方案

①支持管线:宽带布建的投资大部分用于铺设管线所需的开凿工程,因此如果能在进行电力网络、水管、下水道、暖气供应等管线铺设的基础工程时,同时铺设宽带网络的管线,则可减少大量布建成本。

②宽带线路的“家户整修改善免税额(Home improvement tax allowance)”:“家户整修改善免税额”适用于包含电力线路和电子通讯网络的维修、维护和整修工程。瑞典政府欲借由免税额的补助降低电子通讯网络的接取成本,鼓励网络升级。

③IT基础建设和地方区域增长:在2007-2013年“地方竞争力、创业精神和就业的国家策略”中,政府即指出成为先进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其中包含增加偏远和乡村地区的宽带接取。

④支持乡村发展计划的宽带布建:政府在欧洲经济复苏计划(European Economic Recovery Plan)所属的乡村发展计划(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下,提供2010至2012年2亿5000万克朗(瑞币单位) 宽带补助计划,将根据偏远地区的需求,以增加宽带接取和确保每一个人皆享受到信息化社会的益处为首要目标。

⑤监督宽带接取的发展:瑞典邮电总局受政府指派监督瑞典的宽带布建的进展,并定期向政府汇报,让政府得以掌握市场趋势并在必要时候介入协调。

(2)优先议题

①宽带合作研讨会:针对缺乏业者投资宽带的区域,政府欲成立宽带研讨会邀请相关单位包含瑞典邮电总局、市政单位、负责地方经济增长的组织代表等,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开起基础建设发展的合作和对话可能性。

②公部门与私部门的成功合作案例:宽带基础建设的接取管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地理和区域因素。过去已有不少地方组织与公部门合作推动宽带基础建设布建的成功案例,政府指派邮电总局汇整推广上述成功经验。

③借由频率分配增加宽带接取:为了达到所有家户和企业皆能通过宽带网络取得电子公共服务的目标,政府指派邮电总局调查分析,在缺乏宽带接取的地区如何借由频率的应用增加电子通讯服务的使用。

篇2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063-02

现如今,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推进,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其中的通讯工程施工直接影响着通讯质量。所以,在通讯工程施工基础建设中,通讯工程施工质量就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通讯工程建设而言,也属于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其中涉及的范围极广,涵盖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智能大厦以及综合布线等各个方面。在建设通讯工程时,要以通讯网络为最终目标,而这种目标的基础则是要从根本上搞好通讯工程的质量控制。假设在通讯工程的质量控制上没有把好关,那么最终会造成很多安全隐患,产生质量责任事故,给通讯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建设通讯工程时,势必要根据相关的规定以及要求严格执行,要做到实地考察、勘测,通过精心分析和对比再设计出最终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进行科学建设,确定出最有效的建设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根据现场情况,使用最佳的方案,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通讯工程进行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本文提出了影响通讯工程质量的几点因素,分析了提升通讯工程总体质量的措施。

1 影响通讯施工建设的各种因素

1.1 在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监理在整个通讯工程的基础建设中,起着领导、组织的重要作用,监理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质量,可是在现如今的监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业务水平差、领导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1.2 通讯工程施工人员问题

在通讯工程建设过程中,人是主体,可是很多施工人员与相关人员之间缺乏经验,再加上自身管理水平较差,施工人员与相关工作人员之间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未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通讯工程施工团队。

1.3 其他因素

工程策划以及施工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在施工过程中缺少指导力度;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仪器性能未能达到标准,很多施工人员对设备操作不够熟练,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因素都会给最终的通讯工程质量造成巨大影响。除此之外,因为地理环境的恶劣程度加之天气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到施工设备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效用,而影响到最终的通讯工程施工质量,使工期延误或工作进度开展缓慢等。

2 有效提升通讯工程施工质量的策略

2.1 明确通讯工程的责任制

若要实现通讯工程质量,达到工程项目合同指标,那么首先就应当强化通讯工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这是确保通讯工程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条件。对于通讯工程项目而言,这是一个庞大且系统性的工程,其中的关系相互牵连,根据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基本原则,要将通讯工程质量的目标进行一个分解,与此同时,确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中的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分项工程不同的技术要点以及要求,在综合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确定好通讯工程质量监控的重点以及管理要点。认真撰写质量保证书以及书面交底,要对每一位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清责任人,目标要明确。从实际中将通讯工程项目看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管理,这种管理包括了协调、控制、组织、计划以及指挥等。在施工、建设以及监理上,通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反馈信息,合理做出调控,一一实现各层的项目指标,从而实现通讯工程最终目标。

2.2 对通讯工程的监督机制进行强化

要想对通讯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控制和保证,那么就应当强化施工中的监督机制。最近几年,我国通讯工程、安全事故频发,追求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引起的,总体的监督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通讯工程施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在通讯施工中,各个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都应当共同联手,制定出监督机制,将内容深入到招投标、论证、项目立项等各个环节中。将通讯工程的监督机制看作是监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只有将各项监督制度层层落实,才可以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通讯工程施工质量。

2.3 合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施工水平

在通讯工程施工阶段,应该注重科学发展思想观,充分合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组织施工,形成专业化、机械设备自动化以及管理现代化,优化各种配置,进而提升总体生产效率。对于我国而言,现如今正在大力推广使用革新技术,如混凝土与钢筋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节能技术等等。而通讯工程建设单位更应该积极鼓励通讯工程使用这些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水平。

2.4 对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施工管理

对于通讯工程的建设团队而言,包括了技术人员、工程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其组织复杂,再加之流动性大。所以,通讯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劳动技能以及安全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培养他们使用最新的工艺设备以及新型材料。对这些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以及再教育不但可以提升整体的素质以及水平,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通讯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2.5 与其他协作单位之间加强联系

在整个通讯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包括了对水、电以及土建的安装,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安装这些设施时,通常都是由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的,其管理难度大,而且协作性强。在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各个分包单位应当相互协作,处理好不同岗位、不同职位之间的关系,这对通讯工程施工质量总体目标尤为重要。对于那些设计无规定、规范要求不明确的通讯工程施工,要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场处理,在现场施工的同时,应当把重点放在交叉作业、分项施工等方面。与此同时,还应当合理安排人员、分项工程技术间歇,从根本上保证通讯工程施工质量。

3 结语

通讯工程施工质量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在现如今的通讯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整体工程的实施过程,严重忽略了细节问题。若要是想进一步控制好通讯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要对通讯工程进行全程控制,应当结合工程计划,抓好质量控制,提升通讯工程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楚鹏.浅谈通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115-118.

[2] 胡朝晖.浅析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J].企业

技术开发,2012,(24):162-164.

篇3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Readiness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Readiness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Society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200300380460530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1816141211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77666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12986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50606570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数用计划

位不动产资讯中心

台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湾推动e化交通

计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划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