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指南>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教育不仅影响我们的过去,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在学前儿童教育的五大领域内容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那么,什么是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哪些内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社会和教育活动,运用传播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丰富人们的健康知识,增进人们达成健康的期望和态度,促进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健康。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危险因素却围绕在幼儿的身边,因此,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细节上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1、日常健康行为教育。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形成提出的,比如起床、洗漱、睡觉等等。
2、饮食营养教育。这一时期幼儿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营养变得特别重要,这一时期幼儿容易挑食厌食等等,是不良习惯形成的暖床,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特别重要。
3、身体生长教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自身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概念,对于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没有任何正确的解读,因此这就需要成人进行指导和教育。
4、安全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威胁幼儿生存的因素很多,但是幼儿却没有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经常会看到幼儿走失、拐卖儿童的报导,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5、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乱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存在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的情况,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心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6、社会适应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这个社会密不可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决定着幼儿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健康第一”只是口号。在幼儿园教育中,随处可见的强调幼儿健康教育,但是教师真正让幼儿进行观摩的活动却相对较少,关于健康的鱼的主题课程也相对较少,并没有让幼儿形成健康的意识,还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比如说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体育教育又或者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园常识教育。因此,存在着健康教育知识口号的现象。
2、心理健康尚待落实。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容易忽视心理氛围的创设,以及幼儿的个性心理、对幼儿的评价等等,好多家长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经常给家里造成氛围紧张的情形,对于犯错的幼儿,没有进行正确的疏导,反而地幼儿进行打骂,对于正在发展的幼儿来说,伤害是相当大的,而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幼儿园的教师重视课堂而忽视了实际生活,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关照不够,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3、过度保护后患无穷。呼吁过度,就容易造成过度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心肝”,有些家长就对幼儿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这导致幼儿变得胆小怕事,不利于幼儿某些人格的形成,比如勇气,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关键词】肥胖症;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R339.35 R725.892.5 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97-02
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2007年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已达6%,可见降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多数研究存在健康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不能有效持续地进行等问题,对学龄前儿童本人及家长的健康知识,特别是健康的态度、行为的持续改变不能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为此,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与武汉市某幼儿园合作开展了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武汉市市直机关育才幼儿园(包括一园、二园)作为试点单位,按照班级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别抽取小班儿童56名、中班儿童67名、大班儿童58名。其中男童97名,女童84名;年龄最大6.7岁,最小3.0岁,平均(4.34±0.50)岁。父亲平均年龄(36.39±0.35)岁,母亲平均年龄(33.00±0.27)岁。以此181名儿童及181名家长、26名教师及领导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调查前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基线调查。编写印刷书籍《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指南》,内容包括“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并精心设计了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制作玩教具、招贴画、宣传画、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其后分别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包括召开幼儿园家长会,由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宣讲团成员就“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害与防治”对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发放知识小册子、折页等资料;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知识纳入教学课程,教师应用《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指南》,采用游戏、棋类、儿歌、读本、故事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课堂对18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再次调查,将前、后2次调查进行比较。
在活动完成后分别召集2所幼儿园的26位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内容包括本课题的意义、开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开展本课题收到了哪些效果、有哪些创新之处及经验教训总结以及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3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儿童和家长肥胖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由表1可见,家长“合理饮食观念”、“儿童服用滋补保养品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项目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健康教育前后儿童的行为变化 而儿童“不喝或基本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或基本不吃洋快餐、每天运动1~2h、主要饮料为白开水、从不偏食或挑食”持有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教师及领导座谈情况参与座谈的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都表示,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龄前儿童及家长、教师掌握更多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活动引起了该园领导和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健康教育的认同。也分别谈到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态度变化,“最初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健康教育就是给家长发放一些小册子、宣传资料就够了”,但通过本次活动,“认识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以后重视在园本教学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课堂,重视对儿童自身的健康教育,积极支持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教师还表示,以后会在日常授课中重视健康教育课堂,充分利用活动课和日常生活的契机,启发儿童智慧,捕捉健康教育的时机,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主动开展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
3 讨论
肥胖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许多研究证实,儿童肥胖与成年肥胖和疾病密切相关,60%的肥胖儿童在成年后会患至少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儿童期单纯性肥胖意义重大。儿童肥胖的病因极其复杂,但是通常归因于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健康知识缺乏、不良态度及饮食行为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的能量摄入、消耗,从而导致单纯性肥胖。因此,为改善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效预防儿童肥胖,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