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2 15:33: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等级划分规则,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考试本身有多种目的,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命题要求。期中、期末考试指向于学习诊断和学习改进,评价目的指向促进学生学习。其一,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连贯性。其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标志在于转化性,在新情景的评价试题中,学生可将新的价格情景材料转化为熟悉的知识,从而易于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评价起始于目的,这些目的可以是知识的、技能的,也可以是价值观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学习。
二、选择有效且恰当的评价题型
政治学科题型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在选择题型时,我们面临的挑战往往是如何将题型与特定目标匹配,如果要测验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则是非题、选择题在这方面更有效率,而且对知识的取样更精确。但这些题型的弱点在于把知识划分得太细,不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主观题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不仅考查更大范围的知识单元或逻辑关系,还利用论述试题考查学习者更复杂的认知活动和更深层的思维水平。如考查“做理性消费观”这个知识点时,运用情景材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解决热点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如(经济生活期中评价试卷):在一片“涨”声中,不少人想赶在“涨价”之前囤积生活必需品,他们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囤族”,甚至还有人自称“海豚(囤)”,即海量囤储。
请你以理智的消费者身份,给“囤族”一些建议。
三、建立考试评价的基本框架
只有评价标准规定的内容具体、清晰时,评价目标才会明确,评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试评价框架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它要求命题人根据课程标准的知识模块,填写各考点的认知要求,明确各认知要求的表现,把握各知识点的认知要求和权重。考试评价框架可从六个维度考察:考查内容、考查目标、难度、题型、价值取向、评分规则。高质量的试题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仅感受试题的知识和能力价值,还起到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
四、编制评价试题并制订评分规则
编制评价试题并制订用以确定学生在相应试题上的表现水平的评分规则,是整个考试评价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编制试题应符合这样的标准:根据考试评价框架恰当地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使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清晰表述要完成的任务;避免设置会导致消极价值观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习。以经济生活试题为例:
刘阿姨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儿子媳妇均是外企白领。加上刘阿姨每月的退休金,全家3口人的月收入总计1万元。每月儿子给刘阿姨1500元伙食费,每月还能节余6000元,进入10份月刘阿姨的饮食支出同比多花了200块钱。
问题:刘阿姨家生活水平有什么变化?
从上述试题中可以看出考试评价必须做到:清楚答题者在答案中表述哪些内容;明确要求学生具备的推理或问题解决能力。这里主要是计算能力与转换能力。学生计算出恩格尔系数,并转化为生活水平等级,由富裕水平下降到小康水平;情景切合考查要求,又能引发合适的回答,却不会泄露答案信息;指向清晰、表达准确且角度巧妙地设问。
评分规则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学生表现的把握程度,它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信度。清晰有效的评分规则有助于学生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从中测量出自己的学习水平。我们可以用等级量表评价上题中学生的掌握水平:
五、基于标准的评价结果运用
基于标准的考试结果的反馈不能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指出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价结果的运用应采取这样的做法:建设性教师的评语、评定的等级,这对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有促进作用。基于标准的评价结果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和成就,用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于标准的考试还应该告诉学生如何评价自己,学生可以用列清单的方式描述在考试中稳定表现出的学习优势,成为评价结果的享用者。
参考文献:
[1]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09).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竞赛 规则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一项有着高度艺术性与技巧性的表演和比赛项目,自1986年正式引入我国后,经过20年的推广和发展,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赛模式[1],体育舞蹈事业可谓蓬勃发展。因此,相应的竞赛规则的合理化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3年颁布的体育舞蹈竞赛最新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搜集了体育舞蹈赛事以及评分标准的相关期刊、论文和书籍,对体育舞蹈的评价体系有了综合的了解和掌握。
2.访谈法
对在体育舞蹈界从业多年的老师进行了访问,对他们的意见以及相关方面的见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归纳总结法
对体育舞蹈的竞赛评价体系及相关内容的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三、分析与讨论
(一)评分规则
体育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品质,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双人配合的技术,舞步编排和现场表现这四项评分标准外延极宽[2]。且体育舞蹈比赛都是采用淘汰和顺位相结合的评分方法,要求每场7-11名裁判,在1分30秒到2分30秒的时间里对6-20对选手做出评判,每项1-10分,可见评分不够细化。
(二)裁判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不同裁判针对同一选手的同一评价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很容易掺杂个人的主观因素;其次,个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也是降低评分客观性的因素;此外,短时间内对多名选手做出准确评判这一要求也影响了裁判员的客观性。
(三)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因为赛前参赛人员和执裁人员的名单都不具有绝对的隐蔽性,对裁判员的监督也没有确切的要求,这就导致了裁判员在一定的职业素养外很可能会对自己喜欢或者熟知的选手打出较主观的分数,这一点不利于促进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所以裁判员的分数生成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的问题出现在方方面面,评价体系问题、裁判主观因素问题以及监督机制问题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评价标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裁判员的客观性,裁判员的主观性又加大了监督机制构成的必要性,因此,在这几个问题当中,评价体系问题是基础问题,属于重中之重。
(二)对策探讨
1.量化评分标准,执裁专业化
将四项评分标准给予明确的分值,将各标准下的等级划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等,优为该项分数的90%以上,良为80%-90%,一般为70%-80%,差为60%-70%,即在该项的分值百分比的基础上按照等级划分的固定的比例算分,此外,每个失误扣总分的3%-5%的分,最后每对选手的得分为减去扣分后的四项总分相加。
2.缩小裁判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量化了评分标准之后,在赛前,赛事组织机构还集裁判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力求观点和标准的统一性,其次,控制裁判员执裁时间,以免出现疲劳现象导致不客观问题的出现。
3.成立专门小组,监督裁判员分数生成
在现在的体育舞蹈赛场上,多为裁判员打完分之后直接交到计分组通过淘汰法或者顺位法算出成绩,再进行分数统计,这一点使裁判员的打分具有很强的决断性,所以应该成立专门小组,对裁判员的分数先进行检查,若几个裁判对同一对选手打的的分数有很大出入,则要先去调查,排除裁判员主观问题的可能性;此外,对裁判打分进行公示,进行民主监督,这都会大大促进裁判员打分的客观性和比赛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赵倩.肖兆龙.体育舞蹈竞赛裁判员评判的客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1):47-50.
[2] 李小龙,张景朕.浅析拉丁舞比赛的评分标准――以2014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武汉站比赛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17-20.
[3] 夏尚群.影响体育舞蹈裁判员执裁能力因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112-114.
试卷相同、考试群体相同, 成绩具有可比性
我省实施方案确定,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为什么选考科目“2”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解决选考科目 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选择2门不同的科目。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等级赋分规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下表),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赋分成绩这样转换
可以举例说明,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85~71,那么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