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口腔卫生宣教,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错颌畸形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内部因素或外在环境如疾病、营养失衡等影响了儿童牙颌、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牙颌面发育畸形,是口腔三大疾病之一。据WHO统计,我国错颌畸形的患病人数高达人口数量的一半左右,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口腔的功能、健康及颌面部的发育,甚至对外貌都会产生不利影响[1,2]。在正畸治疗中,因为要在口腔内安装矫治装置,使原本简单的牙齿正常清洁变得困难复杂,加之配戴时间较长,则容易产生软垢,进一步使牙菌斑堆积造成釉质脱矿、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使矫治时间延长。因此,为缩短患者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在正畸治疗中做好口腔护理,加强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尤为重要。笔者将常规护理与家庭宣教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引入正畸治疗中,探讨护理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2003--2007年门诊正畸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在术前均已完成龋齿和牙周疾病的治疗,使用的酸蚀材料和釉质粘合剂相同。
对照组:随机选择门诊正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0--17岁,平均13岁。试验组:随机选择门诊正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ll--18岁,平均14岁。所有病例均按需要佩戴固定矫治器。
1.2研究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设立记录卡。对照组仅向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并进行一般程度的宣教。实验组按事先制订的护理计划,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指导。比较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两组牙龈炎的发病情况。
牙龈炎诊断标准按牙龈指数(GI)分级:0级:牙龈健康;l级:牙龈轻微炎症,牙龈色有轻度变化并略微水肿,探诊不出血;2级: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级:牙龈重度炎症,牙龈红肿严重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1.3护理措施
1.3.1治疗前交待病情
正畸前准备全套临床资料,详细了解患儿的一般资料,记存模、观察模、临床记录、x线全景片、侧位定位片、正侧面照像等,与患儿与家长家长就矫正前后的变化如外貌、费用、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拔牙等进行沟通讨论,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
1.3.2患儿的心理护理
充分认识到患儿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根据儿童心理护理的原则,对临床上较多见的正畸心理,如害怕疼痛、拔牙,担心治疗效果,紧张敏感、焦虑自卑心理做正确的心理辅导。
1.3.3正畸治疗前护理
仔细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和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已出现龋齿的应及时治疗.恒牙已萌出乳牙还未脱掉的及早拔除滞留的乳牙残根,纠正不良的口腔习惯,对治疗前口腔清洁不良者,进行彻底的超声洁治,系统治疗已存在的口腔其他疾病,待病情稳定,口腔卫生恢复至良好的状况后.才能开始进行正畸治疗。
1.3.4饮食方面
正畸期间执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避免进食黏度过大、硬度过高及高糖或过酸的食物,禁止用前牙啃咬坚果、水果及笔头等,以免使托槽受损脱落,这方面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
1.3.5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的保持是矫正治疗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儿及家长说明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尤其向患儿解释配戴矫治器以后不是不能刷牙,而是要掌握合理的刷牙方法,否则容易导致托槽脱落和弓丝的崩出。
1.3.6按时随访
建立患者档案卡,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并记录在档。特别是在带矫治器的初期,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如酸胀,刺激口唇引起的疼痛感,此时可嘱患者流食一周,向患者解释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不适会逐渐减轻。
2.结果
GI的等级分数分别在对照组、试验组之间进行配对秩和检验,矫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固定正畸需要在口腔内安置固定矫治器及附件,且疗程较长,清洁时注意事项较多,容易在刷牙时出现疼痛及牙龈出血,以致很多患者不能很好的遵从医嘱进行口腔清洁。口腔清洁不彻底极易导致食物残渣的存留,逐渐形成的软垢不仅会引起牙齿脱钙,龋齿的发生,也会引发牙龈炎等其他牙周疾病,产生疼痛等不适感觉,患者刷牙时更易马虎了事,陷入恶性循环[3]。所以指导患者正确的清洁口腔是正畸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此次试验针对的是儿童,因为其特殊的心理特性,更应当区别对待。在首次治疗时就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包括消除患儿心理恐惧,提高其依从性,指导其饮食注意情况,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尤其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其自己清洁口腔的主动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试验证明,采取了恰当的护理措施与宣教指导后,在牙龈炎发生时,患儿GI等级有明显变化,试验组的中重度牙龈炎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的配戴矫治器后的不愉受,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正畸的顺利进行,避免了疗程的延长。总之,卫生宣教与家庭卫生干预结合的模式效果明确,应作为日常儿童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长春市朝阳区清河街道24个委随机抽取12个,每个委随机抽取15~20户,共抽225户,实际调查了208户家庭的户主。
1.2 方法 依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2〕自制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调查表。以居民是否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为因变量(希望=1,不希望/无所谓=0),年龄等因素为自变量,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调查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 分析变量赋值情况(略)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受访208户居民,中老年人比例偏高。家庭长期居住人口在1~5人之间,平均3人。样本中除4户(1.9%)的单身户家庭外,有核心家庭85户(40.9%),三代同堂的家庭为74户(35.7%),与成年子女分居的老年(空巢)家庭为23户(11.3%),单亲家庭为8户(3.6%),目前夫妻无小孩的家庭有14户(4.6%)。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中专和大专;样本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工人为最多,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样本总体年龄偏高,其中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比例非常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平均值为1 574元。见表2。
2.2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208名居民中有57.3%及以上者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都能开展各项服务,前五位项目为: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82.4%)、老年慢性病护理(80.9%)、上门基础护理(80.9%),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82.4%)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77.5%)。见表3。
2.3 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10个自变量引入多因素分析方程,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选入变量标准为0.05,剔除变量标准为0.10,得到各项需求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回归方程,见表4。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x10)是各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距离越远需求越低。目前有无疾病(x6)是口腔卫生宣教、牙病护理指导、眼病预防宣教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有疾病者需求高。家庭长期居住人数(x8)是社区紧急救护、儿童营养宣教、儿童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越多者对此4项需求越高。自觉健康状况(x7)(β=-0.613 3)是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自觉健康越差者对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越高。
表2 208名受访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略)
表3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略)
表4 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回归方程(略)
3 讨论
3.1 居民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对社区护理提出高需求 社区紧急救护和老年慢性病预防等是社区护理的主要需求。调查显示57.4%及以上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开展各项服务。说明居民的健康观念较强,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开始重视自身健康。调查显示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的服务,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82.4%)、老年慢性病护理(80.9%)、上门基础护理(80.9%),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82.4%)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77.5%)。居民将社区紧急救护列为第一需求,可能是他们考虑到在社区有时会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事故,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救,如果在社区附近有急救医疗场所和人员,则会提高抢救率。老年慢性病预防和护理也是居民的主要需求。上门基础护理是目前家庭护理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居民的愿望。而口腔疾病是常见病,调查中有77.5%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能开展口腔卫生宣教。
3.2 重视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x10)是各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距离医疗机构越近者对医疗服务的了解和利用更方便和更多一些,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就相对高些。目前有无疾病(x6)是口腔卫生宣教、牙病护理指导、眼病预防宣教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长期居住人数(x8)是社区紧急救护、儿童营养宣教、儿童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越多者对此4项需求越高。分析原因:家庭中人数多,则需要卫生服务的人数就多,这可能会导致居民更希望社区护理服务的开展。自觉健康状况(x7)是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自觉健康越差者对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越高。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均收入者对各项需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社区护士应关注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及影响需求满足的因素:(1)掌握社区护理工作中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所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社区护士的实际工作需要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而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要从疾病护理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扩展。(3)现阶段以老年慢性病人的需求为重点导向,逐渐向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扩展。(4)增加社区紧急救护等社区护理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