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了建院40周年暨××市感染性疾病病区大楼落成庆祝大会。这是××市一医院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市医疗卫生界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谨代表××市卫生局和全市7800名医务工作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对所有关心支持市一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40年前创建的这家××人民乃至环北部湾地区人民都熟悉的、信赖的医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浩瀚的南海边,在美丽的××湾畔。四十年来,医院的职工在历届院领导的带领下,不等不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走出了一条艰难崎岖、顽强拼搏的发展之路。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基础建设、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环北部湾地区的医疗卫生的领头羊。
作为我市医疗卫生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医院的数代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敬业务实,求精争先,团结奉献,博爱至诚”的医院精神,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敬岗爱业,勤奋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别在应对“非典”等突发疾病及紧急医疗事件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为××市乃至广西沿海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谱写了医院历史的辉煌篇章。
昔日的业绩正成为历史,刚召开的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把医疗卫生的发展摆上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希望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抓住机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同心同德,以只争朝夕的姿态,争取更大的发展,继续保持医院在环北部湾地区医疗卫生的领头羊地位。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95-0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社会的基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这种文化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构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注重“贵和尚中”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其实践目标就是和谐,实质上“和谐”既是一种调和文化。
就“和谐”自身而言,既是和睦,和衷共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就能够“齐心合力,同心同德”继而能够凝聚力,形成强大的民族精神。这既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已被经历的实践证明,它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医疗卫生行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责,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是医疗行业的基本任务,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危。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来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积极与治疗疾病的诚信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卫生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卫生行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医疗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素质建设年:活动”和“民风民俗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强化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注重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真正把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发展卫生事业、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卫生的重要基础夯牢夯实,为增进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既是医疗卫生人员诊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患者疾病得以及时诊断、恰当治疗和康复的保证,医患关系不仅与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相关,而且与人们的文化取向密切相连,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卫生的作用更明显、更广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与健康,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灵武医疗行业在开展“医疗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年活动”和“民风民族教育活动”中,群众反映一些医务人员医德素质不高,服务态度差,存在“生、冷、硬、顶、收”“红包”“回扣”等现象,医务人员反映一部分患者缺乏良好的公民道德和依法就医意识,遇有医患纠分不能依法来处理,殴打医务人员,在医院闹事,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从而加剧了医患矛盾。医患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医患关系中不稳定和谐因素影响着和谐社会,和谐卫生的构建,如不引起足够重视,有时矛盾可能会扩大,甚至引起群众性事件,因此,妥善解决医患矛盾、处理医疗纠纷,消除医患关系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卫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法律法律,理顺体制,健全机制。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已比较多,但仍不健全。例如,发生医疗事故时,患方和法院多不理睬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用《合同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医疗纠纷对医院来说有失公允。公安部、卫生部曾联合下发有关维护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却很少能有效地制止“医闹”事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应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人民法院诉讼解决。但在实践中,因为其医疗机构主管部门的身份,使调解角色存在诸多的缺陷。因此,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顺调解体制,健全调解机制。
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深化的医改,势必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加强医院的全方位管理,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解决医院因经费不足而通过药品、检查收费弥补的问题;要统一组织、设计、协作、建立符合实际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继续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2、深入患者中间调查研究,切实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医德医风和医疗服务的好坏只有病人最有发言权。为此我院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对各个科室患者定期随访,随时上报调研结果。经过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我院的三个满意度均达95%以上,拉近了医患关系,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3、狠抓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红包”问题。我们一方面引导和鼓励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另一方面对个别违背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采取严厉的高压政策。由于加强了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完整配套的奖罚制度,使退“红包”在我院蔚然成风。
4、严禁乱收费、乱计费、开“搭车药”和药品做临床。医德医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治理乱收费,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医改以来,我院更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5、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爱心奉献”精神。在全院广大职工中倡导在看病中不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尤其要关爱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由于我们精湛的医术、合理的收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使我院在周边地区获行了较高声誉。
二、强医能,要求医务人员潜心钻研医疗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卫生安全、保障群众健康的综合能力,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重点,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专业技能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正是因为如此我院专门定制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基础知识书籍,供各科室医务人员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充实自己。我院还制定了定期考核,将医务人员专业知识考核纳入季度考核之中,这样不仅督促大家充实自己的知识,更为服务广大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