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30 10:09: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临终心理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1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1.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动作轻柔对l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关键词临终患者心理过程临终护理
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接触及护理临终患者,深感临终护理的重要。著名学者KublerRoss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分为5个阶段,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及其身心变化,实施临终护理,使其临终前的人格受到尊重,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提高最后的生命质量,安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1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的5个阶段
1.1第一阶段(否认期)接受面临死亡的事实是困难的,患者通常无法接受面临失望的事实,亦否认希望的存在;有时患者已认识到,而家属仍处在否认阶段,这将阻碍患者表达其感觉和想法。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待奇迹出现。
1.2第二阶段(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对自己疾病预后有所了解时,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讲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疗,将愤怒发泄于家属及医务人员。
1.3第三阶段(磋商期)患者处于死亡边缘、试图与生命磋商阶段,患者祈盼延长生命而提出种种要求:如能看到子女升学、就业、成家等,了此心愿。
1.4第四阶段(忧郁期)此时患者不得不面对现实,随着病情日益恶化,身体各器官逐渐衰竭,精神疲惫以及亲友们伤心、忧愁的表情,所有无法避免的打击更显著,故患者忧郁、悲伤、痛苦以至产生绝望,不愿家人离开,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恋生活。
1.5第五阶段(接受期)患者对自己即将死亡有所准备,极度疲劳衰弱,感情减退,表现平静,似乎需要时间独自思考,小声短暂的谈话是此时最好的支持,也是临终患者回忆既往,期待未可知的将来之时。
2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是对已失去治愈可能的临终患者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以患者整体为对象。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正确认识死亡,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与尊严,诚心诚意,尽职尽责护理好临终患者。
2.1临终护理的重要作用患者临终阶段,已从医疗为主转向以护理为主,护士不仅是大量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使患者感到无论情况怎样变化,护士也不会厌烦、遗弃患者。
2.2做好各项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由于临终患者各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多,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的技术、轻柔的动作、柔和的语言,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意患者的排泄情况以预防感染。
病人处在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即为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目标是尽量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满足其需要,维护其尊严,使他们在安慰中平静地走完人生之路。如果一个临终病人得到成功的护理,他就会感到活得有价值,从而最后体验人道主义的温暖。
1 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要了解和协助解决病人的各种生理需要,控制症状,尽可能减轻病人生理上的痛苦,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1.1 控制疼痛
疼痛的产生多数是由体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紧张、忧虑、恐惧等均能减轻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痛苦的程度。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与饮食、活动和情绪,还会使病人悲观失望。因此,疼痛的控制可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
1.1.1 药物控制常见的药物有麻醉性镇痛剂如吗啡等,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根据疼痛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止痛剂,选用2~3种止痛药交替应用,既可避免药物的耐药性,又可产生药物的协同作用。护理人员还应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以及可缓解疼痛的药物,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调整药物的搭配及剂量的大小。发药时,即使病人不痛,也要按时服药,以预防为主,而不要等到疼痛发生后再控制,这样效果更好。对那些使用后会使病情恶化的止痛剂,应取得家属同意后再使用。
1.1.2 非药物性控制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病人对疼痛有不同的感受,护理人员应带着同情心和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解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是成功控制疼痛最基本的方法。封闭治疗、松弛治疗和治疗性的按摩都可减轻疼痛。欣赏喜爱的音乐和适当的娱乐,如读报纸、看电视等可以起到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的作用,暂时缓解疼痛。
1.2 满足病人其他生理需要
1.2.1 缓解呼吸困难 由于疾病的进展和镇静剂的使用,呼吸困难是最严重的症状之一,病人表现为烦燥不安,此时应低流量、低浓度给予吸氧,使其感受舒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人处于衰竭状态,无力咳嗽、吞咽、排痰,应及时排痰,并给予助咳驱痰剂或辅助呼吸器来帮助排痰、缓解呼吸困难。
1.2.2 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的护理进食困难是临终病人一个很重要的症状,护士应协助家属按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可口的饭菜,少食多餐,鼓励病人进食。对恶心、呕吐而无法进食的病人,应静脉补充营养。
临终病人常见的排泄痛苦是便秘或腹泻、尿潴留和尿失禁,应尽早预防。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保持会清洁,每次便后用1∶1 000洗必泰冲洗及会,同时指导家属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术,预防和早期解除病人的痛苦。
1.2.3 做好基础护理临终病人体质衰弱,绝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口腔、鼻、耳、眼部的护理,按时进行局部清洁和治疗,使病人感到舒适。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和护理突出部位的皮肤,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2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了解和调解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临终病人的心理较复杂,美国大学博士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所描述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企求期、忧虑期和接受期。病人经过这五个阶段后,随着生存时间的缩短,恐惧、忧虑的情绪逐渐增长,自我克制能力削弱。这期间,护士在守护的同时与病人进行交谈,了解病人心理需要,倾听病人的倾诉,耐心引导,鼓励病人吐露恐惧、忧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从而使其摆脱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