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6 16:19: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浮雕艺术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其在进行艺术表达时,不仅充分地考虑场所功能、地域文化和环境特点及审美特点等,而且还与浮雕内容和材质及形式等进行完美结合,使浮雕艺术更具表现力,成功地展现了浮雕的艺术美感和装饰美感,同时,建立了受众和艺术家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人们了解到了艺术家真实的情感世界。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现实性、观念性、象征性。
(一)现实性
现实性表现手法所要表现的浮雕作品中心主题比较纯粹,内容直白,一般是叙事性浮雕,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真实事迹的纪念。此类浮雕时间流程非常清晰,且主次秩序也比较详细,对于空间性表达非常形象,以现实的人物或者是真实的形态为基底,通过顺序、倒叙、插叙的描述手法来完成艺术创作,线索清晰,逻辑性强。
(二)观念性
观念性表现手法,体现出了当代叛逆思想,致力于挑战传统,颠覆现有浮雕艺术创作手法,为人们创造出具有全新的“艺术”观念的一种表现手法。追求前沿但却不是具象的再现与写实,它所要力图展现的是空间性范畴,力图表达是观念、创意理念、超常亦或是怪异的观念,可见,这种表现手法体现出了艺术家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或者是纯粹的观念艺术。此类表现手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高度凝练和概括,采用非具象的视觉形式和形体交迭、线条疏密以及色彩组合等手法,运用抽象符号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寓意和本质。另一类则是通过几何形体的形式,将构思和创作有机组合,由于这类作品比较偏重于形体和构图的异性组合的表 现,因而动感极强,非常富有张力,更加利于开拓受众的想象力。
(三)象征性
象征性表现手法介于现实性和观念性两种手法之间,主张在创作时要超越一般的主观遐想。这种表现手法往往采用图形或形态进行某种意义的暗喻,作品既具有形体和图形表现的直观性和张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价值指向性,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某种联想,进而领悟到作品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二、当代浮雕艺术的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04-1
数字艺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就数字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借助计算机工具进行创作,离开了计算机技术,数字艺术也便不复存在,所以数字艺术是紧密地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也快速地渗透到浮雕的设计与制作领域,并使浮雕作品的制作变得快捷而高效。
一、二维图案设计
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多以草图的形式表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平面设计软件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手段,所用的软件主要有:ILLUSTRATOR、FREEHAND、CORELDRAW、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位图的形式出现,一种是以矢量图的形式出现。如矢量绘图软件主要为FREEHAND、CORELDRAW、ILLUSTRATOR等。矢量图都具有高精度和高清晰度的特点,当位图被放大时,图像的清晰度会降低,矢量图被放大时这一情况则不会出现。如果要使软件直接生成浮雕模型,需使用二维矢量格式,设计师用它可完成前期图案设计,平面效果图展示。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手绘板为广大设计师所接收,并开始使用手绘板,结合平面设计软件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灵感作以记录,由于草图设计使用绘图软件完成,所以这些图形改动起来与传统草图设计相比更为方便,因为在绘制时软件中都有层的概念,只需将要做调整的层激活,并对其修改就行,其他层不受影响,这一特点是传统方法难以做到,另外,它还有多种笔的样式,如模仿钢笔、毛笔、水彩笔、油画笔、马克笔等等,这些功能在制作浮雕平面效果图时较为实用。
二、数字艺术在三维设计中的应用
在浮雕的三维设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主要有:RHINO、3DMAX、MAYACINEMA4D等,它们可设计模型和渲染效果图,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二维图在三维软件中雕刻出立体的数字模型,也可将二维图以矢量图的格式输出,在三维软件中自动生成浮雕模型,对于不满意的地方可使用三维编辑工具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数字模型在三维软件中可以任意视觉查看,有效地增强了模型的真实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使得三维浮雕效果实时展示在设计师面前。这种直观的设计方式,可大大地缩短设计周期,同样也会大幅度地节省设计成本。
三、三维动画展示
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将浮雕模型制作完成后,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把设计出来的浮雕作品放置于虚拟的三维环境中,虽然是虚拟环境,但这个虚拟环境可以是以浮雕放置的实际环境为蓝本进行制作的,在这样的展示环境中,浮雕作品的艺术魅力会被充分地展现出来,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维软件大都有动画的功能,对于三维数字浮雕作品的展示可采用动画漫游的方式进行制作,以动画短片的形式输出,这种工作流程,在前期的设计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它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理念。
四、数字雕刻的应用
在浮雕制作时,特别是对于图案纹样较为复杂的浮雕,用普通的三维软件制作就显得有些吃力,如果使用专业的数字雕刻软件就会方便很多,如:ZBRUSH、MUDBOX、MODO、3DCOAT等,这些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支持较高的多边形面数,提供高细节刻画的工具,对于不同的图案样式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制作方案,这样就可使设计师在设计时少了很多制作时的顾虑,把主要的精力集中起来,投放在图形的设计上,将设计完成的数字模型输出,使用数控雕刻机直接进行加工,对不满意的部分可做适当人工处理。数字雕刻解决了一个大量繁复的制作工序,让机器代替人工,这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无比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五、结语
21世纪是数字信息快速发展的世纪,浮雕的设计与制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在继承传统优秀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时,也需看到传统的设计和制作所存在的不足,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如何将现代科技完好地应用于浮雕的设计和制作中,并克服现代工具所产生的不足,这仍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苏,王文,黄林国.数字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付志勇.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上、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首先,它是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中面积最大的室内浮雕作品。总面积360平方米,共雕刻人物一百多个,以及大量的战马、骆驼、岩画、古代文物和民族图案。这件作品由中央美院雕塑家任世民主创,先后有30多位雕塑家和一百多位石匠参与了这幅巨作的制作。
其次,“草原的史诗”大型浮雕,是近几年来我国雕塑作品中历时相当长的一件作品。它从创作之初到最后成稿,前后历时22个月,内蒙古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馆的专家与中央美院的雕塑家们,共同探讨创作的思路和表现形式。有的考古工作者把自己认为最能够反映草原文化主题精神的文物资料,交给主创人员参考。有的少数民族艺术家,为创作者提供了民族舞蹈、器乐方面的形象资料。中央美院的主创人员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后,多次深入草原、林区,在少数民族群众中访问,到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遗址去参观,从而使创作的素材不断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