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14:52: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医骨伤科的优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医骨伤科作为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骨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复杂,疾病的诊断、发展演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而且目前本学科发展迅速,专业高度分化,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仅靠教材难以满足。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1-4]。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结合骨科的实际情况,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讨。
1 充分利用专科网站和专业书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国现行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课堂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临床医师的培养模式还在探讨中。教学过程仍然是从课本到课本, 中医骨伤科教学培养的目标, 主要是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骨折和脱位的复位手法等[5-9]。而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内容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对新知识的渴望。学习的知识、技术不规范,不完整,很难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在开始授课之前,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我们选定了与本课程有关的中西医骨伤科书籍,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强大功能,借阅或购买专业书籍,如《骨与关节损伤》、《实用骨科学》、《临床解剖学》、《骨科常见疾病影像诊断学》、《伤科汇纂》、《医宗金鉴》等,并对如何结合课堂教学独立学习进行了讲述。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荐优秀网站,搜索相关知识,进行辅助学习,使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拓展了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技能,使临床教学进入一个良性互动阶段,达到了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教学目的。
2 建立素材库,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临床解剖学、影像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MRI)等,并分门别类整理,建立素材库;同时建立解剖知识图片素材库,在制作多媒体课程时加以充分利用[10-12]。
在临床带教中,我们提取素材库中的相关影像资料,对其相关特点,进行讲解示范,如X线片能发现骨密度、骨形态的改变,从而可以显示骨折或脱位的形状、骨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CT有较高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分辨力,可以鉴别疾病的性质,当其应用于骨组织尤其是脊柱的显示时,可以准确的显示骨与软组织的关系;三维重建CT则使图像立体感强,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及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在显示关节附近的病变、破坏时,可以准确的显示病变的部位及程度,有着其他影像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MRI则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显示神经组织结构,有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13-16]。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强调的是“骨伤”,其中又以四肢损伤最为常见, 躯干、颅外次之, 所以, 根据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学习四肢损伤区域骨的形态结构、肌肉配布、神经支配、血液供应等情况,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部位的解剖毗邻关系,使学生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方法如复位、理伤手法等内容有直观形象认识,加深对疾病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骨伤科常见病的感性认识[17-18]。例如:学习尺桡骨骨折内容时,通过素材库X线图片和局部解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不仅复习以前学过相关内容,同时对骨骼与肌肉韧带的解剖关系、骨折复位时的具体手法要求与肌肉附着和骨折位置的关系等这些平时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影像学、解剖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推动了骨伤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正是由于骨伤科学的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它们的进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讲授骨伤科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临床学科, 其特点是感性认识和临床查体、操作性较强, 而学生长期在课堂接受理论教育, 对于骨伤科知识相对陌生, 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加强感性认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并且将感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骨科基本知识是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功能日益强大,在丰富内容、活跃气氛、诱导思维、使内容直观生动等方面对现代医学教学起到巨大作用[19-22]。
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人机互动的效果,使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觉,可以将那些不易表述的知识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收知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大, 能及时、充分地反映骨科学的最新成果, 把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将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给学生[23-24]。学生通过课后拷贝课件复习所学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还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缺乏直观认识和系统了解,单纯凭文字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讲解该疾病时, 可先将其分为概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医药认识及对策等内容进行讲述。首先利用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明白该病的概况和流行学特点,特别是讲述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骨与关节十年”活动的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与该病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治疗中优势。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同时利用解剖图片让学生了解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解剖的关系,在讲述治疗方法时利用相关影音材料特别是手术治疗等内容。直观和形象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以生动丰富的图像替代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认为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和学的共同发展,相互推动,对摸索出一套既能适应于当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全新的中医骨伤教育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献祥,林燕萍《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研究[J].中医正骨,2004,15(10):25-26
[2]夏建龙.中医骨伤临床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206-207
[3]陈波,邹华.中医骨伤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5,11(9):89
[4]卢建华,王维佳,陈华,朱胜良,杨米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33-434
[5]蔡桦,李钊.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8,14(11):97-98
[6]李桂文,韦贵康,叶军. 改革中医骨伤科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高等中医教育研究,1989,(2):42-44
[7]杨小欣.《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J].中医正骨,1994,6(4):41
[8]罗小鹏,李沛.《中医骨伤学》三步教学法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4): 32-33
[9]赵波,李晟.关于改进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 2007,13(4):56-57
[10]宗少晖.多学科相联系提高骨科教学水平[J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 ,24 (9) :71.
[11]赵晨光.中医骨伤专业中实施电化教学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1):67
[12]王秀华.《中医骨伤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95
[13]罗小鹏,李沛.《中医骨伤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规律探讨[J].中医正骨,1999,11(4):56
[14]王平,赵雪圆.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3):154-155
[15]陶源,徐祖健.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14-315
[16]江勋源.《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204-205
[17]宋波,梁玲,武煜明,杨恩彬,陈普.局部解剖学课程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6):54-55
[18]许本柯,舒先涛.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尝试[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6(2):45-46
[19]曹慧.计算机动画技术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2):85-86
[20]谷福顺,王爱国.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法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1):39-40
[21]彭义香,郑军,付燕,等.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3 ,2(2):42-43
我院创建于1987年10月,二十多年来,在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突出中医特色,重视专科专病建设,狠抓人才培养,医院发展规模和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全院现有职工10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人,中级职称21人,开设病床100张,有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7个,开设骨伤科、妇产科、外科、内儿科病区4个,有CT、彩超、500mAx 光机C型臂等大型医疗器械 68台件。2007年接诊门急诊病人5万多人次,收住院病人2300多例,业务收入879万元。我院骨伤科创建于1987年10月,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医特色优势和诊疗体系的特色专科,在1996年等级医院和1998年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达标验收中,骨伤科作为重点专科通过了上级验收;2004年12月被***市卫生局验收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为了进一步加大我院重点科室骨伤科建设力度,特申请其四批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单位,现根据《***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科室规模(5分,实得分4分):
骨伤科设有病床20张,有医护人员13个,其中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初级职称人员9名,其比例为1:1:9。
二、专科业务量(20分,实得分10.7分):
我院骨伤科年接诊门(即)病人5800多人次,收住院病人368例,年业务收入102万元,专科门诊、住院人次占全院门诊、住院人次的比例分别为11.6%和16%,门诊病人比例低3.4%,扣3.4分;其中外县、市门诊、出院病人分别占专科病人的比例为14.3%和12.5%,扣2.5分;专科门诊住院收入合计为102.4万元,占全院业务收入的11.65%。
三、技术质量(43分,实得分33.5分):
1.医疗指标:门诊中医治疗率90%,住院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5%,入院三日确诊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治愈好转率88.5%,比标准要求低7.5%,扣1.5分,病床使用率49.3%,比标准要求低35.7%,扣3分;甲级病历率93.8%,本可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的13.52%,扣3分。
2.本专科临床二级临床科室有2个,骨伤科有颈肩腰腿痛科、牵引理疗室、按摩室,有甲级单病种1个,乙级2个,扣1分。
3.能接受同级中医机构或其它医院在专科方面的会诊、转诊。
4.能运用中医传统疗法诊疗该专科范围的常见病、疑难病,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诊疗常规。
5.专科制剂:骨伤科现有临床较好的专科制剂,神经痛丸、接骨胶囊、活络定痛膏、生肌玉红膏、上肢洗剂、下肢洗剂,近3年未开发新制剂,扣1分。
6.护理技术:能开展整体护理和专科特殊护理;能开展中医传统的护理项目,如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中药换药、中药坐浴;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五种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6%,能开展单病种护理。
四、科研学术水平(14分,实得分12分):
1.每年进修培训2名以上学科带头人,每年进行学术讲座8场次;
2.能承担中专以上学生的临床实习和培训基层中医专科人才的学习任务,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记录。
3.近三年来有地厅级以上新成果及新技术,引进新技术3项,无地厅级以上新成果扣2分。
4.每年有专科方面的经验总结,近3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4篇。
五、医疗设备(6分,实得分5分)
病区设备每年每床单元设施和专科设备能达到分级管理标准要求,能适应专科需要和专科技术发展的要求,每床单元设备平均值在1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90%;C型臂常发生故障。
六、管理(12分,实得分9分):
有重点中医专科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及总结,有专科经费;有专科医疗文件管理、考评制度,并对医护质量进行评估,实行质量监控;有专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有专科特色的学术检验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建立了三个以上单位参加的学术网络,但开展活动不够扣1分;科内有计算机2台,但相关程序不配套扣2分。
综上所述,根据《***省重点中医药建设检查标准》自查,结果得分74.2分,特申请***省第四批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单位,望审批为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52-0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对外国际教育迎来了发展良机,为广西传统医学中医骨伤科的对外发展迎来绝好的的机遇。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的工作重点是发展海外学生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自1976年以来,已经为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了2300多名留学生和进修生。非学历教育学生以短期学习进修骨伤、推拿、针灸为主,学历教育学生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探索符合东盟留学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已在我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本文就将PBL教学模式引入东盟留学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和2015级香港传统中医班。所用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骨伤科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研究方法
(一)教学分组
研究对象为东盟留学生2014级学生29人,采用传统教学法;2015级学生30人,采用PBL教学法;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无显著性差异,均由相同教师授课。
传统教学组根据制订好的课程标准以教师讲授为主。PBL组应用PBL教学法,首先精炼讲授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创造情景在课前设置问题,学生依据具体病例及启学教材的相关内容,通过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教师在授课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考核指标
两组的课程学习考核均以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程完成后采用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两种所用教学模式的看法。
(三)统计学处理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若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以P
三、结果
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考试成绩比较,PBL组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100%,学生通过PBL教学模式后在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信息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的提升上普遍反映比传统教学模式好,见表2。
四、讨论
(一)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和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难点
中医热在世界各国的兴起,东盟各国对广西传统医药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的对外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各个专业起点参差不齐,在短期训练的学员中,有的虽然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却在传统医学知识上是零基础;有的通过传统医学的系统教育,更有的已从事临床多年;也有的没有医学教育经历,缺乏专业基础。目前国内多数传统医学院校,留学生仍沿用国内本科教学体制,尚未与国外探讨型教学体制接轨。课堂教学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授课方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激发,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东盟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与中国有所不同,虽然东盟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之前已经通过HSK 6级考试,这对于他们的简单日常生活交流或许勉强够用,但对于中医骨伤科学医学专业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最明显的是中医骨伤科学中的大量专业词汇往往中国学生都很难理解,对留学生来说就更困难了。因此,应用于中国学生的教学经验不能生搬硬套。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剖概念及手法复位抽象、骨伤科学病种复杂,因此,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思维才能准确判断。
(二)东盟留学生学临床实习采取PBL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在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1]是指给出疾病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患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小组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2]PBL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已被证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能很好地满足转型医学模式的需求,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3]PBL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启发,在于“设疑”、“质疑”、“解疑”。“设疑”指提出的问题学科应用性强,“质疑”可理解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解疑”即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掌握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PBL教学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此次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之深,由知识传授转向求知能力培养。但是由于我校使用PBL教学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根据目前我校东盟留学生的教学情况,有必要在中医院校东盟留学生教育中将传统中医药教学与国际通用的成熟医学教育模式结合起来。
(三)体会
我们在开展PBL教学时,考虑到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及心态有一定了解,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东盟留学生普遍乐于接受 PBL 教学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预习相关课程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其专业考试成绩也较传统教学方法高。PBL教学法让留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以后的教育中,教学重心将放在培养中医骨伤科临床专业类学生的沟通技能、临床思维、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及能力,打破传统课程教学应用性不强的窘迫局面,建立真正的学以致用的中医骨伤科临床技能教学体系上。[4]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对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让难懂、难学的中医骨伤科学科更形象化、具体化;加上教师的指导总结,再一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本次教学实践证明,PBL 教学模式适用于东盟留学生中医骨伤科专业教育的需求,符合中医骨伤科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综合临床思维和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在此教学模式内增加病例讨论,提前提供学生讨论病例,学生准备,讨论时以学生发言为主,由教师引导和纠正并总结,它进一步推进了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终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快,中医对外教育也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虽然PBL教学在东盟留学生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面临很多问题,仍需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进程,促进中医教育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中医骨伤科特色专业品牌,努力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
[ 参 考 文 献 ]
[1] Hoffman K,Hosokawa M,Blake R J,et al.Problem 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 [J].Acad Med, 2006(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