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现行的教育方针

现行的教育方针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9 16:18: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现行的教育方针,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审美素养作为人类文明素养的内核,关系着社会综合素质发展的趋向。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审美教育能够对他们的未来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美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民族素质是指该民族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具备的群体品格。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而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则常常聚象为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从当前我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发展需要来看,审美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相比之下,文明素养的发展滞后了,唯利是图、丑恶不分、信念缺乏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只有重视审美教育,才能在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历史发展面前塑造出一代具有较高素质的完美人格,才能彻底消灭以假乱真、以恶抑善、以丑为美的奇怪现象,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战略目标。

二、加强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美育是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在国务院的几个五年计划报告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德育是通过说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智育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使人获得有关世界万物的知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体育是锻炼人的体魄,增强人的保持的;而美育则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可见,美育与其它各育之间只存在联系性而不具有可取代性。所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既要发挥各育之间相互渗透的优势,又要确保各育的独立性地位,美育也不例外。

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整个教育活动的航标,能否全面贯彻,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不能有任何的偏废。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这些犯罪者当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于接触黄色下流的书刊和音像出版物而误入歧途的。此外,在许多学校,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衣着怪异、描眉点唇的稚嫩身影,可以听到一些绮艳轻荡的流行歌曲。那些青少年们,耳濡目染着一片灰色和黄色、香风和迷雾之中,深受其害而不知,滑向颓靡而不省,甚至错把靠偷漏税或“走穴”而成为富翁的大亨、大款、大腕们当作偶像崇拜。仅此一端,就足以说明部分青少年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追求美的格调是相对低下的。现实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使美育能够沿着科学、严整、系统、有序的路子前进,以迅速补上教育方针实践中“疲软”了的美育这一块。

三、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和完善其它各育。

首先,美育可以补充和完善德育。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与审美情感,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在很多情况下是统一的,“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另一方面,美育有助手道德教育的实现。因为人的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内心指令的,而美育是通过对内心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外在他律(道德规范)转化而为内在自律(自觉的命令)的一种活动,它可以使人的一切道德行为趋于善。所以,充分利用美育这一特点,对抓好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会有帮助作用的。

其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创造才能的发挥。科学史上有许多事实都证明了这点。爱因斯垣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麦克斯韦由对称的形式美的研究,纠正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的提出,就是由于受了他家乡巴伐利亚民歌《和谐曲》的启示的缘故。爱迪生的许多发明创造,在一定程度都和他母亲早年领他郊游和给他朗读文学名著有关。这都说明,审美教育是激发人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美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容低估的。

再次,美育对体育也有促进作用。一方面,美育使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转换一下兴奋中心,解除由紧张而引起的疲劳,使身心得到调节,从而促进人体健康。另一方面,美育可以塑造人健美的形体。坚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锻炼和训练,能使人的形体变得和谐和健美。此外,美育还可以促进体育技艺的提高和体育道德的完善。当然,美育还可以用来指导劳动技术教育,它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身心愉快,动作协调,顺利地完成劳动任务,还能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产品精美优良。认识了美育对其它各育的作用,也就把握了加强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篇2

一期来,我校全体教师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校本教研为契机;以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为落脚点;以实施《教师目标管理责任制》《班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小学生一日常规》为重点。在上级部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加上本人的勤奋努力,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导处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成绩: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1、教师目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2、学校行政会讨论。综合教师反馈意见,对现行的目标管理制度做了一些修正。修正后,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讨论通过每一项细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让全体教师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实施者。3、构建评价机制。规则关键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实施了系列评比检查制度。除了行政值日外。还安排了学生大队干部值日。坚持做好几项常规记录。如教师出勤登记,学生出勤登记,学生一日常规检查登记,校务日记等。通过系列检查评比,使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督促全体教师开展自学和同伴互助式学习,每期要求做10篇的学习笔记,定期写学习心得。为我校校风校纪的优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教师都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可喜的发展态势,学生也能较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深受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全面、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校锲而不舍的追求。在此方面我们也有新举措。1、抓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向40分针要质量。2、抓学生的作业练习,做好知识的巩固一环。3、抓学生的培优补差,做好面向全体与因才施教的工作。4、分阶段及时检测,让教师时刻明了学生学情,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补漏工作。5、严格期末检查评价,做好阶段总结评价及奖勤罚懒工作。对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的科目任课教师实行重奖。6、开展教育教学先进评比表彰活动。教师的作业批改、教案按月评比,期末进行综合评比,优秀学生作业7科,优秀班主任2名,优秀任课教师2名,优秀班集体2个。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篇3

虽然很多农牧区学校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实施方针,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和资源下,不同程度上建立学校德育室,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德育教育管理力度。但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当今社会,开设思想道德课,建设学校德育室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时,要认真考虑农牧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资费和资源保障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德育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式,努力打造学校德育教育基地,互联网上建立德育资源库。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把学校内部德育资源拓展到学校、社会、家庭的大资源。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观念落伍是农牧区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最大隐患

由于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还没有从单一的育人评价模式转化为复合型、多元化、实际性、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育人工作之所以步履艰苦,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学校没有落实好素质教育及教育方针政策、不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制度往往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学校的各项工作指标和教师的评价制度也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家庭、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成就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输送重点学校的学生名额。农牧区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不如城市家长。他们很少关心学生在学校里的道德思想和学习情况、身心等,这样农村学校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总靠教师也只好抓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从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到社会,家长对学校的看法都处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育人为本的思想。而育人是隐形又艰巨的任务,不会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成绩,使教育观念形成恶性,德育教育得不到成效。育人工作就成了文件和口头上的事儿,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