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谈一谈对安全环保的认识

谈一谈对安全环保的认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14:52: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谈一谈对安全环保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谈一谈对安全环保的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61-0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专题研究了全球低碳问题,限制性碳排放和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2010年将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关于低碳政策的政策密集期,目前国内正在制定的政策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等。预期未来的一两年内,新能源和节能减排将成为各个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的而且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的现状,谈一谈公路行业应如何走低碳的环保发展之路。

一、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类污染源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发起了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环境污染和高碳排放。“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高碳排放、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危害最大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1、公路基层面层生产时使用的水泥混凝土拌合设备、沥青拌合设备在工作时排放的大量粉尘;2、各类拌合设备工作时煤炭、沥青、重轻油大量消耗所产生的有害气体;3、公路施工时扬起的大量粉尘和扬沙;4、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各类土石方施工设备油料燃烧排出的有害气体。5、公路施工工人生活区生活用煤或天然气排放的气体;6、施工指挥车、生活用车的尾气排放等。

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1、沥青灌、油料筒、化学物品容器随意丢弃遭雨水冲刷进入水体。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直接排入水体。3、各类施工设备油料泄露渗入地表造成的水质污染;4、桥梁作业时的施工垃圾随意抛弃导致的水质污染;

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1、各类公路施工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2、各类施工设备或者基础件缺乏保养摩擦碰撞发出的各类噪声;3、各类施工设备、公路指挥车、生活用车在施工现场内随意鸣笛;4、施工人员进驻某施工区域导致局部人员密所产生的噪声。

二、公路施工污染对环境的巨大危害

公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公路施工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是巨大的。

1.沥青伴和楼中挥发大量致癌的物质苯丙烷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1条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禁止焚浇沥青、油毡、橡胶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的恶臭气体的物质”。《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五章第31条规定:“主城、新市区和新城范围内,不得建设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放项目。而沥青伴和楼中挥发大量致癌的物质苯丙烷芘,环保测试表明苯丙烷芘是引发皮肤癌、肺癌、胃和食道癌的主要恶凶。沥青拌合楼严重地污染大气和生态环境,会引起周边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婴儿的身体不适和疼痛、严重摧残群众的身心健康。

2.公路粉尘易造成矽肺病

工程机械和汽车路面扬尘是最大的粉尘污染源。土石方填挖、装载、运输、大块破碎等作业均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的产生与开采强度,作业方式,设备类型等因紊密切相关。路面的扬尘不仅使可见度大大降低,影响车速和行车安全,大量粒径小且含较多游离的粉尘进入人体,还会造成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病。

3.公路噪声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等疾病

公路施工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公路周边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在噪声影响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分贝,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08~1.26%,平均0.9%左右。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分贝,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0.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三、公路施工应走低碳环保的科学发展之路

公路施工行业的主要污染多数来自于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的使用贯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牵涉的机械比较多面比较广。工程机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水、电、气消耗,因此治理公路污染工程机械首当其冲。目前比较有效地办法一是加强公路施工机械的节能改造,节能改造的目标就是降低工程设备的无谓消耗和超标排放。公路施工机械节能改造既是生产单位的任务,更是使用单位的义务和责任。二是加强工程机械的科学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公路污染。笔者仅就大气污染一项,列举一些措施:

1.在空旷地区设置料场、拌和站设备,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学校等。

篇2

化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弄清化学科学素质内涵及基本构成之后,本文将谈一谈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揭示原子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有利于学生以直观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原子这一概念。

在演示实验观察过程中,应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为主。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以免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好玩儿”,克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盲目性;二是指导学生既全面观察,同时又要分清主次。如镁带燃烧,要让学生既观察镁带燃烧发生的强光,同时主要要求学生观察生成物的颜色,以便为后面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调动多种感观行观察,更重要的是将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如铁钉生锈的实验,实际上是给出了三种假设:①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②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里;③铁钉置放于干燥的空气中。通过观察:①中,铁钉生锈;②③中,铁钉未生锈。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铁钉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这样,有利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

根据心理学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那么,学生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因此,应尽可能随教学进度拟好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要求更高,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设计方案或解题途径应尽可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寻找多渠道解决途径,再引导学生从环保、经济等多角度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或途径,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在一个阶段的知识或化学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同时难度要适中。如学完氧气的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学生可以列出发下方法: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木条;③点燃的硫等。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方法③不用,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对人体有害。①②理论上都可以,但方法①比②更简单、方便,因此,方法①为最佳方法。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通常用方法②。

3、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给予及时纠正,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二、实验教学中的思想品质教育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结合实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节约药品、水电等教育。通过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化学家的故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及爱国主义等教育。如利用道尔顿幼年家境贫寒,12岁便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坚持自学最后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的故事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挫折,不断努力。

三、实验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教师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的示范,可以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验提供的氛围以及围绕对实验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受限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独立操作实验,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共同完成和讨论实验现象、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的成功,特别是简单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会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反之,失败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失败的原因而重获成功,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喜悦,使他们对战胜挫折充满信心,有利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

四、化学实验中的审美素质教育

化学实验是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千变万化的化学变化及多姿多彩的实验仪器分不开的,在实验教学中,装置的整体性会带给学生以整体美,这种美感也有利于实验的规范化。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除了带给学生色彩上的美感,还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遐想。化学变化本身是一种动态的美——由一物质到另一物质的变化,可以说他具有创造美,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除了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去思维。还有实验仪器本身也蕴藏着美,有直线美、曲线美及造型美,甚至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美的心理去赋予它们无究无尽的美。

篇3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即有得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化学知识为目的。如在利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分析提示原子这一概念之前,如果演示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有利于学生以直观事实为依据分析问题,从而形成原子这一概念。

在演示实验观察过程中,应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为主。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以免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好玩儿”,克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盲目性;二是指导学生即全面观察,同时又要分清主次。如镁带燃烧,要让学生既观察镁带燃烧发出的强光,同时主要要求学生观察生成物的颜色,以便为后面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将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如铁钉生锈的实验,实际上是给出了三种假设:1、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2、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里;3、铁钉置放于干燥的空气中。通过观察:1、中铁钉生锈;2、3中铁钉未生锈。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铁钉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这样,有利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很好的途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那么,学生实验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因此,应尽可能随教学进度拟好循序渐进训练计划。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要求更高,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设计方案或解题途径适应尽可能让学生拓宽思路,寻找多渠道解决途径,再引导学生从环保、经济等多角度考虑,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或途径。这方面的训练阶段的知识或化学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同时难度要适中。如学完氧气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学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1、带火星的木条;2、燃着的木条;3、点燃的硫等。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方法3不用,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对人体有害。1、2理论上都可以用,但1比2更简单、方便,因此,方法1为最佳。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通常用方法2。

最后,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对学生操作不正确,应给予及时纠正,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总结很有必要。以便让学生改正错误,发扬优点。另外,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有利于实验技能及化学知识的内化。

二、实验教学中的思想品质素质教育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结合实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节约药品,水等教育。通过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化学家的故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及爱国主义等教育。如利用道尔顿幼年家境贫寒,12岁便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坚持自学最后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的故事,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挫折、不断努力。

三、实验教学中的身心素质教育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教师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的示范,可以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验提供的氛围以及围绕对实验浓厚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受限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独立操作实验,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共同完成和讨论实验现象、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的成功,特别是简单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就感会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反之,失败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失败的原因而重获成功,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喜悦,使他们对战胜挫折充满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抜的性格。

四、化学实验中的审美素质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