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3 17:07: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活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0~3岁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父亲的教育是不能被忽视的,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要让教育得以正确实施,还须先认清我国父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社会父亲参与育儿教育的现状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非常重视亲子教育,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并且强调父亲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更多心血。但是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父亲在家中的角色是顶梁柱,负责出门打工赚钱,教育孩子的重任全权交给母亲,因此社会上的许多孩子所收获的爱是不完整的。有些父亲因为工作的问题,只给予孩子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都交给母亲来给予。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听过父亲送孩子上学,即使有,大部分父亲在孩子入园后就会很快离去,由此可见父亲对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当前,国家二胎政策放开,许多新爸爸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因此,想要孩子健康成长,父亲就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育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所在。
二、父爱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父爱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与母亲对孩子的过多照顾甚至溺爱相比,父亲在与孩子相处时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挫折,敢于不断尝试,倾向于抗挫折能力。爸爸身上具备的勇敢、郧俊⒍懒⒌母鲂蕴卣鳎有助于孩子日后能够更加沉着冷静的面对困难,做事更加独立。
2.父爱促进孩子身体、智力的发展
0~3岁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大动作、精细动作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父亲与孩子间的嬉闹更能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规矩,更加放松的“疯”是孩子在这个时期所需要的。在智力方面,父亲一般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强的动手能力,这些优势都可以使孩子的创造能力、开放性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
3.父爱是孩子的性别坐标
对婴儿来讲,从小培养他们的性别认同感非常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且喜欢上自己的性别。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自己的模仿对象,有助于在男性的自信与自制之间平衡发展。对女孩来说,父亲能够帮助她们成年后与男性发展健康的关系。
4.父爱促进孩子情商的发展
父亲对孩子情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父亲的言行既可以引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又可以产生消极情绪。在父亲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到如何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父亲及时处理,恰当疏导孩子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三、父亲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在成长过程中,婴儿不断探索,不断学会本领,不断超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婴儿的智力,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想要成为称职的父亲,就要抓住婴儿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婴儿在智力、情感等方面正常发展。
1.第一阶段:分娩之前
这个时期最能体现父亲的重要性。父亲要在孕妇分娩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甚至要学习语言胎教,缓解孕妇紧张的情绪,帮助孕妇顺利生产。这时的父亲要时刻保持冷静,用一颗清醒的头脑与医生沟通,听从医生的意见。
2.第二阶段:婴儿诞生
婴儿出生后虽说只是一个小肉团儿,但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对外界的环境做出反应。在这个阶段除了要做好当父亲的心理准备,还要帮助照料婴儿,例如换尿布,给婴儿洗澡,哄婴儿睡觉等,让婴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第三阶段:感受外部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已有了明显的感知觉,开始更加注意外界事物。这个时候的父亲应抽空多抱抱婴儿。父亲的怀抱会让婴儿产生安全感。除了给予安全感,父亲还要与婴儿进行巧妙的沟通,以满足婴儿的交流需求,从而建立好良好的父子关系。
4.第四阶段:感情培养
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婴儿的情感也丰富了。在这个阶段,爸爸应该多与婴儿玩耍,不要担心自己“疯”的性格会影响到婴儿,相反在“疯”的过程中婴儿会变得更加机智勇敢,活泼开朗,也会让婴儿的感情更加丰富,情商得到发展。
5.第五阶段:发展动作能力
到了7个多月的时候,婴儿的动作能力不断发展。这个时候就是父亲的最佳表现时机了,父亲可以陪婴儿一起扔东西,陪婴儿做大动作运动。在活动的同时爸爸还要注意安全问题,不带领婴儿做有危险的活动。这个阶段爸妈的合理的分工会把婴儿养的更好。
6.第六阶段:建立生活规律
尝试建立起爸爸和婴儿独有的生活规律,比如每周一次外出,每晚的睡前故事等,让婴儿养成好的睡眠、饮食等习惯。还可以让爸爸更加了解自己的婴儿。
7.第七阶段:学会分享
1~2岁的婴儿会面临游戏与玩具等问题。在这个阶段,婴儿会有一种“幼儿规则”,他们不懂得分享,经常会因抢玩具而发生冲突。这时候要切记,爸爸不能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而去打骂,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婴儿认为那些“不让别人碰”的东起来,选择尊重婴儿,如果发生争吵打闹,要懂得引导婴儿。
8.第八阶段: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在幼儿2~3岁时期出现。这个时期的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头脑中的人物。比如他看到爸爸在刮胡子,他也会学着刮胡子。这时爸爸应该主动帮助幼儿进行模仿,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假装游戏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爸爸在引导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爸爸要多鼓励幼儿,让幼儿有了自信再进行第二步,逐步完成。幼儿在小时候学会自制,延迟满足,以后在找朋友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
四、现代社会需要的父爱
既然父爱对孩子的成长关系重大,那么什么形式的父爱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1.父爱是表达出来的
传统观念的父爱是严肃的,对孩子的要求一向很严格,不会像母亲与孩子那样融洽交流。当然现代社会的父爱不会那样严厉,但是对孩子的爱也是含蓄的,隐秘的。其实,父亲应该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另一面,那就是把对孩子的细腻,温柔的一面表达出来,让孩子体会到更加细腻的父爱,让孩子不畏惧自己,能够真正理解这份父爱。
2.父爱是有智慧的
父爱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求在其中融入更多的智慧。首先,父亲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其特点和优缺点。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多读一些有关育儿教育的书籍,了解孩子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最后,要加强与母亲的交流,合作,智慧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关系。
总之,孩子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示范者,父亲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我相信,建立了良好的父子关系,孩子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2-02
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不少人在思考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重视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走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家庭教育误区
1.走出认识观念误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爱子女的父母的正常的美好愿望,但不了解社会形势,不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把升学、考高分当作权衡子女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却不知成功的新概念就是做“新个人”,也就是不仅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活出生命的光彩,并不只是考高分,长高一级学校。不顾学生实际和个性差异,不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主体,认为“不打不成材”不尊重学生人格,不让子女享受生命的喜悦,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有的认为“谁的孩子谁心痛”“树大自然直”孩子现在有毛病算不了什么,长大后自然就变好了,失去了影响教育孩子的时机,这当是一种遗憾。
2.走出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
与错误的认识观念相应的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陈旧。有的溺爱过分,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口中,上学、放学来回接送,不让学生外出,不让他们干一点儿家务活,为孩子穿衣、喂饭、洗脸,甚至作业,不让孩子动手动脑,越俎代庖,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有的放纵,对孩子挑吃挑穿任其自便,打闹玩耍不管不问,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迟到,逃学也不当回事;有的则剥夺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玩耍娱乐的权利,家庭教育缺乏民主性、科学性;有的动辄打骂嘲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仇恨心理和暴力意识;有的盲目夸奖,使孩子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如此等等错误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有误
认为加班加点,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给学生上课,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多,就是重视教学;组织旅游、参观、访问、小制作等活动,就是不务正业;只要学生分数高名次好,就一切什么都好。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问题都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学生来自家庭,和家庭有密切联系,大多数孩子的命运决定于家庭教育水平。要实施素质教育,须调动家长参与,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正确认识社会特点和家庭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使学生家长正确认识这一重要性是争取家庭教育配合,促进素质教育所不可缺的,教育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时代特点要求家庭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质观,人才观,成功观。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自由选择,让素质教育进入家庭,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对各种考试中的高分得主另眼相看,却不知高分出自高情商,高情商是性格的一部分,而性格不仅是要学校或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的工作性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等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都 是说人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久而被环境同化。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训,他们的性格形成能不爱到家庭的影响吗?性格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性格决定命运”,试想一个人太懒,怕吃苦,任性、办知道乱花钱的人,怎么会去努力进取呢?这些不良性格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的命运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生活上的精心照料,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贴近于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爱好和人格。
只学文化知识,没有健全的 人格,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是不行的。现在私营企业的出现与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涌现,说明各行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时代特点要求有志者各显其能。而像牛顿、达尔文、郭沫若的事例不是也能给我们启发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郭沫若家乡的小学挂出了郭沫若当年的考试成绩,这不是更能给人们以启迪吗?通过教师家访,学校召开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终生的一种社会活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即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农村幼儿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呢?为此,笔者试图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时代的发展,部分农村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他们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任之由之;部分家长自视能力很强,对孩子实施“小学化”或“拔苗助长”的教育,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家长把教育简单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基础,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他们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项调查分析指出“中国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家庭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应从思想上认识并定位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家庭教育实施者的教养态度存在差异
近年来,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家庭居住环境日渐城镇化,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部分孩子都是隔代式抚养。文化水平低下的祖辈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中的独苗苗关爱有加,百般溺爱,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事事包办代替,一味迁就顺从,造就孩子自我、任性、娇气。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其次,父母就近上班的,年轻的他们在新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开始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当他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会出面干涉。几代人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代与代之间在子女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父母都在身边的,家庭教育不受祖辈影响的,每天给予孩子的时间极有限,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ipad,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3.家庭教育重知识轻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大部分人重视知识教育(认字、写数、学汉语拼音等),忽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教养方式导致不少孩子出现任性、个性极强;自私、霸道;孤僻、人际关系冷漠;不懂得付出,生活能力低下等畸型发展趋势。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正如陶行知所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使十分不易。
4.家庭教育方式缺乏艺术性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所以有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孩子时,大部分祖辈家长表现出的是溺爱型,年轻父母脾气暴躁易发火则是极端型、严厉型,不管哪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中国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很多。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表扬会给孩子以勇气和动力,同时是一种肯定的暗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家庭教育环境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