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3 10:36: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理课堂笔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地理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板画。地理“三板”是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技能和手段。板书有利于学生理清课堂教学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板图是对地图的提炼和加工,却又比地图简洁凝练,板画则直观形象,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运用“三板”技能,实现其联系师生互动纽带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突出重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它不便于长期牢固记忆。而“三板”是教师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它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地展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形象的结构造型、简明扼要的语言信息、丰富的色彩标志和文字符号,传递视觉信息,弥补了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学生在对照“三板”整理笔记时,既可以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又可以加深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从新课改的理论要求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的模块和内容来看,地理知识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零碎的知识点,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设计的“三板”,其主要意图就是呈现给学生一个主干知识框架,然后经过学生的精心修饰和雕琢,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为深入学习、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地理技能
“三板”上的各种图像信息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运用“三板”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转换知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学生通过“三板”不仅能理解洋流的成因,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而且还能分析出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运用“三板”技能,在拓展学生地理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留有深刻印象,便于课后复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无异于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走马观花,课后对所学知识记忆很少,甚至在短时间内完全遗忘。而课堂教学中运用“三板”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进行艺术化的概括,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记忆、整理,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对所学内容记忆犹新,使课堂情境历历在目,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地理板书的运用策略
(1)书写规范,主副分明 一堂课的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一般占黑板的1/2至3/4,副板书写在黑板两边。地理课堂教学有时需挂地图,会占据一定的黑板面积,所以教师应考虑周全,事先设计好主、副板的内容。做到板书工整,书写规范、准确,以便于学生做笔记。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地理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要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教师所选择的板书形式应与地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一致。重点内容包括:便于学生记忆、联想的内容和能贯穿学生思路的内容、问题的核心点等。好的板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清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运用策略
(1)强化互动,愉悦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好区域图,让学生仿照在笔记本上画出,并在图中用相应的图例标出该区域的地形、河流、资源、城市等地理要素,然后老师用多种方式检查落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由于大多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学习起来特别吃力,好多地理原理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应该把有些抽象难懂的立体图转化成直观易解的平面图,如:在学习日出日落方位问题时,教师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太阳视运动图转化成平面的侧视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突破教学难点。
(3)吸引注意,激发兴趣 有效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越有价值和意义,其专注力越集中,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运用“三板”展开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努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充分感受地理的魅力,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乐于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思维导图是新兴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思维导图已经普遍应用于教育领域。高中地理知识跨学科性强,内容丰富且综合性强。整理地理知识,是高三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任务。思维导图是学生优化个人地理学习思路与笔记记录方法的有效途径,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高三地理教学,将思维导图与高三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推动高三地理教学质的转变。
1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契机
1.1应用思维导图创新课堂引入,完善学生地理思维
将教学内容与知识的理解思路以直观与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目标。应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地理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认知,不仅可以明确学习重难点,更可以找到自身的疑问,更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能够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更能突出重点。比如在讲解《海洋开发》时,教师可以从海洋开发这一中心出发,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开发与海洋能开发为二级标题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个人学习重点。
1.2应用思维导图强化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满堂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用整节课的时间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知识,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如此匆忙的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埋头做笔记,只能记下教师讲的内容,无法理解地理知识。而思维导图被引入到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去建构地理知识体系,用不同颜色标注重难点,有利于记笔记效率的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导图应用方法,正确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
1.3应用思维导图简化复习,促进知识巩固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清晰的学习方向。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在课下的复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利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高效复习,一边复习一边添加更多细节内容到之前的思维导图上。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自主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发现地理学习规律,简化地理学习思路的过程,有益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普遍提高。
2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需要教师考虑高三地理教学的需求,并明确思维导图应用的目标。科学的应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地理预习效果
预习,是提高高三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整体把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组织学生实施科学的预习活动。将思维导图与学生的预习结合在一起,从地理知识的难度与学生的预习时间出发,设置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才能让地理预习活动具有实效性。
比如在讲解《旅游资源》这一课前,教师组织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预习的成果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地理课本内容时,圈出关键词,像旅游资源、分类、特性、开发条件、评价等,都可以作为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教师要传授给学生高效的思维导图绘制技巧,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不同级别的关键词,并以不同的形状表示出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比如,用红色表示一级关键词,用橘色表示二级关键词……用三角表示重点内容,用问号表示不懂的问题。学生正确应用思维导图优化自己的地理预习,才能让高三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普遍提高。
2.2应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在预习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地理知识思维导图。地理课堂,是帮助学生解决地理学习问题,理清学习思路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
首先,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机械化地记笔记,让学生成为抄写与记录的工具,不能在记笔记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借助思维导图,教师让学生利用关键词与线条将各个地理知识点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绘制一个合理的思维导图,足以证明学生理解了地理知识。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让高三地理课堂更加灵活与多元化。比如在讲解《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主要涉及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这两点问题,有的学生从“聚落”与“城市化”入手建立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从“聚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三个观点出发建立思维导图。引导相互交流,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2.3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三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简单地学习地理知识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之后,希望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高三学生面临高考重压,每天接触各种题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地理问题分类式的思维导图。
比如,在涉及盆地、高原与平原等地形地貌的成因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化出地理环境、自然植被、自然气候、当地水文条件、地形特点等方向,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清晰与全面。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是高三地理教学创新的标志。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不仅能够简化教师的教学流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开发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价值,用思维导图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有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2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制作的地理教学课件存在问题现在大多数地理教学课件设计得过于简单,只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文字、图画的重现,有的就是下载一些影视小短片播放给学生看。尽管是把多媒体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这时候的多媒体充当了“电影”“电视”的角色,学生只为看个热闹,根本弄不清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在哪里。这时候的学与教的关系也是颠倒的,学生是被动地去观看多媒体内容,而教师只是一个播放者,二者之间的交流非常少,这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通病。成功的教学课件,不仅仅是涵盖教材内容,而且教师要通过这些教材内容与学生沟通,进而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并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件的设计制作是非常烦琐的,地理教师要设计出品质极佳的地理教学课件,首先一定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要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当然制作地理教学课件最重要的是要查找大量的素材,不管是文字类的还是图画类的,当然还有声音类的,等等,这些素材都是制作地理课件的必备要素。其次,培养制作课件的技能与所需素材的准备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是很大的,地理教学课件设计的效果与教师的投入精力是成正比的,为此,教师在课件的设计上要兢兢业业才是。再次,一个完美课件的出炉是极其不容易的,地理教师也不要怕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挪用,互相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次,各个学校之间的地理教师要建立一个课件库,把自己制作设计的地理课件放入库中,供大家互相学习之用,资源共享的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在设计制作地理课件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追求数量,要精益求精地设计出高品质的地理课件。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期的基础打好了,对以后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幻灯片的使用也存在问题幻灯片的切换比较迅速,学生在此期间的笔记不好记录。而且幻灯片中的图画有时候跟文字不在一张幻灯片上,这会破坏学生头脑中图文结合的记忆效果。多媒体地理教学中主要是利用PPT设计的幻灯片或者是运用Flash软件设计的动画来进行课堂教学,而在课堂讲解时,学生往往注意到图画就忘记去注意文字,笔记就记录得不完整;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变换又破坏了学生的图画记忆效果,这也是多媒体地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